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37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受到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然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休戚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
(5)规范股市和信贷市场,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三次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当时只局限于英国,不是世界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完全形成。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波及全世界,这反划了世赛各国间经济联系紧密。
(3)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暂时进入“滞胀”状态。
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