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鉴定
- 格式:docx
- 大小:30.55 KB
- 文档页数:17
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过程。
岩石的鉴定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方法,分别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的鉴定方法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鉴定火成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二、沉积岩的鉴定方法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层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层理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沉积物颗粒分析、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和沉积构造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颗粒形状和大小,从而推测沉积环境和岩石的成因。
三、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经过热变质、压力变质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鉴定变质岩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测试。
观察方面,可以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石英岩等。
测试方面,可以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岩石结构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岩石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
岩石的鉴定方法包括观察和测试两个方面,其中观察主要通过裸眼观察岩石的特征,测试则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成因,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并结合地质背景进行分析。
岩石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准确鉴定岩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浅论岩石矿物的分析鉴定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构成物质,由矿物颗粒或岩屑以及各种地球化学成分组成。
岩石的分析鉴定是通过对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性质及成分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岩石的类型、形成环境和成因等信息的科学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岩石鉴定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技术几个方面对岩石矿物的分析鉴定进行浅论。
岩石矿物的分析鉴定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岩石的类型: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类型,比如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3. 确定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研究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基础,通过对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推断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 宏观鉴定:通过直接观察岩石中矿物颗粒的颜色、形态和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推断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2. 石英晶体学鉴定:通过测量石英晶体的光学性质和晶体形态等特征,可以确定石英的种类和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成因。
3. 正电子衰变谱测定:利用正电子衰变谱仪对岩石样品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定,可以推断岩石的年龄和成因。
4. X射线衍射鉴定: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中的矿物种类和结构。
5. 化学分析: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测定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推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岩石鉴定实训,使学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分类及鉴定方法,提高学生对岩石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训地点地质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岩石的基本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岩石结构组成。
岩石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
2. 岩石分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2)沉积岩: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等过程形成,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和碳酸盐岩。
(3)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等条件下发生变化而成,分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等。
3. 岩石鉴定方法岩石鉴定主要采用肉眼观察、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等方法。
(1)肉眼观察:观察岩石的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特征。
(2)仪器测试:使用放大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谱仪等仪器对岩石进行测试。
(3)化学分析:对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五、实训过程1. 教师讲解岩石的基本特征、分类及鉴定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块岩石样品。
