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及相关内容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往往运用因果、连锁、比较等手段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1) 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句一:晕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例句二: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
例如: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作用: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例句一:燕子贴着墙飞行,速度如风一般快.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句一: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例如一: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5)作假设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要出现的状况!例句一: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导语】《太阳》是⼀篇科普短⽂,⽂章采⽤了列数字、打⽐⽅等说明⽅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些知识,说明太阳和⼈类有着⾮常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太阳》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太阳》知识点 字:热、射、晒、聚、兽 词:箭法、盘⼦、温度、估计、煤炭、⽔滴、杀菌、⿊暗、美丽 重点句⼦: 1、有这么⼀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个太阳,晒得地⾯⼨草不⽣。
⼈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射掉九个,只留下⼀个,地⾯上才不那么热了。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实际上它⼤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个盘⼦那么⼤。
3、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鱼才能⽣存、繁殖。
4、地⾯上的⽔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数⽔蒸⽓。
⽔蒸⽓遇到冷,凝成了⽆数的⼩⽔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的⼩⽔滴越聚越多,就变成⾬或雪落下来。
5、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露,没有草、⽊、鸟、兽,⾃然也不会有⼈。
⼀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篇⼆】⼩学三年级语⽂《太阳》教案 【教材简析】 《太阳》是⼀篇科普短⽂,⽂章采⽤了列数字、打⽐⽅等说明⽅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些知识,说明太阳和⼈类有着⾮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让学⽣在课⽂学习中增长⾃然知识,学习⽤联系的眼光看待⾃然界,激发学习⾃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
【教材处理】 《太阳》这样的说明⽂,对于三年级学⽣来说不难理解。
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法,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课堂⽓氛会显得枯燥乏味,学⽣提不起兴趣。
为此,我采取让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的⽅法来学习课⽂,从⽽激发学⽣学习课⽂、探索⾃然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 蝙蝠和雷达练习卷一、信息匹配1.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驾驶(shǐ shí)________ 漆黑(qī xī)________ 蚊子(wén wěn)________ 超声波(bō pō)________塞住(sāi sēi)________ 揭开(jiē jē)________ 荧屏(yínɡ yín)________ 躲避(duǒ dué)________2. 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一边……一边……所以…………无论……①夜里,蝙蝠________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②_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③他________飞,__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④驾驶员从雷达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二、填空题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fú(________)bǔzhuō(________) bìkāi(________)mĭn ruì(________)líng dāng(________)cāng ying(________) fáng ài(________) yíng píng (________)组词。
蝙________ 蝠________ 捕________ 蛾________ 避________ 锐________骗________ 幅________ 铺________ 饿________ 僻________ 悦________查字典填空。
(1)“灵”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2)“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双休阅读作业(二)》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30)一、阅读专项训练。
1. 动物的睡眠①大多数动物的睡眠姿势都是长期演变而来的,因为动物睡觉的时候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②蝙蝠是夜行动物终日倒吊着睡觉,用翅膀把自己包裏起来,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塑料袋。
食蚁兽蜷着身体睡,而且把尾巴盖在身上,就像一块厚厚的毯子。
树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好像一丛枯叶似的。
猴子总在树上睡觉,入睡时用两臂紧抱住树干,蜷缩成一个圃球,与树干融为一体。
刺猬睡觉时,全身都会缩成一个圈,只露出鼻孔透气,身上的尖刺也会全部竖起来,像一个坚硬的榴裢,所以在刺猬睡觉的时候,没有动物敢去碰它。
③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长也不一样。
蝙蝠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持续20小时左右贽伏状态的睡眠;大象一夜只睡2~3小时;羚羊只睡1小时左右。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哺乳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和睡得好不好同动物的体重及其所处环境有关。
一般说来,小动物比大动物睡的时间长些,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比被捕食的动物睡得更踏实些(1)阅读后,乐乐提出了许多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选用锦囊的方法,尝试帮他解答。
①动物的睡眠姿势为什么各不一样?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姿势?③为什么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比被捕食的动物睡得更踏实?A.联系上下文B.结合生活经验C.运用课外知识D.查阅相关资料选择的问题(填序号):________选用的办法(填序号):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2)请你从内容或写法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________我用________的方法解决问题解答:________2. 阅读综合训练。
你所不知道的月亮没有月亮这颗姐妹星,地球就不会有潮汐、四季和24小时为一天的划分……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月亮在很多方面对地球的影响。
下面这些影响尽管尚在推测阶段,却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调研试卷(A卷)第I卷(选一选)评卷人得分一、选一选1.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态度非常()A.严格B.严重C.严厉2.白鹅没有是狗,也能看守门户。
()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没有是……就是……3.以下课文没有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绿》B.《白桦》C.《飞向蓝天的恐龙》4.这风,这雨,这雷,这电()地扫荡着这个世界。
A.猛厉B.强烈C.剧烈第II卷(非选一选)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5.读拼音,写词语。
ɡòu chéng shǎn shuòhéxié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wúnéng wéi lì()()()()( )6.看拼音写字,比比谁记的词汇多。
shì()非()合尝()装()7.我能写出四个用动物指代人的三字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第1页/总27页试卷第2页,共4页…○…………外…………○…………装…………○…………订…………○…………线…………○…………※※请※※没有※※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如: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把以下句子补充完整。
(1)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用__________描绘城里的生活,也能用__________描绘乡下的生活。
(3)朱光潜说: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9.课内学问积累与运用。
(1)读《天窗》时,我从__________体会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作者在《猫》这篇课文中主要写了()古怪和()可爱。
(3)《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为宋代__________,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是《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分段及主题。
宇宙生命之谜张申碚赵晓梅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XXXX"和"XX"。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猜测,地球决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中有八种不同的文体,分别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骈文、对话散文、日志和广告。
在阅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时,孩子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
以下是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1.记叙文记叙文是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过程的文体,常见的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
