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作文有文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写一个人的正面描写加侧面描写的作文我有一个朋友,叫小明。
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总是能让人笑出声来。
他的正面描写是:小明是一个非常阳光、热情的人,他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聪明的光芒,让人觉得他很有才华。
他的嘴角总是上扬,仿佛在告诉别人:“生活就是要开心嘛!”他的身材高大魁梧,肌肉结实,让人觉得他很有力量。
他的头发乌黑亮丽,总是梳得很整齐,让人觉得他很有条理。
他的穿着打扮也很时尚,总是能穿出自己的风格。
小明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让人觉得很舒服。
侧面描写方面,小明的乐观精神也是值得一提的。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爬山,结果迷路了。
大家都很着急,但是小明却一点也不紧张,反而还开起了玩笑:“这下我们可
成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他的幽默感让大家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结果坐在最后一排。
本来大家都觉得不太好,但是小明却说:“这
可是VIP待遇啊!”他的乐观精神让我们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
当然啦,小明也有一些小缺点。
比如说他有点爱吃零食,每次去超市都会买一大堆回来。
有时候还会把零食藏在枕头底下,半夜偷偷吃掉。
不过这些小缺点也让他更加可爱啦!
小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他的正面描写让人觉得他阳光、热情、有才华;而他的侧面描写则展现了他的乐观精神和幽默感。
虽然他有一些小缺点,但这也让他更加接地气、更加可爱啦!希望你也能认识这样一个有趣的朋友!。
应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物特点的描绘,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巧妙运用,人物的特征便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等,使读者对人物形成清晰的感官印象。
例如,描写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时,可以写她满脸皱纹却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一双饱含沧桑的眼睛蕴藏着无尽的故事。
侧面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
例如,当描写一个勇敢的战士时,可以写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战友对他的敬佩。
五感描写,将人物的感官体验融入到文字中,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视觉所及的景色,听觉捕捉到的声音,嗅觉感受到的气息,触觉触摸到的质感,以及味觉尝到的味道,都可以成为描绘人物的重要素材。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五感描写融入其中,人物特点便会立体而丰满。
如下面这段文字:老赵是一个勤奋朴实的农民。
他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双粗糙的大手见证着他的辛劳。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时总是埋头苦干,汗水湿透了衣服。
村里的人们都说,老赵是个实诚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总是热心助人。
这段描写中,正面描写勾勒出了老赵的外貌特征和劳动场景,侧面描写展现了他勤劳、朴实、热心的性格,而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动作的描写,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老赵的辛勤劳作和淳朴品质。
如此一来,人物特点被描绘得生动传神,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了作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初三语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技巧在初三语文的学习中,描写技巧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则是其中关键且常用的两种手法。
掌握好这两种描写技巧,能够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正面描写,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描绘。
比如说,要写一个人的美丽,我们可以直接描述她的外貌:“她有一头如瀑布般的黑色长发,眼睛明亮如星,嘴唇红润如樱桃,肌肤白皙如雪。
”这就是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直接刻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美丽。
再比如,描写一个场景,“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大地仿佛被烤得发烫。
街道两旁的树木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路上鲜有行人,只有几只蝉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嘶鸣。
”这里直接描绘了夏日午后的炎热景象,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那种高温和沉闷。
正面描写能够给读者提供清晰、明确的信息,使描写对象的特点一目了然。
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正面描写,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和平面。
这时候,侧面描写就派上用场了。
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他人反应等方面的描述,来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还以写一个人的美丽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写:“当她走进房间,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男士们纷纷挺直了腰杆,女士们则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通过众人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出这个人的魅力非凡,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美丽。
