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41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一)辨证要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表现为火热亢盛,本虚为肝肾阴亏为主,辨证主要是分清标本虚实。
标实为火热亢盛,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火为外感热毒与心肝积热合邪,热毒入营所致,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亚急性期发作阶段。
虚火为肝肾阴虚,阴虚火热所致,多见于缓解期。
本虚多涉及五脏,尤以肝肾心脾为常见。
辨证时需注意病位。
病以阴虚为本,但久病则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也需详辨。
(二)治疗要点益气养阴,调补肝肾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辅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慢性期多兼血瘀,佐以活血化瘀。
(三)辨证分型治疗1.热毒炽盛证:主症:起病急骤,壮热,面部红赤斑疹,关节肌肉疼痛,甚则烦躁口渴,神昏谵妄,或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方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芍药和营泄热,牡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瘀,玄参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合而为清热凉血解毒之大剂。
加减:若热盛动风而见手足抽搐者,可加羚羊角、玳瑁、钩藤等以清热熄风;若热毒内陷,神昏谵妄,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肝肾阴虚证:主症:病程迁延,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面部红斑,五心烦热,腰酸,关节酸痛,头发脱落,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中熟地滋肾,山茱萸养肝,山药健脾,泽泻宣泄肾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淡渗脾湿,开合相济,三阴并治。
更用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热坚阴。
加减:若兼见遗精、盗汗者,可加金樱子、龙骨、牡蛎。
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牛膝、益母草。
胁痛者加鳖甲、川楝子。
3.肝郁血瘀证:主症:面颊部暗红斑,或皮肤瘀斑,胁肋疼痛,腹胀,月经不调,舌质淡暗,脉弦。
运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与实践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损害、关节炎、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异常等症状。
经方治疗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如下。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必须个体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和病情各异,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理变化也不同,因此中药治疗必须个体化,针对不同的病情调配不同的药方。
对于有明显皮肤损害的患者,可以选用药物调节血气,清热解毒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对于有明显肾脏损害的患者,可以选用扶正固本,清利水湿的方剂,如温中扶正汤。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注重调理阴阳平衡。
中医学理论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的,因此中药治疗必须调理阴阳平衡。
在调配药方时要注意阴阳平衡的原则,不可盲目增减某一药材,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还可以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使阴阳保持平衡。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长期坚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病,因此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因为症状好转而中断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在长期坚持治疗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
尽管中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在实践中,我发现将中药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的作用,而西医治疗则可以减少病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个体化、调理阴阳平衡、长期坚持和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等原则,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带给患者希望和康复的可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运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与实践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在临床上,SLE患者常伴有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发热、贫血、肾炎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和风险。
近年来,一些医生开始探索中医经方治疗SLE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体会和实践,谈谈关于运用经方治疗SLE的经验和感悟。
一、中医视角下的SLE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中,SLE通常被归为“红斑病”范畴,是由于外感风热、湿热侵袭了人体,导致了气血郁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看,SLE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SLE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
情志失调是导致气血郁滞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情志不畅、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都可以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畅通。
SLE与湿热内蕴有关。
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生活无规律等不良习惯会导致湿热内蕴,进而损伤人体阳气,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产生了功能失调,导致气血凝滞。
SLE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联。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后天不足”,SLE可能与体质虚弱,先天禀赋有关。
SLE的发病与慢性病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对于治疗SLE,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二、运用经方治疗SLE的体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运用多种经方治疗SLE,这些方子多为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方子,下面就以我们运用最多的几种经方为例,谈谈我们的体会和实践。
