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总复习-SHAN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识图与构造整本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常用绘图工具: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曲线板;常用绘图仪器: 圆规、分规、绘图笔;常用绘图用品: 图纸、绘图铅笔、墨水、橡皮、模板、软毛刷等。
2.一副三角板有两个: 一副由45°、45°、90°构成, 一副由30°、60°、90°构成。
3.比例尺又称三棱尺, 一般刻有六种不一样旳刻度。
4.最常使用旳绘图笔是绘图墨水笔, 又称为针管笔。
5.图纸有绘图纸和描图纸两种, 后者又称为硫酸纸, 是作为复制蓝图旳底图旳图纸。
6、绘图铅笔中“B”表达软铅芯, “H”表达硬铅芯。
7、图纸图幅及图框尺寸: A0: 841mm×1189 mm(宽×长);A1: 594 mm×841 mm(宽×长);A2: 420 mm×594 mm(宽×长);A3: 297 mm×420 mm(宽×长);A4: 210 mm×297 mm(宽×长)。
8、图线旳画法:1)在同一张图纸内, 相似比例旳图样选用相似旳线宽组。
2)互相平行旳图线, 其间隙不不不小于其中旳粗线宽度, 且不不不小于0.7mm。
3)虚线、点画线旳线段长度和间隔, 应各自相等, 在较小旳图形中, 点画线可以用实线替代。
4)点画线旳两端不应是点, 而是线段;点画线与点画线或其他线交接处也应是线段。
5)虚线与虚线或者其他线交接时, 应是线段交接而不是空白处交接;虚线为实线旳延长线时, 不得与实线连接。
6)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者符号重叠混淆, 不可防止时应保证文字等旳清晰。
9、中文旳书写才采用长仿宋体。
10、书写长仿宋体时, 应注意: “横平竖直, 起落分明, 笔锋满格, 布局均匀”。
11、数字和字母旳书写有斜体和直体两种, 当与中文混写时, 应为直体。
斜体字旳宽度和高度应与直体相等, 倾斜度为逆时针向上倾斜75°。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
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
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第一章1.(1)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2)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构造变形的六种基本类型。
(1)伸展构造: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下形成的构造。
(裂谷、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2)压缩构造: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褶皱、逆冲断层)(3)升降构造:岩石圈地幔物质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拗陷(山系、高原;盆地)(4)走滑构造: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5)滑动构造: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大型的平缓断层)(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各有特性,存在交叉和过渡第二章1.(1)真倾角与视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倾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视倾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假倾角)。
(2)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伏向。
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3)岩层的面向: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4)砂岩墙:是碎屑岩墙的一种,是穿插贯入于沉积岩等岩石中的板状和脉状砂岩体。
(5)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
(6)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
2.简答。
(1)确定岩层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的标志。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地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递变层理: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知识归纳整理一、主应力与主应变。
★主应力:当物体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经过该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具无穷小立方单元体,使其六个面上都惟独正应力的作用而无剪应力的作用。
在单元体中这六个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其性质可以是张应力也可以是压应力。
★主应变:在均匀变形条件下,经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是可以截取这样一具立方体,在其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都惟独线应变而无剪应变,即仅有伸长或缩短,而截面所夹的直角没有改变。