3. 学生对岩石样品进行肉眼观察,记录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特征。
4. 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对岩石样品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矿物特征。
5. 学生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岩石样品的化学成分。
6. 学生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对岩石样品进行鉴定。
六、实训结果本次实训中,学生共鉴定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一块。
具体鉴定结果如下:1. 岩浆岩:颜色为灰色,硬度较高,光泽为金属光泽,裂隙发育,节理不明显。
经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确定为玄武岩。
2. 沉积岩:颜色为棕色,硬度较低,光泽为油脂光泽,裂隙发育,节理不明显。
经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确定为砂岩。
3. 变质岩:颜色为绿色,硬度较高,光泽为玻璃光泽,裂隙发育,节理明显。
岩石的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年月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变质岩 5123-4手标本:岩石呈银白色,片状构造主要矿物:石英:油脂光泽,粒状,含量约为60%。
白云母:片状,珍珠光泽,粒径0.3~1cm,含量约为30%。
绿泥石;粒状,含量约为10%,粒径0.1~0.2cm。
初步定名银白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镜下:主要矿物:石英,粒径02~0.8mm,含量约65%。
白云母,片状连续分布.,含量约25%。
绿泥石,粒径0.25~0.4mm,含量约10% 。
特征矿物:白云母:片状解理机完全单片光下无色或颜色很浅,干涉色Ⅱ级顶到Ⅲ级平行消光.。
绿泥石:单偏光镜下呈放射状、鳞片状、隐晶状绿至黄绿弱多色性,正低至正中突起.干涉色为Ⅱ级灰常有蓝紫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平行消光.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绿泥石为白云母二期变质产物。
构造:片状构造。
定名:含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定名原则:特征变质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片岩片状构造:云母,闪石等片、柱状矿物和部分粒状矿物组成,他们平行排列所构成的面称为片理面.片理面可以较平直也可以形成波状弯曲,镜下所见均为洁净程度较好的片、柱状矿物的定向排列.鳞片粒状变晶结构:镜下变晶矿物以粒状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为主,鳞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次之的变晶矿物.片岩:片状矿物、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又是也含石榴石、十字石、电气石、帘石类以及碳酸盐矿物,有明显的片理构造,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数量长石,长石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大于0.1mm,以致在手标本上也不难鉴别出主要矿物,这就可与千枚岩相区别.c4-04手标本:岩石呈灰白色,千枚状构造,斑状结构变斑晶为硬绿泥石含量20%.基质含量为80%。
初步定名:灰白色硬绿泥石千枚岩镜下:总体呈斑状结构.其中变斑晶呈蒿束状结构,基质呈鳞片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硬绿泥石:束状鳞片状集合体,单偏光下多色性强,浅黄至金黄至褐色,正中突起干涉色为,二级蓝到高级白,平行消光.含量为20%基质主要为绢云母,同时含少量石英,总体含量为75%铁质:含量为5%.定名:硬绿泥石千枚岩C2-16手标本:岩石呈暗蓝色,片状构造.主要由蓝晶石、黑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其中蓝晶石:蓝色、扁平长柱状,玻璃光泽,解理中等,含量为25%左右.黑云母:黑色,鳞片状,含量为50%.长石:他形,含量25%.初步定名:暗蓝色蓝晶石黑云母片岩石.主要矿物:黑云母,片状,干涉色为Ⅰ级灰——Ⅱ级绿,呈定向排列,具一组极完全解理,含量为55%±。
鉴别岩石的方法鉴别岩石的方法一、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岩石鉴定的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结构性岩石,有些岩石的形态特征可以直接鉴定,有些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鉴定。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岩石的形状、表面结构、特征结构以及细节结构来鉴定岩石。
1、形状:根据岩石的形状可以进行粗略的鉴定,比如砂岩的形状是锥形,砾岩的形状是椭圆形,火山岩的形状是椭圆形或圆柱形,玄武岩的形状是长方形等。
2、表面结构:可以根据岩石的表面结构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表面结构是粗糙的,砾岩的表面结构是平滑的,火山岩的表面结构是光滑的,玄武岩的表面结构是棱角分明的等。
3、特征结构:根据岩石的特征结构可以鉴定岩石。
比如砂岩的特征结构是颗粒状,砾岩的特征结构是石榴石型结构,火山岩的特征结构是熔渣形状,玄武岩的特征结构是边界正切的等。
4、细节结构:根据岩石的细节结构可以鉴定岩石。
比如砂岩细节结构是棱角状,砾岩细节结构是石榴石型,火山岩细节结构是晶体状,玄武岩细节结构是花岗岩型等。
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另一种岩石鉴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岩石的重量、质地、磁性、晶体结构、光学等来鉴定岩石。
1、重量:根据岩石的重量可以粗略地判断岩石的种类,比如砂岩较轻,砾岩较重,火山岩较重,玄武岩较重等。
2、质地:可以根据岩石的质地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质地是粗糙的,砾岩的质地是柔软的,火山岩的质地是坚硬的,玄武岩的质地是柔软的等。
3、磁性:可以根据岩石的磁性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不吸磁,砾岩可以吸磁,火山岩吸磁性比较弱,玄武岩可以吸磁等。
4、晶体结构:可以根据岩石的晶体结构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晶体结构是粗糙的,砾岩的晶体结构是柔软的,火山岩的晶体结构是坚硬的,玄武岩的晶体结构是柔软的等。
5、光学:根据岩石的光学特性可以进行鉴定,比如砂岩的光学特性是淡黄色,砾岩的光学特性是淡绿色,火山岩的光学特性是淡蓝色,玄武岩的光学特性是淡黑色等。
三、化学性质1、有机物:可以根据岩石中有机物的含量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砾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火山岩中的有机物含量中等,玄武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等。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一,岩石分类的鉴定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
