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2.77 MB
- 文档页数:43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范文是一种组织内部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安全风险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并分析可能对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一般流程和要点:1. 风险辨识阶段:- 组织内部成立专门的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小组。
- 将组织的业务、活动和资源进行分类和划分。
- 根据分类和划分的结果,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类型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阶段:- 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概率、影响和风险等级等方面的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安全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
3. 风险管理和管控阶段:-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管控措施,包括预防、减轻和应对等方面的措施。
-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和管控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 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和管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4. 风险监测和报告阶段:- 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 及时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报告风险情况,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反馈的及时性。
5. 培训和宣传阶段:- 对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培训,提高其对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的认识和意识。
-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员对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以上流程和要点的规范实施,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能够有效地为组织提供风险识别和管理的依据和指导,降低组织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范文(二)一、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是公司的基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合作伙伴和临时工作人员。
所有相关方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模版一、目的本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确保组织在面临各种安全风险时能够有效应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组织内部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
三、工作程序1. 安全风险辨识(1)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2)辨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评估等方法。
(3)辨识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并进行分类和分级。
2. 安全风险评估(1)对辨识出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2)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根据情况灵活确定。
(3)评估结果应当清晰明确,并按照安全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级。
3. 安全风险管控(1)根据风险分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管控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等多种方式。
(3)管控过程中应当明确责任人,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4. 安全风险监控与评估(1)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已经实施的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和验证。
(2)监控和评估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原有的管控措施。
(3)监控和评估过程应当透明化,相关部门和人员有义务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四、责任分工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
2.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要求积极参与工作,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3. 所有员工应当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的能力。
五、违规处理违反本工作制度的相关规定,将按照组织内部的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本工作制度的解释权归组织拥有,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和执行。
任何未尽事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并及时落实。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辨识的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措施。
二、安全风险辨识流程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团队为了保证安全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安全、环保、法务等部门。
2. 确定辨识范围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
目标可以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提供依据。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设施设备状况、人员配备信息等。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记录、报告,以及外部的法规、标准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
4.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设备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识别出的风险源可以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因素等。
5.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度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概率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值计算公式。
6. 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风险源的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度的评估,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报告应明确提出管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预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初步的预评估。
预评估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哪些风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
预评估可以根据风险源的概率和影响度进行评估,也可以使用专家判断的方法。
2. 定性评估对预评估中确定的较高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定性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为了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建立一个分级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例子:1. 安全风险辨识- 通过定期的安全风险辨识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
- 可以采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SWOT分析等,来辨识和评估安全风险。
2. 安全风险评估- 对辨识出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的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 可以使用一些评估模型或标准,如ISO 31000风险管理指南等,来进行评估。
3. 安全风险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进行分级,例如高、中、低风险级别。
- 高风险级别表示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对组织的安全目标造成严重影响,中风险级别表示风险存在但影响程度较低,低风险级别表示风险较小,影响程度较低。
4. 安全风险管控- 针对高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建立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程度。
- 针对中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监控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的程度。
- 对于低风险级别的安全风险,可以进行常规的管理和控制,以保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5. 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一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责任分工、流程和工具,以确保安全风险的持续管理和改进。
-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复审,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例子,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2)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完善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全面把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范本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保障组织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是指通过对组织内外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控,确保组织的安全运行。
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工作责任:1. 组织领导者负责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2. 各部门负责按照工作安排,自查自纠,确保工作的完成。
3. 所有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部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流程第六条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的流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
第七条风险辨识:1.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辨识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列出清单。
2. 风险辨识工作应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物理环境风险等。
3. 各部门应将风险辨识结果报告上级部门,形成统一的风险清单。
第八条风险评估:1. 根据风险清单,各部门应分析并评估每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2.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专业工具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九条风险管控:1. 根据风险等级,各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风险管控措施应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应急措施等。
