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 《1、古诗两首》
- 格式:docx
- 大小:16.05 KB
- 文档页数:9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锄禾、悯农)》学案(苏教版)、同学们,你们会背多少古诗呀?能背诵几首吗?2、师友互助,读一读下面的生字词。
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师友互相检查预习作业掌握情况。
教师巡视。
2、师友汇报预习作业结果,教师适时点拨,给出答案。
3、找到的词语要告诉大家在哪个位置,读出词语所在的那句话。
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的不同强调每一项工作都要师友合作完成,边读边找,注意效率。
初读感知出示学习单:二、初读感知、师友互助,初读课文A、理解古诗第一句(1)图上画了什么?想一想当时的天气情况。
(2)看图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自己体会到了什么?B、理解古诗第二句自己边读边想,“盘中餐”、“皆”、怎样理解?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1、师友共读课文,思考并交流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
2、师友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印象最深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师友汇报展示后,其他师友适时补充。
2、注重对初读方法的指导。
巩固拓展出示学习单:三、巩固拓展、出示生字词卡片。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师友互助学习生字的书写笔顺禾、午、辛、苦、师友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师友汇报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辅助相关音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2、对优秀作品,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
总结提高过渡:同学们,师友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师巡视点拨。
2、师友谈收获。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3、教师布置作业,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教师鼓励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师友互助等方面谈学习收获,教师最后点拨提升。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锄禾》禾、午、辛、苦课后自评课题21、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内容简析《古诗两首》包括《锄禾》和《悯农》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两首诗都是无言绝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古诗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古诗《古朗月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古诗《古朗月行》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古诗《古朗月行》的大意,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想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6.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8. 朗读背诵: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古诗《古朗月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
10.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能力。
2. 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古诗两首》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古诗两首》0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所选的两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难点(1)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能够将古诗中的意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所展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内容。
(3)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次强调朗读的要点。
(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的大意。
(2)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和诗句,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教师参与其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让学生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言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5、想象画面(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睁开眼睛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13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六、相关背景资料:1、相关知识:1、蝉的种类:文字与配音: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什么样儿的蝉?其实蝉的种类很多,不信,我们来看看!斑蝉薄翅蝉一张一张出示图片,并由教师声音说出蝉的名称。
名称呈红色字体光标闪烁。
草蝉高砂熊蝉龟纹瓢腊蝉黑斑丽沫蝉黑翅蝉红背肿沫蝉红眼蝉山西姬蝉台湾端黑蝉台湾骚蝉2、蝉为什么在夏天会叫?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像钹一般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种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确实作了很大的牺牲。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把它们压紧到最小的角落里。
为安置乐器而缩小内部器官,这当然是极热心于音乐的了。
”教师声音朗读。
背景图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书〈〈昆虫记〉〉的封面,背景音乐为欢快轻松的音乐。
3、荷花的介绍:文字与配音:小朋友,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与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教师声音朗读,配荷花背景图与舒缓优美的音乐。
4、荷花图片一张一张呈现,播放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
欣赏:。
《1、古诗两首》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二、教学《春雨》l、板书诗题: 春雨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
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2) 指名读诗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í,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ù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 齐读这两句诗。
※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润物/ 细/ 无声。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1、板书诗题: 春晓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晓”xiǎo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
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2) 指名读四句诗。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án。
前鼻音,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é。
上下结构,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见”。
“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5) 齐读这两句诗。
(6) 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请连起来说一说。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8)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党字头”,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 ”底部齐平。
晓: 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
“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 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1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1、指导背诵《春雨》。
(1) 放录音。
(2) 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 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 齐背。
(6) 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1、“找朋友”(连词)。
春 (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时 (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说话练习。
(1) 话题: 春天来了(2) 提出要求: 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 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 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