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
- 格式:docx
- 大小:44.69 KB
- 文档页数:1
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是计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参见图1)1.精密度计量的精密度(precisionofmeasurement),系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密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
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见下)高。
也就是说,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小,不一定其系统误差亦小。
2.正确度计量的正确度(correctnessof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正确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系统误差。
正确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
也就是说,测得值的系统误差小,不一定其随机误差亦小。
3.精确度计量的精确度亦称准确度(accuracyof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确度(准确度)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图1是关于计量的精密度1正确度和精确度的示意图。
设图中的圆心o为被测量的“真值”,黑点为其测得值,则图(a):正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差;图(b):精密度较高、正确度较差;图(c):精确度(准确度)较高,即精密度和正确度都较高。
通常所说的测量精度或计量器具的精度,一般即指精确度(准确度).,而并非精密度。
也就是说,实际上“精度”已成为“精确度”(准确度)的习惯上的简称。
至于精度是精密度的简称的主张,若仅针对精密度而言,是可以的;但若全面考虑,即针对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三者而言,则不如是精确度的简称或者本意即指精确度更为合适。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对计量结果的评价,多系综合性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对精密度和正确度单独考虑。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简要阐述在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中,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评价和表述分析检测方法与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术语。
这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概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关系、影响因素和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一、几个术语的解释在阐述之前,首先对几个术语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必要的解释。
1、(测量)误差、偏差、公差、超差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间的差。
公差——生产部门对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可能确定的。
(1)误差和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以真实值作标准,偏差是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标准。
(2)真实值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故通常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进行计算。
显然,这样算出来的还是偏差。
正因为如此,在生产部门就不再强调误差与偏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般笼统地称为误差,并且用公差范围来表示允许误差的大小。
(3)对于每一类物质的具体分析工作,各主管部门都规定了具体的公差范围。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就叫做超差。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对测量理论认识不足引起的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器具误差、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2)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认为系统误差是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确定后可以进行修正。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
(3)同样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认为,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如何正确区分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在日常分析测试工作中,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等是经常运用的术语,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的准确一致。
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呢?一起来看看吧!传统的方法多是用精密度和准确度来衡量。
但是,通常说的准确度和误差只是一个定性的、理想化的概念,因为实际样品的真值是不知道的。
而精密度只是表示最终测定数据的重复性,不能真正衡量其测定的可靠程度。
作为一名分析测试人员,这些术语是应该搞清楚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互相联系又有区别,也常常使人不知所云。
在此略作论述,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真值是通过实际测量是不能得到的,因此误差也就不能够准确得到。
在实际误差评定过程中,常常以约定真值作为真值来使用,约定真值本身有可能存在误差,因而得到的只能是误差的估计值。
此外,误差本身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理解。
按照误差的定义,误差应是一个差值。
当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反之亦然。
误差在数轴上应该是一个点,但实际上不少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误差都是以一个区间来表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误差定义的不合理),这实际上更像不确定度的范围,不符合误差的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方法、仪器、试剂产生的误差,恒定的个人误差,恒定的环境误差,过失误差,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变动等。
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前者用标准偏差或其倍数表示,后者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数学上无法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量之间的合成问题。
因此,长期以来误差的合成方法上一直无法统一。
这使得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想联系的参数”。
定义中的参数可能是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宽度。
不确定度是建立在误差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概念,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参数。
一术语和定义准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由正确度和精密度组成,即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正确度和精密度这两个指标来体现。
准确度常用误差来表示,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由随机误差分量(精密度)和系统误差分量(正确度)组成。
正确度(trueness),正确度又称真实度,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正确度的度量通常以偏倚来表示,可表示测试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precision),即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仅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无关。
通常用标准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
精密度越低,标准差越大。
偏倚(bias),测试结果的期望与真值(接受参照值)之差,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误差引起,是系统误差的总和。
偏倚小说明正确度高,反之则说明正确度低。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虽然概念不同,但是两者关系密切。
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所决定,而精密度由随机误差决定。
某试验的精密度高并不代表此试验的结果准确。
两者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才是一致的。
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即要使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高,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必须采取比对试验,校准仪器等方法,减少系统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图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三准确度评价1、比对试验概述在比对评价之前,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及保养程序及评价方案,在评价实验过程中,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保证有适当的质量控制,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有足够的数据以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需要多少数据取决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干扰作用,两方法间的偏倚大小,样本分析物数据的X围及检测的医学要求)。