这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二、倾伏角与侧伏角。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这个面上的侧伏角。
三、节理系与节理组。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例如, 共轭“X”型剪节理算是属于一具节理系。
当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也可称为节理系,如放射状节理和同心圆状节理。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产状基本一致,且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常见的节理组有雁列节理组。
四、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1、概念:上、下两套地层的岩层产状平行一致, 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
2、特征: 不整合面代表沉积间断和侵蚀阶段, 是一具古剥蚀面,在这个面上常有含下伏地层岩石碎块的底砾岩, 有时还保存了古风化壳和古土壤, 平行不整合面有起伏, 也有平整的, 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之前的古地貌形态。
3、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4、意义: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一段阶段处于上升, 而在上升的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褶皱和明显倾斜, 不过露出水面接受剥蚀而发生沉积间断; 经过一段阶段后, 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从而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一部分地层, 但彼此的岩层产状是基本平行一致的。
《构造地质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走滑盆地: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地.走滑作用:由扭应力或剪应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沿着某些构造边界或特定的构造带发生走滑变形的构造作用。
走滑构造:走滑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变形组合。
走滑断层:指沿断层面走向一盘相对于另一盘作水平运动.转换断层:Wilson(1965)提出,指切穿岩石圈或地壳的走滑断层.2、克拉通盆地:3、变形:岩石受力后经受了位移而使其初始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变形结果是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及劈理等各种变形构造.线应变:亦称垂直应变,指岩石变形后的相对伸长或缩短。
剪应变:变形前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称角剪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
泊松比: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杆件的横向线应变与纵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值为一常数.主应变:在主应变面上的线应变。
主应变面:三个相互垂直的面.主应变轴: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变方向。
均匀变形:变形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即该物体经受了均匀变形。
4、盆地:朱夏(1965)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M。
T。
Halbouty(1979):二、大题(一)板块构造学说原理与发展1、板块构造学说定义阐述全球规模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的一种学说.该学说由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岩石圈消减和大陆碰撞等几部分共同组成.地幔对流导致海底扩张,并从扩张中心(裂谷或大洋中脊)向两侧发展,产生新洋壳。
后者的前沿向大陆岩石圈下潜没,并被软流圈所吸收,称为岩石圈消减。
海底扩张作用同时也推动与其相连大陆的漂移,并且因其间大洋岩石圈的消亡而导致两侧大陆的碰撞和板块拼接。
(1)大陆漂移说A、定义最早是由德国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
Wegener)于1910年提出的。
魏格纳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洋底上。
地球上的所有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后曾联结成统一的大陆,称之为联合大陆或泛大陆(Pangaea)。
1 利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岩层的面向(论述)(一)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1.交错层理确定岩层面向的判别特征:弧形斜纹层向圆心方向为顶面;斜纹层顶部被截切,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逐渐收敛、变缓与底面小角度相交。
