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奇葩说电视节目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4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奇葩说》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娱乐节目,其成功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目主打“奇葩”这一元素,即在讲述普通观众熟悉或者没有听说过的话题,或者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一些日常问题。
这种独特的元素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从而为节目赢得了大量的忠实观众。
此外,实时同步的网络直播平台也大大扩大了观众数量。
第二个因素是借鉴了脱口秀的形式,即在节目的过程中通过选手轮番发言的形式,使得节目的内容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选手们通过表演和演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让观众在同时娱乐的同时,更加愿意在对内容的观点做出更多的参与和思考。
第三个因素是与时俱进的节目理念,即节目的总体宗旨和内容在不断的和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保持同步。
虽然节目注重了娱乐性,但是也能够以精心设计的方式讨论一些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如性别平等、家庭关系等。
同时,与其他节目不同,节目中的提案都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独立个体或者团体,它们传递了一个更加代表性和多样性的声音。
第四个因素是富有时尚元素。
该节目中选手们不仅在竞赛中学习,而且还展现了他们的时尚品味和吸引力。
他们的着装和发型都是非常时尚和前卫的,特别是女选手的化妆和造型,十分引人注目。
总的来说,电视娱乐节目《奇葩说》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原创性、时代性、富有趣味性的节目元素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的鲜明特征。
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使得《奇葩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MING RI FENG SHANG327文 艺 评 论文|李志宏浅析电视辩论节目“奇葩说”摘要: “奇葩说”是一档有关于辩论和真人秀的节目,节目由主持人马东,导师高晓松、蔡康永外加节目组选出的二十名来自全国各地能说会道的奇葩辩手组成。
辩手辩论是整个节目的形式,但“奇葩说”并非一档传统的辩论节目,而是将形色各异的演员打造成为辩手,让各位辩手拥有不一样的发言方式,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混在一起,将“奇葩说”打造为充满趣味性的新兴类节目。
关键词:“奇葩说”;辩论;独特形式;互动性;超前在电视节目竞争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新网络媒体也加入到这其中来。
相对于电视频道类节目来说,网络电视节目因为没有传统压力反而更加能显现出其创新性强、约束少、框架少、抄袭率低的优势。
“奇葩说”是一档有关于辩论和真人秀的节目,由爱奇艺出品,马东工作室制作而成。
那么在真人秀节目充斥电视平台的今天,“奇葩说”作为一档少有的辩论题材的节目如何做到让观众喜欢并保持兴趣的,本文就这档节目做简要分析。
第一,节目的形式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奇葩说”的基本节目形式就是辩论,仅就节目主题为辩论来讲,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通过观看有口才有学识的人辩论,自己在思考中得到成长,既能够学知识,又能够养成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
而辩论节目的劣势就是缺乏现场参与感、互动性,很容易被无聊的举例、喋喋不休的言语弄得筋疲力尽,很快失去观看的兴致。
“奇葩说”可以说在这一领域是一个创新,它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导师带队辩论模式,辩手们的辩论很容易陷入到一个强而有力的角度,难以再出现突破,导师的加入就可以避免。
其次,以往的辩论并没有结论,而在“奇葩说”根据观众给出的不同票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理顺选手的强弱对比,进而得出胜负。
最后是嘉宾的立场变化,嘉宾随着辩手的精彩辩论而转变立场也成为带动观众改变立场的一个契机,观众的参与感突然陡升。
通过这三种形式上的创新,不仅使辩论节目的优势扩大到最大化,而且进一步减少了普通辩论节目参与感差,结局模糊不定等劣势,使得节目自然而然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
真人秀节目分析——《奇葩说》当人们还沉浸在《跑男》的世界时,一档综艺节目以迅雷之势占据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奇葩说》。
《奇葩说》是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的喜爱。
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奇葩说》何以脱颖而出?总结起来,其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突破:一是开启网络节目大制作模式。
同过去的网络自制节目相比,《奇葩说》不论是导师阵容、拍摄机位、后期制作还是摄影棚的大场面都与卫视的节目相当。
《奇葩说》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真正打造出一部互联网现象级的超级综艺,打破互联网综艺和电视综艺规格的界限,改写国内内容产业格局。
二是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体现“网生代”价值观。
作为一档说话类节目,《奇葩说》无论是海选环节还是正式“激辩”环节,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给选手提供了足够的话语空间。
比如对“应不应该看伴侣手机”这个话题的争辩,选手们各种看似奇葩的观点,正是“网生代”尊重自由意识的反映,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三是利用弹幕形式,增强了节目互动性。
