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节目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20 KB
- 文档页数:1
奇葩说犀利辩论的思辨节目奇葩说是中国首档真人言论秀节目,自2014年开始播出,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档犀利辩论节目,奇葩说以鲜明的个性、锐利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闻名于众。
奇葩说节目通过邀请一群年轻、有才华、有思想的嘉宾,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领域和立场,进行辩论。
这些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有学者、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等,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观念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令人瞩目。
奇葩说注重思辨,不局限于表面现象,更关注深层次的逻辑和原则。
在辩论过程中,嘉宾们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观众不仅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上得到开拓和启发。
该节目的最大亮点之一是犀利的辩论环节。
在每个辩论主题中,两组嘉宾被要求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发表自己的立场。
他们必须针对该主题展开激烈的辩论,用事实和理性说服对方和观众。
这些辩论既有水火不容的火药味,又有言辞激烈的对抗,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除了辩论环节,奇葩说还有其他的亮点和特色。
例如,问答环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问答环节,嘉宾们将接受主持人的提问,之后进行回答和辩论。
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每个嘉宾的观点,并有机会向他们提问。
此外,节目还邀请名人嘉宾作为辩论嘉宾,他们的亮相极大地增加了节目的影响力和观众的期待。
这些名人嘉宾在节目中展现了他们智慧的一面,并与其他嘉宾展开激烈的辩论。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辩论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
奇葩说不仅是一档智力竞技的节目,更是一档思辨的节目。
它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激发了观众思考社会问题的热情。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观众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还可以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奇葩说犀利辩论的思辨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它通过激烈的辩论和深入的思考,为观众带来了认知上的刺激和知识上的启发。
这样的节目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开创了新的方向,成为了一扇开启智慧之门的窗口。
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中的话轮转换分析《奇葩说》是一档网络辩论节目,主题涉及社会热点、文化事件等各个方面。
相信大家在观看这档节目时,不仅会被选手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也会被他们言辞的轮转换所震撼。
今天,我将结合一些例子,对这种话轮转换进行分析。
一、话轮转换的意义话轮转换是指在说话的同时,将话题辞辞之间进行关联,讲述清楚一个主题。
这种表达方式简洁明了、有头有尾,又能引出其他话题,能够很好地证明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和口才功底。
除了在《奇葩说》节目中用得较多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应用场合,例如面试、演讲等。
话轮转换包括主题承接、主题跳跃和主题回转三种类型。
1. 主题承接:当当前话题讲完后,另外一个话题可以直接承接过来,并在上一个话题的基础上讨论。
比如,选手王墨然在《奇葩说》中曾讲述过“FFS(面部女性雄激素分泌过多)这个病很可怕”,随后他讲述了类似病症的科技问题。
这种话轮转换方式,把两种话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对科技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2. 主题跳跃:在一个话题讲完之后,跳跃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上,然后再通过话题承接的方式,回到原来的话题上。
例如,选手许泰宁在辩论中讨论手机产品质量问题,突然转到谈论日本银行扩大QE (量化宽松)的举措,最后再通过手机产品质量问题引出“见义勇为”的话题。
这种话轮转换方式,让观众别样的精彩体验,也让他们更加关注目标话题。
3. 主题回转:在同一个话题中,先提出一方观点,再从对方观点中找到共同点进行转换。
举个例子,选手江南晴在《奇葩说》辩论中谈论爱情,提出“爱情应该是彼此支持和帮助,并不是看上人的才能、能力”,随后又引用“阿凡达”电影的情节,从中找到了一点共鸣,最终讲述出“爱情中的双方应该共同成长”的结论。
这种话轮转换方式,巧妙地阐释了爱情这个主题。
1. 确定话题。
在展开辩论之前,需要确定好论题,梳理好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话题转换。
2. 关注材料。
在论证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积累材料,将话题之间产生的联系梳理清楚。
对网络辩论类综艺节目《奇葩说》经营与管理的认识一、节目背景《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米未制作,融入辩论元素的网络自制真人秀节目。
节目主体以娱乐化的辩论形式呈现,两方辩手每期围绕一个辩题进行辩论,节目融合了选秀的元素,具有淘汰晋级的赛制,节目形态和环节设计独特,是一档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网络自制综艺节目。
二、节目内容策划(一)重视内容为王《奇葩说》是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这与当今社会上对个人表达能力要求不谋而合,《奇葩说》是一档重视知识文化,重视个性,重视表达,重视个体心声的节目。
奇葩说在辩论话题选择上从国家到个人、过去到当下、现实到想象、物质到精神,话题类型较为丰富,选手不仅对时下受到关注的争议话题和观点进行激烈辩论,更重要的是节目能够展示、覆盖小众年轻人所持有的亚文化价值观念,通过辩论对传统价值观提出质疑,产生碰撞。
(二)辩题类型结合实用性与娱乐性不同于其他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在话题的选择上,区别于传统议题倾向于专注社会的事件、发展、哲学思考,具有严肃、道德性强等特点,《奇葩说》在话题的选择上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
《奇葩说》辩题涵盖范围广,涉及面丰富,即有社会热点类、职场类也有恋爱情感类、婚姻家庭类、脑洞类等。
辩题即贴近生活,对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
如“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这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是都应该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到底年纪轻轻的年轻人,精致穷有没有错,利用了“年纪轻轻”、“精致穷”等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的题目,也用了“我错了吗?”这样一个疑问句引人深思,让每个看到这个题目的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这样一个辩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精致穷”是一个流行于年轻人中的词语,再加上辩论时,辩手们对题目趣味性的解读,使辩题更具有娱乐性质。
