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从何时开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爱国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忠君爱国,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遭遇了“三千年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种危机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强烈。
从此,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将爱国主义作为团结人民、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
在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
总的来说,爱国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的忠君爱国到近代的民族危机激发的爱国热情,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爱国主义观念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爱国主义观念不断与时俱进,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探索历史背景理解爱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忠诚的表现。
爱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历史背景来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一、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起源在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处于分裂和战乱的状态,无数的忠诚于国家的志士仁人涌现出来,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努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例如,孔子提倡的仁义道德思想中就包含着爱国主义的精神。
他认为,国家利益应当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只有通过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与安定。
二、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
中国的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多个阶段。
1. 古代封建时期的爱国主义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爱国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文化名人如文天祥、岳飞等,都是古代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们忠诚于皇帝和国家,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的人们,成为中国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近代爱国主义的崛起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外来侵略和列强压迫,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无数的爱国志士借助于各种形式的抵抗和反抗运动,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爱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的爱国主义事业埋下了种子。
3.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已经成为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凝聚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也唤起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尽自豪与激情。
爱国概念的产生爱国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人们主要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生活,对于自己的部落或氏族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这种归属感和忠诚度体现了一种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可以说是爱国概念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爱国概念逐渐从部落或氏族层面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即对整个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国家的形成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成为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国家的繁荣和安定,才能保障个人的利益和幸福。
因此,人们开始将自己的忠诚和热爱扩展到整个国家。
爱国概念的产生也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
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竞争中,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所属民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才能保障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人们开始将爱国的范围扩展到自己所属的民族。
爱国概念的产生还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关。
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
人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他们愿意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而付出努力。
这种情感和认同感促使人们产生了爱国的意识和行为。
此外,爱国概念的产生还与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有关。
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和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发展。
因此,人们产生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总之,爱国概念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密切相关。
爱国概念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自己所属群体和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情感,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在追求梦想时坚定不移。
而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它应该从何时开始?有人可能会说,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迟。
然而,这种观点是短视的。
事实上,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从家庭的点滴中渗透,从幼儿园的启蒙中扎根,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中不断深化和巩固。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家庭是他们最初的世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这个时候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许不是通过正式的讲解和教导,而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比如,父母在家中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展现出家庭的温暖和和睦,这就是一种对家国情怀的初步诠释。
父母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待邻里的友善互助,这些日常行为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善良、有担当的种子。
当家庭在重要的节日里,如国庆节、春节等,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意义的庆祝方式,如挂国旗、贴春联,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当孩子走进幼儿园,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此时,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故事和歌曲来进行。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述一些简单的爱国故事,比如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勇敢和正义的力量。
唱一些爱国的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对祖国产生亲切的情感。
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制作国旗、绘制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对祖国的形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这个时候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向孩子们传授有关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山河和伟大成就。
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文明;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广袤大地,从雄伟的长城到奔腾的黄河,从广袤的草原到秀丽的江南;让他们知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稳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
它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早期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
当他们还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向他们传递爱国的理念和情感,可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例如,给孩子讲述古代爱国英雄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让他们感受到英雄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教孩子唱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让他们在激昂的旋律中体会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爱国志士为了保卫祖国而英勇斗争的场景,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责任感。
也有人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
学校是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专业的教师和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学校里,孩子们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比如,在历史课上,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我国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和磨难,激发孩子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在语文课上,阅读和欣赏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举办演讲比赛等,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还有人主张,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孩子传递爱国的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应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厚的情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让我们在国家面临困难时团结一心,在国家繁荣昌盛时倍感自豪。
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爱国主义教育应从何时开始?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个体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往往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多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学校开始。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确实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学校里,通过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悠久历史、广袤的领土、丰富的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历史课上讲述的古代辉煌文明、近代的抗争与崛起,地理课上展示的祖国的壮丽山河,语文课上诵读的爱国诗篇,都能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但是,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从学校开始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它应该更早地在家庭中萌芽。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充满爱国氛围的家庭,父母以身作则,热爱祖国、尊重国旗国徽、关心国家大事,孩子自然会受到熏陶。
比如,在国庆节一起观看阅兵仪式,给孩子讲述先辈们为国家奋斗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倡导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些都能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除了家庭,社会环境也对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孩子走出家门,接触社会的那一刻起,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对他们产生影响。