孩子们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然后逐段阅读,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搞清楚故事的起承转合。
2.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或分析的文体,常见的有科普类文章、操作说明等。
阅读说明文时,孩子们应该先读题目和标题,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然后按照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行阅读,理清各个步骤和原因等。
3.议论文4.诗歌诗歌是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常见的有古诗、现代诗等。
阅读诗歌时,孩子们可以先浏览全诗,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和主题,然后逐句阅读,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5.骈文骈文是指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常见的有对联、对句等。
阅读骈文时,孩子们应该先了解对偶句的特点和要求,然后逐句阅读,注意对比的意义和对仗的效果。
6.对话散文对话散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散文,常见的有对白、访谈等。
阅读对话散文时,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对话的设置和参与者,然后按照对话的顺序进行阅读,理清每个发言人的观点和态度。
7.日志8.广告广告是用于推销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文体,常见的有商品广告、招聘启事等。
阅读广告时,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广告的目标受众和目的,然后仔细阅读文字和图片,分析广告的信息和宣传手法。
在阅读小学语文中的八种不同文体时,孩子们需要根据文体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孩子们可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宇宙之谜。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本课,主要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分组学习、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辩论交流中,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图片,引入新课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面对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生命之谜.尚.未找到厌氧.菌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读jiē;“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因素”的素读sù。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11hz02yw000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语文 学科教师:蔡维
课 题 科普说明文阅读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1年12月4日
教学目的 1.科普说明文阅读的特征 2.握科普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
一.科普说明文的特征 说明文一般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无论是说明事理还是说明事物,只要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就可以称为科学说明文。这类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 翻阅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我们都能看到这类文体的踪影。《新型玻璃》、《鲸》、《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大概可以列出一长串来。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普文的特点: 科普文和其他文章不同,它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 a知识性、科学性,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文中所写的人、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凭空想象、虚构;引用概念、数据、事实和使用语言都要准确无误,即使是拟人化的语言,也要注意准确。 b形象性、趣味性,科普文常常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悬念、联想等,语言也比较通俗生动,目的是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津津有味,让人易于理解、接受、产生兴趣。 c思想性、时代性,作者往往紧追时代信息,站在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最前沿,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我们,而且寓思想与知识之中,重在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人、感染人。
2.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科普文的特点,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弄清文章的条理,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严密。弄清楚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3、辨析说明的方式:科普文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有些科普文还采用了童话、拟人等形象生动的手法。阅读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
二.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注意标题 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特点是: 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如果含混朦胧,不知所云,很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第二,语言简要。标题只点明所介绍的知识对象,有时也可兼及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但不详细展开知识介绍。标题通常只有几个字,一般没有副标题。 2.结构 跟所有的文章一样,科普说明文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是总体介绍,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概括介绍它的特征、作用、意义、价值。主体篇幅最长,是科普说明文的核心部分,有关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表达的。这部分在结构上有这样的原则:分为若干层次依次表达,层次与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或分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结尾或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如贾祖璋介绍丹顶鹤的文章在结尾处就提出了丹顶鹤保护的严重问题;或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某篇介绍基因工程的文章就预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或提醒人们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如在结尾处告诉读者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可注意阅读。 3.表达方式 科普说明文当然要大量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兼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就“说明”表达方式内部来说,还有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技巧。
课堂练习 书籍面临的危机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文章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文章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补回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2、主要说明造成书籍危机的原因。 3、①电子存储技术;②“抗酸化”流程。 4、①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6、③句和④句之间。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登陆火星 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旦耶夫日前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最近时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半才有合适的时机。因此,登陆火星飞行来回所需要的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 目前,要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载人太空飞行除了技术难题外,如何让宇航员在这样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保持心理稳定和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正是因为如此,太空探索技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至今还没有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其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也不过是到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 但格里戈旦耶夫表示,通过几十年孜孜不懈的努力,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宝贵的太空载人飞行经验,能够实施登陆火星计划。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多年来对抵御太空辐射、宇航员心理压力、失重状态下血液循环与荷尔蒙分泌系统变化以及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 格里戈旦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宇航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罗斯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转摘自2001年4月24日〈深圳商报〉)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宣布2020年左右派宇航员登陆火星,美国的目标是2014年取回火星地质标本。联系本文思考,俄美哪一个国家的空间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中的“一般”二字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登陆火星飞行来回需要时间至少在2—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