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顶设计精编版

斜顶设计精编版

斜顶设计精编版
斜顶设计精编版

一.概述:

斜顶机构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模具的不断发展不断改进,斜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兼容了镶拼机构和顶出机构的双重作用。在以后的生产中它的数量会在模具中逐渐增加。斜顶根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分体式斜顶和整体式斜顶。对于斜顶和其类似的还有直顶,它们只是形状上有稍微的差异。我们常把它们统称为顶块。对于顶块的设计要点及加工工艺在正文中作了详细的介绍。

下面首先通过本公司所制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斜顶的真彩图来认识一下斜顶的基本结构形状:

二.分体式斜顶

分体式斜顶指的是将斜顶头与斜顶杆分开设计加工,根据斜顶杆的截面形状分为两种:圆形斜顶杆与方形斜顶杆。其整体结构分为几个结构部件如图所示:斜顶头、斜顶杆、斜顶导向块、斜顶T型块、斜顶T型块滑道,耐磨板;根据每一个部件来分别制定标准规格以及设计加工规范。

适用范围:对于汽车模,应优先选用圆形斜顶杆,对于头部形状较复杂,或尺寸较大,截面尺寸大于16X16,应采用分体式结构。

斜顶T型滑道

斜顶导向

斜顶头

顶针板

底针板

底板

B0板

斜顶杆

镶块

斜顶T型块

斜顶头

斜顶杆

B0板

顶针板

底针板

底板

镶块

斜顶导向

斜顶T型块

斜顶耐磨板

图1.分体式斜顶的结构示意图分体式斜顶的重要组成部分----斜顶头的三维示意图如下:

图2.斜顶头三维示意图

(1

1.1)

A°+2°

图中的A°为斜顶杆的角度

1.2

块通过工艺螺钉固定后NC加工顶面。

1.3)斜顶头的材料:

斜顶头的材料一般用638,氮化处理,对于透明件,如GPPS等,需采用738或718,腐蚀

1.4) 公差要求:

对于斜顶厚度方向的尺寸T,如果斜顶在该方向上没有斜度要求,该方向的尺寸要求为净1.5

(2)斜顶杆

斜顶杆的结构形状设计:

根据斜顶头的结构尺寸确定斜顶杆的结构尺寸设计,一般情况下将斜顶杆的结构分为圆形及方形,针对DMG模具及汽车模具应采用圆形斜顶杆。对于其它模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1).圆形斜顶杆

此设计为圆形斜顶杆直接与斜顶头部圆孔相配合,并且根据斜顶头部的大小可采用单杆式,双杆式。同时,对于大型斜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导滑块,以保证斜顶运动平稳。加工工艺:此类设计要求配钻加工,斜顶头底部配合圆孔及模架上避空孔、导向孔采用枪钻NC配钻完成。斜顶头部按零件化加工,斜顶联接部位销钉孔,要求NC在加工斜顶头时,一次加工到位(若仅为单独翻面加工销钉孔,可改为准备铣床加工)。圆形斜顶杆上销钉孔由技师在研配完成后配钻圆形斜顶杆上销钉孔的,螺丝坯头孔由准备铣床加工。

现我司常见设计按联接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a、通过无头螺钉连接,斜顶头需加工出与斜顶杆头部相配的圆孔,并通过另一无头螺钉止转,(如下图)

图7

b、圆形斜顶杆,与斜顶杆头部以销钉连接方式:

图8

加工工艺:斜顶底部螺纹及底部枪钻残留平台在配钻后加工(对于无水路设计可直接配钻时避空),要求以每一个配钻孔为基准碰数,要求校表时插入基准棒校表,采用NC、铣床或电蚀加工清跟,为方便此类孔装夹加工,部分形状复杂斜顶头部加工时可根据斜顶形状留出装夹平台,最后再配入B0中整体。

主要结构形式如图9、图10所示:

斜顶头

斜顶杆

A °

A +2

°

无头螺钉

图9 图10

斜顶杆直径标准化,统一采购规格直径的圆钢料作为库存随时可以领用。材料选用638,表面氮化至HV700

斜顶杆孔直径加工公差要求: +0.1/+0.05;角度公差要求为+0/-0.5;在模架上加工的斜顶杆孔为避空孔. 公差要求:

