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鉴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8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和矿物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认识地质构造、了解矿产资源、探索矿产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有多种,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都可以进行鉴定。
下面将对岩石矿物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一、外形特征鉴定法岩石矿物的外形特征是最基本的鉴定特征,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的外形可以初步鉴定出其种类。
如晶体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等外形特征都是重要的鉴定依据。
1. 晶体形态:晶体形态是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不同矿物的晶体形态千差万别,有的呈立方体、六方柱、单斜柱、片状、纤维状等不同形态,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可以初步鉴定其种类。
2. 颜色:颜色是矿物的直观特征,而且一般比较稳定,常用于鉴定矿物的种类。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种矿物可能因成分不同呈现不同颜色,因此颜色鉴定方法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3. 光泽:矿物的光泽是其表面反射光线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玻璃光泽、树脂光泽、丝光泽、油脂光泽等多种光泽类型,观察矿物的光泽有助于鉴定其种类。
4. 透明度:透明度是矿物透光性的表现,包括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类型,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各异,通过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初步鉴定其种类。
二、物理性质鉴定法物理性质是矿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通过观察和测试矿物的硬度、比重、断口、颗粒度等物理性质可以鉴定矿物的种类。
1. 硬度:矿物的硬度是其抗刮擦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刮擦试验或硬度计进行测定。
莫氏硬度刻度是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通过刻度从1到10分别表示不同硬度等级,较硬的矿物可以刮擦较软的矿物,因此硬度可以作为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2. 比重:矿物的比重是其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水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之比,可以通过比重瓶或比重测量仪进行测定。
不同矿物的比重差异较大,可以通过比重进行初步鉴定。
3. 断口:矿物的断口是其断裂后表面的形态,包括贝壳状、韧性、条状、参差不齐等类型,断口特征也是矿物的重要鉴定依据。
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过程。
岩石的鉴定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分别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的鉴定方法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鉴定火成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二、沉积岩的鉴定方法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层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层理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沉积物颗粒分析、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和沉积构造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颗粒形状和大小,从而推测沉积环境和岩石的成因。
三、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经过热变质、压力变质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变质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石英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
岩石的鉴定方法包括观察和测试两个方面,其中观察主要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特征,测试则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成因,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并结合地质背景进行分析。
岩石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准确鉴定岩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矿物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使用物理、化学、光学等方法对岩石矿物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根据其特征从而确认其类型和组成的过程。
本文将综述常见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包括宏观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化学鉴定方法、光学鉴定方法等。
一、宏观鉴定方法宏观鉴定方法是通过肉眼观察和手感辨别来鉴定岩石的外部特征、颜色、粘性、硬度、结构和断裂形态等特征,从而初步推断其类型和成因。
宏观鉴定的基本工具包括放大镜、锤子、拉索、刀子、手镐、万能钳等。
常用的宏观鉴定法包括:1、手观法:通过用手感受岩石的质地、硬度、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初步分辨出何种岩石类型。
2、锤观法:利用锤锤打石头的声音和打击石头后散发的碎屑,鉴别岩石的松散程度、结构和组成。
3、拉索法:利用木棍和绳子卡住岩石,拉动判断其天然裂缝和断裂面,进一步确认其构造和形成情况。
显微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岩石矿物的形态、成分、晶体结构、光学性质等特征进行岩石矿物鉴定。
常用的显微鉴定法包括:1、透镜显微镜法:在透过光线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观察矿物晶体的形态、成分、光学性质等,进行矿物鉴定。
2、偏光显微镜法:通过偏振片的作用,将光线分为快慢两种方向,进而观察和分析晶体的双折射性、消光性、吸收性等,进行矿物的鉴定。
3、电子显微镜法:利用电子束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态、成分、结构等特征,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观察方法,可精准鉴定复杂形态且微小的矿物。
化学鉴定法是通过应用化学试剂对不同矿物进行化学反应,进而可推断矿物成分组成和反应类型的鉴定方法。