公共场合的爱国主义宣传标语、影视作品中展现的爱国精神、社区组织的爱国主题活动等等,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如重大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奥运会上运动员们为国家荣誉拼搏奋斗,这些真实而生动的场景,能够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它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说,应该从孩子上学后开始,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爱国知识。
也有人认为,要等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进行教育。
然而,这些观点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可以并且应该开始了。
孩子在幼儿时期,虽然还不具备成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但他们的感知能力却非常敏锐。
家庭环境是他们最初接触世界的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比如在国庆日挂起国旗,唱爱国歌曲,讲述祖国的历史故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制作国旗、认识国徽、讲述爱国英雄的故事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祖国。
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不在于让孩子理解深刻的爱国道理,而是让他们对祖国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此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加系统和深入。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向学生传授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山河以及现代建设的伟大成就。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让他们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学时期,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国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应该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而持久的情感,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培养这种情感和意识的重要途径。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里,孩子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祖国的魅力和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然而,仅仅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
实际上,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父母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尊重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感染,形成初步的爱国意识。
当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父母可以通过唱爱国歌曲、讲述爱国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存在。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中的日常交流也可以融入爱国主义的元素。
比如,在观看新闻时,和孩子一起讨论国家的发展和成就;在节假日,带孩子参加传统的庆祝活动,让他们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爱国意义。
幼儿园阶段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儿歌、绘画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国旗、国徽、国歌,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富的物产,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加深入和系统。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等,让孩子们在行动中体会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快乐和自豪。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爱国主义教育应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究竟应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上小学时开始。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系统地接受知识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可以向他们传授爱国的理念和故事,培养他们对祖国的初步认知和感情。
然而,仅仅从小学开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许已经有些晚了。
实际上,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早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悄然开始。
当父母指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告诉孩子那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国庆阅兵式,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便会种下爱国的种子。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教孩子唱国歌,给孩子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都能够在他们心中激发起对祖国的敬仰和热爱。
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认识祖国的版图,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扎染等,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到了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更加系统和深入。
学校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祖国的发展历程。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慰问老兵、关爱贫困地区的儿童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进入中学,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分析国家政策的出发点和意义,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在家庭中,父母始终是孩子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爱国主义教育应从何时开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当今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究竟应从何时开始呢?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能够系统地传授爱国主义的知识和理念。
通过历史、地理等课程,孩子们可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辽阔疆域、丰富资源和灿烂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爱国主义主题的活动,如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
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从学校开始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它应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父母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时,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逐渐形成爱国的情怀。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爱国英雄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那些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的事迹。
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国庆阅兵式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解阅兵式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在外出旅游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们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而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贯穿于幼儿园教育阶段。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游戏、儿歌、绘画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国旗、国徽、国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能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当孩子进入小学和中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加系统和深入。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爱国何时开始
爱国是中华民主的传统美德,也是高于一切的美德。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
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前方的路。
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我们都知道爱国,我们也想爱国,可是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怎样点亮我们心中的那盏爱国的灯呢?爱国何时何处开始呢?
有许多人曾抱怨自己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却无能为力。
难道一定要在危机的时刻我们的爱国精神才会显现出来么?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爱国从爱家开始。
我们要说爱国,首先就要爱家。
不爱家,何谈爱国?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的家,不管家现在多么贫穷或是多么不尽人意,我们都必须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家庭。
而且我们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
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老师相当于我们的第二个父母,同学相当于我们的兄弟姐妹,而学校不就相当于我们的第二个家么?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
爱国从身边开始。
有许多小事都可以反映出我们的爱国精神。
当发现有不法分子在实事违法犯罪活动时,及时去制止或报警,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正常秩序,谁能说这不是爱国精神的表现呢?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就等于是增加了国家的绿化面积,虽说微不足道,但整个国家的绿化都是有这些微不足道的一草一木构成的,谁能说这不是爱国的表现呢?我们在生活中遵纪守法,不做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事,谁又能说这不是爱国的表现呢?……这些小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而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爱国其实就在我们身旁。
爱国从学习开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句话足以说明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我们是学生,当然要以学习为重,所以我们努力学习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我们国家正在飞速发展,发明出许多产品,在一些领域拥有国际上都要领先的技术。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先后升天,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研制……而这些成就这仅仅靠力量是不行的,而是要靠智慧与学问。
“少年行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要靠知识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而且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不能读死书,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爱国从爱国旗开始。
我们从小就学习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难道我们长大了就把这些都忘了吗?每周学校都有升旗仪式,而真正做得很认真的又有几个呢?国旗是无数英雄先驱的鲜血染红的,在每周升旗的时候在国旗下面做什么的都有,也许只有老师可以“自觉”的行礼。
这一点小事就可以体现出来你根本就没有爱国意识。
对于升旗这种严肃的场景,竟然有某些人可以笑出声来,这也许是真的“忘记”了。
爱国随时开始。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
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付出我们的全部,甚至是生命,这才是爱国意识的真正体现。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那些拥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能千古流传的原因。
他们会被人们永远记住的。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又是一个金秋,金秋是收获的季节,金秋是美丽的季节,金秋是感动的季节……在这个金秋让我们发自内心地问自己一句爱国从何时何处开始呢?怎样点亮心中的那盏爱国的灯呢?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