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与检测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一、背景介绍二氧化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保鲜的化学物质,但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方法1. 琼脂板法琼脂板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琼脂平板培养基作为生长基质,将待检样品与琼脂平板接触,通过菌落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残留物质。
2.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色谱仪分离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并通过检测其吸收峰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残留量。
3. 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试剂与待测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三、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的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检样品称取一定质量,加入适量溶剂进行提取或稀释,制备样品溶液。
2. 反应试剂制备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相应的反应试剂,并按照说明书中的方法制备。
3. 样品处理将样品溶液与反应试剂混合,进行反应处理。
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处理时间和温度有所不同。
4. 光度测定对于光度法,将反应产物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标准要求,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超过规定限值,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和控制措施。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2. 操作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3. 样品制备和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样品的保存和保存时间,避免样品变质。
4. 操作过程中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误差。
五、结论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二氧化硫测定原理
食品中二氧化硫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长期摄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该物质与碘化钾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的特性。
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
1.样品的准备:将待测食品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试剂中的酸性溶液中,混合均匀。
注意,所用的水和试剂应保证无二氧化硫的污染。
2.萃取:将混合液用萃取器进行反复萃取,以将样品中的二氧化硫转移到有机相中。
萃取液一般为环己烷或乙酸乙酯,反复萃取5-6次可以得到较好的萃取效果。
3.碘化反应:将萃取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和醋酸酸化,然后快速搅拌。
二氧化硫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SO2 + 2I- + H2O → 2HI + SO32-
4.滴定:用标准的碘酸钾溶液滴定反应混合液中的未反应碘,直至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
滴定过程中需添加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碘与淀粉形成紫色络合物,在滴定过程中容易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通过计算滴定所消耗的碘酸钾溶液体积,结合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测得二氧化硫的总量,无法区分游离态和结合态的二氧化硫。
综上所述,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原理是基于其与碘化钾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碳酸亚硫酸钾的特性。
通过萃取、碘化反应和滴定等步骤,可以准确测定食品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质控样(原创版)目录1.二氧化硫的概述2.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的作用3.二氧化硫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4.质控样的制备方法5.质控样的检测方法6.结论正文一、二氧化硫的概述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它具有还原性,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
在工业制硫酸时,通常使用催化剂促进这一反应过程。
此外,二氧化硫还具有防腐抗菌作用,可用于食品防腐。
二、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的作用在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二氧化硫可以有效抑制果蔬制品中的氧化酶,减缓氧化过程,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2.抗菌防腐: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果蔬制品中的微生物生长,降低产品变质的风险。
3.漂白:二氧化硫可以漂白果蔬制品,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4.增加口感:二氧化硫可以调节果蔬制品的酸度,提高产品的口感。
三、二氧化硫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在果蔬制品中,二氧化硫常用于葡萄酒、果汁、果脯、蔬菜干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在我国,二氧化硫在果蔬制品中的使用受到严格监管,相关法规规定了其使用范围、用量及残留限量等。
四、质控样的制备方法质控样是指用于质量控制的样品,通常由纯品或标准品制备。
在制备二氧化硫质控样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五、质控样的检测方法质控样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仪器法等。
在检测二氧化硫质控样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二氧化硫在果蔬制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口感等。
然而,二氧化硫的使用也应严格控制,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孙琛 高学琴 王权 路明 衡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研究法,样品中的被测成分(包括游离和化合二氧化硫)在碱液中失去结合力,被固定为亚硫酸盐,在硫酸的作用下,又使其游离出来,并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当达到滴定终点时,过量的碘与淀粉指示剂作用,生成蓝色的碘一淀粉复合物。
