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钾通道阻滞剂
- 格式:pps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24
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α受体阻滞剂等。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降压药物。
CCB根据与动脉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及作用比,可将CCB分为二氢吡啶类CCB与非二氢吡啶类CCB。
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
不同制剂作用持续时间、血管的选择性及药代动力学不同,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存在异质性。
注意事项:(1)无绝对禁忌证。
(2)剂量相关的踝部水肿、颜面潮红、便秘、牙龈增生,女性多见于男性。
(3)左旋氨氯地平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相对少。
非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注意事项:(1)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常规合用,会增加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2)不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
ACE包括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ACEI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ACEI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延缓肾脏病变进展,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1)ACEI禁止与ARB合用。
(2)因干咳而不能耐受ACEI者可换用ARB。
(3)合并CKD患者或使用补钾或保钾药物者增加高钾风险。
(4)严重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风险。
(5)服用ACEI发生血管性水肿病史的患者禁用。
(6)血肌酐水平>3mg/dl(1mg/dl=88.4umol/L)者禁用。
ARB包括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等。
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通过阻断心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减少钠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疾病。
常见的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有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托洛尔等。
一、作用机制电压门控钠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通道,负责在动作电位过程中控制钠离子的流入。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钠通道会打开,钠离子迅速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随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流出细胞,使细胞膜复极化,恢复到静息状态。
这一过程在心脏传导系统中反复进行,形成心脏的正常搏动。
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能够与钠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的流入,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
这使得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缩短,抑制了异常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二、临床应用1. 室性心律失常: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这些病症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通过使用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异常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恢复正常的心律。
2.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律的收缩。
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房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减轻心房颤动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3. 其他心律失常: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心律失常加重:部分患者在使用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加重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案。
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部分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如普鲁卡因胺)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可能导致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Ⅰ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Ⅰ类药物抑制峰钠电流可降低心房、心室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动作电位(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增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抑制异位自律性和阻断折返激动。
0相除极幅度降低,继发钙内流减小,抑制心肌收缩力,可加重心功能不全。
Ⅰa类。
Ⅰa类药物阻滞钠通道开放,与钠通道解离时间中等,阻滞强度中等;可抑制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和QTc间期;对多种类型心律失常有效,因抑制传导、延长QTc间期及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增加病死率。
Ⅰb类。
Ⅰb类药物阻滞钠通道开放及失活,与钠通道解离时间短,对正常心肌的INa抑制作用弱,抑制晚钠电流作用相对明显,可缩短APD和ERP,消除折返;抑制INa作用在心肌缺血等病理情况下增强,对浦肯野纤维作用强于心室肌,可提升电复律疗效;对房室传导和心肌收缩力影响小;用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房性心律失常无效。
大剂量Ⅰb类药物可抑制自律性,减慢室内及房室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
Ⅰc类。
Ⅰc类药物阻滞钠通道失活,与钠通道解离时间长,抑制钠通道作用强;减慢心房和心室内传导,延长QRS及H⁃V间期,延长房室结双径路的快径逆传和房室旁道的ERP,阻滞心肌细胞肌浆网雷诺丁受体(RyR2)介导的钙释放,轻度抑制IKr和IKur;可治疗多种类型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强,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可能升高除颤/起搏的阈值。
莫雷西嗪抑制INa且缩短ERP,属于Ⅰb或Ⅰc类。
Ⅰd类。
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缩短APD和QT间期,降低复极离散度,增大复极储备和复极后不应期,治疗浓度不影响INa和室内传导。
代表药物雷诺嗪,用于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对LQTS3型和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有作用,可减少冠心病特别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的室早、短阵室速和房颤。
静脉制剂用于危重患者,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顽固性电风暴。
抗心律失常药钠通道阻滞剂一、钠通道阻滞剂作用原理图1,钠通道阻滞剂作用原理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断钠离子内流,抑制心肌动作电位,减慢心传导。
二、钠通道阻滞剂分类1、I类:钠通道阻滞药1〕Ⅰa: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K、Ca2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2〕Ⅰb: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缩短或不影响动作电位时程。
〔苯妥英钠、利多卡因〕3〕Ⅰc:明显阻滞钠通道,显著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为明显。
〔普罗帕酮、氟卡尼〕2、II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性。
〔普萘洛尔〕3、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1〕药理作用:膜稳定作用〔↓Na,↑K〕I 仅作用于希-浦系统;↓自律性,↓APD、ERPII增加房室结0相除极速率,加快传导III加快强心苷中毒所致0期除极减慢,改善传导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3〕不良反响静注过快可引起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孕妇禁用〔致畸〕。
3、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1〕药理作用:具局麻作用I ↓浦氏纤维自律性;II ↓心房、心室、浦氏纤维传导速度;III 延长APD和ERP;IV 轻度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和钙通道阻滞2 体内过程: 首过效应明显,血浆蛋白结合率>90%3 临床应用: 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
4 不良反响:消化道反响;严重可致传导阻滞,心衰加重;由于其减慢传导程度超过延长ERP程度,抑制折返,引发心律失常。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离子通道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负责调节细胞膜的电位,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节律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是指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离子通道的活动状态与功能。
本文将对常见的离子通道药物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1. 钠通道药物调节1.1 钠通道开放剂钠通道开放剂是促进钠通道打开的药物,常用于抗癫痫、镇痛等治疗。
例如,托瑞那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脏抢救中的钠通道开放剂,能够快速地恢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2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断钠通道的开放,延缓或阻断动作电位的传导。
常见的钠通道阻滞剂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麻醉术中。
2. 钾通道药物调节2.1 钾通道开放剂钾通道开放剂能够使得细胞内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增加细胞外的钾离子渗透,从而延长复极过程。
奎尼丁是一种常用的钾通道开放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疾病。
2.2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钾通道的开放,延迟或阻断复极过程。
例如,氨基酮是一种经常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钾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复极。
3. 钙通道药物调节3.1 钙通道开放剂钙通道开放剂能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引起细胞的兴奋或收缩。
常见的钙通道开放剂有肌苷和氨甲环酸等,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3.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钙通道的开放,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治疗。
4. 氯通道药物调节4.1 氯通道开放剂氯通道开放剂可增加细胞内氯离子通透性,并增加静息膜电位的负值。
而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氯通道开放剂,被用于抗癫痫和镇静作用的药物治疗。
4.2 氯通道阻滞剂氯通道阻滞剂可阻断氯离子的流入,增加细胞外的静息膜电位。
常用的氯通道阻滞剂有氯丙嗪等,对于治疗痉挛性疾病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