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doc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练习设计】
1、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 黑龙江
B 额尔齐斯河
C 雅鲁藏布江
D 塔里木河
2、关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量大 B 汛期长 C含沙量小 D 冬季河水结冰
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 雅鲁藏布江
B 额尔齐斯河
C 塔里木河
D 黑龙江
4、下列河流最早进入汛期的是()
A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黑龙江
5、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
B我国没有河流注入北冰洋
C我国西北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D 怒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向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
6、我国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其主要原因是()。
A 季风气候的影响
B 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C 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D社会环境的影响
7、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长江 B 黄河 C 松花江D珠江
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
【练习设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为水系图,它是我国最大最长的河流。
(2)该河流发源于高原的山脉。
(3)用图上字母填空: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
(4)写出下列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支流、湖泊的名称。
支流:①②③
湖泊:C D
(5)该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填字母),中、下游的分界线是
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练习设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流入_______海。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黄河泥沙来自_______游的_______________高原。
(4)③是____________平原,④是______________平原。
(5)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