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假期互联网服务用户及广告市场研究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996.97 KB
- 文档页数:26
2018年我国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一、互联网广告行业概述广告是指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形式,是互联网产品中最易变现的方式之一,大到BAT以及四大门户网站,小到个人站长、淘宝客之流,都需要依赖广告获得收入。
互联网广告的价值就在于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大的范围去最精确的捕捉那些广告主想要真正去接触到的受众。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大数据的出现,大众在传统媒体花费时间逐渐转移到新型互联网媒体,并已经发展到由PC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广告已经变得可追踪、效率化。
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计费模式主要包括展示计费(CPM)、点击计费(CPC)、按时计费(CPT)、效果计费(CPA)和销量计费(CPS)等多种方式。
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计费模式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不同的广告形式往往采用不同的计费模式,各类形式互联网广告的份额变动也会反映在计费方式的市场份额之中。
由于搜索类广告的快速增长,其采用的CPC(按点击计费)计费方式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扩大,而品牌图形广告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采用的CPT(按时间计费)计费方式份额则逐渐萎缩。
另外,垂直搜索类广告和展示类广告的发展分别带动了CPM(每千人成本)以及CPA(按效果计费)等计费方式的增长。
互联网广告行业产业链按参与主体可分为广告主、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媒体渠道和互联网用户,其中广告主是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是市场的核心驱动,媒体渠道是互联网广告的载体和受众接触点,互联网用户是互联网广告营销的最终受众。
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是连接广告主和媒体渠道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它通过与广告主建立广告代理关系,帮助广告主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确定广告目标,依据计划进行广告策划和创意,并完成广告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它整合多元化的广告购买渠道和方式,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和管理,并优化配置多渠道的媒体资源。
2018移动广告行业报告2018年是移动广告行业迅速发展的一年。
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移动设备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移动广告市场迅猛增长,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将介绍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一、市场规模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470.9亿元,同比增长34.1%。
其中,移动搜索和移动视频广告表现最为突出,增长率分别为43.7%和41.6%。
二、广告形式1.原生广告随着用户对广告越来越敏感,原生广告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广告形式。
广告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完全一致,让用户提高了广告接受度,同时也提高了广告点击率。
2.视频广告视频广告是用户喜欢的一种广告形式,有相对较高的点击率。
在2018年,移动视频广告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其中以短视频广告增长最快,用户喜欢的创意视频短片营销策略成为了今年的趋势。
三、广告投放平台1.支付宝和微信朋友圈支付宝和微信朋友圈成为了两个最受欢迎的广告投放平台。
支付宝利用“口碑”和“生活圈”等特色模块垂直化、个性化广告投放。
微信朋友圈利用朋友圈广告位、微信公众号广告位、微信小程序广告位等,实现完整的广告投放链。
2.今日头条作为 2018年移动广告行业崛起的王者,头条广告投放通过在新闻客户端、短视频、资讯等多个场景下,利用算法推送精准优质的广告,打造个性化、全面的广告推广渠道,成为了主流广告投放平台之一。
四、未来发展趋势1.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投放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移动广告的基石,可通过用户画像进行定向广告投放。
在未来,大数据技术将继续加速发展和应用,提高广告的定向性和精准度。
2.区块链技术实现透明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成熟,透明度逐渐被普及并成为美好的新形式。
移动广告行业也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数据广告投放方面,区块链技术有望帮助广告行业实现更高的监管透明性。
3.新技术新模式推陈出新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广告形式的新变化。
春节期间的网络消费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消费正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尤其是在春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本文将对春节期间的网络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人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购物模式、消费偏好以及满足需求的心理动机。
春节期间网络消费的兴起,与各种促销活动密不可分。
重要的节日离不开购物狂欢,春节也不例外。
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进行网购。
例如,淘宝的“年货节”、“春季促销”等活动,京东的“年货节”、“秒杀”等活动。
这些促销活动不仅提供了价格上的便利,还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在春节期间,网络消费的主要目标是满足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
根据数据显示,春节前后,家居用品、年货礼盒、食品、商品打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人们还渴望以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比如购买节日饰品、服饰和个性化定制产品等。
网络消费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轻松选购商品,并且节省了去商店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购买商品,春节期间的网络消费还涵盖了旅游、餐饮、娱乐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游,享受假期的乐趣。