(三)话题具有很强争议性、思辨性《奇葩说》的话题具有很强的争议性和思辨性,如“奇葩星球设立颜值税,你支持吗?”这道辩题把人们分成需要交税和不需要交税的两类人,让辩题更加具有争议性;同时,这道辩题也具有思辨性,它赤裸裸地揭露了当今看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更是信奉“颜值即正义”的信条。
真人秀节目分析——《奇葩说》当人们还沉浸在《跑男》的世界时,一档综艺节目以迅雷之势占据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奇葩说》。
《奇葩说》是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的喜爱。
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奇葩说》何以脱颖而出?总结起来,其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突破:一是开启网络节目大制作模式。
同过去的网络自制节目相比,《奇葩说》不论是导师阵容、拍摄机位、后期制作还是摄影棚的大场面都与卫视的节目相当。
《奇葩说》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真正打造出一部互联网现象级的超级综艺,打破互联网综艺和电视综艺规格的界限,改写国内内容产业格局。
二是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体现“网生代”价值观。
作为一档说话类节目,《奇葩说》无论是海选环节还是正式“激辩”环节,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给选手提供了足够的话语空间。
比如对“应不应该看伴侣手机”这个话题的争辩,选手们各种看似奇葩的观点,正是“网生代”尊重自由意识的反映,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三是利用弹幕形式,增强了节目互动性。
弹幕曾作为电影的营销手段,广受网友追捧,而这种形式也被《奇葩说》所运用。
节目播出过程中,网友运用弹幕这种形式可即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吐槽观点推送到节目中。
同时,对于节目所选出的辛辣话题以及选手的奇葩表现,网友吐槽的段子则可能成为节目的另一看点。
除此之外,每期节目制作之前,爱奇艺都会将备选话题放到网上,让网友投票产生关注度高的话题。
强调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这也成为《奇葩说》的最大杀手锏。
《奇葩说》的走红鼓舞了网络节目的士气,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思考。
纵观国内各类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同质化、缺乏原创性等问题,而近年来各类网络自制节目则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平台的优势在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
相对于电视平台的保守,互联网平台更为开放、包容、自由,所以做节目也更能放得开。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奇葩说》是一档由腾讯视频制作的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娱乐性成为了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
《奇葩说》成功之道值得我们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奇葩说》的独特创意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将“奇葩”这一热词融入到了节目名称之中,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节目以“奇葩”的形式为主题,展现了选手们充满创意和独特见解的言论,展现了出人意料的段子和观点。
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使得《奇葩说》成为了一档备受瞩目的节目。
该节目的选手阵容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奇葩说》选手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他们有的是知名作家、主持人、媒体人,有的是草根达人、网红、素人选手,这种多样的选手阵容使得节目具有了更多的亮点和看点,吸引了更多不同背景的观众。
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犀利言论也使得《奇葩说》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奇葩说》节目的编排和节奏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通过多种环节和形式的设计,形式丰富、节奏紧凑,既有选手之间的辩论,也有互动游戏环节,以及选手讲故事、分享段子等环节,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将节目气氛调动的游刃有余,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奇葩说》节目的话题设置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的话题涉及社会热点、流行话题、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而且还会采用一些新奇特别的话题形式来吸引观众,这不仅使得节目更具有话题性,也使得观众能够在节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奇葩说》节目的娱乐效果和社交媒体的推广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宣传和推广,以及采用明星嘉宾邀约等方式拉动节目的关注度和热度。
该节目的娱乐效果也十分出色,选手的表现、主持人的互动、游戏环节的趣味设计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忠实粉丝。
《奇葩说》之所以成为一档备受观众热捧的节目,乃是因为它注重选手的独特创意、多样的选手阵容、丰富的节目编排和话题设置、以及出色的娱乐效果和社交媒体的推广。
奇葩说知识共享奇葩说是一档知识竞技真人秀节目,由腾讯视频出品,以分享和传播知识为主题。
奇葩说通过一对一辩论的形式,让选手们在每一期的节目中展示他们的学识与思维,角逐冠军的称号。
这个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手们的竞争并不限于专业学识,而是涵盖了各个领域,从科学到历史,从文学到艺术,从音乐到体育,几乎无所不包。
而这正是奇葩说引人入胜的地方。
我个人将奇葩说比作一场脑力盛宴,选手们在节目中展现的知识与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引用各种学说和理论的同时,又能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解释复杂的概念,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幽默感。
节目的每一期都带给观众新鲜独特的视角,令人拍案叫绝。
奇葩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激烈辩论和公正的评判机制。
选手们在节目中要发挥自己的辩论能力,通过论据和观点的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其他人。
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完全取决于选手们的表现,没有任何干扰和偏见,公平公正。
这种竞技的方式,使得奇葩说不仅仅是一场智力的对决,更是一次见证自己能力的机会。
奇葩说节目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让知识变得有趣。
平时我们学习知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少会将知识与娱乐结合。
而奇葩说做到了这一点,它将知识呈现出来的同时,还能带给观众欢笑和惊喜。
选手们的表演更像是一场喜剧演出,他们通过幽默的言辞和搞笑的表情,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可爱。
这也是奇葩说吸引观众的亮点所在。
奇葩说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选手们在辩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观众们也可以通过观看节目学习到各种有趣的知识。