常见的化学鉴定法包括:1、硬度试验:通过利用硬度较低的矿物来擦拭硬度较高的矿物,从而推断硬度的差异和矿物的成份。
2、盐酸试验:通过加入盐酸对矿物进行酸碱反应和溶解,从而初步推测其成分组成。
3、荧光试验:通过加入荧光试剂,观察矿物发出的荧光颜色和强度,可初步推断矿物的成份和种类。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和矿物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质信息。
对岩石和矿物进行准确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性质鉴定、化学性质鉴定和光学性质鉴定等。
本文将就岩石矿物鉴定的方法进行综述。
一、物理性质鉴定方法物理性质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岩石矿物的外部特征和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性质鉴定方法包括颜色、硬度、形状、光泽和断口等。
1. 颜色岩石矿物的颜色是最直观的鉴定特征之一。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种类。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矿物的颜色会受到杂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颜色并不是鉴定矿物的唯一标准。
2. 硬度硬度是矿物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可以通过刮、磨、压等方法来测试。
莫氏硬度刻度是最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通过比较岩石矿物与莫氏硬度刻度上的矿物硬度来鉴定其硬度。
3. 形状岩石矿物的形状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例如晶体的形状、颗粒的形态等都可以用来进行鉴定。
4. 光泽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光泽,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土状光泽、蜡状光泽等。
5. 断口断口是矿物在断裂时产生的表面特征,可以用来判断矿物的断裂性质和结构。
二、化学性质鉴定方法化学性质鉴定是通过对矿物进行化学反应来鉴定其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性质鉴定方法包括酸性反应、熔融反应和其他化学试剂的使用。
1. 酸性反应许多矿物在与酸接触时会产生化学反应,这可以帮助鉴定矿物的成分。
碳酸盐类矿物会在与盐酸接触时产生气泡,这是其与盐酸反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表现。
2. 熔融反应熔融反应是指将矿物加热至高温并使其熔化,通过观察其熔化行为和产品来鉴定其成分。
3. 其他化学试剂的使用除了酸性和熔融反应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化学试剂来进行鉴定。
可以用硫酸亚铁试液来测试黄铁矿的成分。
1. 偏光显微镜观察偏光显微镜是进行岩石矿物鉴定的重要仪器,通过偏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矿物的双折射、干涉色、波段等特征。
岩石的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和矿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岩石矿物的鉴定是通过观察和试验来确定其物质成分、外观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而确定其名称和分类。
岩石矿物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定和微观鉴定两种,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综述。
一、宏观鉴定宏观鉴定是指通过肉眼观察矿石外观特征和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特征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判断矿石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形状、光泽、透明度等外在特征来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金属矿石通常具有金属光泽,而非金属矿石则通常呈现出其他特殊的光泽。
2. 密度矿石的密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宏观鉴定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测密度方法来确定矿石的密度,然后与已知矿石的密度进行比较来鉴定矿石的种类。
3. 硬度硬度是矿石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划痕实验来确定矿石的硬度,通常使用莫氏硬度尺来进行测定。
4. 断口矿石的断口也是宏观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通过观察矿石的断裂面来确定其断口特征,进而判断其矿物类型。
1. 断口矿物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矿石的断口特征和结构,以及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进行鉴定。
通过观察石英的断口可以判断其鉴定。
2. 薄片法薄片法是通过制备薄片来观察矿石的晶体形态和构造特征,进而进行鉴定。
通常将矿石切割成薄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3.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矿石成分进行化学试验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来鉴定矿石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既有宏观鉴定,又有微观鉴定。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准确的鉴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岩石矿物鉴定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精准的技术支持。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矿物学和岩石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矿产资源勘探、矿山开发、地质研究、工程建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岩石矿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常用仪器以及一些实用技巧。
(一)宏观观察法宏观观察法是最常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岩石的外部形态、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其成分和组成。
对于某些特定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可以通过宏观观察的方法初步鉴定其成分和分类。
(二)薄片镜检法薄片镜检法是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薄片中各种矿物的形态、颜色、干涉色、双折射性等光学特征,结合化学反应鉴定矿物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此法可以提高鉴定的精确度,常用于研究岩石的成因、变质作用等问题。
(三)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化学试验,测定其中石英、长石、云母、黑云母等主要矿物的含量,从而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类型的方法。
