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2.60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随着高龄人口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pff)病例开始增加,对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很大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早期内固定治疗成为一种趋势,非手术治疗已很少应用[1~2]。
目前对pff患者,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大多数学者都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pff 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下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简述。
1 多针(钉)固定早期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多,pff患者多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或有限切开,用3~4根斯氏针、螺纹钉或改良型的折断钉、双头加压螺钉等进行固定。
目前多根针(钉)已很少用于pff患者。
2 钉板系统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系统,包括鹅头钉(richards)、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
jacobs[3]等证实dhs具有静力加压与动力加压的双重功效,能保持良好的颈干角,利于骨折愈合。
但随着其广泛使用,缺点也暴露出来:可导致股骨颈变短,出现肢体短缩畸形及行走障碍;在严重粉碎或骨质疏松者,过度加压可使钉头穿出股骨头;无有效抗旋转作用;对于内侧皮质骨缺损患者,内植物承受的内翻应力增大,出现疲劳断裂、髋内翻的机率增加;滑动加压用于反转子骨折时可导致骨折端分离、骨折不愈合[4~5]。
dhs改良出现了medoff钢板(msp)、经皮加压钢板(pccp)、锁定钢板、双钩螺钉、侧方钢板联合髓内针等,但其疗效均有待临床验证[6,7]。
dcs类似悬臂梁系统,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
适用于不稳定骨折,尤其适用于股骨近端的转子下骨折。
3 髓内周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主要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 等.目前髓内固定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8]。
3.1 gamma钉能将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牢固固定,允许骨折部嵌插,增加稳定性,克服了由于大转子骨质粉碎后,局部无支撑点这一力学缺陷。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因】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
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
因局部骨质疏松脆弱,骨折多为粉碎性。
老年人骨折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甚易造成骨折。
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引起髋内翻畸形。
【症状】一、临床表现: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
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二、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
2.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疼痛、压痛、外旋畸形等。
3.X线摄片可见骨折。
【饮食保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早期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后期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
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其它食疗方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第37卷2013年第8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8A I l昏2013781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庞再力(天津市宁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天津301500)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治疗进展doi:10.3969/i.i s8I L1004—5775.2013.08.066学科分类代码:320.11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股骨转子间骨折(i nt er t r oehant er i c f em or a l fr act ure,I 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
其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高龄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一4%【11。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
骨折常合并有转子后部和股骨矩的破坏,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因治疗不当而死于致命性并发症。
国内外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报道较多,但临床应用效果差别很大。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固定材料的问世与改进,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已日趋成熟,临床分型亦更趋合理化,现综述如下。
1解剖特点股骨转子部包括大转子、转子间、小转子和转子下部分。
股骨矩是位于小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致密骨板,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它出现于股骨颈内后侧,止于小转子下股骨内侧皮质,呈拱形跨越小转子区,由多层致密骨构成。
股骨矩是股骨上端重要的承载负重结构,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选择上具有重要意义BJ。
骨折时,股骨矩如依然完整或保持正常对位,一般认为是稳定性骨折;股骨矩如断裂、分离或小转子撕脱,则为不稳定性骨折。
2临床特点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
患者本身多有明显骨质疏松症,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折固定的可靠性也显著降低∞1,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