1. 参苓白术汤参苓白术汤是治疗SLE的常用方子,这是一款祛风利湿、清热利湿的经典方子。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利水的功效,能够调理气血,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免疫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参苓白术汤对SLE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将参苓白术汤与其他方子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易患人群、临床症状及
诊断和治疗
易患人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
临床症状
1、口腔溃疡或黏膜糜烂、水肿
2、皮肤出现多样性损害。
3、对称性的关节痛。
4、肾炎,严重可发展为尿毒症
5、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6、癫痛、偏头痛、性格改变以及记忆力减退。
7、肺部浸润,严重者会出现肺泡出
8、心脏增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9、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10、结膜炎、视神经病变、口干、眼干等
诊断和治疗
红斑狼疮的诊断需依赖症状、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由于不同类型的红斑狼疮诊断依据各不相同,且诊断及分型均较为复杂,确诊及分型有一定难度,患者很难自行判断是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多方面情况后进行评判。
红斑狼疮仍缺乏根治手段,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保证长期生存、预防器官损伤,尽可能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指导患者管理疾病。
通常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主
要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红斑狼疮是绝症吗?红斑狼疮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只是一个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并不是一个不治之症。
随着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红斑狼疮患者现在已经可以获得长期的生存。
最近这十几年以来,红斑狼疮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改变,已经引入“达标治疗”这个理念,称T2T治疗理念。
患了红斑狼疮以后,朝着疾病的缓解,低度活动的目标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后,现在大部分红斑狼疮的病人都可以达到病情缓解,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一、临床表现1.皮肤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常涉及皮肤,特征性体征是蝶形红斑,多出现在面颊和鼻梁部位。
此外,还可见到日光敏感、毛发脱落、口腔溃疡等皮肤损害。
2.关节和肌肉关节和肌肉受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经常感到关节痛、僵硬,并有明显的早晨僵硬感。
这种关节和肌肉的不适通常持续数月以上。
3.心血管系统受累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为血压升高、胸闷、心悸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包炎、心内膜心包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心脏病变。
此外,SLE患者还易发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4.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也是最具临床意义的表现之一是肾损害,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表现为尿蛋白增加、尿血、高血压等。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逐渐进行性的肾功能衰竭。
5.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在SLE中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精神异常、抽搐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症状。
6.其他器官受累SLE还可涉及眼部、肺部、消化道及造血系统等多个器官,导致眼球红斑、视网膜出血、呼吸困难、胃肠道溃疡以及贫血等多种临床表现。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炎和肌肉疼痛。
(2)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等,可用于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和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种临床表现。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抑制免疫系统活性,遏制自身免疫反应发展。
2.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阳光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减轻SLE患者的临床表现。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并改善心血管函数。
(3)心理支持:SLE是一种长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可以靠中医来辅助治疗的,往往通过辨证施治。
一,血热妄行者可用羚羊角粉,生地,丹皮,白毛根,赤芍,丹参,车前子。
二,体内热毒者可用生地,玄参,金银花,板蓝根,半枝莲,栀子等。
三,风湿热痹性、可用苍术,白术,黄柏,茵陈,车前草,厚朴,当归,青蒿等。
四,阴虚内热性、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如面部红斑和口腔溃疡严重可加入芙蓉叶,莲心,碧玉散等药材,以上方剂可应用,但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1。
•名老中医经验・白玉盛主任医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及用药特色张静打崔祎晢打白玉盛”(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白玉盛主任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
将对吾师临证常用方药进行总结,概括其关于风药运用及诊疗心得。
吾师常教导我们研读中医要引申思考,既要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又要以临床为依据深层次、全方位地领悟理论,强化指导临床工作,要知识迁移和融汇变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治疗用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系统脏器(皮肤黏膜、肺脏、肾脏、骨骼肌肉及脑部等)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变多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临床复杂且病程迁延,晚期多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叭中医可通过综合调理既增效降敏,又减轻西药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叫白玉盛主任医师从事血液免疫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载,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在降低致残率,减轻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效验如期,随师跟诊,获益良多,现下介绍吾师经验。