此法应用广泛,尤其在矿产资源勘探和矿物加工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利用X射线作用于晶体结构而得出晶体结构信息的方法。
通过测定物质对X射线的衍射图案,可以确定其中的矿物成分及其晶体结构参数。
此法适用于高难度的岩石矿物鉴定,如玉石、宝石等领域。
二、常用仪器(一)偏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是岩石矿物鉴定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它能够对岩石中的矿物进行有力的观察和判断,尤其是对光学性质相近的矿物的鉴别,具有极大的帮助。
化学分析仪是用于化学分析和成分测定的仪器,其主要作用是测定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从而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类型。
X射线衍射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晶体结构的仪器,它能够测定出各种矿物的晶体结构信息,从而确定它们的成分、性质和种类。
(四)比色计比色计主要用于测定岩石中各种无色或半透明的矿物的成分,如石英、硅石、方解石等。
三、实用技巧(一)辨别石英石英是岩石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其表面常有许多光泽,但颜色多为无色或白色。
在薄片下,石英呈典型的六边形或稳定的石英双统晶体。
岩石的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通过对矿物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岩石中存在的矿物种类和含量。
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测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下面将对岩石矿物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综述。
1.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岩石矿物鉴定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双折射现象、莫氏硬度等性质,可以判断矿物的种类。
2.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岩石和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的照射,然后观察衍射图谱来确定矿物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对比样品的衍射图谱和参考库中已知矿物的衍射图谱,可以鉴定出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3. 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通过样品产生的散射、吸收、透射等现象来观察样品的一种仪器。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晶体结构、纹理和成分等特征,可以对矿物进行鉴定。
4.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的方法。
通过热重分析可以判断矿物中的含水量、有机物含量等信息,从而对矿物进行鉴定。
5.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矿物样品进行化学试验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比较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已知矿物的化学成分,可以鉴定样品中的矿物种类。
6.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样品进行光谱测量和分析,来确定样品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
7. 磁化率和电阻率测量:矿物的磁化率和电阻率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磁化率和电阻率来对矿物进行鉴定。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化学分析、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和电阻率测量等多种方法。
不同方法可以相互配合,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矿物鉴定工作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
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
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
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
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①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闪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为主;②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
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来定名。
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
含SiO2较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
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结构、构造上。
自然界中的岩石类繁多,并且在各类之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如某岩石中以角闪石、斜长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石英(达5—20%)、钾长石(达20%)、黑云母等,岩石应介于中酸性之问,定为花岗闪长岩;有的介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之间,称之超浅成岩。
(4)根据岩石的颜色、主要,次要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详细定名。
对于侵入岩:颜色+结构+基本名称如:黑灰色中粒辉长岩对于喷出岩:颜色+构造+基本名称如:黑色气孔状玄武岩岩浆岩的系统分类表:2、岩浆岩肉跟鉴定描述举例:n号标本黑灰色,风化面略显黑绿色,等粒中粒结构,颗粒一般在l一1.5毫米,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各占55%和40%左右。
斜长石为灰白色,柱状或粒状,时见解理面闪闪有光,玻璃光泽,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有的解理面清晰。
岩石较新鲜,末遭次生变化。
根据上面描述的n 号标本岩石的各种特征可定为基性、深成岩,定名为: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一、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
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虫状外和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呈六方双锥的斑晶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
颜色从无色到烟灰色。
