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存在仁智之争
- 格式:pdf
- 大小:714.99 KB
- 文档页数:6
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一年多以前,我染上了脊柱结核,这是一种性病,它的治疗过程充满了挑战和痛苦。
回想起那段日子,令我懊悔不已,令我知晓了如何从疾病中突围。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抗争,我终于见到了医生,让我在它的把握下治疗自己的病情。
医生检查后,他给了我一些药物,并且他让我每天饮用他给我准备的特殊药水。
我每天按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并且努力控制自己的病情。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了不少让我深有感触的道理:首先,我发现自己总是被懒惰所包围,经常有种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依赖药物来治疗脊柱结核的冲动,这种想法影响了我的治疗;同时,我明白到药物只是一把双刃剑,服用药物除了治疗疾病外,还要细心照顾自己的身体,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和维生素,直到病情得到有效治疗为止。
在治疗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坚持服药,改变生活方式,并且保持坚持的精神不会让自己后悔,究竟疾病是什么能够分开,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治疗中学习到成长,这就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治疗过程中,照顾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十分重要,经历了苦难之后,很多人会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但是只要多加关心自己,坚定信心,便可以让自己痊愈。
然后,在每一次探讨后,选择与自己性格相配的治疗方法,及时服用药物,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心理状态的健康,最终走出病魔的阴霾,可以重新获得自己的健康。
以上就是我在治疗脊柱结核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些道理,希望以此能够给那些仍在抗病治疗中的人以鼓励,勇敢地面对病痛,坚信病症的治疗是可行的,病魔终会被抗争的力量所击破。
脊柱结核规范化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宋滇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结核,脊柱;药物疗法;外科手术【作者】宋滇文【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23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经过数世纪的探索,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
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灶,骨与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2]。
脊柱结核常导致寒性脓肿形成、脊柱骨质破坏、脊柱畸形和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脊柱结核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3]。
从治疗角度,脊柱结核历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和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等几个阶段,而上述治疗方式的革新无疑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6]。
在此过程中,尽管脊柱结核治疗的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包括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制动、规范化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的外科干预等)[7],但在具体抗结核方案的制定,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争议与共识时而并存,时而演变,本期“脊柱结核”专题将对上述争议与共识进行探讨。
1 脊柱结核的化疗原则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外科手术不可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此仍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8]。
根据用药时间的长短,临床上抗结核药物治疗主要有3种方案:超短程(>4个月且≤ 6个月)、短程(>6个月且≤9个月)及标准化疗程(18个月)[9]。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医学研究工作小组发布了出自韩国的脊柱结核病例随访报告,针对265例未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6种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在9个月的短程抗结核治疗后,83%的患者被治愈。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术前经过严格的化疗后,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节段破坏的多少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死亡和病情加重现象。
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30 min。
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800 ml。
在9例截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下肢和大小便功能。
本组病例经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复发。
结论:近年来脊柱结核在临床有增多趋势,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只要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破坏节段的多少、手术熟练的程度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脊柱结核的治疗方面,虽报道很多,但对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1]。
如何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做到个体化治疗,是脊柱外科医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就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女27例,年龄14~76岁,平均35岁。
病程3个月~6年,平均1.3年。
病灶部位:胸椎11例,胸腰段脊椎43例,腰椎22例。
入院时血沉30~110 mm/h,平均58 mm/h。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低热27例、盗汗18例、乏力21例、消瘦10例、贫血9例,同时有肺结核的5例、并有胸膜结核的2例。
伴随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肝炎11例。
入院后常规X线片、CT、MRI检查,伴有脊柱后凸畸形23例,侧凸17例,椎间隙变窄29例,并椎旁脓肿69例,椎管内脓肿13例,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柱结核。