由碘标准溶液的滴定量计算出总二氧化硫的含量。
直接滴定碘量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别适用于测定葡萄酒中的亚硫酸盐。
但是对于脱水大蒜、姜制品等,由于含有较多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往往导致滴定终点的颜色不稳定,易褪色,不能保持30秒不消失,终点难以判定。
(2)蒸馏一碘量法。
采用“蒸馏一碘量法,是在密闭容器中对样品进行酸化、蒸馏,蒸馏物用乙酸铅溶液吸收。
吸收后的溶液用盐酸酸化,碘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碘标准溶液量计算出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采用蒸馏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样品本底的干扰,目前被广泛应用,但是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蒸馏一份样品大约需一个小时,不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
(3)蒸馏一碱滴定法。
该方法利用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样品酸化、加热,然后通入氮气流将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夹带出并通过中性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溶液吸收并生成硫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即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总量。
还可以往滴定后的溶液加入氯化钡,使硫酸根离子沉淀,通过硫酸钡重量测定法或者浊度测定法来验证生成的硫酸根离子。
但此法需要专门的全玻璃蒸馏装置,操作中需用脱气的水,充入的氮气也需是高纯度的;由于有机酸含量高的样品,产生挥发性有机酸,测定时会产生误差,氮气流量应严格控制流速,过低则回收率低,过高则样品中有机酸的影响较大致使二氧化硫检测结果偏高。
比色法。
试样中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波长577nm处其吸光度与二氧化硫含量成比例。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研究作者:孙琛高学琴王权路明来源:《食品界》2018年第08期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采用熏磺及亚硫酸盐溶液浸渍法进行漂白,通过生成二氧化硫来帮助蔬菜等食品来提高它的亮泽度,保证食品的颜色不容易发生改变。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批准其作为护色剂、抗氧化剂用于食品,来改善产品品质,抑制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褐变现象。
亚硫酸盐可以用于多种食品,例如腌菜,咸菜、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啤酒、葡萄酒、豆皮、腐竹、可可制品、巧克力、坚果、还有部分糖中都有应用,因为亚硫酸盐有很好的抑菌坑氧化的作用,所以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当中。
硫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加工中,例如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食用菌及藻类、糖类、粉丝粉条等都会使用。
同时硫磺还被应用于蒸熏的食品中,例如熏鸡、熏鸭、卤肉等方面被人们广泛的使用。
硫磺能破坏食物本身的细胞结构,同时促进表皮的干燥,进而增加食物的保质期,可以很好的抑制食物发生各种变化。
在食物中使用亚硫酸盐或硫磺通常会被人们以二氧化硫的的形式进行残留量的计算。
二氧化硫的危害人体内的酶物质就会对食物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分解,最后进过人体内的尿液在排除体外,所以人体可以少量食用二氧化硫。
其毒性主要表现为经职业接触所引起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二氧化硫的慢性中毒现象也是令人非常害怕的,会导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人的呼吸不畅通,头晕,严重者可引起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
经过人口进入的二氧化硫进入人身体内的二氧化硫通常会表现为吃不下去东西、容易引发肠道疾病,如恶心、呕吐,同时阻碍人身体进一步吸收钙物质,长时间的继续下去,人身体内的钙物质就会全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加强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二氧化硫速测试剂盒与速测管使用说明)方法一、试剂盒快速滴定法方法编号:CDC-40231检测意义:二氧化硫残留量是亚硫酸盐在食品中存在的计量形式,亚硫酸盐主要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又名保险粉)、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和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
这些物质于食品中解离成具有强还原性的亚硫酸,起到漂白、脱色、防腐和抗氧化作用。
但用量过大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影响钙磷吸收,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加入到不允许加入的食品中时,其潜在的危害性就更大。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
3 方法原理:样品中的二氧化硫以游离和结合型存在,加入氢氧化钾使之破坏其结合状态,并使之固定。
加入硫酸又使二氧化硫游离,然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到达终点时,过量的碘即与指示剂作用生成蓝色复合物。
根据碘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
4 样品处理4.1无色水溶性固体样品(如白砂糖、冰糖、果糖等):准确称取2.0g 样品,置入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0~20mL 蒸馏水或纯净水,加入5滴1号碱性试液,盖塞振摇溶解后待测。
4.2水不溶性固体样品(如粉丝、竹笋、干果、干菜、蘑菇罐头等):取适量样品研磨或捣碎,准确称取 2.0g 样品,置入具塞三角瓶中,加入 50.0mL 蒸馏水或纯净水,加入10滴1号碱性试液,盖塞后振摇2分钟或用超声波提取器提取30秒,如果样品粘性较大(葡萄干等),应溶解成絮状形成,必要时采用玻璃棒助溶,将溶液用滤纸过滤,或静置后用刻度吸管直接吸取得到10.0mL 澄清溶液,放入另一个三角瓶中待测(此时的样品取样量M =2×10/50 = 0.4g )。
5 测定:在待测液的三角瓶中加入 3 滴 2号试液(酸液),如果样品在处理时未从中分取一部分溶液测定,在待测液的三角瓶中加入 5 滴 2号试液(保证测定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盖塞轻轻摇动50次,加入3~5滴 3号试液(指示液),将棕色瓶中的4号试液倒入到备用空滴瓶中,用此滴瓶对三角瓶中的溶液进行直立式滴定,每滴一滴试液后都要摇动几下,滴至出现蓝紫色并30秒不褪色为止,记录4号试液消耗的滴数。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与检测方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其毒性主要表现为经职业接触所引起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1.前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常有媒体报到某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少量的二氧化硫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解毒途经解毒后最终由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
