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花类药材栽培技术-菊花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3
菊花栽培技术
菊花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土壤
养菊花要用养分含量高、排水能力强的土壤,一般可以将腐叶土、砂土及肥饼渣按照6:3:1的比例均匀混合,配制而成。
配制好后可以加一点食醋降低一下土的PH值,使之更利于菊花的生长。
二、水分
给菊花浇水要做到见干见湿,不能半干半湿。
此外,要注意雨季的时候要及时将土中的积水排除,否则很容易导致它烂根。
菊花
三、光照
菊花作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光照就能开花,相反的,若是光照的时间太长,它会只长叶而开不出花来。
除了花期外,其他时间晒太阳的时间可以略微长一些。
四、温度
菊花喜凉,稍耐寒,生长适温为18-21℃,夏天最高不能超过32℃,冬天最低不能低于10℃。
刚开花的时候不能低于17℃,花期的中后段可降至15~13℃。
菊花
五、注意事项
1、每年换盆。
在养了一年以后,菊花盆中土壤的养分基本消耗光了,这时要给它换上养分充足的新盆土。
换盆一般在春季进行。
2、及时修剪。
菊花壮苗期需剪掉侧芽,减少养分的消耗。
刚开始孕蕾的时候要选择不需要的花蕾剪掉,以增加留下花蕾的养分获取量,让开出的花更大更艳。
中药菊花种植技术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药用菊花现在懂得种植的人不多了。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中药菊花种植技术,欢迎阅读参考。
药用菊花的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适宜土地,按每亩施圈肥或土杂肥4000~5000kg,捣细撒于地内,深耕20~25cm,使土肥均匀,耙细整平,做平畦,以待栽植。
2.繁殖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
其中以分株繁殖简便易行,故多采用。
收获菊花后,冬季在花墩上培土10~15cm厚,以保持水分防寒越冬。
第二年“清明”前后扒去覆土,以利幼苗生长。
“谷雨”至“夏至”前后,苗高6~1Ocm时,将幼苗及老根刨出来,轻轻去掉覆土,选健壮幼苗,顺其根茎,带着下端一段白色根茎劈下做种苗。
然后在整好的畦田内,按行距45cm、株距30cm,挖6~1Ocm深的穴,每穴放苗2~3株。
将幼苗的白色根茎部埋于土内,培土压紧,栽后即浇水,以后每隔2~3天浇1次水,连浇3次,保持地面湿润,约10天即可成活。
也可在苗高15cm时,从地表折断扦插繁殖。
3.田间管理(1)松土打顶:成活后不宜常浇水,防止徒长,应经常以锄地松土为主,头一二次要锄深,使土地疏松,以后浅锄,保持表土干松,地下稍湿润。
使根向下扎,地上部分长的稍缓慢。
“芒种”前后,苗高20cm左右时,第一次打顶,选晴天,将顶梢掐去,使其分枝,留15cm左右高的茎。
打顶后,按每亩追施尿素10kg,撒于植株附近,旱时浇水。
“小暑”前后,进行第二次打顶,即在第一次打顶后长出的分枝高20cm时,将顶梢掐去,再留15cm高的茎。
“立秋”前后,再将分枝顶梢掐去,促使多结花蕾。
(2)追肥:第二次打顶后,按每亩施干大粪250~400kg或豆饼50~80kg,捣细撒于根旁,然后锄地,同时将行间的土培到根茎上,形成1O~15cm高的垅,培土后向沟内浇水。
“秋分”前后孕蕾时,每亩再追施尿素10~15kg。
旱时浇水,促使开花整齐,提高产量。
雨季注意排涝,地内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
菊花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菊花是一种美丽且受欢迎的花卉,其种类繁多,花色丰富,姿态万千。
无论是在庭院中装点环境,还是作为切花用于室内装饰,菊花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要想让菊花茁壮成长、繁花似锦,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菊花的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菊花的品种众多,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栽培目的、环境条件以及个人喜好等因素。
如果是用于庭院观赏,可以选择株型高大、花朵硕大且色彩鲜艳的品种,如“墨菊”“绿牡丹”等;如果是用于盆栽,则应选择株型较矮、分枝多、花型紧凑的品种,如“悬崖菊”“案头菊”等。
2、繁殖方法菊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三种。
(1)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将菊花的母株挖出,分割成若干个带有根和茎的小株,然后分别栽种即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但繁殖系数较低。
(2)扦插繁殖:在春季或夏季进行。
选取健壮的嫩枝作为插穗,长度约10 15 厘米,去掉下部的叶片,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基质中,保持湿润,约 2 3 周即可生根。
扦插繁殖的繁殖系数高,速度快,是菊花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
(3)播种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
将菊花的种子撒在育苗盘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约 1 2 周即可发芽。
但播种繁殖的后代容易发生变异,多用于培育新品种。
3、栽培环境(1)土壤:菊花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以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
在栽培前,应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2)光照:菊花是喜光植物,但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适当遮荫,以免叶片灼伤。
在其他季节,应保证充足的光照,以促进花芽分化和花朵的发育。
(3)温度:菊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8 21℃。
在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植株受冻。
(4)湿度:菊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积水。
在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在夏季高温时,还应向植株周围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4、栽培管理(1)定植:当菊花的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即可进行定植。
菊花栽培技术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美丽的花朵和不同的花色深受人们喜爱。
菊花的栽培技术包括了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菊花的栽培技术。
1. 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土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菊花品种,以确保其能够顺利生长和开花。
土壤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菊花喜欢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选择土地时,避免低洼地或者过于干燥的土壤,以免影响菊花的生长。
2. 种植方法在种植菊花前,首先需要将土壤进行松土和平整,去除杂草和石块,以便为菊花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将菊花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轻轻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施肥菊花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适时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在春季可以施入磷酸二铵或者磷酸钾肥,有助于促进菊花的生长和开花。