截瘫9例,Frankel分级:A级1例、C级6例、D级2例。
你知道脊柱结核可一次治愈吗关于脊柱结核,其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同时,在脊柱结核中,椎体结核占比最大,而附件结核占比最小。
而对于患有脊柱结核的患者而言,治疗是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从前对其进行治疗时,需要患者熬到结核能够被完全控制后再进行二期手术,在这段时期,患者需要忍受脊柱结核疾病到来的痛苦。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治疗脊柱结核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
那么你知道脊柱结核可否一次治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脊柱结核可一次治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脊柱结核治疗的效果及效率也出现了显著提升,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创新性的一期手术治疗即可实现对结核病灶的清除;同时,通过脊髓减压、植骨融合等治疗方法,也能够实现对脊柱结核的一次治愈。
在对脊柱结核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病变进行局部稳定是十分关键的治疗缓解,提升内固定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结核感染,同时也能够避免结核扩散,以及预防因局部不稳而导致脊髓损害问题的发生。
在病灶清除术、后路脊柱融合术等治疗方式刚出现的时候,虽然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依然存在病情复发的可能性;同时,在进行完手术之后,患者还可能出现骨折吸收等问题,这时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上述问题的出现也表明,重建脊柱稳定性十分重要,是确保脊柱结核一次治愈的关键。
另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一期手术,完全可以实现对脊柱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促进植骨融合及结核静止、愈合,而且疗效也十分明显。
另外,一期手术治疗还可以缩短外科治疗周期,帮助患者节省大量治疗费用,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式关于脊柱结核是否能够被一次治愈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你知道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吗?下面一起看一看吧!非手术疗法在对脊柱结核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手术治疗方式以外,还有非手术疗法;而对于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则需要根据患者有无手术指征进行确定,如果没有手术指征,则采取非手术疗法即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刍议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发展的,在青少年当中发病率比较高,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采用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率越来越高。
通过该文的介绍,了解脊柱结核的病灶原理、研究发展现状、手术方法比较,并介绍了该科室近1年收治情况。
标签:脊柱结核;病灶原理;手术方法目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流动性增加、耐药结核比例升高、HIV 的传播流行,全球结核疫情呈恶化趋势,结核病发病率已明显上升。
中国是结核高疫情国家,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80%患者在农村。
2010 年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根据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四川、重庆地区的结核发病率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居较高水平,是京津沪之和的10 余倍。
研究脊柱结核病的病灶原理以及研究发展、手术规范和常见的手术方法,对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该院(四川甘孜州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 病灶原理作为一种常见而古老的疾病,脊柱结核可以算是伴随着人类进化文明的发展而来,在震惊世界的埃及木乃伊当中就发现了脊柱结核的病症,而最早的距今已经有5 000多年了。
并且有文献记载,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就有学者对痨病(肺结核)和脊柱结核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载描述。
最早对脊柱结核病理特征进行完整的描述是18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为了纪念他的创举,因而也将脊柱结核病称为“Pott 病”。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48%,最常见的继发于肺结核的骨关节结核,其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年龄以10岁以下最多,其次是11~30岁,30岁以上明显减少;发病部位依次为腰椎、胸椎、胸腰段、颈椎及骶椎;90%脊椎结核病灶只有1处,10%2处或2处以上,每处病灶之间有健康的椎骨或椎间盘隔开因而称这类病灶为跳跃性病变,但3处以上很少。
椎体结核约占99%脊柱其余部位结核仅1%。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治疗成效。
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脊椎结核患者分为四组:A组应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病灶后路清除术与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应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病灶前路清除术与植骨融合术治疗;C组应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病灶侧前方清除术与植骨融合术治疗;D组应用前路内固定术、病灶前路清除术与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B 组、C组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明显优于D组、手术时间短于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组(P<0.05)。
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病灶,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症状,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脊柱结核;不同术式;前路;后路;治疗效果脊柱是最容易受累的位置,如果脊柱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后凸畸形,严重者会面临截瘫的可能性[1]。
我国脊柱结核患者较多,而且患病率逐年提升,而且肺外结核通常是通过骨结核转移的,其中脊柱结核可占到50%以上[2],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很多,而且存在争议。