而网络消费为他们提供了预订机票、酒店、旅游路线等便捷的服务。
此外,也有许多人选择通过外卖平台或者点评网站预订餐厅,避免春节期间餐饮场所的拥挤。
春节期间的网络消费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购物的便利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一种趋势,人们享受在线购物的便捷和速度。
其次是价格因素。
春节期间,商家常常推出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和折扣,这使得很多商品的价格比实体店更有竞争力。
此外,一些消费者还更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他们会通过网店的评价和评论来判断一家店铺的信誉。
最后是心理动机。
春节是一个庆祝团聚的时刻,许多人通过购物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使得他们的购买行为更加有意义和有针对性。
然而,春节期间的网络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网购物品的真实性和质量的问题。
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研究报告消费市场的下沉引发了各大互联网平台对渠道下沉的思考。
今日头条、美团、拼多多为互联网广告的精准地域投放和消费下沉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从而强劲拉动了三四线消费市场的崛起。
三四线城市的本地广告主营销预算也大幅向互联网媒体转移。
互联网广告的下沉,迅速拉升了三四线消费市场基于对存量市场的深耕挖掘,移动互联网时代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近年兴起的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新闻类、资讯类、社交类、视频类等媒体平台最主要的广告形式。
基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信息流广告可以通过技术算法自动为用户推荐信息,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地瞄准目标客户,广告主们的媒体预算向信息流广告的迁移在加快。
互联网新技术的深耕,促使信息流等广告类型迅速崛起监管政策趋严监管走向将决定行业趋势与结构目前,技术已经成为数字营销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大数据、LBS等技术在精准营销的应用,拉近了广告与用户的距离,提升了广告投放效率。
等级保护评估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而限娱令的出台则对新兴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的动向将直接决定视频时代头部公司的结构与生存状态新巨头崛起非传统媒体平台强劲增长以今日头条、小米、美团为代表的非传统媒体平台在2018年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长强劲,进一步蚕食BAT的市场份额。
他们依靠创新的业务模式、产品以及技术优势,成为互联网广告发展的驱动力渠道下沉三、四线城市成为新蓝海消费市场的下沉引发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对渠道下沉的思考。
随着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逐步减弱,同时数字营销渠道下沉拓展长尾广告主资源,三四线城市的本地广告主营销预算也大幅向互联网媒体转移流量红利结束存量市场深耕细作引重视流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新的阶段,媒体寻求流量变现价值最大化,存量市场的深耕细作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媒体只有从流量运营升级到用户运营,才能进一步提升其营销价值百度 腾讯 京东 新浪 美团 12345678910搜狐 360 TOP10企业。
2018年春节调查报告4篇??便利化、互联网旅游技术创新与价格竞争等重大利好因素影响,我国旅游者在XX年的旅游意愿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春节预计将成为游客规模史上最高、“智慧旅游”程度最高的春节黄金周。
今年旅游的性价比也创新高,携程等大型旅游网站和app已经推出数万条线路以及“买一送一”、一元门票等优惠活动。
从目前春节假期的预订情况看,出境游、高铁与自驾游、跟团游与自由行、门票等产品,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预计国内的东北、海南、华东、云南、四川,出境的日本、泰国、台湾地区、澳洲、美国等将是春节旅游的热点,热门线路游客量有望增长50%以上。
春节旅游意愿超八成九成是家庭同游距XX年春节黄金周假期只有1个多月了,调查显示,有出行意愿的网民达到八成。
17%的网民已经订好了出游计划,65%的网民仍在考虑中。
18%的客户表示没有出游计划。
春节是中国人每年最重要的节日,近9成旅游者倾向与家人一同出游。
选择一个人出游的只有5%。
合家团圆、走亲访友也是大部分人极为重要的安排,因此36%的客户倾向于年初三或初四出行。
其次是春节前(23%)、年初一或初二(20%)。
在出游天数的选择上,大部分人倾向在3-6天,兼顾休息和出游时间。
25%的游客选择春节旅游6天以上。
携程旅游专家分析,目前处于春节国内游、出境游的预订高峰,出境游已经预订过半,欧美、澳洲等部分长途热门线路的名额已经很紧张。
建议有出游计划的旅游者尽快安排。
从订单分析家庭游客是主力,报名携程旅游团的两大一小或者三代同行比例很高,私家团、爸妈放心游、高端小团游等很受欢迎。
出境游意愿首次高于国内游在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约4成客户倾向于境外旅游,37%偏好境内旅游,选择出境游的客人比例略高于国内游,另有23%的客户表示“不确定”。
超过一半的客户不考虑境内出游,主要是因为境内目的地在节假日人较多。
调查发现,男性客户更倾向境内旅游,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境外。
国内目的地集中在传统、热门的旅游胜地,如三亚、云南(丽江、昆明、大理等),其次是厦门、东北(哈尔滨、吉林等)。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维持平稳,营销云的不断发展,电商广告保持强劲势头,未来互联网广告蓝海逐渐显现出来一、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1、201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当代广告或网络媒介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和世界广告的国际化趋势,催生出广告传播的多元化时代来临。
网络媒介以其广域性(或超时空性)和双向互动性特征而与广播、电视和报刊三大传统媒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一时期的广告传播方式、广告存在形态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由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由“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向“传者-受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转移,广告传播重点由以诉求产品功能和物质利益特点为主向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转移。
