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费县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农村普法宣传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中国国家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法治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素质,本文拟定了一份全面的农村普法宣传方案。
二、目标人群本方案的宣传对象是农村居民,包括农民、农民工、留守儿童等人群。
三、宣传途径为了保证宣传效果,我们选择了多种宣传途径:1.基层普法宣传通过村组普法课、法治讲座、法律援助等方式,在农村居民当中开展宣传活动。
在宣传中结合地方特色和居民实际,使法律知识更加贴合农村实际生活,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网络宣传在农村居民中,有很多年轻人和留守儿童喜欢上网。
针对这些人,我们将在各大社交媒体和网站上开展普法宣传,为农村居民带去更多的法律知识。
3.宣传专题片我们将拍摄多种专题的法律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电影院等多种媒介进行播放,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4.宣传专刊我们将出版多种宣传专刊,在省、地、县等不同级别的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发放,让农村居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
四、宣传内容本方案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课、法律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农村居民了解宪法、民法典、刑法和各种法规,提高大家的法律素质。
2.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知识通过讲解劳动合同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让农民和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途径,以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3.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的知识通过讲解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让农村居民掌握生活中的常识,提高大家的生活素质。
五、宣传计划根据上述宣传途径和宣传内容,我们制订了以下的宣传计划:•第一年:基层普法宣传课、法治讲座、法律援助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开展网络宣传、宣传专题片,出版宣传专刊。
•第二年:结合地方实际,加强针对农民和农民工的宣传,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工作。
•第三年:根据前两年宣传效果,不断总结和改进宣传形式和内容,保证效果更加显著。
农村法律宣讲方案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区占据着国家的绝大部分地区。
而在农村社区中,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和教育不足等原因,许多居民对法律和法规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一些法律纠纷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农村居民进行法律宣讲非常有必要。
同时,法律宣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让农村居民了解以及掌握自身权益,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2. 目标人群本次宣讲的重心为农村居民,包括老年人、青年人、妇女、农民工等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的群体。
3. 宣讲内容•3.1 法律基础知识。
在宣讲中,首先需要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比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层级、法律的作用、法律的适用等等。
•3.2 个人权益保护。
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农村居民的个人权益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婚姻家庭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3.3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通过宣讲,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敬业精神、诚信守法等社会公德的培养。
•3.4 法律援助制度介绍。
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农村居民如何获得法律援助。
在发生法律纠纷的时候,应该怎样寻求帮助。
4. 宣讲形式•4.1 常规宣讲。
在宣讲中加入生动的案例,对农村居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农村居民真正懂得法律知识的应用。
•4.2 互动宣讲。
在宣讲中,通过让参加宣讲的农村居民参与宣讲的过程中,增加宣讲的趣味性,提高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度,加强农村居民的参与感。
5. 宣讲场地本次宣讲可以选择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室或临时性的帐篷,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让农村居民对本次宣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6. 宣讲人员宣讲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宣讲能力。
可以选择在地方政府、法院、司法所等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或律师参加宣讲。
7. 宣传效果评估本次宣讲会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宣讲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对宣讲的不足和不足进行改进和调整,进一步提高宣讲效果。
8. 总结农村法律宣讲是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农村居民进行法律宣传,可以让农村居民了解及掌握自己的权益,促进法制建设及社会和谐。
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方案
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全面地了解法律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加强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全面推进国家法制化建设,实现“依法治农”目标,我省决定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法律权威,营造文明和谐社会。
二、活动周期:
本次活动周期为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度,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宣传教育活动。
三、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形式包括: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规范行为、实践探究等,具体而言:
1、宣传教育:利用农村广场、村委会、学校、诊所、商店等场所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和广告牌,宣传法律法规、案例、经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法律知识,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提高法律知识普及率。
农村宣讲下乡活动方案策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农村宣讲下乡活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提出一份。
一、活动目标:1. 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
2. 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技进步。
3. 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二、活动内容:1. 法律宣讲:邀请法律专家前往农村,开展法律宣讲活动,解答农村居民关于法律问题的疑惑。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使农村居民更加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2. 科学讲座:邀请科学专家前往农村,开展科学讲座,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讲解,使农村居民更加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3. 文化演出:组织文艺团队前往农村,开展文化演出活动,包括歌舞、戏曲、传统技艺等。
通过欣赏演出,使农村居民接触到优秀的文化艺术,提高文化修养。
三、活动形式:1. 专题讲座:每次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如法律知识、科学进展、传统文化等,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2. 示范操作:在讲座中加入实际操作环节,让农村居民亲自参与,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3. 互动交流:活动中设置互动环节,与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促进互动和学习。
四、活动安排:1. 预先准备:确定活动地点、时间、主题,联系专家和文艺团队,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等方式,向农村居民宣传活动内容和时间,提高参与度。
3. 实施活动:按照活动安排,组织专家和文艺团队前往农村,进行讲座、演出等活动。
4. 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参与居民的反馈和意见,为下次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农村宣讲下乡活动,我们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推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法制讲座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的和意义在农村地区,法制教育的推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
