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阅读史 (1)
- 格式:docx
- 大小:26.18 KB
- 文档页数:4
个人阅读史书,让人能沉静与其中,忘却一切烦恼.读书就像是流连于美景之中,流连于梦幻之中,流连于惊险之中,流连于美丽的故事之中……读书,就是和作者的谈心,和主人公的相遇,有很多的期盼,有很多的惊喜,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叹息。
一直喜欢读书,不过看书只是当做爱好,当做消遣,真正有多少收获,却很难说。
一说到阅读史,仿佛有多么长的跨度,便觉得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仿佛不值得书写和记录,可是细说回来,从识字开始的阅读也应该持续了十多年之久,也可以略一回头,立存此照,留作纪念了.(小学)我小学期间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等等.那时候看着这些故事,感觉这个世界真美好。
依稀记得那故事中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珍珠姑娘,记得童话里善良的穷苦人总是能遇到美丽的仙子,总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心里满满的是善与美的记忆。
那时候也看过一些动画片,西游记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喜欢孙猴子的聪明、活泼。
喜欢他们间的打打闹闹很有意思.童年的记忆里,总是在期待,那美丽善良的仙子、法力无边的神仙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传授我法力,带我参观天堂。
(初中)上了初中之后受语文老师的影响,慢慢的开始接触一些文学性又有故事书籍,吴承恩的《西游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记忆最深的就是《西游记》。
依然记得当时的自己看《西游记》其实是在外公的强迫下看的,外公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每个读书人必看的书籍。
但是我觉得西游记里的剧情,我通过看电视,已经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看。
没办法迫于外公的压力,我硬着头皮看,然而没想到,这一看便看出兴趣来了,我发现书上描述的远比电视剧里放映的细致,更能使人产生联想.电视剧看了便过了,但书却不同,看了之后会使人细细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想象更多更广更荒谬的情节。
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远比电视剧好看!高尔基的《童年》也还隐隐约约的有些印象,还记得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孩子,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小时候在乡下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
那里有我家的亲人,那里留下了我的许多美好回忆。
其中一件就是——那时候每到过节时,父母总要让我去拜年。
我很不情愿,觉得好没意思。
而他们却非常重视这个礼节,把拜年当作一件大事来办。
只有给长辈拜了年,我才可以吃糖果、瓜子和花生。
我从此认定,春节不如元宵节有趣,因为元宵节不仅能够看烟火,还能玩灯笼,比拜年更加热闹。
每天都在看,走街串巷地玩。
渐渐地,我对城市开始产生了兴趣。
开始觉得小商店的东西很有趣,越发觉得穿白大褂的医生们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常常悄悄地躲在一旁,注视着医生给病人治病。
有一次,我去病房观察。
一位老太太躺在床上,神色异常。
一位护士拿着一张纸在她耳边喊:“三儿!你怎么啦?快出来看呀!”我赶紧跑了过去,心想:我的病也不轻,干吗喊得这样响呢?是不是我生病了?我转头看看那位护士,只见她带着微笑,用温和的眼光看着我。
过了一会儿,我醒悟过来,原来这是给我听的。
因为是土房子,所以住户很少。
每当黄昏,坐在阳台上,面向太阳,迎着风,看鸟儿在我身边盘旋,就像一幅画,简直是一种享受。
小时候,哪个村里都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每当放学回家后,我总要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去河里摸鱼。
每次我们捉鱼的时候,必须用纱布裹上瓶子接水,等快满了,再一起倒进桶里。
这一来一去的,小鱼就全都被捉完了。
虽然我们很累,但是非常有趣。
这样一直玩到深夜,才会回家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苦涩甜蜜的记忆啊!一切都是这么令人新奇。
我们村周围还有一些森林,我最喜欢在树林里采野果子吃。
成熟的季节,树林里一片红红绿绿,每颗树的顶端,都垂着鲜艳的果实。
终于,我离开了那个宁静的村庄,独自去外面闯荡。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又返回了乡村。
不知为什么,乡村仿佛缺少了什么,变得单调、平淡。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让自己的心灵随风飘荡。
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沙滩上,抬头仰望星空,心里一片迷茫,觉得城市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
读书改变了我(作文)(20篇)读书改变我(作文) 第1篇:书,是人类礼貌的承载,它记录风雨,它记录离合。
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一本书,改变一段情。
――题记从小我就爱看书,不论是童话、名著、小说或诗词,一有空闲,便拿起一本来阅读一午时都不会放下。
书看得渐渐多,耳濡目染,读书也改变我些许。
爱上一只犬,改变一个人我读过一本书,名叫《丛林守护神》。
它讲述杂种狗阿蓬从牧犬变为护林犬,在茫茫山林中的生活。
阿蓬是一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狗。
它只是众多只狗之中的一只,但它却经历连人都无法想象的苦难,拥有比一般人还要坚定的信念。
它从小被主人当肉狗养,被主人砍伤后它失魂落魄过。
但它不曾放弃,在被饥饿病痛打到时,它一次又一次站起来,最终成长为一只优秀的森林守护犬;在山林中它的儿女被疯红豺吞吃,它也坚强的挺过来,并收养红豺的孩子。
之后这些豺伤害它的丈夫黑皮,它也只是恨恨的瞪着他们,没有以牙还牙。
它,恪尽职守,用生命守护山林;它,心甘情愿忍下仇恨耻辱,以一片赤诚忠心卡,扛起山林和平的重任。
我敬佩它的深沉与坚定,把这份尊敬,深化成爱,融在我的心底。
小时候我异常怕狗,一见狗就吓得掉头就走,或者僵在那里。
我听家人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不怎样相信这些,因为我无法把忠诚二字与凶神恶煞的它们联系在一齐。
看来这本书,主人公阿蓬就在我心底挥之不去。
上帝创造阿蓬,也创造所有的狗,它们应当都是一样的吧。
我笑着,接近狗儿,却发现它们其实也很友善,只是我没有试着去贴近理解它们而已。
小学时我体育不好,800米对我来说是个灾难,可不得不跑。
明明早已练过,可心里仍没底。
哨声一响,我开始奔跑,可才一半我就不行。
我气喘吁吁,企图停下,可后面的人逐渐超过我,我几乎成最终。
不甘心,但又无力坚持。
正在思索之际,一个黄色的身影在我脑海浮现――阿蓬!我想到它,看看自我的懦弱,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冲上前去。
一个、两个、三个我不明白超过几个人,我只是在想阿蓬,它的坚韧、它的持之以恒。
个人阅读史就是精神成长史——株洲市先锋小学梁丽虹校长
印象
熊妹;陈敏华;黄耀红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熊妹;陈敏华;黄耀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J], 朱永新