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
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夕卜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
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
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
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
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
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
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
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
岩石鉴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岩石鉴定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岩石分类、识别方法和岩石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2. 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因、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器材:1.岩石样本: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大理石。
2.砂纸、手镐、硬度计、锤子、钢尺、磁性偏差罗盘、盐酸、滴定管、三角板、显微镜。
实验步骤:1. 用手镐和锤子将岩石样本打成适当大小,并用砂纸将其表面磨光。
2. 测量岩石样本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
3. 用硬度计测试岩石的硬度,并记录测试值。
4. 用磁性偏差罗盘测试每个岩石样本的磁性,并记录测试结果。
5. 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将岩石样本放置,然后用钢尺测量其平行和垂直长度,并计算其体积。
6. 把一滴盐酸滴在岩石样本表面,如果有颜色改变或起泡的现象,说明此岩石含有钙质或其他酸溶性物质。
7. 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样本的颗粒大小、形状和排布等微观特征。
8. 用三角板测量岩石样本中矿物簇的夹角。
实验结论:1. 花岗岩具有颗粒粗大、断口均匀等特点,其温度较高,富含硅酸盐和铝质矿物。
2. 玄武岩具有均匀致密、质地硬的特点,其温度较低,富含玄武质矿物;3. 片麻岩属于变质岩石,具有石板状分层结构,其矿物成分以云母、长英石和石英等为主;4. 大理石属于岩石变质后的产物,具有颜色多变、半透明等特性,富含碳酸盐矿物。
总结:岩石鉴定实验是研究地质学和岩石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岩石的特点和性质,并了解其成因和形成环境,对于深入研究地质学和岩石学等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及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工程建设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岩石和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对常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1. 岩石薄片鉴定法岩石薄片是将薄片切割下来的岩石样品经过薄片加工制成的,可以通过透射光观测岩石中的矿物,从而进行岩石的鉴定。
岩石薄片制作需要经过样品磨平、薄片切割等多道工序,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准确度较高,是岩石鉴定的主要方法。
2. 室外观察法室外观察法是利用人眼直接观察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的颜色、构造、质地等特征进行鉴定。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在野外分布较广、构造简单、矿物组成单一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较低,易被误判。
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分离、提纯、测量等方法来确定岩石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鉴定岩石的种类和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可能存在的惰性矿物或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分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4.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将岩石样品反射出来的X射线进行衍射分析,通过衍射图谱进行岩石矿物的鉴定、元素分析。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岩石或碎屑物中矿物粒度小、难以直接观测、化学成分相似的情况下,准确度较高。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通过岩石样品在X射线入射下是表发出的物质的荧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并以此来鉴定岩石种类。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元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不能检测C、N和O这三种元素。
矿物的常规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外形等特征来鉴定矿物,例如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单一、物理性质明显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低,易被误判。
电子探针分析法是将基底样品进行研磨后在其表面照射电子束,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得到了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以及产生大量不易被准确测试的化学物质分析的情况下。
实验五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岩石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物质,根据其成因和组成的不同,可以将岩石划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是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方法:1. 火成岩鉴定:- 外观特征:火成岩通常具有颗粒状或块状结构,颜色多样,可能有玻璃质光泽或晶体光泽。