为进一步研究最有效的脊柱结核的治疗方式,我院对患者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脊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MRI、CT、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脊柱结核,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4组:A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6.4±4.2)岁;患病部位:胸腰9例、腰椎13例、胸椎8例;Frankel分级:B级9例、C级4例、D级17例。
B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37.2±3.5)岁;患病部位:胸腰10例、腰椎14例、胸椎6例;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6例、D级16例。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脊柱结核治疗方面的经验。
脊柱结核是一种严重的骨关节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我多年来在脊柱结核治疗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脊柱结核的症状和体征,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警惕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早期诊断要点:1. 疼痛:脊柱结核患者常常出现腰背痛、腰骶部疼痛,疼痛性质为钝痛或刺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 肿胀:局部肿胀,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3. 功能受限:脊柱活动受限,如腰部活动受限、脊柱弯曲受限等。
4. 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5. X线检查: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等。
一旦确诊为脊柱结核,应立即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治疗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 足量: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进行治疗。
2. 联合: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提高疗效。
3. 长期:脊柱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持续6-12个月。
4. 观察疗效: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手术适应症:1. 脊柱结核破溃,形成脓肿。
2. 脊柱结核导致脊髓压迫,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3. 脊柱结核引起椎体不稳,可能导致瘫痪。
4. 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耐药。
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创术:清除脓肿、坏死组织等。
2. 椎体融合术:通过植骨、钢板、钉棒等内固定技术,使椎体稳定。
3. 脊髓减压术:解除脊髓压迫,恢复神经功能。
4. 脊柱矫形术:矫正脊柱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三、康复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康复治疗。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康复治疗要点:1.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下肢肌肉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
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每年将近一百万人患有脊柱结核,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由于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很漫长,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很多人在治疗中都会感受到苦楚与挫折,因此,为了给脊柱结核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治疗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综合治疗法。
综合治疗法包括医学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医学治疗法主要是服用抗生素,物理治疗法主要是使用热敷、整定和体位改变等方法。
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服用抗生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物理治疗方法也很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缓解病情,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改善病情。
另外,结核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营养支持,及时补充必要的营养,如维生素和钙等,可以加强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以更快地恢复健康。
一般来说,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因此,患者应该把治疗作为一种长期的事情,尽量坚持下去,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以正确的心态认识病情,让自己充满希望,以便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尽量放松,不要过度劳累,尽量减少物理活动。
同时,患者还应该关注本身的营养,以促进机体的康
复,尽量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运动、多晒太阳和防止受寒等,以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总之,脊柱结核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我们仍然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坚持治疗,正确认识病情,充分利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只要患者坚持治疗,相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恢复健康,重返正轨人生。
脊柱结核治疗理念和方法进展张西峰1779年,Pott首次描述脊柱后凸畸形合并瘫痪综合症,此后被称为Pott’s畸形,即今天的脊柱结核。
在当时没有结核杆菌培养方法,没有放射学诊断的条件下,Pott医生观察到脊柱结核脓肿引流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00多年来,由于结核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脊柱结核也未形成合理完善的治疗方案。
上世纪5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使结核病治疗得到突破,并形成所有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的基础。
国内在方先之等的努力下,开创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一直到今天依然是外科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之一[方先之1957年中华外科杂志]。