2.做一流的校长——访株洲市荷塘区八达小学校长刘影 [J], 李统兴
3.教育即人生,自然而美好r——访株洲市石峰区九方小学校长梁丽虹 [J], 黄珺;赖斯捷
4.以课程化为桨推教育信息化之舟破浪前进——专访湖南省株洲市九方小学校长梁丽虹 [J], 陈莎;张璐
5.“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力量环环相扣”——记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吕艳虹 [J], 侯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开头个人读书心得体会开头【篇1】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是责任心较强的人,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自从在董事长带领下通过每天的晨会学习了《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后,才真正受益匪浅。
该书通过一些成功案例详尽阐述了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重要性,从一些事例中提炼出理论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该书结合了现代职场的工作观念,探索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念,让每一位身在职场的有心人走向成功的人生。
看了该书,我才体会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我们看到,那些做出了成绩的人,并不是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优,而在于工作中处处争先,勇于表现,敢于奋斗,最终脱颖而出,出人头地。
工作无小事,把小事做得细致入微,大事自然就水到渠成。
再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系列小事构成的,没有小事就没有大事。
面对现实,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也就是说人类最可怕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责任应该是衡量人品最核心的因素。
因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再大的才华,也难以创造价值。
而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在工作中必然会树立主人翁意识,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用高标准要求工作,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而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态度是最好的竞争力,它往往决定一切。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和勤奋,更需要一种责任。
愿意付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是完成份内工作,而是超越期望地完成任务,这更会给自己一种动力。
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合行事业,在捍卫合行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增强了自己的荣誉感。
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难要向前顶一顶,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责任就是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相信方法总会比问题多﹗我认为要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还应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要有知识、有技能,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知识在更新,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要勤于学习,不断强化学习意识,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作者:倪颖灵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1年第05期最近我重读了《河合隼雄的读书人生》,不由感慨从来没有像这样认真地读过一本书,并深切感受到“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河合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荣格派精神分析师,他的成就在日本家喻户晓。
走进他的读书人生,了解他的精神成长史,让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也触手可及起来。
河合隼雄先生是幸运的,父亲是牙医,母亲是小学老师,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程度算是很高的。
更幸运的是,父母的教育理念都相当超前,给了他宽松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那个年代,父亲嘴里说着不要看“闲书”,可家里却购买、订阅了不少书籍和杂志,周末孩子们可以尽情享用。
他家有兄弟六个,都酷爱读书,哥哥们既是他读书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最佳的同行者。
读完书后,河合隼雄会和哥哥们一起讨论,一起演戏,扮演各种不同角色。
在演戏的过程中,书的精髓、书的灵魂化成了他心灵的一部分,难怪他说:“孩童时期读过的一些印象很深的书,会在人生不同阶段意想不到的场合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
”河合先生从小很会讲故事,因此老师常常让他出来给大家讲故事,同学们都听得很入迷,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促进、一种鞭策。
老师的认可,同学们的掌声、欢呼声,激励着他读更多的书,讲更多的故事。
看到这里,自然地引发我一些思考:家长和教师在引领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借助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把阅读的兴趣维持下去?仅仅读本土书籍是不够的,在哥哥们的指引下,河合隼雄开始阅读西洋书籍。
他在《基督山伯爵》中读出“等待和希望”,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认为自己的职业,恰恰就是“等待”和“希望”,这对他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希望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不厌烦地说出:“别急,别急,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意味深长的,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如果都能耐心等待,怀抱希望,人生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他从《丑闻》中悟出“人生没有经过丑闻、没有绕来绕去走过很多弯路,难以找到灵魂在哪里”,所以他觉得有时“恶”也是人生必经之路,偶尔有个“恶”的念头,也是人之常情。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人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一个人要挣脱这个纷杂喧嚣、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确很难。