- 化学成分: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岩石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 矿物组成: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并使用矿物检测方法确定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种类和含量。
- 结晶程度:观察岩石中的结晶粒度及其排列方式,判断火成岩的结晶程度。
- 岩浆作用:通过研究岩石中的岩浆作用特征,如断裂、岩脉等,初步确定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 沉积岩鉴定:- 颗粒级分析:对沉积岩样品进行颗粒级分析,以确定其中的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
- 生物成分:观察沉积岩中的生物化石和化石遗迹,以确定沉积岩的年代和环境条件。
- 沉积结构:观察沉积岩中的沉积结构,如层理、横纹层等,以推断沉积岩的沉积方式和环境。
- 化学成分: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岩石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3. 变质岩鉴定:- 片麻岩:变质岩的一种,具有特殊的条带状结构。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条带结构,可初步鉴定为片麻岩。
- 矿物组成:观察变质岩中的矿物组成,并使用矿物检测方法确定主要矿物种类和含量。
- 线理:观察样品中的线理特征,如岩石中矿物排列的方向性,以确定岩石的形成过程。
- 岩石结构:观察岩石的结构特征,如岩层的折叠、破碎等,以初步判断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变质程度。
综合上述鉴定方法,可以对常见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岩石鉴定的方法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第二步,确定颗粒的大小,按照检索,就能找到正确的分类位置,符号眼睛代表粗粒,放大镜代表中粒,显微镜代表细粒;第三步,必须考虑岩石的其他特征(颜色、构造、矿物组合)。
第四步,则是对沉积岩的鉴定检索。
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岩浆岩?紧密连结的晶体难以从岩石中剥离晶体不规则岩浆岩呈晶质结构,是由矿物晶体互相连结聚集而成。
岩石里的晶体或无规律聚集,或是显示出某种方向性。
岩浆岩没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也没有变质岩的片理构造。
有些熔岩充满气孔。
不含化石。
变质岩?呈波状片理的片麻岩变质岩分为两大类,区域变质岩有独特的片理构造,常呈波浪状,不像沉积岩层理面那样干坦,接触变质岩晶体呈较不规则排列。
沉积岩?石英颗粒松散地胶结在一起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颗粒连结松散,用手指可蹭下颗粒。
石英是许多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是石灰岩的重要组分,沉积岩含化石,依此可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
第二步确定岩石成因类别之后,下一步就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划分。
这里指的是组成岩石的颗粒的大小,而不是嵌生于其中的个别晶体的大小第三步通过上两步你已确定手持标本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并已确定其颗粒的大小,如果是岩浆岩,那么下—步就是观察颜色,酸性岩富含密度小的淡色硅酸盐,颜色很浅,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富含密度大的铁镁矿物,颜色深,中性岩恰如其名,其矿物含量处于前两类之间,因此,颜色深浅也居中。
如果是变质岩,那么应观察片理(某些矿物的定向排列)和无片理(结晶,无明显的构造),确定手持标本的所属,然后按表中提供的岩石名称,以获取进一步的鉴定资料。
岩石鉴定实验报告岩石鉴定实验报告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承载着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质过程的痕迹。
通过对岩石的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进而推断出地质环境和资源分布。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对不同的岩石样本进行鉴定和分析,以深入了解岩石的组成和性质。
实验一:外部观察和质地分析首先,我们对样本进行外部观察和质地分析。
通过肉眼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颜色、纹理和形态特征。
例如,黑色的岩石可能含有较高的铁含量,而红色的岩石可能富含氧化铁。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触摸和敲击样本来判断其质地。
柔软的岩石可能是泥岩或砂岩,而坚硬的岩石可能是花岗岩或片麻岩。
实验二:矿物组成分析接下来,我们利用显微镜对岩石样本进行矿物组成分析。
将岩石样本制成薄片后,我们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的矿物颗粒。
根据矿物的形态、颜色和折射率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类型。
例如,白色的长石可能是钾长石或钠长石,黑色的矿物可能是黑云母或角闪石。
实验三:化学成分分析除了矿物组成,岩石的化学成分也是鉴定的重要指标。
我们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照射样本,仪器可以测量样本中不同元素的荧光强度,从而得到岩石的化学成分。
例如,高铁含量的岩石可能富含铁矿物,而高钙含量的岩石可能富含方解石或石灰石。
实验四:岩石类型鉴定最后,我们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岩石的类型进行鉴定。
根据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化学成分,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砂岩和页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如片麻岩和云母片岩。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地对不同岩石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通过外部观察和质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性质;通过矿物组成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类型;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岩石的化学成分;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大岩类野外鉴定方法一、岩石的外观特征鉴定法岩石的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构造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岩石类别。
1.颜色:岩石的颜色通常与其中的矿物成分有关。
例如,黑色的岩石可能富含黑云母或其他含铁矿物,红色的岩石可能含有铁氧化物等。
2.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大小。