斜顶杆直径公差为:∮D+0/-0.02;L+0.8/+0.5; 2.2) 半圆式斜顶顶杆

图11

加工工艺:斜顶头部NC 采用零件化加工方式,在加工斜顶头时,一并加工螺丝底孔,圆形斜顶杆上螺丝坯头孔由准备铣床加工。镶块及圆形斜顶杆上销钉孔由技师安装上斜顶杆后配钻加工;

镶块上或模架上导向孔采用零件化加工,要求工序在加工前必须严格验证工件长宽高方向尺寸是否符合零件图纸,对于不符合图纸工件,必须补正差值。导向孔10度以内且模架或镶块高度200以内,优先线割,不能线割工件全部回厂NC 零件化加工,优先从正面钻孔。

2.3)方形斜顶杆

主要结构形式 :

塑胶模具斜顶设计方案

浇口设计一?擋料的拆法 防止成品被斜銷拉傷或拉變形,從而影響成品質量。故將一部份肉厚留在模仁內以阻止成品被拉傷或拉變形。如下圖: 注:對於斜銷上有凸起(靠破洞)時應增加脫模角, 角度以3°以上為佳,最多可做6°(如下圖所示) ` 二?斜銷頭部靠破的拆法 脫模 角3°

不利於裝配 如下圖所示: 2 .利用斜銷頭部的靠破面來定位,並可改變毛邊方向。如下圖所示: 三?空間限制時的拆法 1.為防止斜銷與頂管干涉,在斜銷上做缺角處理。如下圖: ` 有利於 毛邊方向 毛邊 靠 破 頭部 斜銷頭部有 鞋銷頭部無此處需跑

注:仍須小心斜銷腳與頂管是否有干涉 2.由於成品限制斜銷空間很小時,斜銷可直接將倒勾拆在斜銷上,以增強斜銷強度。如下圖: 補 注:成品卡勾易被斜銷拉變形,卡勾須加補強肋。 四?斜銷頭部有凸起時的拆法 由於成品形狀的限制,在斜銷頭部有凸起(即運動時會產生干涉現象),此時,可做兩截式斜銷處理。 下圖為兩截式斜銷運動過程(超連結動畫): 銅

下圖為兩截式斜銷分解動作及計算公式: 上圖中: 1. S4=H3*tgα(H3為頭部斜與公模仁靠破長度;α為斜銷角度) 2. S4>S3 (保証頭部斜銷安全回位) 3. S1=H*tgα=H1*tgβ(H為斜銷頂出行程;H1為兩截式斜銷產生相對垂直距離;S1為兩截式斜銷產生相對水平距離;β為溝槽角度) 4. S2=(H1-H2)*ctgβ(S2為頭部斜銷相對水平運動距離;H2相對垂直下降距離) 5. S2=S+1MM以上的距離; 6. S3>S1-S2; 7. 鞋銷頭部側邊一定要有1MM以上的靠破。(如下圖所示) 8. 兩截式斜銷是利用燕尾相互連接。(如下圖所示)

斜顶设计规格

用途: 用于塑件向内倒扣位置 1.规格: 1.1 斜顶与内模所用的钢材不可使用相同材质,若是相同材质应选用不同的硬度,避免磨 擦而被烧坏; 1.2 斜顶氮化前,斜顶与斜顶孔之间应留有适当的虚位,斜顶的刚才硬度及是否需要氮化, 可依照标题栏的指示 1.3 导向铜块—装配于B板底部,用于防止较长的斜顶在顶出时中间段落弯曲及稳定其动作 1.4 管位—斜顶在伸出后,在内模的管位高度最少要有伸出高度的2倍 2.斜顶的设计: 2.1 斜顶参数计算: 2.1.1 斜顶行程=倒钩距离+缩水量+安全值(1.5~ 3.0mm) 2.1.2 斜顶角度a: 如图23.1

3.标准整体式斜顶设计方法: 3.1 确定斜顶的行程,斜顶角度 3.1.1 检查斜顶后退方向是否正确 3.1.2 斜顶顶部偷料0.05~0.1mm 3.1.3 检查斜顶后退时是否有干涉 若有干涉则可改小行程或采用让位拆法 3.2 确定斜顶宽度(表23.1、图23.2) 表23.1 图23.2 3.3 导向块的设计(如图23.3) 图23.3