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
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
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
与长石的区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
产于侵入岩中的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
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
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
钾长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
而且酸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
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
产于深成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
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
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
当旋转标本,发现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聚片双晶。
钾长石常具卡斯巴双晶,而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
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则为条纹长石。
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
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至关重要。
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
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
在基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
这时,可采集半风化的标本观察,由于斜长石风化后颜色变浅,而与暗色矿物易于区别。
聚片双晶是斜长石的重要鉴定标志。
将标本向不同方向旋转,直到用野外或放大镜看到晶面或解理面上出现一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或折线,这就是双晶纹。
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双晶纹密集且平直,而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稀且不够平直。
4、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中。
普通角闪石多呈黑色、暗绿色,有时为褐色。
在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多呈长柱状晶体,但在某些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一向伸长的结晶习性并不显著。
角闪石在解理、光泽、硬度上与辉石相近,因此易与辉石混淆。
野外鉴定时可根据解理夹角相区分。
具体做法是:在照射光下看到一组反光良好的阶梯状反光面(解理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转动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面,其旋转角度就是解理夹角。
估计这个角度,若近90度,即为辉石;若为较明显的锐角或钝角,则为角闪石。
另外,普通角闪石常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共生;而辉石则常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共生。
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与黑云母有时也会混淆,其区别在于,角闪石硬度大于小刀,用小刀刻划只能得到碎屑状颗粒,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而黑云母硬度小于小刀,用小刀可挑成薄片,解理面具珍珠光泽。
另外,遭受风化后的角闪石常具绿色色调,而黑云母风化后常具褐色色调。
5、辉石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最主要的矿物,另外在安山岩中常以斑晶出现。
大多数辉石呈绿黑色,少量辉石呈灰绿色(如透辉石)。
产于侵入岩中的辉石一般呈等轴的粒状。
辉石具两组近于垂直的解理,常构成不整齐的阶梯状断口。
辉石最常见的次生变化是蛇纹石化和纤闪石化。
蛇纹石交代辉石常形成具丝绢光泽的“绢石"。
6、橄榄石橄榄石是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常见的矿物,其含量是这两类岩石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鲜的橄榄石是砂糖状晶体,呈橄榄绿色或黄绿色,一般为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不具解理,因此较易与辉石区别。
侵入岩的橄榄石常蚀变为蛇纹石和滑石,由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常呈黑绿色、黑色,具油脂光泽,并常可见由细粒磁铁矿组成的网状细脉。
喷出岩(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常蚀变成褐红色的具橄榄石假象的伊丁石。
橄榄石是抗风化能力很弱的矿物,地表露头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橄榄石。
7、黑云母黑云母主要出现在酸性的岩石中,新鲜的黑云母呈黑色或黑褐色,风化后褪色,常呈金黄色,解理极完全,常呈片状,在手标本中常可见到与晶体大小一致的平整的反光面,并可见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根据以上特征,不难将它与普通角闪石、辉石相区分。
8、霞石霞石仅出现在SiO2不饱和的碱性岩中。
侵入岩中的霞石因结晶常呈它形粒状,颜色为肉红色或灰白色,解理不完全,常具油脂光泽,易与石英混淆。
与石英的区别是,石英一般呈烟灰色,在风化面上呈凸起状,而霞石一般呈肉红色,抗风化能力弱,常有风化产物存在。
另外石英一般与富钾的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而霞石常与富钠的碱性长石(如歪长石)、碱性辉石共生。
根据解理不发育、油脂光泽,可与正长石区分。
二、矿物含量确定矿物含量,对于岩浆岩准确定名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绍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含量的两种方法。
1、目估法目估法是用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的含量,其准确性与经验有关,误差较大。
目估矿物含量时,由于暗色矿物比较醒目,所估含量往往偏高,这是应当避免的。
2、直线法直线法是在野外选定的有代表性的露头上,用小钢尺测量若干平行直线段上某矿物的长度并作出记录,然后根据下式求出欲测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
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100倍,线段间距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三、岩浆岩野外鉴定表岩浆岩野外鉴定时,除了要对岩石中的矿物及含量进行观察外,还要对岩石的结构、构造、岩体的产状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岩浆岩冷凝的部位,这样才能对岩浆岩正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