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讲义(仅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胃肠减压的护理课件一、引言胃肠减压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对胃肠道进行减压,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缓解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本课件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胃肠减压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胃肠减压的操作技巧及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胃肠减压的作用及适应症1.作用(1)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2)降低胃肠道内细菌数量,减少感染风险。
(3)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2.适应症(1)急性胰腺炎。
(2)急性胆囊炎。
(3)肠梗阻。
(4)胃肠道手术后。
(5)其他需要胃肠减压的消化系统疾病。
三、胃肠减压的操作技巧1.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胃肠减压的适应症及必要性。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3)准备胃肠减压所需的物品,如胃管、润滑油、胶布、听诊器等。
2.操作步骤(1)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颌下垫治疗巾。
(2)润滑胃管前端,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插入。
(3)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用胶布固定胃管于患者颊部。
(4)连接胃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调整吸引压力。
(5)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并记录。
3.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胃肠道黏膜。
(2)确保胃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定期更换胃管及引流装置,防止感染。
四、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通畅(1)定时检查胃管位置,防止胃管脱落、移位。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鼓励患者变换体位,促进引流。
2.观察病情(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
(2)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如腹胀、腹痛等。
(3)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营养支持。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1)每日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2)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
4.心理护理(1)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胃肠减压技术知识点模板一、目的I、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目肠道手术的术前准符,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目肠内气体和司内容物,减轻腹胀,减轻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史。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二、物品准备无菌胃肠减压包:内备:压舌板1个,弯盘2个,治疗巾1块,纱布2块,止血钳1把,石蜡油1瓶。
治疗盘内备:目管1根、20ml注射器1支、小治疗碗1个、棉签、胶布、负压引流器1个、听诊器, 清水、石蜡油、纱布。
三、实施步骤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糅取得配合。
(3)评估患者鼻腔情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外部疾患。
2、操作流程:(1)素后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打开垃圾桶、污物桶、锐器盒盖。
洗手(按七步洗手法)、戴门草。
(3)核对医物,逐•检查用物。
⑷盖好垃圾桶,洗手、摘口罩.(5)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头卡,核实病人,拐舒适体位(取坐位、半坐位或头后仰位)。
(6)打开垃圾桶、污物桶、锐器盒盖。
洗手、戴口罩。
(7)打开胃肠减压包,领卜垫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
(8)取棉签祕水清沾插管的鼻腔.(9)准备胶布两条。
(10)测量长度(前额发际至剑突水平)约45-55cm.(11)用石蜡油润滑胃管的前端约15- 20cm,(12)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钳夹住目管前端,从一侧(清洁)舞孔插入至鼻咽部(14-16Cm)嗯病人做吞咽动作,插入45-55Cm左右.抽吸胃内容物,证实闫管确实在内中(三种方法:一、抽出目液。
二、可注入10-20ml空气,把听诊器放在病人腹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三、将胃管末端放于盛水碗中无气泡溢出・)(13)用胶布将肯管分别固定于外翼及面烦部,并做标记。
(M)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15)观察引潦液的性状及负压引流器流出是否漏气。
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的原理: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肠减压的目的
1.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前的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并减轻缝线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二、胃肠减压的适应症
适应症1----治疗作用
1.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减轻肠道压力,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刺激,改善肠道血运
2.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防止胃内容物的进一步流入腹腔内,促进粘膜愈合
3.急性胰腺炎:减少胰泌素分泌,降低胰液外渗
4.胃肠道手术: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瘘形成的概率
适应症2----术前准备
1.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2.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
3.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3d,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4.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适应症3----给药
1.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
2.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三、胃肠减压的禁忌症
1.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2.严重食管静脉曲张
3.食管阻塞
4.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支气管哮喘
5.极度衰弱患者
四、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口干、咽部不适、鼻部溃疡、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
五、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
一般应停服药物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
3.保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六、拔管的护理
1.拔管指征:胃管通常在术后3—4天,引流液减少,腹胀消失,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2.拔管方法: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
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