3.4 斜顶座的设计 3.4.1 适用于中小型斜顶(如图23.4) 方法一方法二 图23.4 3.4.2 适用于大型斜顶(如图23.5) 方法一方法二 如图23.5

4.两段式斜顶设计方法: 适应场合:斜顶运作空间不足时可采用两段式斜顶 4.1 顶针式斜顶: 4.1.1 设计要点: 1)斜顶导向行程≥顶出行程+10mm 2)顶出安装时要从公模背后装入 再旋转90o方向钩住T形槽 3)顶针是否与模仁有干涉 4)顶针直径≥6mm 图23.6

L形两段式斜顶 设计要点: 1)适用于斜顶与母模无靠破之情况(如图23.7) 2)适用于斜顶与母模靠破之情况(如图23.8) 图25.7 图25.8 4.3 方型斜顶座 图25.9

滑块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倒勾处理(滑块) 一?斜撑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的垂直距离) 二?斜撑梢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简图说明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 板与母模板不分开的情况下配 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厚、模具空间大 的情况下且两板模、三板板均 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较好 适宜用在模板较厚的情况下 且两板模、三板板均可使用, 配合面L≧1.5D(D为斜撑销直径) 稳定性不好,加工困难. 适宜用在模板较薄且上固定板 与母模板可分开的情况下 配合面较长,稳定较好 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块在滑块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斜顶设计精编版

一.概述: 斜顶机构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模具的不断发展不断改进,斜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兼容了镶拼机构和顶出机构的双重作用。在以后的生产中它的数量会在模具中逐渐增加。斜顶根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分体式斜顶和整体式斜顶。对于斜顶和其类似的还有直顶,它们只是形状上有稍微的差异。我们常把它们统称为顶块。对于顶块的设计要点及加工工艺在正文中作了详细的介绍。 下面首先通过本公司所制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斜顶的真彩图来认识一下斜顶的基本结构形状: 二.分体式斜顶 分体式斜顶指的是将斜顶头与斜顶杆分开设计加工,根据斜顶杆的截面形状分为两种:圆形斜顶杆与方形斜顶杆。其整体结构分为几个结构部件如图所示:斜顶头、斜顶杆、斜顶导向块、斜顶T型块、斜顶T型块滑道,耐磨板;根据每一个部件来分别制定标准规格以及设计加工规范。 适用范围:对于汽车模,应优先选用圆形斜顶杆,对于头部形状较复杂,或尺寸较大,截面尺寸大于16X16,应采用分体式结构。

斜顶T型滑道 斜顶导向 块 斜顶头 顶针板 底针板 底板 B0板 斜顶杆 镶块 斜顶T型块 斜顶头 斜顶杆 B0板 顶针板 底针板 底板 镶块 斜顶导向 块 斜顶T型块 斜顶耐磨板 图1.分体式斜顶的结构示意图分体式斜顶的重要组成部分----斜顶头的三维示意图如下: 图2.斜顶头三维示意图 (1 1.1) A°+2° 图中的A°为斜顶杆的角度 1.2

块通过工艺螺钉固定后NC加工顶面。 1.3)斜顶头的材料: 斜顶头的材料一般用638,氮化处理,对于透明件,如GPPS等,需采用738或718,腐蚀 1.4) 公差要求: 对于斜顶厚度方向的尺寸T,如果斜顶在该方向上没有斜度要求,该方向的尺寸要求为净1.5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时间:2012-04-16 作者:模具联盟网点击:459 评论:0 字体:T|T 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 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 1. 注射模的脱模机构包括: 1、顶针,司筒,推板,推块等推出零件; 2、复位杆,复位弹簧及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等推出零件的复位零件; 3、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底板等推出零件的固定零件; 4、高压气体顶出的气阀等配件; 5、内螺纹脱模机构中的齿轮,齿条,马达,油缸等配件。 脱模机构的动作方向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是一致的。 2. 脱模机构分类 塑件顶出方法受塑件材料及形状等影响,由于塑件复杂多变,要求不一,导致胶件的脱模机构也多种多样。 按动力来源分,脱模机构可分为三类: (1)手动推出机构指当模具分开后,用人工操纵脱模机构使塑件脱出,它可分为模内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两种。这类结构多用于形状复杂不能设置推出机构的模具或塑件结构简单、产量小的情况,目前很少采用。 (2)机动推出机构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自动脱模。这类模具结构复杂,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的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推出机构,也是本章的重点。它包括顶针类脱模,司筒脱模,推板类脱模,气动脱模,内螺纹脱模及复合脱模。 (3)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一般是指在注射机或模具上设有专用液压或气动装置,将塑件通过模具上的推出机构推出模外或将塑件吹出模外。 按照模具的结构特征分,脱模机构可分为: 一次脱模机构、定模脱模机构、二次或多次脱模机构、浇注系统水口料的脱模机构、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等。 3. 对脱模机构的要求