2.递变(粒序)层理沉积岩中常由沉积碎屑粒度变化形成粒序层理。
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
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
有时会出现反向递变层理,即在一个单层内,由底到顶粒度逐渐变粗,这是由于水流逐渐加强或粗碎屑物质相互碰撞、悬浮,细碎屑先沉积(动力筛作用)等原因所造成的。
与正向递变层理的区别在于它的顶界是渐变过渡的。
(二)层面的原生构造标志:1.利用波痕确定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标志是: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凹向底面2.泥裂泥裂(干裂)未固结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经曝晒干固时收缩形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
平面上呈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分叉状;剖面呈“V”形;上覆沉积物填充,楔状裂缝的尖端指向岩层底面。
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层面上,偶见于碳酸盐岩层面上。
3. 雨痕、冰雹痕(层面暴露标志)是当雨点或冰雹落在湿润而又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面时,冲打出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
雨痕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掩埋并成岩后,岩层面上会留下凹坑,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凸起印模。
4、冲刷面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会因水流冲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冲刷面。
5.底面印模冲刷槽:水流的冲刷或水流携带物(如介壳碎片、岩屑、树枝等) 的刻划在松软细粒(泥质)沉积物表面留的凹坑和沟槽称为冲刷槽。
底面印模:冲刷槽被砂质沉积物充填,成岩后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形成的凸起印迹称作底面印模。
(三)生物标志某些化石在岩层内的埋藏保存状态可用来鉴定岩层的顶、底面。
如植物根系、贝壳类化石、叠层石等。
1.一些古植物的根系可以作为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
根系向上变粗并收敛,向下变细且分叉。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褶皱1.褶皱是由岩⽯中原来近于平直的各种⾯(例如层理⾯)发⽣弯曲⽽显⽰的变形。
2.褶皱的基本类型:岩层向上弯曲,其核⼼部位的岩层时代较⽼,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位岩层较新,外侧岩层较⽼,称为向斜。
向斜在地⾯上的出露特征:从中⼼向两侧岩层从新到⽼对称重复出露;背斜从中⼼向两侧岩层从⽼到新对称重复出露。
如褶皱岩层的新⽼层序不明或变形⾯不是层⾯⽽是其他构造⾯,则向上弯曲的褶皱⾯为背形,向下弯曲的褶皱⾯为向形。
3.褶皱的基本要素:核部:泛指褶皱中⼼部分的地层;翼部: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转折端:从⼀翼向另⼀翼过渡的部分;枢纽:指在褶皱的各个横剖⾯上,同⼀褶皱⾯的最⼤弯曲点的连线;轴⾯:⼀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上的枢纽连成的⾯,⼜称枢纽⾯,轴⾯可以是平⾯,也可以是曲⾯;翼间⾓:正交剖⾯上两翼间的内夹⾓,圆弧形褶皱的翼间⾓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脊、脊线、⾼点、脊⾯和槽、槽线、槽⾯:背斜或背形的同⼀褶皱⾯的各横剖⾯上的最⾼点为脊,它们的连线为脊线,脊线上的最⾼点表⽰褶皱隆起部位,称为⾼点,向斜或向形的同⼀褶皱⾯的各横剖⾯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连线为槽线,若⼲相邻褶皱⾯上的脊线或槽线连成的⾯,称为脊⾯和槽⾯。
4.倾伏⾓、倾伏⽅向侧伏⾓、侧伏⽅向:倾伏⾓是指在直⽴⾯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平投影线间的夹⾓,倾伏⽅向就是线状构造的⽔平投影指向该线向下⼀端的⽅位;侧伏⾓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投影⾯(或其他⼏何参考⾯)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构造⾯的⾛向线之间的锐夹⾓,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夹⾓的⾛向线⼀端的⽅位。
5.褶皱的波长和波幅:是量度褶皱⼤⼩的要素。
褶皱包络⾯:与连续褶皱了的某⼀褶皱⾯相切的⾯。
拐点:连续周期性波状曲线上,上凸和下凹部分的分界点。
褶皱中间⾯:位于两相邻包络⾯正中连接各个褶皱的拐点的连线。
波长:两个同相位拐点的距离。
波幅:相邻两个包络⾯之间垂直距离的⼀半。
总复习概念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Y轴,属b线理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发育于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
先存面理被褶皱成微型褶皱,对称或不对称。
它由褶皱的平行翼或平行于褶皱翼发育的微断层所确定。