节目的热度和影响力扩大了普通人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对不同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观众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选手们互动,进一步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这种互动的方式让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电视上,而是能够真正传递给观众。
总结来说,奇葩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形式,激烈公正的辩论和有趣的分享方式。
这样的节目不仅仅是一次娱乐活动,更是一次展示自己能力和才智的机会。
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中的话轮转换分析《奇葩说》是一档网络辩论节目,每一期会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发表自己观点,通过辩论的方式展开交流。
在辩论过程中,话轮的转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辩手对方的言论进行回应,同时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深度。
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话轮的转换技巧。
1. 转换话题的情况当辩手感觉自己无法驳倒对方的论点时,可以选择转换话题,从而达到占据更有利的论点的目的。
例如,在一期节目中,争议点是“在职场上,男性是否比女性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一位辩手发言时强调“工作需要强调能力而非性别”,但对手认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女性不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此时,辩手可以选择转换话题,将焦点放在思想观念的变革上,例如“改变性别观念、平等付出、合理薪酬体系、公平的职权分配”,从而占据更有利的论点。
2. 给对方提出问题的情况辩论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够让对方进行深入思考,展现自己的逻辑能力。
例如,在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实行‘验尸’制度” 的辩论中,有人认为“验尸制度能够判断死亡原因,而且能够对疑点进行解释”。
对手则认为“验尸产生的成本太高,实施难度太大”。
这时,辩手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回应对手的观点,例如“如果没有验尸制度,不知道是谁杀的人,对于案件的调查难度是不是会增加呢?”“如果没有验尸制度,难道就让凶手逍遥法外?”通过提问,可以让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突出自己的观点。
3. 提出亲身经历、真实数据的情况通过提出亲身经历或真实数据,可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令对方心服口服。
例如,在一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人工智能的运用” 的辩论中,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会取代很多工作,对社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对手则认为“人工智能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并减少工作强度”。
这时,辩手可以运用真实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据统计,在某国,某工厂引入了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劳工失业。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奇葩说》是一档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的电视娱乐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它的成功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奇葩说》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设置。
该节目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选手们需要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争论。
这种形式新颖有趣,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兴趣。
并且话题设置多样化,涵盖了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使得观众可以在眼花缭乱的辩论中不断获得新的观点和见解。
节目中选手的参与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奇葩说》的选手不仅需要有辩论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对话题的深入思考。
选手们在辩论中展现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让观众印象深刻。
而他们之间的争论也激发了观众的思考欲望,使得观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为选手们呐喊加油,或者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
《奇葩说》在内容上追求真实和个性化。
这个节目鼓励选手们展示真实的自我和个性,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和大胆的观点让观众印象深刻。
选手们在辩论中不仅仅是争论观点,更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解。
这种真实性和个性化不论是对于选手还是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吸引力,因为很多人渴望看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故事。
节目制作方在营销上下了一番功夫,也是《奇葩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节目播出之前,制作方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
制作方也邀请了一些知名嘉宾参与节目,增加了节目的知名度和话题性。
这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使得观众对于《奇葩说》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节目的成功。
《奇葩说》之所以成为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因为它的独特形式、选手的参与、内容的真实和个性化,以及制作方的巧妙营销。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节目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和讨论。
这也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节目的独特性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奇葩说》不同于一般的综艺节目,它采用了“相声讲述+辩论竞赛”的模式,使得整个节目极具创新性和吸引力。
在每一期节目中,选手们通过搞笑的相声表演和精彩的辩论,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这种与众不同的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为节目观看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葩说》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选手的精彩表现。
