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粉丝已超过8.8万人,最近几天
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 1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
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 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 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
(3)反语。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 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 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仿佛是为了 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获得更多 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 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笔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 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和质量之粗劣,暗含挖苦的意味。 (4)其他修辞手法还有排比、夸张、拟物等。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 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 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 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
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
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大、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
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地控诉了帝
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劳动力的罪行。(4)通讯 《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 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表现 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