例如,细粒岩石的颗粒较小且难以分辨,而粗粒岩石的颗粒较大且容易观察到。
3.构造: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
例如,层理结构是指岩石中呈层状排列的矿物,节理结构是指岩石中呈柱状或板状排列的断裂。
通过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岩石类别,但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进行进一步确认。
二、矿物成分鉴定法岩石的矿物成分是鉴定岩石类别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可以确定岩石的种类。
1.裸眼观察:裸眼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岩石中的主要矿物成分。
例如,含石英的岩石具有玻璃质光泽,含长石的岩石具有亮泽等。
2.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岩石中的细微矿物成分。
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折射率等特征,可以确定其所属的矿物种类。
3.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精确鉴定岩石矿物成分的方法。
通过照射岩石样品,观察其所产生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确定岩石中所有的矿物成分。
通过矿物成分的鉴定,可以准确确定岩石的种类,进而推测其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三、化学分析鉴定法化学分析是一种精确鉴定岩石成分的方法,通过测定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而确定其所属的岩石类别。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1.荧光光谱分析: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发射的荧光光谱,可以确定其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通过照射岩石样品,观察其所产生的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确定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3.质谱分析:通过将岩石样品进行离子化,然后在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可以得到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1、碎屑岩的肉眼鉴定∙ 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
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
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他岩石相混淆了。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 —0.005毫米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2—0.5毫米)中砂岩(0.5—0.25毫米)和细砂岩(0.25—0.05毫米)。
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者是角砾岩,系圆状或次圆状者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成分和胶结物成分)。
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定名;砂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铁质(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硅质(二氧化硅)、泥质(粘土质)、钙质(碳酸钙)等。
铁质胶结物多呈红色、褐红色或黄色。
硅质最硬,小刀刻不动。
钙质滴稀HCI起泡。
弄清楚了结构和成分,就可为碎屑岩定名。
例如,碎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超过50%,长石和岩屑含量均小于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
也可按其胶结物命名,如可称某岩石为铁质石英砂岩。
碎屑岩中可见化石,但一般保存较差。
∙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
因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
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别于碎屑岩。
2、粘土岩的肉眼鉴定∙ ◆鉴定粘土岩的主要依据是其泥质结构。
粘土岩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仅能按其颜色、硬度等物理性质及结构、构造来鉴定。
它多具滑腻感,粘重,有可塑性、烧结性等物理性质。
若是纯净的粘土岩,一般为浅色的土状岩石。
层理是粘土岩中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人们就按粘土岩层理(倘层理厚度小于1毫米称页理)及其固结程度进行分类,将固结程度很高、页理发育,可剥成薄片者称作页岩。
页岩常含化石。
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别的基本方法鉴别岩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最基本的是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用肉眼和简单工具(如小刀、放大镜、盐酸点滴等)进行的鉴别方法。
野外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步骤如下:1. 首先远观岩层的产状:来辨别是哪一类岩石。
不同岩类产状不同.(1)岩浆岩产状常为:岩基、岩株、岩墙、岩脉、岩床、岩盘等。
(2)沉积岩产状常为:层状。
(3)变质岩产状常为:带状(沿断裂带、断裂面)、面状(区域变质)、环状(沿侵入岩体) 2。
其次观察岩石的构造:来辨别是哪一类岩石。
不同岩类成因不同则构造不同。
⑴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物晶体冷凝分异形成,假层理);流动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最为常见。
⑵沉积岩构造: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最为常见。
⑶变质岩构造:变余构造(变余层状、波状、杏仁、流纹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斑点构造;最为常见。
3。
再次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最为醒目的特征之一。
不同岩类颜色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碎屑和环境有关。
⑴岩浆岩的颜色:取决于“色率”即暗色矿物的比率.(暗色矿物的含量多少)。
超基性岩:深色色率高(暗色矿物含量高)基性岩:过渡色率中性岩:过渡色率酸性岩:色浅色率低(暗色矿物含量低)⑵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收集的碎屑、形成的环境、风化的程度.A。
继承色:被搬运堆积矿物的颜色。