脊柱结核从无法治疗,到药物和开放手术治疗,再到微创手术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不断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学及其引导技术的发展,微创方法在各个学科得到长足的进步,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也不例外。
最初是脊柱结核脓肿的引流治疗,比如Dinc等的CT引导下结核脓肿引流,Jeanneret应用灌注冲洗的方法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等。
我们从2002年开始将CT引导下微创治疗的方法与病灶内注射抗结核药物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理念和方法的突破。
在此向大家总结汇报。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定义:在医学影像学引导下,借助或者不借助内窥镜的方法,在不增加外科创伤的前提下,取得同样或者更好的临床疗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目前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有两种方法:1、影像学引导,局部麻醉下病灶和流注脓肿穿刺、引流、置管、冲洗的方法。
常规手术使用的全麻改为局麻,对患者全身要求低、术前准备简单,手术适应症比较宽,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设备要求普通CT机,手术切口为II类,手术环境要求降低,在放射介入科可以常规开展。
2、影像学引导,全麻下使用内窥镜的方法对病灶清除、内固定的方法。
后者沿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转换为腔镜手术。
麻醉条件与开放手术无异,适应症选择比普通开放病灶清除术要求严格,设备基础条件大为提高,手术难度同样大为提高。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作者:刘社庭童杰陈斌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术前经过严格的化疗后,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节段破坏的多少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死亡和病情加重现象。
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30 min。
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800 ml。
在9例截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下肢和大小便功能。
本组病例经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复发。
结论:近年来脊柱结核在临床有增多趋势,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只要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破坏节段的多少、手术熟练的程度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Experience of Individualized Surgery of Spine Tuberculosis/LIU She—ting,TONG Jie,CHEN B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9):110—112【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spine tuberculosis.Method:A total o f 76 cases with spine tubercul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4 and 2010 were reviewed. After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all cases accepted different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and severity of different cases.Result: None of the cases were death or get worse after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 was 70—150 minutes(average 130 minutes).The blood loss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100—2000 ml(average 800 ml).The lower limbs and excretory function of the nine paraplegia patients convalesce 3—6 months after surgery.All the cases had a follow—up of no less than 12 months ,no relapse.Conclusion:Due to anatomical site of damage in varying degrees and be complicated by various complications,the spinal tuberculosi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plan.【Key words】 Spinal tuberculosis; Surgical treatment; Individualized therapy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Chenzhou 423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74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脊柱结核的治疗方面,虽报道很多,但对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1]。
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骨肉瘤症,常常会引起患者非常严重的疼痛,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
多年来,我见证了许多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了解了治疗方法的不同,并不断地总结发现,让我有趣的体会到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性。
首先,早期诊断和及时诊断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关键。
脊柱结核的发病缓慢,常常隐蔽性微弱,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它一般会隐藏在椎间盘或椎体,形成一个慢性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脊柱造成严重的损伤,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治疗脊柱结核首先要做好早期诊断和及时诊断,以便尽早治疗。
其次,积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可以作为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来进行治疗。
我们也要积极考虑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长期坚持治疗,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再次,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环境的调整也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保障。