通过对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互联网的时代的广告模式呈现出: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区时代的发展趋势。
而新的广告模式的确立,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全球互联网广告规模不断增长,占整体广告收入比重超50%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市场发展增速有所放缓。
全部在线广告营收(预估、包括PC和移动广告收入)的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达到千亿规模,2016年增长18.87%至2081亿美元;突破2千亿规模;2018年全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6%。
从历史轨迹来看,数字渠道继续促进全球广告增长。
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球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整体广告收入市场份额为50.27%。
2018年谷歌仍然是数字广告市场上的领头羊,数字广告收入高达88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高达32.2%;远超排位第二的Facebook,其数字广告收入为544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为19.90%;中国阿里巴巴则排位全球第三;全球前十企业市场占比为75.56%;全球数字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
春节长假期间中国网民行为变化调研报告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网民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工作、学习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通过分析网民春节长假期间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可以较好的了解春节期间经济下互联网的商机所在,借此给予企业假日经济下客户合作、推广等方面的启发。
(一)调研情况介绍1、通过调研,整体访问呈先增后降,长假期间回升的轨迹。
访问情况呈现出在第4周达到顶峰,然后下降,在春节前的1周快速下降,到达谷底,,然后在春节长假期间略微回升的轨迹。
2、电子商务在节前4周呈上升趋势,节前3周达到访问顶峰。
购物网站和旅游网站的访问人数,在节前4周呈上升趋势,在节前3周达到顶峰。
网民在网络上购买年货和礼品以及预定旅游都有提前起,所以春节前5周到3周是网络购物和旅游预定的旺季,网民访问呈上升趋势。
而网上支付作为网络购物和旅游预定的支付手段,在春节期间的访问情况与电子商务活动保持一致。
3、节前1周,网民访问量下降,除夕当天降至最低。
根据调研,网民在春节长假期间的访问量较节前访问量下降了一半。
由于春节长假,许多在外地工作的网民都返乡过节探亲,因此网民的访问量逐渐下降,在除夕当天下降到最低。
4、春节长假期间,休闲娱乐类网站访问量上升。
在线视频网站在春节期间访问回升,春晚视频直播网站优势明显。
游戏网站在春节长假期间访问人数上升,小游戏是访问回升的主要原因。
社交网站在春节期间访问量也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而且性别差异明显,女性网民受春节影响小,使用情况高,而男性网民带动了婚恋交友网站访问量的上升。
(二)分析预测1、银行需要把握春节前5周至3周的电子商务热潮。
2、在春节前1周,银行可以适当减少营销投入,节约成本。
3、在长假期间,银行应多关注休闲娱乐类媒体,(三)结论在电子商务行业合作方面,银行需要把握节前5至3周的电子商务热潮。
在节前的5至3周,网络购物和网上旅游预定交易量均出现增长趋势,相当的网上支付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网上银行需要在节前5至3周之间,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积极进行营销和用户拓展活动,比如网上支付积分双边等。
互联网春节调研报告互联网春节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与春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方便地进行年货购买、亲友拜年、春晚收看等活动。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以了解人们对互联网春节的使用情况和态度。
第一部分:互联网春节购物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78%的受访者选择了通过互联网购买年货。
其中,超市购物APP和电商平台成为最受欢迎的购物渠道,分别占比45%和38%。
受访者认为通过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折扣。
然而,也有少部分受访者表示担心互联网购物可能存在的风险,担心虚假宣传和商品质量问题。
第二部分:互联网春节社交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68%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亲友进行拜年。
相比传统的拜年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拜年能够省去时间和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一起分享喜庆的氛围。
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最常用的拜年工具。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通过互联网拜年可能会让人们缺少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互联网春节娱乐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有82%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了春晚。
相比传统的电视收看方式,互联网平台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互动性,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时间安排自由选择观看内容和时间。
此外,互联网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环节,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形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互联网看春晚可能会缺少电视收看的亲切感和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互联网春节在今年春节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接受。
通过互联网购物、社交和娱乐等方式,人们能够更便捷、自由地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温暖。
尽管互联网春节有着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人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示关注。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解决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用户的权益,确保互联网春节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