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724.98 KB
- 文档页数:19
物理笔记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 惯性是物体存在并保持其状态的一种性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始终保持静止,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1.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2.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受的加速度方向相同3.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 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1.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其中,这两个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他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地面对他则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反作用定律的典型例子。
四、质量及其测量1.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性质,它是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2.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3. 质量的测量可通过天平等仪器进行,常用的天平就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五、力及其分类1. 力是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和方向的作用。
2.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其中,摩擦力、张力、弹力等为接触力,万有引力、静电力、磁力等为非接触力。
六、质量的重力作用1. 质量的重力作用是质量所受的万有引力,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2. 质量的重力作用公式为F=mg,其中F为质量所受的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
七、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可求解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物体所受合外力作用的时间;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物体所产生加速度的影响等问题。
2.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可求解物体之间的作用-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及影响范围等问题。
八、力对物体的作用1. 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发生变形、改变速度、产生加速度等。
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明确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面上的物体唯有依靠推、拉等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使它们运动起来。
外力一旦消失,受迫运动也就停止了。
二、伽利略的研究工作1.理想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左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与左斜面同样的高度。
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右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保持运动下去。
3.笛卡尔的观点: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1)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
(×)(4)物体从竖直向上运动的气球上掉落后,立即向下运动。
(×)(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2.前进中的大巴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倾倒;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跳起,人会落在________(选填“原来位置”“原位置前”或“原位置后”)。
1.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标准】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导图】情境引入《周礼》中有“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zhou)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现象符合伽利略的观点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完本节你就会明白。
必备知识·认知导学一、“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历史认知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提醒]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动手求真在验证“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描述中,是由于摩擦作用导致小车停止,设计以下情景演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平滑连接,小车行驶距离最大的是玻璃表面,其次是木板表面,距离最小的是毛巾表面。
明辨是非1.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包括定律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定律的表达式。
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3. 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惯性的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放置在桌面上的书本,让学生观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书本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引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包括定律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的原因,或者一个正在减速的物体为什么最终会停止。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牛顿第一定律》板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表达式: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适用条件:没有外力作用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
2. 分析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的原因,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释。
3. 讨论惯性与质量的关系,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三、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各个过程,哪些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哪些是推理得出的?答案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可以滚上另一斜面,是实验事实,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其余各个结论是由推理得出的,不可以用实验完成.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2.理想实验的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1)②③①④(2)B解析步骤②是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属于可靠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利用推理,先得到小球不受阻力作用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的推论,再设想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至第二个斜面成为水平面时,得到小球将匀速运动的推论.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正确的分类是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答案(1)不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1.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答案 B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有三层含义: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由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从而揭示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故选项A、C、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选项B错误.【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同时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针对训练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C.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是伽利略一个人的研究成果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出来的答案 D【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惯性的理解和应用(1)自行车比赛中,高速行进的自行车受到障碍物阻碍,人会向哪倒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所以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的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1)向前.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2)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地理位置无关.虽然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但物体的质量不变,即惯性不变.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的表现(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甩,而汽车匀速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突然减速和拐弯时人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C.在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D.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上,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向后偏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答案 C解析物体的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A错误;一切物体均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加速、减速还是匀速运动状态,B 错误;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物体上,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说明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C 正确;人向上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人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与车速相同,因此仍落在车厢内原处,D 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针对训练2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原来的16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 A解析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A 正确,C 、D 错误;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受的重力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B 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答案 B解析理想实验在实际情况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其条件永远是理想化的,选项B正确;即使接触面“相当光滑”,也不会达到没有摩擦力的程度,选项A错误;利用气垫导轨当然也不能实现“理想”的条件,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只不过阻力很小而已,选项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D错误.【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多选)下列过程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答案BCD解析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理解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B.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所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D.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 B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正确;若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C错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若合外力为0,则物体也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 C解析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是可以减小惯性,而是在紧急刹车时可以防止人由于惯性飞离座椅,所以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B、D错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其惯性也不变,所以C正确.【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5.(惯性的应用)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自行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答案 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它任何因素均无关,故A、B错误;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改变了质量,从而改变了惯性,故C 正确;人和车的质量不变,则其惯性不变,故D错误.【考点】惯性【题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选择题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物理学史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D正确.【考点】对运动与力的关系认识的物理学史【题点】对运动与力的关系认识的物理学史2.(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是凭空想象的B.这个实验虽然是想象的,但它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D.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答案BC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虽然是假想的,但是实验方法却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靠的,故选B、C.【考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题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考点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多选)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答案AD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A正确,C错误;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D正确.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图1A.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B.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C.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D.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答案 D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与质量大小无关),故D正确.【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5.如图2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的上表面水平,在A 的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体A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图2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 B解析小球原来静止时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为零.当劈形物体A由静止释放,A应沿斜面下滑,故B也将运动,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但由于惯性,小球原来速度为零,而小球又光滑,除竖直方向可以有力外,其他方向上不受力,因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碰到斜面之前,运动轨迹应为一条直线,即竖直向下的直线,故选B.【考点】牛顿第一定律【题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考点三惯性的理解与应用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惯性大小随之变化C.惯性是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D.由于子弹的速度越大,其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子弹的惯性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有关答案 A解析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并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无关,A正确,B、C、D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7.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答案 D解析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说明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逐渐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与速度大小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故B错误,D正确;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但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不同的乘客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惯性不一定同样大,故C错误.【考点】惯性【题点】对惯性的理解8.(多选)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直线行驶的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瞬间的状态,如图3中的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图3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C.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D.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答案AC解析题图甲中,塑料杯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塑料杯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题图丙中,塑料杯向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所以,题图甲中火车在匀速运动,题图乙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题图丙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选项A、C 正确.【考点】惯性【题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