发育于各种变质程度的含层状硅酸盐的岩石中。
4、伸展褶劈理(ecc):为韧性剪切带中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以小角度切割糜棱面理,常呈单组,有时成共轭组出现。
5、A-线理(A-lineation):即拉伸面理,拉长方向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
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S-C-C’面理(S-C-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XY面的呈S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S;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S面理和C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对侧的剪切方向7、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8、鞘褶皱(sheath fold):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2005-2009年构造题目一、单选题1、地下室地坪标高-5.0m,地于水位标高4.0m,则地下室设计应用取【】A、防潮B、防水C、防冻D、防漏2、按受力特点分,以下【】属于柔性基础A、砼基础B、毛石基础C、钢筋混凝土基础D、砖基础3、玻璃幕墙隔热保温,隔声和防结露性能好,结构轻盈美观,但不宜设置在【】A、高层建筑外墙B、中高层建筑外墙C、临街建筑的4米以下及住宅区D、钢结构建筑外墙4、一般民用建筑室内外楼梯的踏步宽度通常为【】A、50—100mmB、150—180mmC、250—300mmD、300—350mm5、不承担建筑物竖向荷载的构件是【】A、基础B、承重墙C、构造柱D、楼板6、可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及空间整体刚度,沿全部外墙和部份内墙体上设置的水平封闭构件是【】A、圈梁B、过梁C、框架梁D、基础梁7、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A、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B、室内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C、室外自然地坪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D、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8、在年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为了有效疏导和排除靠近墙脚的地面水,建筑物需设置【】A、散水B、排水沟C、外墙勒脚D、外墙防潮层9、如果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且不小于【】A、0.5mB、1.0mC、1.5mD、2.0m10、木地板有多种构造方式,以下不是木地板构造方式的是【】A、空铺B、实铺C、干挂D、粘贴11、【】是位于建筑物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且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侵蚀。
A、基础B、地基C、地面D、楼板1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但不得浅于【】A、1.0mB、0.5mC、0.2mD、0.8m13、不属于墙体细部构造内容的是【】A、防潮层B、踢脚C、散水D、过梁14、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必须完全断开的变形缝是【】A、伸缩缝合B、沉降缝C、防震缝D、温度缝15、大白浆饰面属于墙面装修的【】构造法A、抹灰类型B、贴面类C、涂刷类D、裱糊类16、标准砖尺寸为240X115X53,1/2砖墙与1.5厚砖墙的计算厚度为【】A、120mm及365B、115mm及365C、115mm及360D、120mm及360二、多选题1、单层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份P110页A、外墙和山墙B、墙梁C、基础梁D、抗风柱、E、柱间支撑2、以下【】可作为天然地基A、岩石B、碎石土C、砂土D、杂填土E、粘土3、框架建筑一般由【】承重A、柱B、梁C、楼板D、墙板E、门窗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主要分为【】承重P167A、平板式B、块板C、梁板式D、井字形密肋式E、无梁式5、顶棚以称天棚、天花板,其构造形式依房间使用要求不同有【】种类A、直接式顶棚B、轻钢龙骨吊顶C、木龙骨吊顶D、铝合金龙骨吊顶E、悬挂式顶棚2008年一、单选题1、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通常板、墙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为【】P79A、10—15mmB、15—20mmC、25—30mmD、35mm2、工业建筑按层数分类,划分为【】类。
P101A、二B、三C、四D、五3、【】直接承受着由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和其它荷载P116A、地面B、基础C、地基D、楼梯4、毛石混凝土基础中毛石掺入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否则不易振捣密实。