农村法制讲座活动旨在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促进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活动,既可以向农民群众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解答他们的法律困惑,又可以增强农民对法律的尊重和守法意识,使他们能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和形式主题:农村法制讲座——共建和谐农村形式:专题讲座、互动答疑三、活动内容安排1. 主题讲座时间:上午9:00-10:30地点:乡村活动中心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村常见法律问题和相关法律知识,强调法律的保护范围、法律的适用、法律的程序等,提高农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1)第一讲:宪法和法律基本知识讲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法律的地位、作用,提高农民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第二讲:劳动法和农民工权益保护介绍劳动法和农民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农村常见劳动纠纷解决途径,提高农民的劳动法意识和权益维护能力。
(3)第三讲:土地法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讲解土地法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解答农民对土地承包、流转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促进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保护和合法经营。
2. 互动答疑时间:上午10:30-11:30地点:乡村活动中心内容:通过现场互动答疑环节,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农民对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解决思路。
四、活动组织和推广1. 组织方本次活动主要由乡村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协助组织机构包括乡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相关部门,提供场地、设备和媒体宣传等支持。
2. 推广方式(1)通过宣传栏、横幅等宣传海报的形式,在乡镇、村庄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关心法制建设,增加活动参与度。
(2)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讲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村法律讲座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中国农村地区是我国实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农民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人群。
在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建设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农村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为此,举办一场农村法律讲座活动,旨在向农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普及农村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2.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农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
3.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4.增进农民对法律的信任,树立法律权威。
三、活动内容1.农村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律师、法官、法律教育专家等进行讲座,普及农村法律知识,解答农民关心的法律问题。
内容可包括:-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土地流转与承包合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农村房屋征收与补偿-劳动合同与农民工权益保护等2.法律咨询服务:设立咨询台,邀请专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解答农民遇到的法律问题,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指导。
3.法律宣传展览:举办法律宣传展览,展出与农村法律相关的图片、图表、法律文书等,引起农民的关注与兴趣,加深他们对法律的了解。
4.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农民参加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5.法律宣传手册发放:制作农村法律宣传手册,内容涵盖相关法律知识和常见法律问题的解答,向农民发放以方便他们随时了解和查阅。
四、活动形式1.地点选择:活动可在农村居民活动中心、乡镇集市或村庄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
2.活动时间:根据农民的工作时间和节假日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时间进行活动,可选择周末或节假日。
3.活动宣传: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活动信息,在乡镇、村庄张贴海报和发放传单,邀请农民们前来参加。
4.活动组织:成立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统筹和组织。
农村法律宣讲方案背景农村法律宣传是指向农村群众普及和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因此农村法律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享针对农村法律宣传的方案。
目的1.增强农村地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向农村居民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知识储备。
3.增强对农村社会管理、治理、稳定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和谐稳定的建设。
方案活动形式1.现场宣讲。
在乡镇或村庄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回答农民的实际问题。
2.宣传展览。
在相关场所设置法律法规展板和知识普及宣传墙,以图、文、资料等多种手段进行公开宣传。
3.媒体宣传。
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短信群发等)等多种手段,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宣传内容1.基本法律制度。
包括宪法、民法、刑法、民商事诉讼法、与乡村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3.乡村社会治理和信访工作。
包括基层组织管理、村务公开、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
宣讲人员1.法律工作者。
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
2.基层组织干部。
包括村干部、社区干部等,熟悉本地的法律法规、人情风俗等。
措施1.组织培训。
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将法律法规宣传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2.多种渠道宣传。
通过公众场所、墙报、学校、电视台、广播等多种渠道,增强宣传的覆盖面。
3.加强监督。
建立监督机制,对宣传人员的宣传效果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确保宣传的有效性。
效果与影响通过农村法律宣传,可以:1.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降低因法律认知不足而导致的违法行为,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增强对农村社会治理和信访工作的支持。
总结本方案以农村法律宣传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三种宣传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宣传内容、宣讲人员、措施等。
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的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法律进乡村”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全面依法治国。
具体目标包括:1.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2.加强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法律执行力和法律监督力;3.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4.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治理水平,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二、活动内容“法律进乡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2.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等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3.法律服务进村。
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法律问题。
4.法治培训。
加强对农村干部和农村法律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推动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
三、活动方式“法律进乡村”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集中宣传。