但超量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来自于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亚硫酸盐类,亚硫酸盐类是一类漂白剂,它的作用是产生二氧化硫,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其免于褐变的。
另外,还有抑菌及抗氧化作用。
亚硫酸盐可用作盐渍蔬菜、竹笋、酸菜、腐竹、食用淀粉、淀粉糖类、及可可、巧克力、饼干、年糕、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葡萄酒、果酒、啤酒和麦芽饮料等。
硫磺也是亚硫酸盐类的一种,在农产品加工中用得比较多。
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食用菌及藻类、粉丝、粉条。
通常使用硫磺蒸熏产品,破坏表面细胞,促进表面干燥、防止氧化褐变。
亚硫酸盐的使用,最后在食品中总是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算。
允许在食用菌、蜜饯中残留量比较大,最大剂量分别为400mg/kg、350mg/kg;食用淀粉残留量最低,为30mg/kg;其他多是50mg/kg。
二氧化硫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导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肺通气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
二氧化硫的测定(引用国家标准G B/T 5009.34 蒸馏法)1原理在密闭容器中对试样进出境行酸化并加热蒸馏,以释放出其中的二氧化硫,释放物用水吸收。
吸收后,以碘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所耗的碘标准溶液量计算出试样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2 试剂2.1 磷酸(1+3)。
2.2 碘标准溶液[c(1/2I2)=0.010mol/L]:将碘标准溶液(0.100mol/L)用水稀释10倍。
2.3 淀粉指示液(10g/L):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许水调成糊状,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煮沸2min,放冷,备用,此溶液应临用时新制。
3 仪器酸式滴定管,500ml碘量瓶,全玻璃蒸馏器。
4 分析步骤4.1 试样处理固体试样用刀切或剪刀剪成碎末混匀,称取约5.00~10.00g均匀试样(试样量可视含量高低面定)。
液体试样可直接参与吸取5.0~10.0mL试样,置于500m L圆底蒸馏瓶中。
4.2 测定装上冷凝装置,冷凝管应插入含有100mL新煮沸的冷水吸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剂(10g/L)预加碘标液至浅蓝),将取好的试样加入200mL新煮沸的冷水置于1000m L圆底蒸馏瓶中,然后在圆底蒸馏瓶中加入10mL(1+3)磷酸,立即盖塞,加热蒸馏。
当接收液蓝色退去时开始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且在30秒内不褪色为止,断电源,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插入接收的装置部分,如蓝色退去,继续滴定至蓝色且在30秒内不褪色为止,在检测试样的同时要做空白试验。
5 计算(A—B)× N × 0.032 × 1000X =MX——试样中的二氧化硫总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A——滴定试样所用碘标准溶液(0.01mol/L)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B——滴定空白所用碘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0.032——1mL碘标准溶液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单位为克(g)N——碘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6 0.1N碘标准溶液的配制(G B675)6.1 配制:称取13g碘,加碘化钾35g,溶于100m L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
食品的二氧化硫方法
食品中添加二氧化硫是为了保护食品的颜色、口感和延长保存期限。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生产中,需要合理控制二氧化硫的含量和使用方法。
方法一:鸟氨酸法
鸟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减少了二氧化硫的释放,同时使食品保持良好的品质和口感。
该方法适用于氨基酸含量高的食品,如肉类、豆腐、海产品等。
方法二:过氧化氢法
过氧化氢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将其转化为硫酸根离子,降低了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果蔬、果汁等含有大量水分的食品。
方法三:温和加热法
温和加热能够促进食材的内部酶解作用,产生一定的酸性物质,使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米面制品、面包、糖果等食品。
总之,合理的控制二氧化硫的含量和使用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而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食品中二氧化硫的使用量,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的安全至关重要。
而二氧化硫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含量的测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硫在食品中有着多种用途。
它可以起到防腐、保鲜、漂白等作用。
比如在一些干果、果脯、蔬菜干制品中,二氧化硫能够防止其变色、变质,延长保质期。
然而,如果二氧化硫的使用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对过敏人群来说,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那么,如何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呢?目前,常见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碘量法是一种经典且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将碘溶液还原为碘离子。
首先,将样品进行处理,比如粉碎、溶解等。
然后加入过量的碘溶液,让其中的二氧化硫与碘发生反应。
接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碘,通过计算消耗的碘和硫代硫酸钠的量,就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结果较为准确,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时间等。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样品中的二氧化硫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然后再与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
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但四氯汞钠具有毒性,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还有一种叫做蒸馏法的测定方法。