一般而言,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住院费用昂贵,这会给患者和患者家属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应当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了解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治疗;另外要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改善医护工作环境,改善患者家属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为患者恢复希望。
最后,脊柱结核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的任务,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脊柱结核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治疗中注意患者的身心变化,能够及时反应患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治疗脊柱结核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以便为患者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我治疗脊柱结核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一般诊疗原则治疗1.一般治疗同骨关节结核。
2.手术治疗详见下述。
(二)后路脊柱融合术适应证1.椎体病变已静止但脊柱不稳定。
2.前路植骨失败或不坚固。
3.病灶清除术时未作前路植骨并有脊柱不稳定。
术前准备1.按矫形外科一般手术前常规处理。
2.手术前行脊柱X线摄片定位,以决定融合椎体之部位。
3.备血。
注意点1.应准确定位。
融合的范围必须包括病椎上、下各1~2节正常脊椎,若作横突间融合应包括适当数量的横突。
2.植骨材料可取自体髂骨或用同种异体骨。
3.脊柱后凸畸形一般无须矫正,但对严重后凸畸形可将隆起棘突切除。
术后处理1.卧硬板床或上石膏背心3~6个月,经X线摄片证明植骨已融合时方可逐渐离床活动,用石膏背心或头颈胸石膏固定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2.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
3.每月复查血沉1次,以后酌情延至3个月1次。
4.手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并摄X线片对比观察,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摄片)。
(三)病灶清除术1.颈椎病灶清除术(1)寰椎及枢椎齿状突结核可采用经口腔途径。
(2)颈2~7结核一般应采用颈前路途径。
可作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或横切口,在该肌和颈动脉鞘与甲状腺、气管和食道之间进入椎体侧前方,显露病灶并穿刺证实后,用刮匙刮除病灶,反复冲洗后根据骨缺损情况决定是否植骨融合。
注意勿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腺上动脉、食管和气管。
术后注意观察呼吸,24~48h拔除引流条。
2.胸椎病灶清除术(1)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适用于全部胸椎椎体结核。
手术应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经胸椎后路旁正中切口,显露横突和后段肋骨并将其切除,结扎肋间动脉,推开增厚胸膜后到达椎体侧方即到达病灶。
病灶清除后可利用切除的肋骨行前路植骨。
术中胸膜破裂应当即缝合,并于术终作胸腔穿刺吸出气体,必要时应行胸膜闭式引流。
(2)经胸腔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胸3~11椎体结核。
3.胸腰椎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胸11~12,:及腰:椎体结核。
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及相关问题
马远征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10(023)007
【摘要】@@ 近10余年来,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改进使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骨科领域一个热点,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等仍存争议[1-6].本期发文章有一定新意,但部分观点也值得商榷,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总页数】3页(P483-485)
【作者】马远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J], 黄海锋;崔易坤;尹振宇;宋晋刚;赵兵;赵贵能
2.晚期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 [J], 木合提地尔·阿不拉;艾尔肯·日介甫
3.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原则及相关问题 [J], 郭卫
4.正规抗结核治疗3周前后手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 阮开亮
5.96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J], 肖娟;皮红林;孙庆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堡置抖杂志垫!!生璺且筮31卷墓生期£墅Ⅱ』垒尘鲤,△画!垫!LyQ!131,盥Q:生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存在仁智之争许建中
脊柱结核治疗理念一直在发展、进步,目前对脊柱结核
治疗原则达成了初步共识,即全身营养支持是基础,药物治
疗是根本措施,手术仅是辅助手段,但也存在着很多争论“圳。
2010年《中华骨科杂志》第30卷第7期发表了王自立教授的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一文抬J,张西峰教授就此发表了不同
的意见《用微创的视角解读<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见本期
页)。
仔细拜读了两位教授的大作,并查阅相关文献,学到了
很多东西。
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
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全国结核发病率平均为367/10万人,而
重庆地区为549/10万人,每年新发现4万例结核病患者,是
京、津、沪的10余倍,结核疫情属于“重中之重”。
结合我们近
年来收治数百例脊柱结核的经验谈一点对两文的认识,欢迎
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开放手术的适应证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感染表现,有效的药物治
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措施,绝大多数脊
柱结核采用全身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可获
得治愈。
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MedicalResearchCouncil,
MRC)曾开展大规模的脊柱结核I临床对照研究,15年随访结
果表明:单纯行非住院化疗其远期治疗满意率可达87%;前
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术可明显缩短病灶骨性融合时
间、减少后凸畸形,但对提高治愈率无明显帮助【6】。
