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股前群肌结构与解剖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0.41 KB
- 文档页数:1
局部解剖学重点知识第1次实验胸壁1. 何为浅筋膜及组成?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含脂肪,还有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皮神经。
(系解P61)2. 乳房的位置及构成?位置:乳房是皮肤特殊分化的器官。
女性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高度。
构成:乳房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
(局解P56)3. 乳房的淋巴回流?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有6个: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
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局解P56-57)4. 何为深筋膜及内容?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肌群以及血管神经等。
(系解P61)5. 何为锁胸筋膜及穿过的结构?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称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
(局解P57)6. 胸大、小肌的起止?胸大肌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节结嵴。
胸小肌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系解P71)第2次实验颈浅层及甲状腺周围1. 颈外静脉起始、位置及注入?颈外静脉由下颌下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局解P29)2. 颈神经浅支的分支及浅出部位?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
(局解P29)3. 颈深筋膜分为哪三层?颈深筋膜分为浅层,又称封套筋膜;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
(局解P30)4. 解释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椎前间隙、咽后间隙?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腹股沟管的解剖1. 腹股沟管的定义腹股沟管是人体中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位于腹壁和大腿之间,连接腹腔与阴囊或髂深动脉,通常用来指代男性的腹股沟区域。
该区域包含许多血管、神经和肌肉,对身体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血管解剖腹股沟区域的主要血管包括髂深动脉和髂浅动脉。
髂深动脉是腹主动脉的分支之一,主要供应下肢和盆腔的血液。
髂浅动脉则是外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腹股沟区域。
这些血管的分布和通路对于人体的正常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3. 神经解剖腹股沟区域主要有两个神经,即股神经和腹股沟皮神经。
股神经起源于腰部脊髓,通过髂腰肌和髂腰膜进入腹股沟管,在大腿部分为前脚神经和后脚神经。
腹股沟皮神经则是主要供应腹股沟区域的感觉神经。
4. 肌肉解剖腹股沟区域的主要肌肉包括腹股沟肌群和腹直肌。
腹股沟肌群是由内外腹斜肌和横腹肌组成的,它们交叉叠加在腹部和大腿之间。
这些肌肉的收缩和协调运动对于身体的姿势和力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腹直肌则是腹部肌肉中的一部分,这些肌肉可以帮助稳定腰椎和腹部的运动。
5. 腹股沟疝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与腹股沟疝息息相关。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腹股沟环和腹股沟管陷入腹股沟区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股沟肿块和呕吐等。
在腹股沟区域解剖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种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6. 临床意义对腹股沟区域的解剖有深入的了解,对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腹股沟区域手术、诊断和治疗时,对其解剖特点的认识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在了解腹股沟区域解剖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疾病和临床病症,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结论腹股沟管是人体中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通过血管、神经和肌肉的分布与通路,对人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对腹股沟区域解剖的深入了解,对于医学实践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保持对腹股沟区域解剖的持续研究和了解,可以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大一解剖肌肉知识点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对于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负责身体运动和维持姿势。
