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WX 1_Kv1.3通道阻断剂_Apexbio
- 格式:pdf
- 大小:468.48 KB
- 文档页数:2
Kv1.3通道阻断剂ImKTx88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病理过程,包括多种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其中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即CD4+T细胞的异常激活。
这些T细胞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诱导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
钾通道是调节细胞膜电位的膜蛋白,细胞外钾浓度下降或细胞内钾浓度增加都能引起钾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去极化。
其中包括Kv1.3通道在T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Kv1.3通道的开放能够抑制CD4+T细胞的激活和扩增,从而维持免疫平衡。
然而,在自身免疫疾病中,Kv1.3通道缺乏或表达异常,导致T细胞的易激活和过度杀伤,使得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
因此,Kv1.3通道被认为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在靶标。
ImKTx88是一种高选择性的Kv1.3通道阻断剂,在激动剂浓度下nM级抑制Kv1.3通道,而对其他钾通道没有明显影响。
ImKTx88已经被证明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
RA的发病过程中,CD4+T细胞活化并分化为Th1和Th17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Kv1.3通道在RA患者T细胞中表达水平增加,并且与疾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而ImKTx88可以诱导Kv1.3通道的内化和降解,阻止钾离子外流,减少T细胞的活化和扩增。
一项临床试验中,RA 患者接受ImKTx88治疗后,疾病活动度和关节肿胀明显改善,T细胞水平下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特征为广泛的自身抗体阳性。
尽管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自身抗体与CD4+T细胞活化、B细胞激活有关。
KV1.3通道阻断剂SHK5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ShK(L5)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T细胞亚群及Kv1.3通道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给予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负荷的方法喂养,药物干预组在AS组基础上每天皮下注射特异性Kv1.3阻断剂ShK(L5);对照组仅给予基础饲料。
8周后留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
结果 AS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TC、TG、LD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HDL相比降低(P<0.05);AS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厚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层排列紊乱;药物干预组内膜病变程度减轻;对照组各层组织结构正常。
结论:特异性阻断Kv1.3通道,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电压门控钾通道【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026-02前言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不但具有慢性炎症的特征,而且炎症反应的整个过程都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参与其中。
目前研究已经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最主要的T淋巴细胞亚群是CD4+T淋巴细胞,约占70%,绝大多数表达MHC类抗原,表示其处于免疫活化状态。
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由Kv1.3基因编码,是电压门控钾通道Shaker家族的成员, 由大约500个氨基酸的亚单位非共价结合形成的同源四聚体。
Kv1.3作为一个电压门控的通道,它的门控由膜电位所控制,膜电位的改变可被包含正电荷(即所谓的门控电荷)的“电压感受器”区域所感知。
本研究即使主要研究Kv1.3通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Kv1.3通道特异性抑制剂ShK(L5)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清洁级2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高脂饮食并注射维生素D3(3)、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并每天皮下注射Kv1.3特异性阻断剂SHK(L5),剂量为10μg/kg;。
Evaluation Sample客户使用Apexbio产品发表的文献CO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DF(5S,10R)-5-methyl-10,11-dihydro-5H-5,10-epiminodibenzo[a,d][7]annulene[H][C@]1(C([H])([H])C2=C([H])C([H])=C([H])C([H])=C32)N([H])[C@]3(C([H])([H])[H])C4=C([H])C([H])=C([H])C([H])=C14分子量储存条件运输条件试用装:蓝冰运输。
其他可选规格:常温运输或根据您的要求用蓝冰运输。
产品描述MK-801(Dizocilpine)是一种有效的和选择性的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Ki值为30.5 nM。
MK-801可作为一种开放通道的阻滞剂,作用于NMDA受体操纵的离子通道。
MK-801是一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具有麻醉和抗惊厥作用[1]。
NMDA受体是一种谷氨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在调节突触传递、神经可塑性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参与一系列生理过程,如学习、记忆和疼痛等。
大鼠皮层切片的体外电生理研究表明,MK 801对NMDA的去极化反应具有有效的、选择性的和非竞争性的拮抗效应[3]。
成熟培养物用溶解的10 μM MK-801在37度下处理30分钟后表现出减弱的凋亡性细胞死亡[2]。
在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大鼠中,MK-901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和组织学结果,对神经元坏死具有轻度损伤[4]。
啮齿动物用0.1 mg/kg的MK801处理后具有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5]。
参考文献:[1] Kovacic P, Somanathan R. Clinical physiology and mechanism of dizocilpine (MK-801): electron transfer, radicals, redox metabolites and bioactivity.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0 Jan-Feb;3(1):13-22. doi: 10.4161/oxim.3.1.10028.[2] Wise-Faberowski L, Pearlstein RD, Warner DS. NMDA-induced apoptosis in mixed neuronal/glial cortical cell cultures: the effects of isoflurane and dizocilpine.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06 Oct;18(4):240-6.[3] Wong EH, Kemp JA, Priestley T, Knight AR, Woodruff GN, Iversen LL. The anticonvulsant MK-801 is a potent N-methyl-D-aspartate antagonis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86 Sep;83(18):7104-8.[4] Kocaeli H, Korfali E, Oztürk H, Kahveci N, Yilmazlar S. MK-801 improves neur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outcomes after spinal cord ischemia induced by transient aortic cross-clipping in rats. Surg Neurol. 2005;64 Suppl 2:S22-6; discussion S27.[5] van der Staay FJ, Rutten K, Erb C, Blokland A. Effects of the cognition impairer MK-801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and rats. Behav Brain Res. 2011 Jun20;220(1):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