斜顶滑块及其避空位的规范设计

在客户没有特殊要求下,现对斜顶滑块结构规定如下几种形式: 一、当斜顶上位置很小,不够锁螺丝时采用销钉连接方式:(见图一) 斜顶滑块要求: <1>、斜顶滑块挂台高度H及宽度T尺寸,见表1。 <2>、销钉用顶针改制,尺寸尽可能选大但不能小于φ1.5mm。 <3>、斜顶滑块侧面避空位要求: L1≥斜顶滑动行程+3mm(安全量)。 L2≥2mm(安全量)。 L3:普通模具L3=0.5mm;精密模具L3=0.25mm; <4>、斜顶滑块比顶针板低1mm(顶针板无限位块时可保护斜顶滑块)。 <5>、斜顶滑块底部及挂台顶部滑动面开“V”型油槽,间距10mm深0.5mm与滑动 方向成45°。 H及T尺寸选择:表1 二、当斜顶上位置足够大(能够收到M5以上的杯头螺Array丝)时采用锁螺丝的方式:(见图二) 斜顶滑块要求: <1>、斜顶滑块挂台高度H及宽度T尺 寸,见表2。 M5的杯头螺丝。 L1≥斜顶滑动行程+3mm(安全量)。 L2≥2mm(安全量)。 L3:普通模具L3=0.5mm;精密模具L3=0.25mm; <4>、斜顶滑块比顶针板低1mm(顶针板无限位块时可保护斜顶滑块)。 <5>、斜顶滑块底部及挂台顶部滑动面开“V”型油槽,间距10mm深0.5mm与滑动 方向成45°。

及T 尺寸选择: 表3 斜顶滑块要求: <2>、螺丝尽量选大,不要小于M5的杯头螺丝。 <3>、斜顶滑块侧面避空位要求: L1≥斜顶滑动行程+3mm(安全量)。 L2≥2mm(安全量)。 L3:普通模具L3=0.5mm ;精密模具L3=0.25mm ; <4>、斜顶滑块比斜顶座低1mm (顶针板无限位块时可保护斜顶滑块)。 <5>、斜顶滑块底部及挂台顶部滑动面开“V ”型油槽,间距10mm 深0.5mm 与滑动方向成45°。 <6>、顶针托板,下码模板做螺丝的避空孔,以方便拆装。 ※当斜顶比较大须用斜顶杆时,斜顶座及斜顶滑块可以考虑以下结构形式:(见图四) 具体要求除上述要求外,可参考设计结构标准:顶出下落斜顶的计算及规范应用(文件编 H T 10 6 6 3 图三: 斜顶滑块在斜顶座斜面上滑动的形式1 斜顶座斜向导向槽角度应与斜顶胶位沿水平方向倒扣位的出模角度

注塑模具斜顶滑块机构(非常专业的模具知识)

= 目录= 1.斜顶的一般结构和类别 2.斜顶的运动原理 3.斜顶的设计 4.斜顶运动图示 5.斜顶设计规范(参考) 6.其他滑块形式

斜顶一般由二个部分所构成:机体部分和成形部分。 它与滑块一样,由于机体部分与成形部分是否组合,斜顶可以分类为: 1.整体式斜顶(如图1,也可以叫做非组合式斜顶) 2. 非整体式斜顶(如图2,又可叫组合式斜顶)。 注意,由于斜顶相对比较小,一般我用整体式斜顶,很少去用组合式斜顶。整体式斜顶结构紧凑、强度较好、不容损坏。而对于较大的斜顶,设计时可运用组合式,这样更换比较方便,也便于维修维护,加工比较简单。