P121A、15%B、20%C、25%D、30%5、下列地基必须进行加固的是【】P117A、岩石B、杂填土C、碎石土D、砂土6、【】俗称18墙A、半砖墙B、3/4砖墙C、一砖墙D、一砖半墙7、砖混结构构造柱与砖墙的边接必须【】P144A、先砌墙后浇柱B、先浇柱后砌墙C、浇柱砌墙同时进行D、其它8、楼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面层】和基层P1749、下列关于县吊式顶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182A、悬吊式顶棚是指悬挂在屋顶或楼板下,由骨架和面板所组成的顶棚,简称吊顶;B、吊顶龙骨分为主龙骨和次龙骨C、主龙骨为吊顶的承重构件,通过吊筋与楼板相连D、吊筋材料可以随意选用10、下列选项不是按窗的开启方式划分的是【】P190A、平开窗和推拉窗B、纱窗C、悬窗D、固定窗11、一般情况下,栏杆扶毛的高度常用【】P190A、600mmB、900mmC、1000mmD、1200mm12、下面关于烧结空心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317A、主要以竖孔方向使用,砌成承重墙体;B、孔洞平行于大面和条面,一般使用于砌筑填充墙或非承重墙;C、经焙烧而成,孔洞率大于或等于35%,其孔尺寸大而数量少D、自重轻,强度低13、不属于装饰抹灰的是【】P149A、干粘石B、水磨石C、喷涂D、高级抺灰二、多选题1、在常用建筑材料图例中,画450方向间隔均匀斜直线的材料有【】A、普通砖B、砖、灰土C、自然土壤D、钢筋混凝土E、金属2、下列关于刚性基础说法正确的是【】A、刚性基础即扩展基础B、基础尺寸受刚性角限制C、抗弯能力大D、刚性基础即无筋扩展基础E、通常要控制基础的挑出b与高h之比,即根据刚性角α规定b/h值3、地下室按顶板标高可分为【】P124A、普通地下室B、砖墙结构地下室C、防空地下室D、全地下室E、半地下室4、构造柱一般设置在【】P144A、外墙四角B、较大房间纵横墙交接处C、外墙转角处D、楼梯间四角E、荷载差异较大的分界处5、梁板式楼梯由【】组成P168A、圈梁B、板C、过梁D、主梁E、次梁6、抺面砂浆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P312A、普通抺面砂浆B、装饰砂浆C、特种砂浆D、石灰砂浆E、水泥砂浆2007年一、单选题1、民用建筑的组成是【】P101A、基础、墙或柱、楼(地)面、楼梯、门窗、屋顶B、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C、地区冲突基、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D、地基、墙或柱、楼(地)面、楼梯、门窗、屋顶2、建筑物按耐久年限划分为四级,次要建筑的耐久年限为【】类。
P103A、100年以上B、50—100年C、25—50年D、25年3、构造尺寸是指【】P111A、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B、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C、符合模数列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面、定位面或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建筑功能、工艺技术和结构条件在经济上处于最优状态下,所允许采用的最小尺寸数值4、支撑是用以增加建筑物或构筑物整体刚度和侧向稳定性,传递荷载和地震力的构件,一般分为【】两大类P110 A、柱间支撑和墙体支撑B、柱间支撑和屋顶支撑C、基础、墙体和屋顶支撑D、基础、墙体、柱子和屋顶支撑5、关于地基和基础叙述不正确的是【】P116A、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荷载B、地基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C、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部份D、地基和地基都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6、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的垂直距离P118A、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垫层底面B、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C、室内设计地坪到基础垫层底面D、室内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7、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埋深分别为【 】P118 A 、小于或等于4m,大于4m B 、大于或等于4m,小于4mC 、小于4m ,大于或等于4mD 、大于4m ,小于或等于4m8、基础埋置深度的原则是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但不行浅于【 】P118A 、1mB 、0.8mC 、0.5mD 、0.3m 9、采用砖、石、素混凝土的基础均属于【 】P119 A 、浅基础 B 、深基础 C 、柔性基础 D 刚性基础 10、【 】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常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