在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可进行一次追肥,使用有机肥料可以为菊花提供充足的养分。
4. 浇水菊花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或者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要适时进行浇水。
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水分过多而引发病害。
5. 病虫害防治菊花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用水冲洗受虫害的植株,或者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同时,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6. 剪花处理为了保持菊花的长时间观赏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剪花处理。
当菊花开始开放时,可以剪掉花枝的末端,保留花朵的中心部分。
这样可以让菊花的花期延长,并且有助于新花蕾的生长。
通过以上的栽培技术,相信您能够成功地种植出美丽健康的菊花。
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其绚丽多彩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一份温馨的喜悦。
无论是作为观赏植物还是花艺装饰,菊花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希望您在栽培菊花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农耕的乐趣,并且享受到菊花带来的美好体验。
中药材菊花的种植技术结束植物特征:株高50~150厘米。
茎直立,多分支。
菊花喜温暖,耐寒冷、适应性较强,黄河流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可露地栽培。
气温稳定在10℃以上开始萌芽出苗,芽稍能耐-5度低温,宿根能耐-17度~-16度低温,低于一25℃发生冻害。
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
在阳光充足,营养良好的条件下,植株发育健壮开花多。
选地整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
连作病害较重,生产上多与其他作物轮作,前作以麦子、蚕豆等作物为好,也可与桑树及烟草间作或套作。
前作收获后,土壤要深耕1次,深度20~25厘米,结合耕翻,施入基肥,每公亩施30公斤复合肥。
有条件的地区,栽培前再锄1遍,破碎土块,整平耙细。
南方栽培要做高畦,北方为平畦。
畦宽1.2~1.5米,畦间距约30厘米,沟深20厘米。
栽种方法:一般生产上采用分株繁殖。
在4月-5中旬直接移栽至大田,扦插苗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适时移栽,移栽宜在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株行距40厘米乘50 厘米,每穴栽1-2棵,移栽深度5-6 厘米,将根全部栽入土中,也不宜太深;取苗时要尽量不伤叶、不伤根,保持苗体的完整性,注意大小苗分级、分块移栽,栽后及时浇水。
每亩栽种3500-4000株。
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菊花是浅根性植物,中耕不宜过深。
一般中耕2~3次,第一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9月上旬。
此外每次大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可适当进行1次浅中耕。
(2)适时打顶菊花打项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可抑制植株徒长,使主茎粗状,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花产量。
生长期间共打3次项,应选晴天进行。
第一次在菊苗移栽前一星期,苗高25厘米左右,打去7~10厘米;第二次于6月上、中旬,植株抽出3~4个30厘米左右长的新枝时,打去分枝顶梢;第三次在7月上旬。
(3)追肥菊花根系发达,需肥量大,产区一般追肥三次。
移栽的,每亩施尿素20公斤;第二次打顶时,施尿素20公斤,结合培土;第三次追肥在花蕾形成时,每母施尿素30公斤,促使花蕾增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菊花栽培技术与管理菊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之一,其个性鲜明、花色丰富多样,在园林绿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菊花栽培技术与管理是确保菊花生长良好、花期长久、花色鲜艳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菊花的种植环境、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菊花的种植环境对其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菊花对光照要求较高,一般以充足的日照为宜,阳光直射时间应达到6-8小时。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优先选取光照良好的位置。
另外,菊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在菊花的栽培中,应选择排水性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同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如果种植在盆栽中,应定期更换新的土壤,以避免积累过多的养分。
其次,菊花的肥料管理也是菊花栽培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菊花在生长期和开花期对养分需求较高,因此需要适量施肥。
一般而言,菊花喜欢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可以使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
基肥可以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等,并与土壤混合充分。
追肥可以选择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料,并根据菊花的生长状态和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但应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导致菊花长势脆弱或花期提前结束。
菊花的病虫害防治也是菊花栽培技术与管理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常见的菊花病虫害有菊花叶螨、菊花红蜘蛛、菊花白粉病等。
对于菊花的病虫害防治,首先应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此外,可以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微的病虫害,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农药、农药性质温和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应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菊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包括了种植环境的选择、肥料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