由于斜顶机体底端定位结构的不同,斜顶又可分类为: 圆柱销式斜顶(如图3)和T型块式斜顶(如图4)。 对于这两种斜顶来讲,圆柱销式斜顶在设计当中运用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加工方便、安装配合维修维护容易。T型块式斜顶主用于较大的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它还要与专用的T型底座(如图5)相配合(如图6),加工配合比较难,制造成本也会加大。

2.斜顶的运动原理 如右图所示,斜顶放置在一个固定不动的模板的斜孔中,斜顶与斜孔配合。从下向上给顶一个推力推动顶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发现顶在斜孔和推力的强迫作用下,不仅向上运动了,并且向顶倾斜方向运动了一定距离(如图中所示的位置差距)。 在顶出过程当中,由于产品是垂直线运动,而顶不仅垂直线运动,且向死角反方向运动了,从而可以处理死角了。 动画演示动画演示

3.斜顶的设计 前提条件:已经确定了模板、模仁、模架的尺寸。具体如右图所示。 1. 查看图纸,仔细分析,确定死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2. 确定0°靠破面的起点,并且确定其长度(如图AB)。如果不设 计0°靠破面,则选择A点作为斜顶斜面的起点。 3. 以B点为基准,偏一距离,如图BC,BC=顶出行程。 4. 以C点为基准,向顶移动的反方向偏一距离,如图CD。CD=斜 顶行程(取整数)=死角大小+大于或等于3mm的最小安全量。 5. 连接DB,得到角度DBC。这个角度一般为小数。我们取一整数, 为M°。这个角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斜顶斜面的倾角度。 6. 其它的内容可根据前面所讲的结构及其要求完成斜顶其他部分 的设计。 其实,像上面这么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地是教我们如何去求出顶的倾角度。我们可以简化为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函数tgM°=顶行程/顶出行程。此时要求出M°是多大就很容易了,也可以直接在图纸上测量出来。

斜顶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且对汽车外观和内部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的内饰件主要是塑料件,因此注塑模具的质量是影响汽车内饰的重要因素,研究汽车内饰件的模具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内饰件模具设计多采用二维平面,运用Pro/E软件设计模具的报道还不多见。笔者采用Pro/E软件设计了汽车内饰件锁扣盖注塑模具。 1 塑料件结构分析 图1和图2分别为汽车内饰件锁扣盖的示意图及产品图。该塑料件是汽车仪表产品中的一个零部件,下部为4mm底板,上部有两个突出三角形板,其上分别有两个φ6mm和一个φ4mm圆柱侧向伸出,两个φ6mm圆柱上有两凹槽。塑料件的成型材料为A BS,它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注塑时流动性好、易于成型的特点,其成型收缩率小,理论计算收缩率为0.6%,溢料值为0.04mm;比热容较低,在模具中凝固速度快,模塑周期短;塑料件尺寸稳定,表面质量高。

2 模具结构分析 该塑料件为小型制品,尺寸精度不高,比较适合于大批量模塑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生产成本,设计采用一模4腔,模具结构见图3。此模具的设计要点在于两凹槽的斜顶侧向抽芯机构和斜导柱滑块抽芯机构的设计。

图3 注塑模具结构图 2.1 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图4)是自注塑机喷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接触的部位起至分流为止的一段总流道,它是熔融塑料进入模具时最先经过的部位。在卧式机上,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由于它与高温塑料及喷嘴反复接触,故设计成可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主流道衬套应带凸缘,使之固定在定模上。为便于流道凝料的脱出,将主流道设计

塑胶模具斜顶涉设计及注意事项

斜顶机构设计重点和细节 斜顶是模具的机构之一,设计前先对产品结构作一系统分析,根据产品结构,为处理一些倒勾而引入的机构(处理倒勾的机构还有行位)那么行位与斜顶的不同在哪里呢? 斜顶与行位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模具开模时垂直方向的运动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 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作的驱动力来源不同: 斜顶主要靠顶针板运动而动作﹐并非像行位是靠公母模开闭的运动而动作. 因此斜顶的设计与顶针板行程有关系, 这就是斜顶设计与行位设计最大的不同点.