又比如,要表现一个人的勇敢,不直接说他如何英勇无畏,而是写“战场上,敌人闻风丧胆,看到他的身影就纷纷退缩”,通过敌人的恐惧和退缩,侧面烘托出这个人的勇敢。
在实际写作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往往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比如,在描写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我们可以先正面描写球员们的奔跑、传球、射门等动作,“小明如闪电般在球场上穿梭,脚下的足球仿佛被施了魔法,紧紧跟随他的步伐。
他一个急停,巧妙地躲过了对方球员的拦截,然后飞起一脚,足球如炮弹般直冲向球门。
”接着再通过侧面描写来增强效果,“观众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球场。
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作文咱今儿就来唠唠啥叫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
先说正面描写,这就好比你直接看一个人的脸,能清楚看到他的五官长相,高矮胖瘦。
比如说写一个人长得漂亮,咱就直接说:“她那水汪汪的大眼睛,
樱桃小嘴,白里透红的脸蛋,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这就是正面告诉别人这个
人美在哪儿。
那侧面描写呢?就像是你不看这人的脸,而是通过别人的反应或者周围的
环境来感受这个人的魅力。
比如还是写这个漂亮的姑娘,咱可以说:“她一走
进教室,原本喧闹的男生们突然安静下来,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她,女生们则
露出羡慕的神情。
”你看,咱没直接说她多漂亮,但是从旁人的表现就能知道
她肯定美若天仙。
给您举个例子啊。
比如说写一场篮球比赛,正面描写就是球员们怎么在球
场上奔跑、投篮、抢篮板,动作如何矫健。
而侧面描写呢,可以写观众们的加
油呐喊声震耳欲聋,啦啦队的姑娘们紧张得握紧了拳头,教练在场边急得直跺脚。
这样一结合,这场比赛的精彩激烈是不是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您眼前啦?
再比如说写一位老师讲课讲得好。
正面写老师的声音洪亮清晰,讲解知识
点通俗易懂,还会举很多有趣的例子。
侧面呢,就写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没
有一个开小差的,下课后还围着老师问问题不肯走。
所以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结合,就像炒菜放了盐又放了糖,那滋味儿,绝了!能让您写的东西更生动、更吸引人。
您学会了不?。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如名言所言:“观察是敏锐的听觉、洞察的视觉、深刻的味觉、细腻的触觉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它是一种透彻的理解,是思想的火花,灵感之源。
”在写作中,若能以“五感法”为依托,以正面描写烘托场景,以侧面描写渲染氛围,则文章内容当宛若画境,引人入胜。
当视觉聚焦于宏伟的建筑时,不禁赞叹其壮丽恢宏。
石柱耸立如擎天玉柱,飞檐翘角宛若展翅欲飞的凤凰。
不妨将目光旁落,聚焦于那一丛丛野花,看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传递着春天的讯息。
听觉,是捕捉声音的艺术。
当惊雷炸响,震耳欲聋,让人心惊胆战;当风铃悠扬,清脆悦耳,让人心旷神怡。
但细细聆听,还能听见雨滴落入水洼的滴答声,亦或草木在风中摇摆的簌簌声,这些细微的声音,共同谱写着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嗅觉,是体验气味的灵敏器官。
花香沁人心脾,泥土芳香泥土气息,这些直观的描写固然令人沉醉。
不妨侧面刻画一下,比如以“微风拂过,携来花香阵阵”展现春日风光。
又或者以“雨后空气清新,泥土芬芳扑鼻”渲染雨后的清新。
触觉,是感悟物质的直接方式。
轻柔的抚摸,细腻的触感,这些正面描写带给人愉悦的体验。
但侧面描写同样能营造触感,如“行走在沙滩上,沙子从脚缝间流过,带来丝丝凉意”。
又或者“手捧热茶,暖流从指尖传递至全身,驱散寒意”。
大脑,是整合信息的中枢器官。
直接的描写固然能抒发情感,但侧面描写却能让人产生联想。
如“看着窗外的柳树,不禁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
又或者“摸着书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五感法。
当它们融汇贯通,便能绘就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文章成为一坛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写人作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写人作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篇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善良、坚强和慈爱的心。
在我幼小的印象中,妈妈十分吝啬。
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每次带我去超市,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好奇地央求妈妈买下来,那时,妈妈就会板起脸来责问我:“这些东西你真的需要吗?能不买就不买,别浪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极不情愿的离开,心里想:“别人要什么,妈妈就给买什么,可我的妈妈却这么财迷,什么也不给我买,难道是妈妈根本不爱我吗?”日子过的很快,寒来暑往,我上学了,妈妈为我办了天津市和河北区两个图书馆的借阅证,不管休息日家务多忙,都准时带我到距我家很远的图书馆还书、续借书。
寒暑假里,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班,妈妈竟给我报了三个文化兴趣班,暑假还有一个游泳班;平时一向节俭的妈妈为我准备了各种学科参考书和练习册。
不用说,妈妈这“慷慨”的原因一定是为了让我取得良好的成绩。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上周,我国南方遇到了五十年罕见的大雪灾,妈妈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灾区人民的情况。
前几天社区举办了一次捐赠活动,平时为自己花一分钱都要算来算去的妈妈竟慷慨地捐了自己的一件平时不舍得穿的高级羊绒毛衣和两百块钱。
我不解地问妈妈:“您这次怎么这么大方?”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人民都是兄弟姐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
钱只有用在刀刃上,才叫花的值。
该妈妈花的钱,妈妈花一百、一千都舍得。
不该妈妈花的钱,妈妈一分也不会花,我们一定要学会节俭。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勤俭节约,可爱可敬的人。
妈妈不仅是妈妈,更是我的良师,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作文天早上七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每当听到这一声响起时,我便知道那为送奶工来了,我就会爬起被窝去开门。