第十条风险监测:1. 组织应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情况。
2. 风险监测可以通过定期巡检、设备检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风险应对:1. 当发生风险事件时,各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
2. 对风险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与分析,形成事件报告,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
第三部分:工作职责第十二条组织领导者的职责:1. 负责组织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安全风险,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业务单位、所有员工及其他相关方。
三、定义和缩略语1. 安全风险:指可能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或者企业财产造成损害的各种风险。
2. 辨识:指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 评估: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价、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
4. 分级管控:指根据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控管理。
四、辨识与评估的方法和程序1. 辨识方法(1) 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汇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2) 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活动、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3) 对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自然灾害等;(4)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定期复查和更新。
2. 评估方法(1) 根据辨识出的风险,对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2) 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类;(3) 对高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影响程度的风险,给予重点关注和管控。
五、辨识与评估的责任与义务1. 各业务单位负责风险的辨识工作,包括收集和报告相关的风险信息。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风险的评估工作,制定评估标准和模型。
3.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六、风险分级管控的措施与方法1. 风险分级(1) 将风险按照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并划定风险等级;(2) 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2. 风险管控措施(1) 高风险的风险管控:对高风险的风险,应采取重点关注和重点管控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源、制定相应的新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等;(2) 中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中风险的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3) 低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低风险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1时值全国第21个、全省第29个“安全生产月”,为扎实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活动,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专项培训。
截至目前,全区8家重点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等方面管理人员400余人接受了培训。
培训结合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总要求,以提升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能力为切入点,采用事故案例、互动研讨、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以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为抓手,详细讲解如何选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一设备一风险点”要求,严格做到层层“肢解”。
培训强调风险辨识方面要在强化叠加性、延伸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风险管控方面要在标准化、数字化、常态化不断探索,切实助力企业解决“想不到、查不出、控不住”等突出问题。
通过本轮培训,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的辨识和管控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理清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的思路,从源头上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211月29日,在德清县雷甸镇综合指挥中心内,只见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张“风险辨识图”。
图上显示:雷甸镇内21家企业共识别较大风险点(橙色)44处,一般风险点(黄色)117处,低风险点(蓝色)209处。
“监测出的风险点会通过后台交办给所属辖区安全监管员,并在规定期限整改后进行复测,直到消除隐患。
”雷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管从“人工跑”到“数据跑”,从而大大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效率和精准度。
今年以来,雷甸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治理指挥平台、数字治理雷甸模式、数字治理智能设备3个支点,在“平安304”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基准,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通过机关干部、网格员、村(社)干部和志愿者4股力量,运用“风险辨识一张图”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零死角管控。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职责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划分。
风险辨识的职责通常由风险管理部门或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承担。
他们负责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识别潜在的风险来源和可能的风险事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辨识方法和工具进行辨识工作。
在辨识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职能部门和岗位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全面、准确地识别风险。
分级管控的职责主要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承担。
他们根据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
分级管控需要将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分类,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应急预案。
同时,各部门还需要进行风险的监控和持续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方案。
此外,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整合。
各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会议或工作坊,共同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并对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需要全员共同努力,形成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全员管控”的意识和文化。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职责(2)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职责是指在组织中负责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责任。
风险辨识部分的职责包括:1. 确定组织内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2. 收集和分析与组织相关的信息,包括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法律法规等,以识别潜在的风险;3. 制定风险辨识的方法和规范,包括风险评估模型、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4. 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辨识工作;5. 编制风险辨识报告,提供给相关决策者作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
而分级管控部分的职责包括:1. 依据风险辨识结果划定风险分级,并确定不同级别风险的管控要求;2. 制定风险管控计划,包括风险监测和防控措施;3. 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分级管控职责,并明确各级别风险的责任人;4. 监督和检查各级别风险的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5. 与风险辨识部门协作,识别和评估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在风险管理领域实现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
本制度旨在帮助组织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通过评估和分级的方式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概述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指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3. 管理制度范本:本制度提供的是一个参考模板,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组织的特定需求。
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1. 辨识安全风险组织应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辨识安全风险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制定调查问卷,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2)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3) 进行场地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隐患等。
2. 评估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评估安全风险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制定评估矩阵,将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并计算综合风险等级;(2) 进行案例分析,对过往类似事件进行评估;(3) 召开专家评审会议,通过专家的意见来评估风险等级等。
四、分级管控1. 分级原则根据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分级原则要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重点关注可能性高、影响程度大的风险。
2. 管控措施(1) 高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组织应制定详细的管控措施,并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管控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采取技术手段消除或减轻风险;-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
(2) 中风险等级:对于中风险等级的安全风险,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按计划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