如浅肉红色:长石砂岩白色:石英砂岩灰色:岩屑砂岩B. 原生色:沉积时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
i. 白色或很浅色调:岩石不含色元素(如铁、锰、有机质),或含钙量很高。
ii. 灰色和黑色:岩石含有机质(碳、沥青质)或分散状黄铁矿、白铁矿颗粒,含量多呈黑色,少呈灰色。
沉积时为还原→强还原环境。
iii. 红黄色:岩石含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杂色的结果.沉积时为氧化环境,热带或亚热带干燥地区。
iv。
绿色:多为含铁低氧自身矿物颜色所致。
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
v。
一般为氧化→还原环境.vi. 紫红色、红色、褐红色、黄棕色:均由三价铁离子所致。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自然界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不断地进行转化。
这种由原岩转变成新岩的过程,不是,也不可能是简单的重复,新生成的岩石不仅在成分上、而且在结构、构造上与原岩均有极大的差异。
2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常见三大类岩石以其固有的特点相互区别,如表 1 所示。
表 1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的产状、结构、构造间的区别3 、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提示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如下:∙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岩石的外表上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
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对岩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如火成岩中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
沉积岩中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分、联结方式可区分出碎屑岩、黏土岩、生物化学岩类(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岩石的分类和定名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定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
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如角闪石、辉石等)。
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
而绢云母、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
因此,根据某些变质矿物成分的分析,就可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在岩石的定名方面,如果由多种矿物组份组成,则以含量最多的矿物与岩石的基本名称紧密相联,其他较次要的矿物,按含量多少依次向左排列,如“角闪斜长片麻岩”,说明其矿物成分是以斜长石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角闪石,其他火成岩、沉积岩的多元定名涵义也是如此。
∙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有许多矿物成分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分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的深浅、坚硬性、比重的大小和“盐酸反应”进行初步判断。
火成岩中深色成分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分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
沉积岩中较为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多为含铁、锰质量大的岩石,有“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三大类岩石a.火成岩(1)什么是火成岩?火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
大部分火成岩是结晶质,小部分是玻璃质。
火成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一般介于700-1500℃之间。
火成岩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在地壳中具有一定的产状、形态。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份,火成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2)岩浆岩的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根据形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把岩浆岩的结构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1)显晶质结构凭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矿物颗粒者称显晶质。
根据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大小又分为: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2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2-0.2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2mm;若颗粒平均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巨晶、伟晶。
(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很细,不能用肉眼或放大镜看出者称隐晶质。
具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呈致密状,肉眼观察有时不易与玻璃质相区别,但具隐晶质结构的岩石没有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脆性程度低,常具有瓷状断口。
(3)岩浆岩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根据形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把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以下四种结构:1、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这种结构常见于侵入岩中。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这种结构多见于侵入岩体的边部或浅成侵入体中。
3、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颗粒。