每一期节目都邀请了一些有才艺、有见识的选手参与他们在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通过自己的言辞和表演打动了观众。
他们的辩论技巧、表演技艺和幽默感,使得观众不仅仅只是参与者,更多的是成为了观赏者。
这些选手自身的才艺和魅力不仅为节目增添了乐趣,更为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使得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和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奇葩说》也凭借其深刻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认同。
节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探讨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话题,涉及到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选手们的言论还是他们的辩论,都贴近了生活、贴近了观众,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娱乐了,更是被启发了。
这种深刻的内容使得《奇葩说》不仅在娱乐方面取得了成功,更在思想和内涵上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尊重。
《奇葩说》在节目制作上注重细节,追求卓越,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节目的选题,到选手的选拔,再到节目的导演和制作,都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制作。
在舞台设计、道具搭配、音响灯光方面,《奇葩说》都力求精致和完美,使得整个节目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仅是满足了观众对节目的要求,更是凸显了制作团队对于节目品质的严格要求和坚定信念,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
《奇葩说》之所以成为一档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因为它在形式、内容和制作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它的独特形式、精彩表现和深刻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使得其在娱乐节目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奇葩说》节目分析
广播电视学1班方杉杉2014020495
《奇葩说》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出品,于2014年11月29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目前两季节目皆已收官。
这是一档为年轻人创造收看内容的节目,以辩论形式为主,寻找最能说话的人。
《奇葩说》播出后迅速受到观众的青睐,在豆瓣上获得了9.0分的好评,第二季播放量达到6.2亿次,它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笔者现从节目的主持人、节目辩题以及互动方式几个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一、主持群设置扩展话语体系
对于互联网自制节目而言,点击量与节目的成败密切相关,而作为一档网络自制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和选手的成功选择就成为增加受众的关注度乃至关乎节目成败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第一季的“马晓康”组合还是第二季的“KJM”组合都获得了居高不下的人气。
马东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担任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
在《奇葩说》节目中,他一改往日正经的风格,走上了搞笑的路线,形成反差效果。
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博古通今,说话风格犀利。
蔡康永是作家、主持人,说话柔和,喜欢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道理。
作为舞蹈家和脱口秀主持人双重身份的金星心直口快,言语麻辣大胆,擅以观点取胜。
几个人你来我往,捧哏逗趣、言辞大胆,各自以其深厚的人文及主持功底串联起整个节目。
为丰富其节目看点,《奇葩说》每两期会邀请一名娱乐圈当红明星作为嘉宾和现场选手一同参与话题讨论,他们也是主持人构成中的一员。
“女神”或“男神”的加入,为节目的两性话题增添了相应配比的女性或男性力量,构成了节目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使辩题从内容和视角上都有所丰富和扩展。
另外,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树立综艺节目品牌,扩大节目影响力。
二、内容引人思考,传递正能量
《奇葩说》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
据统计,《奇葩说》20-29岁观众的比例占有86%。
在节目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小短片,旁白为:“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旁边观看。
”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首先辩题的选择都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现实息息相关,比如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等。
从双方辩手的辩论当中传递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态现象,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在“使用和满足理论”研究中,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特点包括自我确认效用。
90后受众群体可以通过节目,对自身的行为有所反思,从而可以使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选择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其次,节目虽有感性的喧嚣,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辨。
比如在海选中清华学子关于未来就业方向的询问引发高晓松的痛斥,对于未来,他认为“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道德高度上升到了“家国情怀”。
而后在“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这期节目中,蔡康永总结发言时意外倒戈,声称“没有人能剥夺别人的生命权”,坚持认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比一场辩论的输赢更为重要。
再次,节目即时互动,受众参与度高。
爱奇艺在《奇葩说》播出前,进行了前期的造势工作,吸引受众对节目进行关注与了解。
《奇葩说》在爱奇艺网站有专区介绍节目的相关内容,包括节目正片、赛制进程、话题墙、导师介绍、奇葩排行榜、相关视频、微博热议。
节目播出时受众可通过弹幕实时发布评论,吐槽节目笑点。
在《奇葩说》播出以后,一系列的公众平台相继被创建。
奇葩说吧、奇葩说专区、奇葩说电台、奇葩说官方微博等,在网络媒体上受到受众极高的关注。
截至目前,奇葩说吧里的帖子达到22万,主题有7000多条;奇葩说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到53万。
奇葩说吧的话题包括受众对辩题的讨论,以及受众提供的辩题。
在奇葩说官网里,有专门的话题墙,受众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支持的一方。
公众平台的利用,例如通过网友的讨论在网络上征集辩题以及参与辩题的讨论,使传播者与受传者能够相互作用。
受众充分地参与到节目讨论中,对节目的优化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