1中医病因病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与中医古籍中描述的的“阴阳毒”“马樱丹”“五脏痹”“日晒疮”“温毒发斑”“蝴蝶斑”等病症相似,其属中医痹症范畴。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描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的病症所见,并提出阳毒内蕴宜升麻汤,阴毒固结宜甘草汤,总以解毒透清滋阴为治疗大法叽1.1从外感而言《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林佩琴《类证治裁》记载:“诸痹……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阐述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气,或曝晒日光,阻滞气血,凝结周身,发为众痹症。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复杂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治疗SLE 的主要手段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并不稳定。
近年来,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被用于治疗SLE,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作用机制1. 他克莫司的作用机制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的钙调神经蛋白素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其因子的分泌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他克莫司可以干扰细胞内钙信号的传导,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等)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抑制细胞免疫活性和炎症反应,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变。
2. 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靶向CD20抗原,破坏B细胞的功能和增殖,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
研究发现,SLE患者的B细胞活化和过度增殖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利妥昔单抗可以有效抑制B细胞的异常活化和自身抗体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SLE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临床疗效1. 临床症状改善研究表明,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SLE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红斑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皮肤黏膜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肾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较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免疫学参数改善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SLE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学参数。
陶筱娟学术思想研究报告一.经验总结(一)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注意多途径评估疾病,合理掌握用药时机,切中中医优势。
陶老师认为从总体来看,“肺”都是SLE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最终肺不主气,腠理不固,不耐邪侵。
而内外合邪,致使病情进展或缠绵难愈。
故对于SLE患者益肺以固藩篱是治疗疾病的要点,因此,治本之法,仅知益肾,则非其治也。
总而言之,SLE的发病以肺肾虚损为根本,肾虚决定了疾病的遗传易感性,肺损则决定了患者对诱发因素的易感性。
然而,遗传因素药物难以奏效,而顾护藩篱的治后天之法则甚为现实。
补肾即是金水相生,实为治肺之法。
治肺的重点是润肺体之燥,固肌表之密,此乃治后天之法。
从肺论治实乃体现了中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未病”的治病思想。
(二)干燥综合征对于干燥综合征,提出保肺救津乃第一要法。
详而言之,注重阴阳互根、气津互化,突出顾护胃气、调畅气机对治疗燥证的重要性。
而遣方用药不妄施阴柔静药,紧扣辨证论治法理,或辛润调气化湿,或理阳助阴,或益气化津,或清润宣达,或培土生金,灵活变通处之,但总以保肺救津为务。
然无论施何法,燥病用药近柔润,远苦燥当为总则。
(三)痛风对于痛风的治疗,强调标本分治。
痛风之标,皆因风入阴分,与湿互结,痹阻阳气,不得宣通,不通则痛。
至于痹久滋生痰浊、瘀滞则仅为病之新久、缓急之分别,起因仍责风湿。
痛风之本,本于脾肾亏虚,先天不足决定了疾病的易感性,而后天的调护失宜又决定了疾病的发生。
是以脾肾异常最终决定了痛风的发病与否。
痛风发作,其治首当祛邪,邪之为物首重风湿。
治风湿之法,当予温药。
温通之中佐以寒凉,则湿热俱除,病始能痊。
而温通得法,则阳气通行无碍,血脉调和,邪无留存,自无痹结热痛。
治本之法,当补脾肾。
然痛风之补益脾肾,用药总以宣通灵动为要。
务使补益而无滋腻之弊,又可微通其阳,才与痛风病机合拍。
总而言之,痛风患者使用补法宜通补不宜固补,以使五脏元真通畅为务。
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理治疗策略及要点总结对于SLE患者的治疗,推荐在不存在禁忌证的情况下,使用羟氯喹(HCQ)。
建议的目标剂量是根据实际体重给予5mg/kg/d。
然而,剂量的调整应该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和视网膜毒性进行个体化决策。
糖皮质激素(GC)的剂量应根据患者脏器受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决策。
一旦病情稳定,建议将剂量逐渐减至每日5mg泼尼松,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停药。
对于中重度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范围为125-1000mg/天,持续1-3天。
对于那些对HCQ单药治疗无效或无法将糖皮质激素降至维持剂量以下的患者,可以考虑加用免疫调节/免疫抑制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或MMF。
对于狼疮病情危及脏器或生命的患者,应考虑使用静脉环磷酰胺。
对于难治性狼疮肾炎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活动性皮肤病变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外用药物。
这些外用药物包括GC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抗疟药物如HCQ和氯喹也可以作为治疗选项。
在必要时全身应用GC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上述治疗方案无效或不适用,可以考虑使用二线药物,包括MTX、MMF、anifrolumab 或贝利尤单抗。
对于活动性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GC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此外,对于与抗磷脂抗体(aPL)相关的动脉粥样化血栓表现,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
重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急性治疗应考虑大剂量GC、联用或不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和/或利妥昔单抗、和/或大剂量静脉CTX,继以利妥昔单抗、AZA、MMF或环孢素维持。
对于活动性增殖性狼疮肾炎(LN)患者的治疗,应考虑低剂量静脉CTX或MMF与GC联合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贝利尤单抗或CNI,特别是voclosporin或他克莫司与MMF联合使用。
在肾脏应答后,治疗应该至少持续3年。
对于最初使用MMF单药或联合使用贝利尤单抗或一种CNI的患者,应继续使用这些药物。