那位送奶工很普通,是一位50多岁的伯伯。
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
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他的流奶又浓又香,所以很多楼层的住户都订了流奶的。
其中一家在六楼,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12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
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而又寂寞的严冬提前来到了。
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那位伯伯总是会来送流奶。
清晨,还是跟往常一样冷。
“丁零”门铃又响了起来,我还想在被窝里睡觉,可又必须去开门,无赖中,我慢吞吞的去开门。
打开门,只见往常一样站在门口,面带着微笑,穿着一件黑大衣,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好像能把蚊子夹住似的,但是这样看起来也很有精神。
我随手拿过流奶瓶,哪知流奶瓶一下重重地摔倒了地上,我失望地自言道:“哎,今天的流奶算是泡汤了!”那位伯伯笑呵呵地说:“不打紧,今天再补一瓶,不收费。
”我接过流奶,道了一声谢。
又是寒风呼啸的早晨,这位伯伯又来送奶,他小心翼翼地把流奶递给我,当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寒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有一道道的口子,他的头发被冷风吹的微微颤动,我见他的嘴皮在颤抖,显然他非常冷,尽管还是笑着的。
我问他:“天这么冷,您不带手套吗,要不我叫爸爸送你一双?”他边说边指着瓶子:“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冰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而且我已经习惯了。
”他走时,我趁他没注意,把爸爸的黑色手套轻轻放在了他的框里。
又一天清晨,“送流奶啦!”我打来门,只见那双手带了一个黑色的手套,对方微笑着,当然我心里也在开心的笑。
可爱的弟弟我有个三岁的弟弟,人长特别逗人喜爱。
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手法。
能够识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彼此配合运用的好处,能够熟练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对于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涵正面描写:作为小说,有作者极力塑造的主人公;作为记叙文,有作者极力表现的主要人物。
为了表现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直接刻画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身体、心理,以实现作者的表现目的,就是正面描写。
简单理解为——要表现谁,就直接刻画谁。
因此,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
例如:要表现一个人长得英武潇洒,就直接刻画这个人本身,而不刻画他意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白盔白甲,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枣红马,手中一把三尖两刃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细细打量,脸如明月,雪肤皓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浓眉如剑,直插鬓角,一对虎目,炯炯有神,笔直口方,面沉似水。
这里虽然刻画了他的盔甲、坐骑和兵刃,也不属于其他事物——因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衣着、饰物、手提肩扛背背骑乘推拖等一些列事物。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必然置身一定的环境,在具体环境中做事,除了环境整体意外,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的存在、物的存在,必然有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各种客观、主观条件。
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为因,常常要引起环境以及环境中人和物的变化,同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又限制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行为。
我们可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物、具体事物、主客观条件四个要素,反过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
我们把要表现甲,却去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环境、条件的部分,称谓侧面描写。
例如:台上的相声演员表演得风趣、幽默,台下的观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会此起彼伏,环境就会变得轻松愉悦,现场的很多事物都会给人愉悦的感受。
台上台下的表现是一种因果关系——台上的表演越幽默,台下的笑声就会越响亮,掌声就会越热烈。
记叙文写作技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红花需要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训练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作训练重点:1、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掌握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2、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训练难点: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正面描写为主,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烘托。
课时安排: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我们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上严肃的气氛,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深感共鸣,悲痛欲绝。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呢?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尤其运用了细节描写。