将样品酸化后进行蒸馏,使其中的二氧化硫释放出来,然后用乙酸铅溶液吸收,最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蒸馏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将二氧化硫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减少干扰,但操作相对繁琐,耗时较长。
在进行二氧化硫测定时,样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固体食品,需要先进行粉碎、匀浆等操作;对于液体食品,则可能需要进行稀释、过滤等处理。
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也需要严格符合标准和要求。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与检测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其毒性主要表现为经职业接触所引起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其次,对亚硫酸盐漂白食品中二氧化硫清除剂;气相色谱法;食品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等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食品二氧化硫来源检测方法
1.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常有媒体报到某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少量的二氧化硫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解毒途经解毒后最终由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
但超量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二氧化硫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来自于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亚硫酸盐类,亚硫酸盐类是一类漂白剂,它的作用是产生二氧化硫,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其免于褐变的。
另外,还有抑菌及抗氧化作用。
亚硫酸盐可用作盐渍蔬菜、竹笋、酸菜、腐竹、食用淀粉、淀粉糖类、及可可、巧克力、饼干、年糕、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葡萄酒、果酒、啤酒和麦芽饮料等。
硫磺也是亚硫酸盐类的一种,在农产品加工中用得比较多。
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食用菌及藻类、粉丝、粉条、食糖。
通常使用硫磺蒸熏产品,破坏表面细胞,促进表面干燥、防止氧化褐变。
亚硫酸盐的使用,最后在食品中总是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算。
允许在食用菌、蜜饯中残留量比较大,最大剂量分别为400mg/kg、350mg/kg;食用淀粉残留量最低,为30mg/kg;其他多是50mg/kg。
二氧化硫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导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肺通气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
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
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
所以大家在选购食品时应该留个心眼:正常的白木耳应该是白中微带点黄,白白净净就不一定好了;夏天买的年糕,有的吃时有特别的异味,那就是二氧化硫的味道。
3.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
(1)亚硫酸盐漂白法
亚硫酸盐是一种无毒无气味的白色结晶粉末,能安全、高效地清除食品中SO2的残留,有效地控制食品中SO2残留量,使之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提高食品的质量,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应用于年糕、米粉、食用菌、蔬菜、水果、果脯、蜜饯、米粉、面制品等食品的加工以及药材、木筷等的加工。
同时,它适用于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硫化物作为漂白剂的残留物的清除。
在使用亚硫酸盐进行颜色处理后,用清水冲洗,使用前先将亚硫酸盐用10-50倍清水稀释,然后将处理的物品在亚硫酸盐稀释液中浸泡15-30分钟;或用水稀释100-200倍,浸泡1-2小时。
然后捞起,用清水清洗即可,亚硫酸盐的稀释倍数应视被处理的物品中SO2的残留量而定。
亚硫酸盐浓度高,其去除SO2的能力就强。
能把处理物品中SO2的残留量1000mg/Kg降到20mg/Kg以下,甚至为0。
亚硫酸盐1Kg可处理至少500Kg含硫物料。
(2)气相色谱法
将食品中的游离亚硫酸和总亚硫酸分别用酒石酸提取液提取后,取出一定量在密封容器中使之成为酸性挥发亚硫酸,取顶空气体,注入附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的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定量。
通过将膨化大枣中的结合态二氧化硫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取顶空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通过测定气相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间接测定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5%。
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3)食品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
食品中的二氧化硫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采用比色分析方法,直接在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色卡上读出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检测范围:干货食品类:枸杞、干果、饼干、蜜饯、鱼片等;蔬菜类:生姜、西红柿、鲜蘑菇等;食用糖类:冰糖、白糖、葡萄糖等;豆制副食品及淀粉类:腐竹、粉丝等;水果类:梨、桂圆等(含各种果汁);罐头类:蘑菇罐头、竹笋、水果罐头。
特点:检测速度快,测量一个样品只需30分钟;操作简便,无需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指标:测定下限:5.0mg/kg;测定范围:0.0~1000.0mg/kg。
4.结语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其毒性主要表现为经职业接触所引起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加强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翁婷婷.日常用品中甲醛来源和检测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123-125.
2.程春梅,朱军辉.食品中甲醛的来源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8,(01):105-107.
3.刘毅,邱昌贵.中药中重金属研究综述[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8,(04):152-155.
4. Lurgi Chemieund Hüttentechnik Gmbh, 郝锐. 100%二氧化硫的生产[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5,(02):136-138.
5.蒋桃英,汤兰娟.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J].浙江预防医学,2006,(09):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