P121A 、刚性基础B 、深基础C 、钢筋混凝土基础D 箱形基础11、目前民用建筑中较多采用的墙体承重方案是【 】P132 A 、横墙承重 B 、纵墙承重C 、横纵墙混合D 、墙、梁、柱混合承重 12、1/2砖墙的计算厚度是【 】P133A 、120mmB 、115mmC 、110mmD 、105mm13、我国标准砖规格为【 】P133A 、240X115X53mmB 、240X120X53mmC 、240X120X60mmD 、240X115X60mm14、双飞粉饰面属于墙面装修的【 】构造做法P149 A 、裱糊类 B 、抺灰类 C 、贴面类 D 涂刷类 15、地面主要由面层、垫层和【 】三个构造层次组成P174 A 、找平层 B 、地基 C 、结合层 D 防潮层 16、地面铺地毯属于【 】P180A 、涂料面层地面B 、块材面层地面C 、卷材面层地面 B 、整体面层地面17、顶棚构造形式依据房间使用要求不同有悬吊式顶棚和【 】两种P181A 、直接顶棚B 、轻钢龙骨顶棚C 、木龙骨顶棚D 、铝合金顶棚18、塑钢门窗区别于铝合金门窗的特点是【 】两种P201 A 、坚固耐用 B 、强度高 C 、观感好 D 、隔热性能好19、屋面坡度【 】的屋顶,称为平屋顶P228A 、%3≤iB 、%5≤iC 、%8≤iD 、%10≤i 20、刚性防水平屋顶的构造组成不包括【 】P231 A 、结构层 B 、防水层 C 、找坡层 D 、隔离层二、多选题1、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是【 】P99A 、经济实用B 、经济合理C 、美观大方D 、注意美观E 、有利于施工2、建筑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 】P111A 、3MB 、6MC 、12MD 、24ME 、30M 3、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 】P121A 、筏形基础B 、箱形基础C 、条形基础D 、独立基础E 、桩基础4、地下室是由【 】等部份组成P124A 、底板B 、顶板C 、墙体D 、楼梯E 、采光井 5、纵墙是【 】P131A 、平行于檐口的墙B 、山墙的墙C 、建筑物两端的墙D 、与屋檐方向平行的墙E 、将建筑物内外分开,起挡风阻雨、隔热御寒作用的墙 6、实心砖墙组砌方式有【 】P133A 、一顺多丁式B 、全顺式C 、多顺多丁式D 、两平一侧式E 、多平一侧式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结构类型分为【 】P167 A 、梁板式楼板 B 、平板式楼板C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D 、无梁楼板E 、井式楼板 8、属于块材面层地面的是【 】P176A 、塑料地面B 、实木地板地面C 、青石板地面D 、花岗岩石地面E 、水磨石地面9、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传力特点,分为【 】P208 A 、梁承式楼梯 B 、板承式楼梯 C 、柱承式楼梯 D 、板式楼梯 E 、梁板式楼梯2006年一、单选题1、民用建筑以建筑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分为四级,其中二级耐久年限为【 】P103A 、100年以上B 、25—50年C 、50-100年D 、25年以下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符号为M ,1M=【 】P111A 、100mmB 、300mmC 、150mmD 、10mm 3、在高层建筑中常采用【 】P117A 、加固地基B 、天然地基C 、岩石地基D 、人工地基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得浅于【 】P118 A 、0.9m B 、0.5m C 、0.6m D 、1m5、砖、石、砼等无筋扩展基础都属于【 】P119 A 、弹性基础 B 、塑性基础 C 、刚性基础 D 、柔性基础6、钢筋砖过梁跨度【】P142A、不宜大于2.5mB、不宜大于3mC、不宜大于2mD、不宜大于1.5m7、连续的单向板,其厚度小于短边跨度的【】P167A、1/35B、1/45C、1/40D、1/508、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P174A、结构层B、隔声层C、地基D、防潮层9、为防止阳台上的雨水流入室内,阳台地面一般低于室内地面【】P184A、10-30mmB、20~50mmC、40~60mmD、50~100mm10、供疏散使用的楼梯段宽度不应小于【】P204A、1500mmB、1300mmC、1100mmD、900mm11、屋面坡度在【】的屋顶称为平屋顶P228A、3%以下B、6%以下C、5%以下D、10%以下二、多选题1、高层建筑是指【】P101A、大于25层的住宅建筑B、高度大于24米的综合性建筑C、高度大于100米的所有建筑D、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E、7-9层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包括【】P118A、建筑用途B、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及性质C、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D、基础施工质量E、与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关系3、地下室的构造一般由【】组成P124A、防水层B、底板C、墙体D、顶板E、楼梯和门窗4、从基础到屋顶完全断开的变形缝有【】P145A、伸缩缝B、沉降缩C、结构缝D、温度缩E、防震缝5、多层砖房的主要抗震措施包括【】P155A、构造柱B、剪力墙C、圈梁D、拉结筋E、过梁6、平屋顶构造组成主要有【】P228A、屋顶天棚B、承重结构C、屋顶面层D、保温、隔热层E、防水层2005年一、单选题1、雨棚板将钢筋配置在结构上部,是利用钢筋的【】P103A、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C、抗弯强度D、抗剪强度2、柱下条形基础说法不正确的是【】P120A、适用于荷载较大而地基较软弱的地方B、使基础有很好的整体性C、设计中需要按刚度角设计底宽D、能防止不均匀沉降3、毛石基础断面多为阶梯形,每个台阶的高宽比应在【】范围内P123A、1:1~1:1.2B、1:1~1:1.3C、1:1.25~1:1.5D、1:5~1:1.754、墙是房屋建筑的重要部件,墙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P130A、砖混结构中,墙起承重作用承受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和自重B、框架结构中,由框架柱承重,墙不承受重量C、在所有结构中墙都有围护作用D、墙具有分隔作用5、圈梁是墙体上重要构件,应当水平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