但是,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灵就必须拥有一份淡定。
唯有淡定,才能让你的内心安静下来,才能细细品味生活的万千滋味。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深的感受。
这是一本讲述收获的书。
因为它成熟、睿智、沉稳、平和。
全书共有七辑。
分别讲述了生死之爱、平淡流年、琐事中的爱、无望之爱、幸福的秘密小径、缘起缘灭和宁静的心灵。
作者有一只流畅而优美的笔。
全书从头至尾没有刻意煽情,只是淡淡讲述着,却使读者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放下心灵的重担,看淡一切,让自己的心灵静下来,像那个思考者,什么也不做,只是思索人生。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就是这样一本恰到好处的读物,很平易,很浅显,然而很真实。
静静读下去,说不好在什么时候,当你注目哪个故事时,你心底那根生锈的弦,就被悄悄拨动了。
做为一名教师,更需要拥有一颗淡定的心。
教师要面临来自社会、家长、学校和学生的多重压力。
教师即要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又要满足家长和孩子的要求,而且在制度细节方面,还规定了很多老师不能触的高压线。
另外,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仍然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学校、家长要的是成绩,而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就要从严要求学生,而学生又摸不得,打不得,一旦有一点小事,学校和老师就成了永远的被告。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我们要坦然面对,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善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不要怨天尤人、牢骚牢骚。
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高高兴兴的度过每一天呢?此外,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和自然的空间,要有爱心、耐心、要呵护,要维护,要有静等花开的情怀。
千万不要试图改变孩子,只能顺势而为。
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情,等着我们的孩子慢慢进步、慢慢成长。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
个人阅读史书,让人能沉静与其中,忘却一切烦恼。
读书就像是流连于美景之中,流连于梦幻之中,流连于惊险之中,流连于美丽的故事之中……读书,就是和作者的谈心,和主人公的相遇,有很多的期盼,有很多的惊喜,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叹息。
一直喜欢读书,不过看书只是当做爱好,当做消遣,真正有多少收获,却很难说。
一说到阅读史,仿佛有多么长的跨度,便觉得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仿佛不值得书写和记录,可是细说回来,从识字开始的阅读也应该持续了十多年之久,也可以略一回头,立存此照,留作纪念了。
(小学)
我小学期间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等等。
那时候看着这些故事,感觉这个世界真美好。
依稀记得那故事中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珍珠姑娘,记得童话里善良的穷苦人总是能遇到美丽的仙子,总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心里满满的是善与美的记忆。
那时候也看过一些动画片,西游记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喜欢孙猴子的聪明、活泼。
喜欢他们间的打打闹闹很有意思。
童年的记忆里,总是在期待,那美丽善良的仙子、法力无边的神仙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传授我法力,带我参观天堂。
(初中)
上了初中之后受语文老师的影响,慢慢的开始接触一些文学性又有故事书籍,吴承恩的《西游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记忆最深的就是《西游记》。
依然记得当时的自己看《西游记》其实是在外公的强迫下看的,外公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每个读书人必看的书籍。
但是我觉得西游记里的剧情,我通过看电视,已经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看。
没办法迫于外公的压力,我硬着头皮看,然而没想到,这一看便看出兴趣来了,我发现书上描述的远比电视剧里放映的细致,更能使人产生联想。
电视剧看了便过了,但书却不同,看了之后会使人细细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想象更多更广更荒谬的情节。
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远比电视剧好看!高尔基的《童年》也还隐隐约约的有些印象,还记得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孩子,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他有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
般的宽大胸怀。
但同时他也有一个可怕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
从阿谬沙身上我学到了坚强。
(高中)
进入高中阶段,那时候的自由时间确实不是很多,遭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专心研究语数外等于考试有关的书,因此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摆设,甚至很多情况下门都是上锁的。
但好在我们有一个很爱文学的语文老师,他极力推荐我们多读课外书,而且他会把自己爱看的书拿到我们班上传阅。
记得当时翻到了《红楼梦》时,心情是有些激动与期待的。
虽然很早就听过这本书,但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只晓得里面有个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个刘姥姥,并不知道里面具体的一些内容,就决定要去翻阅一下,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自己的囫囵吞枣,看完后的感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感触刘姥姥的不易,感触林妹妹的可怜,感触宝黛爱情的中所包含命运弄人,感触当时社会的冷漠与封建的残酷。