利用农闲季节或重要节点,组织宣传车、宣传队深入村屯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疑问。
2.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文艺宣传。
组织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等文艺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作品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
4.培训讲座。
组织律师、公证员等法律专业人士到农村地区开展培训讲座,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5.网络服务。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法律咨询、法律知识普及等服务,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渠道。
四、活动效果评估为确保“法律进乡村”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效果评估:1.制定评估标准。
村法治宣传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对村法治宣传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村法治宣传实施方案。
一、宣传内容。
1. 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宣传法律法规,让村民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2. 典型案例宣传,通过宣传典型的法律案例,让村民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3. 法治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法治知识,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
二、宣传形式。
1. 宣传栏设置,在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等地方设置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法治知识。
2. 宣传展板,制作法治宣传展板,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吸引村民的注意。
3. 宣传视频,制作法治宣传视频,通过宣传屏幕或者移动设备播放,让村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了解法律知识。
4. 宣传手册,编印法治宣传手册,发放给村民,让他们在阅读手册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
三、宣传对象。
1. 村民群众,针对村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2. 村干部,对村干部进行法治宣传培训,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提升法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宣传周期。
1. 长期宣传,法治宣传工作要长期坚持,不间断地进行法治宣传,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2. 定期宣传,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法治宣传活动,定期更新法治宣传内容,保持宣传的新鲜度和有效性。
五、宣传效果评估。
1. 定期评估,每季度对法治宣传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宣传效果,及时调整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2. 宣传调研,定期开展法治宣传调研,了解村民对法治宣传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为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六、宣传资源保障。
1. 资金支持,村委会要加大对法治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宣传活动的开展。
2. 人力支持,村委会要配备专门的法治宣传人员,负责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 物资支持,村委会要提供必要的宣传物资,如宣传栏、展板、视频设备等,保障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范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一、背景说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农民依法维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本方案旨在制定针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了解法律、守法,远离违法犯罪;2. 增加农民对法律法规的知识储备,提高法律素养,提升维权能力;3. 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4. 增加农村法律服务资源,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三、活动内容1. 针对农村特点和需求,开展制定针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普及和解读法律知识。
2. 在农村建立法律宣传阵地,设立法律宣传栏、展板等,向农民传递法律知识。
3. 制作并发放农村法律宣传教育材料,包括法律小册子、手册、宣传单,通过发放、张贴等方式让农民随时随地获取法律知识。
4. 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解决农民的法律问题。
5. 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团队培训,提高农村法律服务团队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四、活动组织1. 成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 制定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在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3. 指派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4. 将活动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和考核体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开展。
五、活动推广1. 利用农村广播、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宣传栏、宣传点等重要地点张贴宣传海报和标语。
2.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推送法律宣传信息,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3. 预约场馆和场地,开展法律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吸引农民参与,提高宣传效果。
费县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法规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维护好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信访局、市民政局、市农委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换届后新任村“两委”干部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
经研究决定对新任村“两委”成员集中开展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村“两委”成员政策法规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和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认真贯彻各项惠农政策和农村政策法规,切实把国家的农村政策法规落实到实处,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信访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并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信访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等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农村政策法规宣讲团。
三、内容及要求
重点宣讲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农
村集体“三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涉农信访化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民主一考核”等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工作机制方面的农村政策法规。
本次活动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乡镇全体干部、村“两委”全体成员集中进行宣讲。
参加集中培训的人员要达到95%以上,其中新任村“两委”干部要达到100%。
县里将对各乡镇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各乡镇2011年减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量化考核内容。
四、时间安排
宣讲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
1、宣讲发动阶段
8月8日—8月13日,制定活动方案,下发通知,准备宣讲材料。
2、宣讲实施阶段
8月23日—9月18日,确定宣讲场所,组织开展宣讲活动
3、总结阶段
及时上报开展活动中的有关问题,总结宣讲活动开展情况。
二〇一一年八月五日
费县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成员:朱宗强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翟金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
王再育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局局长
周传文县民政局局长
陈明增县农业局局长
宣讲团成员:
张顺平县纪委宣教室主任
潘朝霞县民政局基政科
杨青云县农经中心主任
靳更喜县农经中心副主任
二〇一一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