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阿霉素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7.55 MB
- 文档页数:67
脂质体阿霉素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脂质体阿霉素——常见不良反应:1、手足综合症;2、口腔炎;3、血液毒性(骨髓抑制);4、滴注反应;5、过敏反应;6、其他下面针对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作如下详细说明:一、手足综合症化疗引起的以手掌和足底的刺痛、红斑为主要特征的皮肤毒性反应,为可逆不良反应。
由于脂质体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易于在末端循环蓄积。
与剂量和用法有关。
处理:1)发生2级以上,推迟一周给药;2)维生素B6 (50-150 mg/d);3)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每天给予5-10mg地塞米松,第1-5天;4)使用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
附表:毒性分级及调整剂量如何降低手足综合症?(1)患者宣教:通过对患者宣教和监测可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
减少患者的恐惧,帮助其放松及调整心态并配合治疗。
外出时着长衣长裤以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穿戴宽松的鞋袜、手套以避免手足的频繁摩擦和过度受压,并避免进行较重的体力劳动和激烈的运动。
对于皮肤感觉异常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过冷、过热、尖锐及刺激性物品,以免发生冻伤、烫伤和外伤。
坐或躺在松软的表面上且尽可能抬高腿等。
(2)支持疗法: 包括局部的护理、预防感染和使用镇痛药;应保持受累皮肤湿润,并使受损皮肤免受其他潜在抗原性物质的刺激。
(3)局部冷却:在给药期间通过用冰袋贴敷在手腕和踝关节部位,可明显降低HF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冰袋贴敷组的HFS发生率为7.1%,而未予冰袋治疗的对照组HFS的发生率为36%。
HFS发生率的降低可能与冰敷诱导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在四肢的释放有关。
(4)维生素B6:在阿霉素脂质体化疗期间,同时口服维生素B6,结果发现HFS临床体征分级评分明显下降。
在安慰剂组HFS加重的程度及停止化疗的可能性是维生素B6组的4.2倍。
但病理组织学分级评分未见明显下降,提示维生素B6没有完全缓和HFS,但毒性进展速度变慢并且更不易使治疗延迟或中断。
(5)皮质激素:在妇科肿瘤采用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发生HFS的患者中,使用口服地塞米松(8 mgBID days-1-4; 4 mg BID d5; 4 mg d6)治疗HFS的患者,可按原始剂量和给药周期完成5个周期阿霉素脂质体化疗。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内容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 是一组起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两大类。
欧美国家淋巴瘤发病率为7. 8~18. 4/10 万。
2012 年我国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 6. 68/10 万,男性高于女性,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 位,占全部癌症发病的2. 34% 。
每年我国大约有10 万例新发淋巴瘤患者,且每年仍以较高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
淋巴瘤治疗现状HL 占淋巴瘤的9% ~10%,在国外有15~34 岁和50 岁以后两个发病高峰。
在我国一般认为没有类似国外的双峰现象,主要为年轻患者。
近三十年来HL 的发病率呈现稳定缓慢上升的趋势。
NHL 发病率高于HL,约占淋巴瘤的90%,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1988 年至1992 年我国发病率为2~5/10 万,1993 年至1997 年发病率为3~6/10 万,1997 年至2012 年发病率为6. 68/10 万。
观察发现,发病率增高多见于60~70 岁的老年患者。
过去的20 年中,NHL 患者的中位年龄在升高。
老年NHL 患者可能患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治疗的选择更加复杂。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一种以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产生克隆性免疫球蛋白以及骨骼破坏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率居血液肿瘤的第3 位,仅次于白血病、淋巴瘤。
我国MM 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0 岁,明显低于欧美中位发病年龄72 岁。
男性与女性之比约2∶1,发病率为1~3/10 万。
随着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新型靶向药物联合传统化疗的应用使MM 治疗有效率得以提高,生存期逐渐延长。
1. 淋巴瘤的治疗HL 常用一线治疗方案为ABVD 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到目前治愈率可达80% 以上。
脂质体阿霉素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周平红;秦新裕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2(009)004
【摘要】@@ 阿霉素(doxorubicin)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抗瘤谱广、疗效好,可以治疗多种肿瘤.