运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与实践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有一定疗效,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体会,真切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一、整体辨证施治中医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整体辨证施治的,强调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关系,辨证论治有助于找到病因病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对肾脏损伤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肾虚证的特点,结合西医药物治疗,既能调理肾气阴虚,又可以减少肾毒性药物的副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二、药物组方中医草药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通过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成方剂,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三、患者自我调理中医注重患者的自我调理,即患者自己在生活和饮食上的改变,对于疾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皮肤损伤较重的患者,可以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保持皮肤的湿润,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等,这些措施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四、定期复查中医强调病情观察,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医生会进行定期的复查,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药物组方,患者自我调理和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缓病情发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的治疗也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与医生合作共同努力。
相信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治疗良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特别是皮肤和肾脏,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尤其是抗核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
好发于青年女性。
中医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病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近似于“阳毒发斑”或“鬼脸疮”。
目前临床多参照“温病发斑”、“虚损”、“痹证”、“水肿”、“心悸”、“胁痛”等证辨治。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为多种因素综合引起:①遗传:SLE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近亲发病率高达5%~l2%。
②病毒:不少学者认为SLE可能与慢性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关。
③内分泌: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
动物实验已证实雌激素在本病发生中起作用。
④物理因素:日光中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加重原有皮损。
因紫外线可使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后者抗原性较强,易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性免疫反应。
⑤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肼苯达嗪和异烟肼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停药后症状和自身抗体均可消失。
其他如青霉胺、磺胺类、保泰松、金制剂等可激发狼疮素质发生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⑥其他:精神紧张和创伤等都可诱发或加剧SLE。
2.病理在光镜下有两个较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①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
病损部位主要在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血管内膜炎。
②苏木素小体。
在内脏器官可见。
其中皮肤及肾脏的病理损害较多见。
(1)皮肤:急性期可有皮肤基底层液化、变性,基底空泡形成,真皮水肿,类纤维蛋白坏死及血管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慢性期可有过度角化和毛囊栓塞。
(2)肾: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或系膜沉积,典型变化为基底膜增厚、纤维蛋白样坏死和“线圈样”损害。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或因房事失节,以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受损,皮肉筋脉失养,兼因腠理不密,复感外邪,两邪相搏而发。
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的慢性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功能的失调。
这种疾病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面部出现红斑、关节肿痛、高热、疲乏、贫血和皮肤病变等。
针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不同,但主要目的都是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为患者减少疾病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红斑狼疮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减轻炎症反应来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
在药物治疗中,患者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如: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免疫反应和减轻炎症反应,以达到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但是,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肝脏损伤、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根据剂量和使用时间的不同逐渐减少。
②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其作用是有选择性地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以达到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但是,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相应的剂量和时间,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③其他药物。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类固醇类药物、抗风湿类药物、免疫球蛋白等可以用于治疗红斑狼疮。
这些药物的作用方式和适用范围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帮助患者控制红斑狼疮的病情和减轻症状。
这些方法包括:①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缓解红斑狼疮的症状。
患者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②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疲劳,从而减轻红斑狼疮的症状。
患者可以尝试一些休闲活动,如瑜伽、冥想、温泉浴等,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③光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