在大一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掌握肌肉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解剖学课程中常见的肌肉知识点。
一、肌肉类型根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以将肌肉分为三种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骨骼肌是最常见的肌肉类型,与骨骼相连,通过肌腱来实现运动。
骨骼肌通常被认为是自主控制的肌肉,我们可以通过意识来控制其运动。
2.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器官中,如消化道、血管和子宫等。
平滑肌具有自主收缩和扩张的能力,不受意识控制。
3. 心肌心肌是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具有自律性和搏动功能。
心肌与其他肌肉类型不同,形成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二、肌肉命名肌肉名称通常根据其形态、位置、功能和相对位置等因素来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命名规则和示例:1. 形态和位置肌肉名称可能根据其形态和位置来命名,如长肌、短肌、胸肌、臀肌等。
2. 功能肌肉名称可能与其功能相关,如屈肌、伸肌、收缩肌等。
3. 相对位置当肌肉与其他肌肉相对位置明显时,可以通过相对位置来描述其名称,如前肌、后肌、内侧肌、外侧肌等。
三、肌肉功能与运动肌肉不仅仅是人体的动力来源,还参与了各种各样的运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功能与运动类型的示例:1. 屈肌与伸肌屈肌负责将关节弯曲,而伸肌则将关节拉直。
例如,二头肌属于屈肌,而肱三头肌属于伸肌。
2. 提供稳定性一些肌肉提供稳定性,使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例如,肩胛提肌在举起手臂时提供稳定性。
3. 协同运动多个肌肉协同工作可以完成复杂的运动。
例如,多个肌肉协同工作来完成握笔写字的动作。
四、常见肌肉群在解剖学中,常将肌肉按照其位置和功能进行分类,形成肌肉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群:1. 上肢肌肉群上肢肌肉群包括肩部肌肉、上臂肌肉、前臂肌肉和手部肌肉等。
肩部肌肉群包括肩胛提肌、菱形肌等;上臂肌肉群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前臂肌肉群包括腕屈肌、腕伸肌等;手部肌肉群包括掌筋膜、指屈肌等。
运动解剖学第五课2007-11-14 09:51:06| 分类:解剖课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三节骨骼肌教学内容: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二、肌肉物理特性三、肌肉的结构四、肌肉的配布规律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六、影响肌肉力大小的解剖因素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肌肉的结构和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教学步骤:肌肉(muscle)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者,称为皮肌。
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肉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肉的形状肌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概括地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图2-8)。
图2- 8 肌肉的形态二、骨骼肌构造每块骨骼肌的外形结构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图5-53)。
中间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组织组成,色红而柔软。
(一)骨骼肌的结构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图2-8)。
肌腹venter是肌肉的主体,由横纹肌纤维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一定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腹的两端为腱性部分(肌腱tendo)呈索条或扁带状,腱性部分主要由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形成)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但能抵抗很大的拉力。
骨骼肌借肌腱(或腱膜)附着于骨或筋膜。
2、肌肉的辅助装置肌肉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图2-9)。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图2-9 大腿中部水平切面(示筋膜)(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擦。
(3)腱鞘(图2-10)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套在肌腱上。
股前内侧区解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股前内侧区解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了解大腿肌前群,内侧群的起止,位置和层次;股动脉以及闭孔动脉的行支和分支;股神经以及闭孔动脉的行支和分支;大隐静脉以及股静脉;腹股沟浅,谢淋巴结群;股三角,收肌管,隐静脉裂孔及股管等。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操作员:实验过程观察:1、作下列皮肤切口:(1)、自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作一斜形切口;(2)、平胫骨粗隆由内侧向外侧作一横行切口;(3)、自(1)切口中点向下作一纵行切口至(2)切口。