建议在至少5个工作日内最少要分析完40个患者样本。
在遵循厂家的推荐进行校准的条件下,增加测定样本数及测定天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释义与应用谭恺炎毛华为董志广朱利春摘要:通过比较前苏联、我国计量术语标准以及国际通用计量术语标准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还“精度”一词本来面目,并进行重新定义。
论证精度不同于精密度、也不同于准确度和正确度,而是一个类似于准确度概念的可定量。
关键词: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1 引子当前在一些技术标准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测量仪器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定量规定,有用准确度表示,也有用精度来表示的。
尤其是关于精度一词,长期以来颇受争议,有作精密度解,也有作精确度解,有必要追根溯源来探讨一下这些基本计量术语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2早期概念关于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概念,计兵于1995年12月发表在《宇航计测技术》第6期的‘“准确度”和“精度”’一文详细介绍了前苏联标准和我国早期标准的相关解释:① 1970年,前苏联发布了计量术语标准ΓOCT16263-70,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121教研室和黑龙江省计量处长度室翻译成中文,有关定义如下:测量准确度Accuracy of measurements反映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接近程度的那个量。
注:1测量的高准确度相应于各种小的测量误差(无论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
2数量上,准确度可用相对误差的倒数来表示。
测量精度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反映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结果相互间接近程度的那个量。
该标准明确“准确度”与“精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对应的英文名词分别为Accuracy和Precision,且都是定量的概念。
首次提出“精度”概念,显然,这里的精度是精密度的意思。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规程》JJG1001-82 有关定义如下:准确度(精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注:从误差观点来看,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的各类误差的综合。
1、研究误差的意义: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消除或减少误差,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得到更接近真值的数据,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选用仪器及测量方法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结果。
2、误差: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误差= 测得值–真值3、真值: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分类:理论值、约定真值4、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用途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
该术语在计量学中常用。
也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参考值5、实际值: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
如高一级精度的测量结果。
6、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修正值=真值-测得值= -误差7、修正值:为了消除固定的系统误差用代数法而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
8、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真值=绝对误差/ 测得值9、引用误差:是指仪器仪表某刻度的示值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制或全量程的比值。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
10、误差来源:1、测量装置误差:标准器件误差、仪器误差、附件误差;2、测量环境误差:温度、湿度、尘埃、大气压力、气流、振动;3、测量方法误差: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引起的误差,如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计算公式等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又称为理论误差;4、测量人员误差:测量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技术熟练程度、生理感官与心理因素、测量习惯等的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11、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按对误差掌握程度,系统误差可分为: 已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按误差出现规律,系统误差可分为:不变系统误差、变化系统误差12、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又称为偶然误差。
产生原因:实验条件的偶然性微小变化,如温度波动、噪声干扰、电磁场微变、电源电压的随机起伏、地面振动等。
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
佚名
【期刊名称】《计测技术》
【年(卷),期】2009(29)2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精密度;计量;精确度;测量误差;随机误差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9;TB9-37
【相关文献】
1.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释义与应用 [J], 胡迪忠;谭恺炎
2.重庆市三甲医院临床生物化学常规项目正确度与精密度调查 [J], 牛长春;万雅芳;李甜;朱明松;廖璞
3.罗氏Cobas E602检测游离甲功三项的精密度与正确度验证 [J], 时瑛;荣海燕
4.探讨临床化学非配套检测系统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确认 [J], 杨瑞宾;钱耀先;国学红
5.用TOSOH HLC-723 G8型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精密度及正确度[J], 郭胜利;郭丽丽;李守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确度一术语和定义准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由正确度和精密度组成,即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正确度和精密度这两个指标来体现。
准确度常用误差来表示,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由随机误差分量(精密度)和系统误差分量(正确度)组成。
正确度(trueness),正确度又称真实度,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正确度的度量通常以偏倚来表示,可表示测试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precision),即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仅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无关。
通常用标准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
精密度越低,标准差越大。
偏倚(bias),测试结果的期望与真值(接受参照值)之差,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误差引起,是系统误差的总和。
偏倚小说明正确度高,反之则说明正确度低。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虽然概念不同,但是两者关系密切。
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所决定,而精密度由随机误差决定。
某试验的精密度高并不代表此试验的结果准确。
两者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才是一致的。
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即要使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高,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必须采取比对试验,校准仪器等方法,减少系统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图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三准确度评价1、比对试验概述在比对评价之前,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及保养程序及评价方案,在评价实验过程中,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保证有适当的质量控制,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有足够的数据以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需要多少数据取决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干扰作用,两方法间的偏倚大小,样本分析物数据的范围及检测的医学要求)。
建议在至少5个工作日内最少要分析完40个患者样本。
在遵循厂家的推荐进行校准的条件下,增加测定样本数及测定天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1、引言20世纪20年代,英国生物统计学家及数学家费歇提出了方差分析20世纪5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设计表格化。
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
我国数学家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首先提出了均匀设计。