弹幕曾作为电影的营销手段,广受网友追捧,而这种形式也被《奇葩说》所运用。
节目播出过程中,网友运用弹幕这种形式可即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吐槽观点推送到节目中。
同时,对于节目所选出的辛辣话题以及选手的奇葩表现,网友吐槽的段子则可能成为节目的另一看点。
除此之外,每期节目制作之前,爱奇艺都会将备选话题放到网上,让网友投票产生关注度高的话题。
强调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这也成为《奇葩说》的最大杀手锏。
《奇葩说》的走红鼓舞了网络节目的士气,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思考。
纵观国内各类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同质化、缺乏原创性等问题,而近年来各类网络自制节目则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平台的优势在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
相对于电视平台的保守,互联网平台更为开放、包容、自由,所以做节目也更能放得开。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奇葩说》是一档由腾讯视频制作的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娱乐性成为了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
《奇葩说》成功之道值得我们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奇葩说》的独特创意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将“奇葩”这一热词融入到了节目名称之中,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节目以“奇葩”的形式为主题,展现了选手们充满创意和独特见解的言论,展现了出人意料的段子和观点。
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使得《奇葩说》成为了一档备受瞩目的节目。
该节目的选手阵容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奇葩说》选手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他们有的是知名作家、主持人、媒体人,有的是草根达人、网红、素人选手,这种多样的选手阵容使得节目具有了更多的亮点和看点,吸引了更多不同背景的观众。
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犀利言论也使得《奇葩说》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奇葩说》节目的编排和节奏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通过多种环节和形式的设计,形式丰富、节奏紧凑,既有选手之间的辩论,也有互动游戏环节,以及选手讲故事、分享段子等环节,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将节目气氛调动的游刃有余,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奇葩说》节目的话题设置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的话题涉及社会热点、流行话题、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而且还会采用一些新奇特别的话题形式来吸引观众,这不仅使得节目更具有话题性,也使得观众能够在节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奇葩说》节目的娱乐效果和社交媒体的推广也是其成功之道之一。
该节目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宣传和推广,以及采用明星嘉宾邀约等方式拉动节目的关注度和热度。
该节目的娱乐效果也十分出色,选手的表现、主持人的互动、游戏环节的趣味设计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忠实粉丝。
《奇葩说》之所以成为一档备受观众热捧的节目,乃是因为它注重选手的独特创意、多样的选手阵容、丰富的节目编排和话题设置、以及出色的娱乐效果和社交媒体的推广。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电视娱乐节目《奇葩说》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成为一档备受瞩目的成功节目。
以下是其成功之道的分析。
节目的独特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奇葩说》的形式与传统的辩论节目有所不同,它以辩论的形式展开,参与者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和风格进行演讲。
辩论的题目往往涉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出不同参与者间的思想碰撞和辩论的激烈程度。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使得节目具有更高的可看性和互动性。
这种独特的形式赋予了《奇葩说》独特的特色,使得它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
节目关注的话题与观众兴趣相契合也是其成功之处。
《奇葩说》选取的辩题涵盖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这些话题都是当下年轻人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通过引入这些话题,节目与观众之间建立了共鸣,观众能够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并有机会借鉴不同参与者的观点和想法。
节目还注重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进一步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选手的表现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奇葩说》通过选拔优秀的选手进行辩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经历和观点。