斜顶设计参数(Parameter) A.斜顶行程=倒勾距离+安全值 (安全值0.8~1.5产品大可适当增加) B.斜顶角度tanθ(5。~15。)= 斜顶行程/顶出行程h C.检查斜顶后退时是否有干涉。 1.EH>H 2.[endif]EH*tanθ>S 3.[endif]PH-CH>EH 4.[endif]PW=LW+(2~4)mm

斜顶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斜顶基本上属于顶出系统的一种变形,因此斜顶设计第一考虑为顶出行程EJH。顶出行程要考虑三个要项: 1、顶出行程EJH必须能够将成品顶出分模面,因此其距离必须大于成品高度H; 2、顶出行程不能太长,太长的话会让斜顶掉出模具。因此实际顶出行程EH必须小于斜顶高度。为了安全,设计者可以在顶针板上安装限位块,确保顶出时其顶出距离只有EH; 3、顶出行程配合斜顶角度,必须能够让成品倒勾位脱离模具,因此实际顶出距离EH * tan(斜顶角度θ) 必须大于倒勾行程S; 4、为了确保成品顶出时斜顶留在模具内的距离足够长,不会让斜顶脱离模具,因此斜顶高度LH 至少要是成品高度H 的两倍。 顶针式斜顶(两段式)

斜顶直顶设计加工新规范

斜顶、直顶设计新规范 一、关于斜顶头不够FIT问题 M100085四个斜顶中的三个都存在不够FIT问题,导致要烧焊,说明问题比较严重。这都是一些典型斜顶,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1、对于连杆斜顶,看下图。由于此类斜顶的大斜面是不留余量的,而垂直定位面作为基准面习惯上也不留余量,故要求线割时在内模上对应的垂直面留0.1余量供FIT模用。(如果在内模上实在无法留余量,则斜顶头要留余量才能满足FIT模要求,做工艺时要留意) 2、对于非连杆斜顶,看下图。习惯上图示垂直基准面不留余量,虽在斜顶头大斜面有0.1的余量,但由于装上斜杆后就可能受到影响,为防出现不够FIT,对这类斜顶也要求在内模上对应的垂直面留0.1余量。注意,工艺图要求燕尾槽的面也留余量是不合理的,这样容易造成燕尾槽配合问题,线割时留意。

二、关于直顶杆与内模的配合问题 直顶杆的直径公差一般是Ф-0.01 ,与之配合的内模孔直径大小涉及到2D设计、3D分型、工艺设计等 -0.03 部门,但我们一直没有统一标准,为此根据本次讨论,要求今后按以下方法执行。 1、没有杯司(导套)且一“顶”一“杆”的情况下,内模孔直接对直顶杆起管位作用,要求内模孔直径取Ф+0.03 ,可象做顶针那样FIT配。分型设计时0配0,工艺图标公差。看图1。 +0.01 2、没有杯司(导套)且一“顶”多“杆”情况下,内模孔的加工误差对直顶杆有干扰,故要求内模孔直径取Ф+0.15±0.05,看图2,无需象做顶针那样FIT配。分型时取准确数值以便CNC可按数加工,只当内模上的孔的深度小于其直径的4倍、且翻转内模背面还有其它CNC加工,才选CNC加工,工艺图标公差。 3、有杯司(导套)情况下(无论一“顶”几“杆”),内模孔的间隙可相对放宽以利使用钻床加工,暂定为内模孔直径取Ф+0.5,由分型设计负责取准确值,工艺图可不标公差。加工工艺要注意优先使用钻加工,如果CNC加工内模时比较方便,且孔的深度小于其直径的4倍,也可选CNC加工,尽量不选线割。 4、杯司(导套)无论是割加工还是车加工,直径取Ф+0.03 。 0.01 5、直顶杆的“D”头设计:当直顶是一“顶”一“杆”时,顶杆两头都设计“D”头;当直顶是一“顶”多“杆”时,只需顶杆下端设计“D”头即可。3D设计时“D”头侧面平位无需留间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