临床中一直强调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由
于脊柱结核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经济困难、认识不足等原
因,患者就诊时多已出现脊柱结核的典型病理改变:骨质破
坏、椎间隙狭窄、冷脓肿、死骨等,导致生物力学相关问题及
神经症状,此时部分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很难保证疗效,所
以手术也是治疗脊柱结核重要的辅助手段。
另一方面,虽然
药物治疗能够治愈大多数脊柱结核,但疗程长、卧床时间长,
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社会患者需求。
临床抉择中,建议依
据个体化治疗原则,权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
病灶清除可以减少结核脓肿毒素吸收,清除脓肿、坏死
组织及大部分结核杆菌,减轻结核中毒症状,缩短病程;植
骨、内固定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利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避
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家庭护理负担。
从目
前国内外文献看来,多数学者能够达成共识:脊柱结核手术
目的为彻底病灶清除、充分神经减压、重建节段稳定性、矫正
后凸畸形,在具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则应在药物治疗
的基础上积极手术:”・w】。
D01: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1.04.020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读者・作者・编者・
典型病例J:男,34岁,2005年诊断为“腰骶椎结核伴骶
前脓肿”。
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18月,定期门
诊随访(1、3、6、9、12、18、24月,以后每年一次),2010年最近
一次随访,无明显疼痛,腰骶椎病灶已痊愈,提示保守治疗疗
效满意(图1)。
圈1男,34岁,腰骶椎结核伴骶前脓肿,标准化疗方案治愈a
MRI示L参.椎间隙破坏,骶前脓肿b5年随访MRI示病灶愈合
Fig.1A34-year-oldmalewithlumbosacraljunctiontuberculosishad
curedbystandardchemotherapyaMRIshoweddestructionofin・
tervertebmldiscandcoldabscessesbMRIshowednormalinterver-
tebraldiscatthefinal5-yearfollow-up
脊柱结核的6个传统手术指征:(1)较大的寒性脓肿;
(2)病灶内有较大的死骨和空洞;(3)窦道经久不愈;(4)出现
脊髓、马尾受压迫症状;(5)脊柱不稳、存在或预计会出现明
显的脊柱畸形;(6)后凸畸形。
已经指导临床数十年,曾获得
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脊柱结核治疗理念的进步,已不能满足
指导临床治疗的需要,有必要重新审视、讨论,并予以规范。
(1)较大的寒性脓肿,大到什么程度需要外科干预?I临床中对
于脓肿为主的脊柱结核(即韧带下结核椎旁脓肿或流注脓肿
为主,骨质破坏较轻、不影响节段稳定性者),我们采用B超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396・卫华置丑杂麦垫!!生生月筮31鲞箍生期£丛!』逝b鲤,△p鲤垫!Ly丛13L照Q!璺
圈2女,40岁,L5.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右腹股沟窦道形成。
术前X线片(a)、CT(h),MRI(c)示嵴,椎间隙、骨质破坏、骶前脓肿;前路瞄I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2个月窭道复发.X线片(d)示内固定良好;CT(e)示植骨吸收;MRI(f)示骶前脓肿;窦道复发(g);RFP耐药检测rpoB53l突变(h),INH耐药检测katG315突变、inhA为野生型(i);调整化疗至术后8个月时X线片(j)示内固定良好;CT(k)示椎间植骨融合满意;MRI(”未见明显脓肿;窦道愈合(m)
de‘Fig.2A40一year-oldfemalewithlumbosacraliunctiontuberculosiswithsinusin^gIltgmin.Preoperativeradiographs(a),CTCo)。
MRI(e)showed
structlonofboneandinterverlebraldiscwithcoldabscess.Thepatientsunderwentsingle-stageradicaldebridementandbonefusioncombinedwitIIanteriorinstrumentation.Twomonthslater,thesinusrelapsed.Theradio伊aph(d)showedgoodplacementofinternalfixation,2D・CT(e)showedabsorp-tionofautograft.MR(0showedcoldabscess.ThesinUSrelapsed(g).DetectionofRPFresistanceshowedmutationofrpoB53l(}I);DetectionofINHm‘sistanceshowedmutationofkatG315andwild
monthsafteradjustingtheregimnofchemotherapyaccordingdrugresistance
typeofinhAfil.Eisht
abecess.‰sinusdis。
test,TheradioFaph(j)showedgoodplacementofinternalfixation,2D.CT(k)showedsolidbonefusion.MmO)showednocold
appear,d(m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398・虫垡量越杂志2Q!!生垒县筮31鲞筮生期£h地』鲤h鲤,A画12Q!!,y生:31,照Q!垒
圈3女.48岁,即【8结核伴稚旁脓肿、脊柱后凸畸形,穿刺置管引流前.X线片(a)、CT(b)示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椎体破坏、椎旁脓肿,全脊柱MRI(c,d)见脊柱后凸畸形,T广b椎体广泛炎症水肿表现伴椎旁梭形脓肿。
矫形术前X线片(e)、CT(f)示胸腰段椎体破坏。
Cobb角100。
;MR
(g)示椎旁少量脓肿及瘢痕组织。
术后X线片(h)见内固定位嚣好,cobb角37.5。
术后18个月复查x线片(i)、CT(j)示内同定位置好,椎问融合
满意.后凸畸形矫正明显;MRI(k)示未见明显脓肿;大体照示切/-1愈合好.外观无明显畸形(1)
Fig.3A48-year-oldfemalewithspinaltuberculosis(T2一uwithkyphosis.Preoperativeradiographs(a)、CT(b)showedkyphotiedeformity、venebral
destructionandparavertebraeabscessinthoraeiclumbarsegment.MRI(c,d)showedkyphosisandcold{lbsces¥m~U.Preoperativeradiographs(e),CT
(f)showedvertebraldesirectioninthoracielumbarsegment,thecobbanSlewas100。
.MRI(g)showedlessparavertebraeabscesses.Thepatientsall—derwentVCRandbonefusioncombinedwithpedielescrewfixation,thepostoperativeradiograph(h)showedgoodplacementofinternalfixation,the
scⅫ.MRIcobbangleWaS37.5。
.Atthefinal18monthfollow—up.theradiograph(i)andCTO)showedkyphosiswascorrectedbyfixationwithpedicle
(k)showednOcolda.bse黜w∞found.TheappearanceWagsatisfactoryO)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