选手们在节目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思维能力,他们的辩论技巧和表达方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思考方式,他们用自己的观点和逻辑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思考。
观众不仅能享受到选手们的辩论过程,也看到了选手们的魅力和智慧。
选手的出色表现为节目增添了许多看点和吸引力。
节目的品质和制作是其成功的保障。
《奇葩说》在制作上高度注重节目的品质和细节。
从节目的选题、策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制作团队与选手们充分沟通,为选手们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指导,确保辩论的质量和精彩程度。
节目还采用了先进的摄像技术和后期制作,为观众带来了观影体验和视觉效果的提升。
这些因素使得节目在制作上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并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和满意度。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近年来,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兴起给观众带来了新的选择。
其中,备受瞩目的一档节目便是《奇葩说》。
自从2014年首次播出以来,该节目凭借独特的模式和犀利的辩论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节目的主要特点、形式创新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等角度,对《奇葩说》进行分析。
《奇葩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辩论。
每期节目选取一个主题,将六位选手分成两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激烈而精彩的辩论。
参与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言之有理、反其道而行之的辩论技巧与风格。
他们能以接地气的话语展开激烈的角逐,有时还带有个人色彩,增加了互动与娱乐性。
辩论的过程非常紧凑、紧张,时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融入了节奏感很高的辩论内容。
同时,《奇葩说》表现出了强烈的思辨性质。
节目通过推出各种各样的“奇葩”主题,引导选手进行深度思考和论辩。
这些主题往往是一些热点或争议性话题,如孝道观念、婚姻观念、成功观念等。
选手们聚焦于各自的观点,并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行剖析、分析,从而引发了不同观念、思想的碰撞与对抗。
这种辩论的形式增强了思辨意识,提高了观众的思维水平,促使人们主动思考并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
同时,《奇葩说》在综艺节目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突破。
首先,《奇葩说》大胆创新了辩论综艺的形式,将辩论作为核心元素并将之融入整个节目流程中。
此外,该节目还通过穿插真实案例、幽默搞笑的小品以及选手的个人故事等元素,增加了观赏性和娱乐性。
这些创新的手法使得《奇葩说》不仅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更成为了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
《奇葩说》的热播不仅令观众们沉浸其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首先,该节目提升了公众对于辩论和思辨的兴趣。
观众通过观看《奇葩说》,学习到了辨析事物的眼光和方法,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并养成了良好的思辨习惯。
其次,《奇葩说》通过引发众多观众的深度思考,进而拓宽了社会议题的边界。
选手们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激起了观众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索与讨论,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进步。
蔡康永:金星:个人经历:个人生活:婚姻1990年,金星在美国与第一任“太太”肯波琳结婚,十年后离[17]。
2005年2月1日,金星与德国男友汉斯成婚,从此圆满了一个真正的女人一生可能扮演的所有角色——女儿、恋人、母亲、妻子[18]。
家庭收养了三个孩子(分别来自北京、重庆和东北),两个儿子(嘟嘟、小三儿),一个女儿(妮妮)。
现任丈夫是德国人汉斯。
一辈子结不止一次婚的人有很多,但是像金星这样,第一次跟女人结婚,第二次跟男人结婚的,恐怕不多见[19]。
这也是金星在奇葩说第二季的一大亮点吧,马薇薇:“形象是我职业的一部分,比如《奇葩说》需要我咄咄逼人,我就咄咄逼人。
”《奇葩说》是国内水准最高的综艺节目。
它最大限度的使选手们的个性在这个舞台上发挥,选手们的定位也很符合奇葩们本身的性格,如肖骁直言不讳、嘴贱傲娇、时男时女……湉湉姐讲话大气、气场强势、性格直爽。
此外,《奇葩说》看似奇葩,实则三观很正。
它不仅仅是一个“撕逼”的节目,它还是一个有“野心”的,想要向广大观众传递一些价值理念的节目。
明白了《奇葩说》的定位,我们再来看选手们在《奇葩说》里的表现,就要符合综艺性,逻辑性,故事性,鸡汤性等几个原则。
有些选手本身的逻辑很好,无奈综艺性不强,只能很早退场(刘媛媛等),还有些选手,纵使有故事,但真心不适合这个舞台(刘思达……)。
我在评价每位选手时,也会适当的考虑到他们的辩论水平,以及在网络上对他们的了解,形成我十分主观,完全凭借个人喜好的评价(满分五颗❤)。
马薇薇:马薇薇❤❤❤❤❤当之无愧的奇葩之王,《奇葩说》简直为她量身打造,薇薇姐的才华在节目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风格什么的不多说,其他答主说的很到位。
真理女王直面的不仅仅是人性黑暗,还有对方辩友的逻辑漏洞,每次发言都直击要害。
而在第一季中,几乎没发生过正面攻破马薇薇的逻辑的情况(有选手试过正面上薇薇姐,下面提出),连蔡康永老师,也只能柔和的直接指出,“在××点上,我不同意薇薇的××观点”。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一档备受关注的节目就是《奇葩说》。
该节目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题,以各种奇葩的观点和言论为噱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节目形式、选手表现、话题选择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奇葩说》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奇葩说》的形式。