当然,也感受到了该书里面文采的细腻与飞扬,记得当时班上几乎人人会背《葬花吟》,甚至会不由自主的黯然神伤.......高中时期对鲁迅的了解也稍微多了一些,通过他的弃医从文,可以看出他的救国心切,他写祥林嫂、写孔乙己、写阿Q是对人心的一个深刻的揭露、写老栓和小栓突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笔尖来传达想要唤醒人们那种愚昧事项的强烈愿望,他告诉人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也浏览过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什么会说浏览,因为我没有完整的看完,我看不下去,可以说我很崇拜鲁迅这个大文豪,但我却不喜欢他的狂人日记,总觉得他把社会写的太黑暗、太可怕了,人吃人这么一个疯狂的社会让我觉得很恐怖、恶心。
或许我是个唯美主义者,我喜欢美美的文章,美美的情节,美美的结局。
当然,高中阶段也喜欢看很多的杂志类书籍,其中《读者》、《青年文摘》都是我的最爱,看的大多都是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让人感悟无穷。
高中时候学的是文科,那种政治上的唯物主义,矛盾辩证法,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高中时候的政治告诉我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量变一定会达到质变的。
(大学)
当进入大学之后,从高中紧张忙碌的氛围中走出来了,感觉无比的轻松自由。
在大一的时候,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这里的那种兴奋之情,感觉在这里可以让自己很充实,我兴奋的来到图
书馆的三楼,翻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因为这个时候的自己是最想改变的,想要知道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自身改变提出的一些建议。
从此书中我获得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思想影响行动,行动改变自身,我们要时刻保持最激情的状态,最乐观的想法,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懂得把控情绪,而不能被情绪所控制,并且知而不行则无用,我们还要立即行动,这样才能在实践对自身有所纠正。
大学的图书馆是自由开放的,也不会有人强迫你看什么类型的书,成千上万的书籍任凭自己挑选。
图书馆真是一个好地方。
在这里,每个人可以以书为友,在这里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看爱情方面的书籍也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和张爱玲聊天,和安妮宝贝为友,甚至还可以看《金瓶梅》。
在这里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其实我一直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因此到大学了,中国四大名着都还没看完。
因此,进入图书馆的第一天,我就赶紧借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说实话看完《水浒》后,我并不喜欢这书,那108好汉真的能称好汉吗?我怎么在他们中看到了自私、残忍、可怕?为了自己的平安,连一个两岁的婴儿都不放过,这一幕使我觉得很恶心!至于《三国演义》,说来很惭愧,当我翻开书看第一章时,就发现这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再加上书中那么多人物的名字把我弄得稀里糊涂,所以我放弃了,没有将书看下去。
但当时我们古代文学史老师要检查我们的四大名着阅读情况,所以没办法,我只好听从别人的建议,在网上购买了一本儿童阅读的图画《三国演义》,看图画我就来兴趣了,因此津津有味的把书给看完了。
可能是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的缘故,我还喜欢看历史书。
如《中国历代皇帝史》,这本书时,我最喜欢拿书与电视剧作对比,跟同学或家人交流,电视剧哪个地方篡改了历史,其实,每当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像个读书人,也觉得读书真好。
我也喜欢哲学方面的书。
我经常爱看一些哲理性的小故事,我喜欢看《易经的智慧》这本书,它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
他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还有老子的思想也是好的。
他认为上善若水,人要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顺应自然规律。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的交往应该是不含利益关系的。
我非常的赞同其思想。
他告诉人们了那个乐观的思想,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如果能做到这样的思想,害怕有什么完不成吗?
大学里,很幸运我选择了小学教育这专业,儿童文学是我们的专业课程之一,因此,我们的儿童文学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许多儿童文学书籍。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
《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等等。
我喜欢小豆豆的天真可爱,但更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方法,喜欢他对孩子们的理解,喜欢他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理想校长。
(工作)
参加工作后,我接触了新教育,因此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的书,如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我的教育理想》,还看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这些书,让我更加爱上了新教育,更加坚定了自己追寻新教育的信念!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他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
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晨诵—午读”(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中,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着作,都被孩子们深深的喜爱、着迷。
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学习感受最深的
一点。
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
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
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
我将在新教育这艘航船的引领下,努力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书,让我成长了,让我思想进步了,正所谓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的精神史不丰富,因为我没有丰富的阅读史,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永远不忘阅读的重要性,坚持天天看书、时时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