【总页数】3页(P331-333)
【作者】周平红;秦新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脂质体靶向治疗恶性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钱皓;凌沛学;王凤山;张天民
2.脂质体靶向治疗恶性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钱皓;凌沛学;王凤山;张天民
3.肽-半乳糖苷-阿霉素脂质体在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中作用 [J], 谢斌;金世龙;唐春;陈平
4.脂质体制剂用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吕雅蕾;刘巍
5.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制及其靶向治疗肿瘤作用的研究 [J], 董兰凤;赵兴茹;冯凤莲;范美菊;杨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卵巢癌的一线用药之一。
如果将其直接作为制剂给药,阿霉素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如: 骨髓抑制、心脏损害、恶心、呕吐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通过将药物装载到脂质体内部,不但可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而且减少了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毒副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材料、设备及技术方面的限制,目前脂质体阿霉素本身还存在药物易渗漏、稳定性差和储存期限短等问题。
而且,由于其脂质体阿霉素在进入机体后会被内皮网状系统(RES)中的巨噬细胞迅速清除[1],使其药效并没有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与单独的阿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相比,脂质体阿霉素对乳腺肿瘤模型核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提高差异[2]。
此外,脂质体阿霉素本身缺乏肿瘤靶向性,在体内呈全身分布,仍给患者正常的机体组织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3]。
因此,开发安全、长效、稳定的阿霉素缓释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Ian Vaage, Emilio Barbera'-Guillem, Robert Abra, Anthony Huang, Peter Work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venous Free or Encapsu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Xenografts. Cancer, 2006, 73:1478–1484[2] Alberto Gabizon, Rut Isacson, Eugene Libson, Bella Kaufman, et al. Clinical studies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doxorubicin. Acta Oncologica, 1994, 33: 779-786.[3] Kevin J. Harrington1, Sima Mohammadtaghi, Paul S. Uster, Daphne Glass, A. Michael Peters, Richard G. Vile, and J. Simon W. Stewart. Effective Targeting of Solid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s by Radiolabeled Pegylated Liposomes. Clin Cancer Res. 2001, 7:243-254。
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致腰背痛1例
杨秋辉;傅烨钦;张喜平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24(26)4
【摘要】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是一种具有靶向性的脂质体阿霉素,能够富集至肿瘤区域,与进口试剂相比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且与传统蒽环类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低的心脏毒性,已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但脂质体阿霉素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眩晕、过敏性休克、皮疹、手足综合征等。
严重腰背部疼痛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要高度关注[1-2]。
【总页数】2页(P601-602)
【作者】杨秋辉;傅烨钦;张喜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致严重皮肤损害1例分析
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序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致手足综合征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3.氧化锌苯酚糊联合芦荟胶凝胶对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患者致手足综合征的研究
4.隐形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为病毒性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引言:脂质体阿霉素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将抗生素阿霉素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并实现定向传递到感染部位。
这种脂质体阿霉素正成为治疗病毒性感染的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药理特性及其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微囊,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并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分和结构,实现对药物的释放和传递。
脂质体阿霉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膜溶解法、膜蒸发法和超声乳化法等。
其中,膜溶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将阿霉素和所选的脂质体成分按一定比例加入有机溶剂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膜形成,最后通过超声辐射或离心浓缩得到脂质体阿霉素。
二、脂质体阿霉素的药理特性脂质体阿霉素具有以下药理特性:1. 高生物利用度:由于脂质体的包裹作用,阿霉素可以更好地保护免疫系统避免被分解,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 缓释性:脂质体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减少用药频次,提高疗效。
3. 靶向性:脂质体阿霉素可以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的配体,使其特异性地结合到感染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实现针对性治疗。
三、脂质体阿霉素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脂质体阿霉素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其在不同病毒性感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1. 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普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
研究表明,脂质体阿霉素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可以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2. 西尼罗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是一种引起严重脑炎的病毒。
研究发现,脂质体阿霉素可以实现病毒特异性靶向输送,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并增强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脂质体阿霉素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增强其对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并减少对肝脏的毒性,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