这档节目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每期有八位选手参与辩论,他们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
节目由主持人引导,给予选手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辩驳。
这种辩论的形式具有互动性和观众参与感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参与其中并进行观点的对比和讨论。
其次,选手在《奇葩说》中的表现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选手们往往以极具争议性的言论和观点出现,有时为了引起眼球,他们会采取极端立场和言辞激进的方式进行辩论。
这种激烈的辩论方式不仅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也使选手们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然而,这种奇葩的言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言论过于极端,可能会误导观众。
再次,节目选择的话题也是《奇葩说》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
节目的话题广泛涵盖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等方面,让选手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进行讨论,激发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而这些话题的选择也与观众的关注点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这种热门话题的选择无疑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但也需要注重话题的权衡,避免引发过于偏激或不负责任的讨论。
最后,节目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
《奇葩说》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对于争议话题的讨论。
选手们的言论经过节目的传播和社交媒体的传扬,往往会引起热议和争论。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争论可以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激发公众对于重大议题的关注和投入。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选手过于极端的言论可能误导观众,甚至引发争议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节目方需要加强对选手言论的把控,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
《奇葩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之道节目的独特性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奇葩说》不同于一般的综艺节目,它采用了“相声讲述+辩论竞赛”的模式,使得整个节目极具创新性和吸引力。
在每一期节目中,选手们通过搞笑的相声表演和精彩的辩论,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这种与众不同的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为节目观看率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葩说》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选手的精彩表现。
每一期节目都邀请了一些有才艺、有见识的选手参与他们在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通过自己的言辞和表演打动了观众。
他们的辩论技巧、表演技艺和幽默感,使得观众不仅仅只是参与者,更多的是成为了观赏者。
这些选手自身的才艺和魅力不仅为节目增添了乐趣,更为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使得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和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奇葩说》也凭借其深刻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认同。
节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探讨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话题,涉及到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选手们的言论还是他们的辩论,都贴近了生活、贴近了观众,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娱乐了,更是被启发了。
这种深刻的内容使得《奇葩说》不仅在娱乐方面取得了成功,更在思想和内涵上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尊重。
《奇葩说》在节目制作上注重细节,追求卓越,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节目的选题,到选手的选拔,再到节目的导演和制作,都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制作。
在舞台设计、道具搭配、音响灯光方面,《奇葩说》都力求精致和完美,使得整个节目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仅是满足了观众对节目的要求,更是凸显了制作团队对于节目品质的严格要求和坚定信念,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
《奇葩说》之所以成为一档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因为它在形式、内容和制作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它的独特形式、精彩表现和深刻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使得其在娱乐节目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奇葩说》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出品,于2014年11月29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目前两季节目皆已收官。