常用的统计软件:SAS,SPSS,Origin,Excel等。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意义。
试验设计的目的:合理地安排试验,力求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较好结果数据处理的目的:通过误差分析,评判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确定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提高试验效率;确定试验因素与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的近似函数关系,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和优化;获得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为控制试验提供思路;确定最优试验方案或配方。
加权平均值:如果某组试验值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或由不同的试验人员得到的,则这组数据中不同的精度或可靠性不一致,为了突出可靠性高的数值,则可采用加权平均值。
绝对误差:试验值与真值之差误差根据其性质或产生原因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1. 随机误差: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绝对误差时正时负,时大时小产生的原因:偶然因素(气温的微小变2.仪器的轻微振动等)2. 系统误差: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一确定的规律起作用而形成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多方面(仪器不准或操作者观察终点方法不对)3.过失误差: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含义与区别。
1.精密度:反映了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的彼此符合程度2.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高并不意味着正确度也高精密度不好,但当试验次数相当多时,有时也会得到好的正确度3.准确度:反映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了试验结果与真值或标准值的一致程度关于权的选择和绝对误差的选择。
权不是任意给定的,除了依据实验者的经验外,还可以按如下方法给予。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一、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特性在检测技术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1)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传感器是检测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感知的被测非电量按一定的规律转化为某一种量值输出,通常是电信号。
1.2画出传感器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答:(1)被测信息→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输出信息其中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都需要再接辅助电源电路;(2)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转换元件:可以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信号调理电路与转换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有用电路。
1.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答:(1)指检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时系统所表现出得响应特性。
(2)性能指标有:测量范围、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稳定度和漂移、重复性、分辨率和精确度。
(3)灵敏度:s=&y/&x;非线性度=B/A*100%;回程误差=Hmax/A*100%;不重复性Ex=+-&max/Yfs*100%;精度:A=&A/ Yfs*100%;1.4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误差如何表示?答:(1)指传感器在稳定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2)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度就越大,但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就越小,稳定性往往就越差。
1.5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常用的拟合方法有哪几种?答:(1)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器(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
(2)方法有: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一条拟合直线;将与特性曲线上个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正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们的利益。
2、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4、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5、我国<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6、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7、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8、我国<计量法>规定,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单位,必须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9、我国<计量法>规定,进口的计量器具,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10.我国<计量法>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正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11、我国<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结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结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12。
、我国<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14、我国<计量法>规定,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15、我国<计量法>规定,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16、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监督人员违法失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氢微的,给予行政处分.28、计量检定结构可以分为法定计量检定结构和一般计量检定结构29、计量强制检定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结构和授权的计量检定结构对强制检定的计量情节实行的定点定期检定.30、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行政区域内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31、计量监督人员出具的监督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32、计量监督人员的考核,有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命题。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常用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模型或实验结果的表现。
准确度(Accuracy)是指分类器正确分类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
准确度 = (TP + TN) / (TP + TN + FP + FN)。
其中,TP表示真正例(True Positive),即实际为正例且被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TN表示真负例(True Negative),即实际为负例且被分类器预测为负例的样本数;FP表示假正例(False Positive),即实际为负例但被分类器错误地预测为正例的样本数;FN表示假负例(False Negative),即实际为正例但被分类器错误地预测为负例的样本数。
而精密度(Precision)是指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实际为正例的比例,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
精密度 = TP / (TP + FP)。
精密度的计算侧重于分类器预测为正例的准确性,即在所有分
类器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正例。
这两个指标在评估分类器或模型性能时都非常重要。
准确度衡
量了分类器整体的分类准确性,而精密度则更加关注分类器在预测
为正例时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表现。
(1)测量精密度(简称精度)
测量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之间符合的程度。
它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随机误差越小,测量精密度越高。
(2)测量正确度
测量正确度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中所有系统误差综合大小的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测量正确度越高。
(3)测量准确度(又称精确度)
测量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大小程度。
综合误差越小,测量准确度越高。
由定义可知,精密度高正确度不一定高,反之也如此,但准确度高意味着精密度与正确度都高。
现以打靶为例说明上述概念。
在图2-1(a)中,弹着点较集中,彼此间符合得好,但都偏离靶心较远,类比于精密度高而正确度低的情形,在图2-1(b)中,弹着点很分散,但没有固定的偏向,其平均位置在靶心附近,类比于正确度高而精密度低的情形;在图2-1(c)中,弹着点在靶心附近且很集中,类比于准确度高的情形;在图2-1(d)中,弹着点既分散又有较大的固定偏向,类比于精密度与正确度都不高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