4、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相似,只是基质为显晶质。
(4)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关系。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类型有: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排列无一定次序、无一定方向。
是岩浆岩最常见的一种构造。
2、斑杂构造岩石的不同部位在结构上、矿物成分上较大差异,如局部暗色矿物多,局部浅色矿物多。
3、带状构造岩石中不同结构或不同成分的条带相互交替,彼此近平行的一种构造。
4、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是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
当岩浆喷溢到地面时,所含挥发份散逸出来,岩浆迅速冷凝而使孔洞保留在岩石中,形成气孔构造。
气孔的拉长方向一般指示岩浆流动方向。
当气孔被岩浆后期矿物所充填时,其充填物宛如杏仁,称为杏仁构造。
杏仁构造在玄武岩中最常见。
5、流纹构造是酸性喷出岩(尤其是流纹岩)中常见构造。
它是由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6、珍珠构造主要见于酸性火山玻璃中,有玻璃质冷却收缩所形成。
其特征是形成一系列圆弧形裂开,并往往有一定色彩。
7、枕状构造这是海底溢出的基性熔岩中常见的构造,状似枕头,大小不等,相互堆积,每一枕状体上凸下平,外部玻璃质壳,向内逐渐为显晶质。
(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类1、超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在地表分布很少,仅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4%。
超基性岩体的规模也不大,常形成外观象透镜状、扁豆状的岩体,它们好像一串大小不同的珠子一样沿着一定方向延伸,断断续续排列,有时可以追索上千公里。
超基性岩颜色比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绿色,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坚硬,常具致密块状构造。
它的化学成分特征是酸度最低,SiO2含量小于45%;碱度也很低,一般情况下K2O+Na2O不足1%;但铁、镁含量高,通常FeO+Fe2O3在8-16%之间,MgO含量范围较宽,在12-46%之间。
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基性岩类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其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虽然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和台地在陆地上比较多见,但是和海洋底部玄武岩的分布情况相比,就逊色得多,因为海洋底部几乎全部由玄武岩形成。
辉长岩的成分和玄武岩很相近,但是结构上差别较大。
辉长岩因为在地下深处,斜长石和辉石同时结晶,因此,矿物颗粒形态发育比较完整,大小也差不多。
玄武岩一般由斑晶矿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是斜长石、辉石、橄榄石,基质就是岩浆喷发时没有来得及结晶的玻璃质或者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的隐晶质。
3、中性岩类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就像这个岩类的名称一样,它是在基性岩和酸性岩中间的过渡类型。
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闪长岩既可以向基性岩辉长岩过渡,也可以向酸性岩花岗岩过渡。
同样,喷出岩之间也关系密切,安山岩和玄武岩、流纹岩也常常共生在一起。
4、酸性岩类酸性岩类中以人们熟悉的花岗岩类出露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
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这类岩石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K2O+Na2O 平均在6-8%之间,铁、钙含量不高。
b.沉积岩(1)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及其以下深度有限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一系列作用(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而形成的岩石。
在陆地约四分之三的表面是沉积岩,它占地壳总重量的8%。
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
像沙,盐,粘土,砂岩,炭和石灰石都是例子。
(2)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3)沉积岩的分类以物质来源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分类,沉积岩被分成三类,即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沉积岩。
b.变质岩(1)什么是变质岩?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
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转变而来的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2)变质岩是怎么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见到积雪在自身重压作用下,它的底层会转化成冰的现象。
松软的雪和坚固的冰在成分上是一样的,但结构却是不同的。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雪转化成冰的过程是相似的。
具体说来就是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因受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其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转化即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这种转变基本是在固态下完成的,这种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就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
(3)常见的变质岩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略逊于火成岩,但变质岩的家族非常庞大,其种类远多于火成岩和沉积岩。
按照外表特征可以简单地分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粒状岩石等5大类,每一大类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岩石类型,如粒状岩中有石英岩、大理岩、麻粒岩、角闪岩等。
(4)变质岩能告诉我们什么?地球形成最初是没有生物记录的,科学家必须通过变质岩的研究,以了解地球早期的历史。
绝大多数变质岩形成在地壳深部,我们在地表本来是见不到的,是由于后来的构造运动,才使变质岩露出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