这是一档为年轻人创造收看内容的节目,以辩论形式为主,寻找最能说话的人。
《奇葩说》播出后迅速受到观众的青睐,在豆瓣上获得了9.0分的好评,第二季播放量达到6.2亿次,它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笔者现从节目的主持人、节目辩题以及互动方式几个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一、主持群设置扩展话语体系
对于互联网自制节目而言,点击量与节目的成败密切相关,而作为一档网络自制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和选手的成功选择就成为增加受众的关注度乃至关乎节目成败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第一季的“马晓康”组合还是第二季的“KJM”组合都获得了居高不下的人气。
马东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担任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
在《奇葩说》节目中,他一改往日正经的风格,走上了搞笑的路线,形成反差效果。
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博古通今,说话风格犀利。
蔡康永是作家、主持人,说话柔和,喜欢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道理。
作为舞蹈家和脱口秀主持人双重身份的金星心直口快,言语麻辣大胆,擅以观点取胜。
几个人你来我往,捧哏逗趣、言辞大胆,各自以其深厚的人文及主持功底串联起整个节目。
为丰富其节目看点,《奇葩说》每两期会邀请一名娱乐圈当红明星作为嘉宾和现场选手一同参与话题讨论,他们也是主持人构成中的一员。
“女神”或“男神”的加入,为节目的两性话题增添了相应配比的女性或男性力量,构成了节目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使辩题从内容和视角上都有所丰富和扩展。
另外,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树立综艺节目品牌,扩大节目影响力。
二、内容引人思考,传递正能量
《奇葩说》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
据统计,《奇葩说》20-29岁观众的比例占有86%。
在节目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小短片,旁白为:“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旁边观看。
”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首先辩题的选择都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现实息息相关,比如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等。
从双方辩手的辩论当中传递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态现象,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在“使用和满足理论”研究中,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特点包括自我确认效用。
90后受众群体可以通过节目,对自身的行为有所反思,从而可以使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选择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其次,节目虽有感性的喧嚣,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辨。
比如在海选中清华学子关于未来就业方向的询问引发高晓松的痛斥,对于未来,他认为“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道德高度上升到了
“家国情怀”。
而后在“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这期节目中,蔡康永总结发言时意外倒戈,声称“没有人能剥夺别人的生命权”,坚持认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比一场辩论的输赢更为重要。
再次,节目即时互动,受众参与度高。
爱奇艺在《奇葩说》播出前,进行了前期的造势工作,吸引受众对节目进行关注与了解。
《奇葩说》在爱奇艺网站有专区介绍节目的相关内容,包括节目正片、赛制进程、话题墙、导师介绍、奇葩排行榜、相关视频、微博热议。
节目播出时受众可通过弹幕实时发布评论,吐槽节目笑点。
在《奇葩说》播出以后,一系列的公众平台相继被创建。
奇葩说吧、奇葩说专区、奇葩说电台、奇葩说官方微博等,在网络媒体上受到受众极高的关注。
截至目前,奇葩说吧里的帖子达到22万,主题有7000多条;奇葩说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到53万。
奇葩说吧的话题包括受众对辩题的讨论,以及受众提供的辩题。
在奇葩说官网里,有专门的话题墙,受众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支持的一方。
公众平台的利用,例如通过网友的讨论在网络上征集辩题以及参与辩题的讨论,使传播者与受传者能够相互作用。
受众充分地参与到节目讨论中,对节目的优化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时,受众作为受传者,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者。
受众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反馈给传播者,传播者便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对节目进行一定的改进。
受众的观点看法直接
影响对节目的所持有的态度,因此,公众平台的利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节目更符合大众需求。
结语
《奇葩说》在收视点击率上获得的成功,也标志着网络自制节目新尝试的成功。
网络自制节目逐渐走向正规化、精细化,通过传播者与受众间信息的交互反馈有利于节目的制作。
网络自制节目不断尝试用新的形式吸引受众,而网络媒体的发展空间也还很大,这也意味着网络自制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