2、解剖程序(1)解剖浅筋膜1)解剖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伴行的浅动脉:在股骨内侧髁后缘处浅筋膜脂肪组织内找到大隐静脉及伴行的隐神经。
向上追踪大隐静脉,直至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cm 处,可见该静脉穿过股部深筋膜注入股静脉。
用镊子将大隐静脉近侧端稍提起,再用刀柄将隐静脉裂孔下外侧缘的轮廓划清,清楚地显示出隐静脉裂孔的边缘,观察其形状、大小和位置。
在附近分别解剖出汇人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
先找出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浅静脉及其伴行的3条同名动脉,然后寻找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这两条浅静脉的终点位置较低。
待解剖出股动脉时,便可看清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的起点。
这三支动脉很细小,可单独起自股动脉或两支共干、三支共干起于股动脉。
仔细观察大隐静脉末段与股静脉之间是否有阴部外动脉通过,该动脉在临床常作为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标志。
然后全面观察大隐静脉5条属支的类型以及大隐静脉与深部静脉的交通支。
2)观察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分布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分成上、下两组。
上组紧靠腹股沟韧带,下组分布在大隐静脉近端的两旁。
淋巴结看到后可以出去。
3)解剖皮神经:在浅筋膜内可找到下列皮神经:①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内侧一指宽处,行于腹股沟韧带深面,它跨过缝匠肌起始部的表面,在髂前上棘下方5-lOcm 处穿出深筋膜;②股神经前皮支和股神经内侧皮支沿缝匠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大腿前面、内侧面及膝关节的前份;③闭孔神经皮支于大腿上部内侧穿出阔筋膜,分布于股内侧份皮肤。
评估:1、当你的会员主诉它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有损伤,先别急着给他处理,你需要让他明确指出来是那个点疼明白吗?不是说上来你说伤就伤的,然后说不是吗?这不是捣乱吗?这个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检查的,我们有我们的评判标准,除非你看到了他的医院整段说明,,不然不要相信他说的。
髋关节前后关节囊评估前侧关节囊评估:1、仰卧位,屈髋屈膝各90°,抵住小腿近远端,被动做髋外旋到阻力点,观察小腿与身体中线夹角大于45°正常2、四字交替,仰卧位,脚踝固定在对侧髌骨上方,掌根抵住对侧髂前上棘保持骨盆的稳定,大腿放松髋外旋,观察膝关节外侧与床面间距在一个赞手位则正常牵拉手法:1、第一种评估位做牵拉,被动髋外旋到末端静立保持2、俯卧位,髋外展30°、膝屈90°,一手掌根抵住大转子后侧,垂直向下发力,另一手握住脚踝,被动作髋外旋到末端,静立保持后侧关节囊评估:1、仰卧位,抵住小腿近远端,被动做髋内旋,小腿与中线夹角大于45°正常2、仰卧位,一手抵住膝关节,大腿垂直,另一手抵住同侧髂前上棘,保持骨盆的稳定,被动做髋水平内收,膝关节到身体中线,正常牵拉手法:1、第一种评估位做牵拉,被动做髋外旋到末端,静立保持2、仰卧位,双手抵住膝关节,大腿垂直,用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力量适中后被动做髋水平内改善思路: 1、半月板外侧2/3损伤:由于外侧2/3毛细血管较多,营养充分,损伤后可休息静养,减少受力或手术缝合,具体情况,遵听医嘱2、半月板内侧1/3损伤,由于内侧1/3没有毛细血管,营养不充分,有翘起的建议磨平,破碎的需要取出,严重的需要人工更换,具体情况遵听医嘱收,不要到末端,静立保持(后侧痛有感觉为正确)半月板损伤评估评估书上说的讲一遍⚠️评估: 1、仰卧位,一手抵住膝关节大腿垂直,另一手托住脚踝,被动做髋内旋到末端,进行膝外翻环绕,测试外侧半月板2、仰卧位,双手抵住小腿近远端,保持膝屈130-150°,被动做小腿外旋,屈膝加压到末端,测试外侧半月板;被动作小腿内旋屈膝加压到末端,测试内侧半月板3、仰卧位,屈髋屈膝各90°,双手抵住小腿近远端,被动做小腿外旋,进行膝关节从内侧环绕,同时压直膝关节测试外侧半月板;被动做小腿内旋,进行膝关节从外侧环绕,同时压直膝关节,测试内侧半月板4、俯卧位,一手握住脚踝,保持踝关节稳定,另一手抵住足底,保持小腿垂直,身体重量垂直下压,体旋转带动小腿内外旋,测试内侧半月板然后简易版的讲一下:坐在凳子上股四头肌肌力评估:单关节肌测量:仰卧自然放松,双腿屈髋屈膝至极限观察脚跟是否能贴臀或大腿根;其实肌肉测试很简单拉伸就是测试,测试就是改善⚠️考虑会员腿长度不一样、1⃣️步先主动测试看活动范围2⃣️主动不足施加被动被动可以说明肌肉紧张,被动不行说明关节囊紧张:测试动作即改善动作双关节肌测量:俯卧位双腿自然伸直,教练一手推住会员测试腿脚踝像臀部方向推,屈膝一百度臀部无活动,说明不紧张,超过一百度多以上说明肌无力需加强训练处理方法:1、主动拉伸12342、被动拉伸1234手法放松123托马斯测试:仰卧位,双手抱膝,坐骨结节垂直床沿,一侧脚底固定在教练腰间,保持屈髋120°,目的是把骨盆固定在后倾位,可以进一步拉长屈髋肌群;评估一侧腿放下观察以下几点:1、观察大腿是否在矢状面①、出现大腿在外展位,说明外展肌群紧张,内收肌群无力筛查评估:抵住膝外侧被动作大腿内收,过程中出现膝伸趋势,说明阔筋膜张肌、髂胫束紧张,没变化说明臀中小肌紧张②、出现大腿在内收位说明内收肌群紧张,外展肌群无力2、观察小腿是否在矢状面①、出现小腿向内侧倾斜,说明髋外旋,外旋肌群紧张②、出现小腿向内侧倾斜,说明髋内旋,内收肌群紧张3、让会员做足背屈,观察脚尖与大腿方向是否一致①、出现脚尖朝外,说明脚旋前,考虑低足弓②、出现脚尖内,说明脚旋后,考虑高足弓4、观察大腿是否低于床面15°,受限说明髂腰肌紧张5、观察小腿与床面夹角是否在100度以内,受限说明股直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