师:好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不空泛。
正如有一位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晚年他很后悔地说道:“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研究它的一只眼睛。
”这“眼睛”,就是细节,就是描写。
师:我们怎样用好描写这种方式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1)①他的脸上布满皱纹。
他很老,脸上似乎布满了尿素麻袋。
②她的嘴唇红红的,看得出她往那儿涂过很多廉价的化妆品……好像刚吸过血一样。
③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
”④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
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一万个活着。
”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上你姨夫给她捎了几个钱去……”说着,她把头扭了过去。
师生讨论后明确:例①、②的描写不合理,例③和④两段对话的内容都差不多,但③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呆板,而④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必要的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了。
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手法。
能够识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彼此配合运用的好处,能够熟练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对于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涵正面描写:作为小说,有作者极力塑造的主人公;作为记叙文,有作者极力表现的主要人物。
为了表现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直接刻画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身体、心理,以实现作者的表现目的,就是正面描写。
简单理解为——要表现谁,就直接刻画谁。
因此,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
例如:要表现一个人长得英武潇洒,就直接刻画这个人本身,而不刻画他意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白盔白甲,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枣红马,手中一把三尖两刃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细细打量,脸如明月,雪肤皓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浓眉如剑,直插鬓角,一对虎目,炯炯有神,笔直口方,面沉似水。
这里虽然刻画了他的盔甲、坐骑和兵刃,也不属于其他事物——因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衣着、饰物、手提肩扛背背骑乘推拖等一些列事物。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必然置身一定的环境,在具体环境中做事,除了环境整体意外,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的存在、物的存在,必然有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各种客观、主观条件。
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为因,常常要引起环境以及环境中人和物的变化,同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又限制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行为。
我们可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物、具体事物、主客观条件四个要素,反过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
我们把要表现甲,却去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环境、条件的部分,称谓侧面描写。
例如:台上的相声演员表演得风趣、幽默,台下的观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会此起彼伏,环境就会变得轻松愉悦,现场的很多事物都会给人愉悦的感受。
台上台下的表现是一种因果关系——台上的表演越幽默,台下的笑声就会越响亮,掌声就会越热烈。
有志者事竟成怎样让作文有文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举例1:原句: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
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举例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举例3:《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作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的介绍,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举例4: 《社戏》: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cuan,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举例5: 阳光下,站着一个大汉,黑紫的皮肤、强壮的身躯透着一股逼人的锐气和力量,腰束着七彩的丝带和绸穗,脚蹬黑亮的皮靴,这是草原上的金鹰啊!众人欢呼着、呐喊着,小孩子激动地嚷嚷着,姑娘眼里流露出倾慕的神色,老人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
举例6:《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举例7:《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举例8:《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举例9: 三轮车夫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
举例10: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
只见他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
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让那车微微向右倾斜,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