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文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07年
- 格式:doc
- 大小:955.00 KB
- 文档页数:147
漳州市旅游工作情况一、基本情况漳州市辖八县一市二区,陆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
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摄氏度,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
全市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南靖、华安土楼),国家5A级旅游区1个(南靖土楼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12个,国家3A级旅游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优秀旅游县3个,旅行社58家,星级酒店30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突破3万人,初步形成了一、二、三、四日游、自驾车游、专线游、主题游等旅游线路20多条,基本建成集史迹观赏、滨海度假、生态休闲、温泉养身、寻根谒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主要特色漳州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海滨邹鲁、花果之乡”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温泉之城,逐渐形成了民俗史迹、海滨风光、花果生态、温泉康体、祖地文化等五大特色旅游资源优势。
1、独特的世遗文化。
漳州历史悠久,文化古迹比比皆是,民俗风情千姿百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华安)土楼,其中,南靖田螺坑土楼群被誉为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华安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福建土楼中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中国历史上仅存的帝王后裔聚居地漳浦赵家堡;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漳州古城等。
2、迷人的海滨风光。
漳州海岸线长达725公里,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蜿蜒的海岸线、神奇的地质遗迹、神秘的海底“红树林”,构筑了漳州魅力无限的滨海旅游风光。
主要有中国目前唯一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独特性的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和“海峡西岸旅游岛”的度假胜地东山岛,国内罕见的花岗岩风化海蚀奇观漳浦六鳌抽象岩画廊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霄漳江口、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等。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漳政办〔2023〕24号•【施行日期】202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漳政办〔2023〕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漳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1月29日漳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泛在互联、全域感知、数据融合、创新协同、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闽政办〔2023〕20号)精神,结合漳州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项目,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建设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大基础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智能、泛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5G网络更加完善,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进一步提升。
漳州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数据分析漳州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漳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漳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漳州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漳州旅游发展现状1. 游客数量增长稳定根据漳州旅游局的数据,近年来漳州的游客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2019年漳州接待游客总数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0%。
这主要得益于漳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的旅游基础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2. 主要旅游景点漳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其中一些备受游客喜爱。
象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漳州的地标性景区,以“海上雄风、陆上春色”知名于世。
而华安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漳州还有武夷山、云水谣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3. 客源市场分析据统计数据显示,漳州的游客主要来自福建省内及周边省份,其中以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为主要客源地。
此外,东南亚、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也逐渐增多,显示出漳州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潜力。
二、漳州旅游发展趋势展望1. 多元化发展未来漳州旅游的趋势将是多元化发展,不仅依靠传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还将注重开发旅游产业的多个方面。
如加强民宿和特色餐饮的建设,提供更多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未来漳州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住宿、旅游服务等方面。
加强对道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枢纽的改善和扩建,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
同时,加大对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的投资,提升服务质量。
3. 加强品牌推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漳州需要加强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举办国际会议和赛事等方式,提高漳州的整体形象。
此外,积极与旅行社、线上平台等合作,打造更多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漳州文旅行业报告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本报告将对漳州市文旅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文旅资源概况。
漳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土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少林寺等。
此外,漳州还有众多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时,漳州市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五峰山、火山口湖、海滨沙滩等,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漳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漳州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漳州市共接待游客超过1.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文旅产业已成为漳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旅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漳州市文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旅产品单一,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其次,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方面仍有欠缺;再次,文旅融合发展不够深入,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还有待加强。
四、发展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漳州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文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文旅产品的丰富度和品质,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2. 加强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文旅服务品牌。
3. 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4. 加强文旅宣传推广,提升漳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漳州旅游观光,促进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漳州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大对文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文旅产品的品质和丰富度,加强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建设,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漳州市的文旅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27•【字号】漳政办〔2018〕157号•【施行日期】2018.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漳政办〔2018〕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2018年第1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27日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市全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按照“全域整合、全域规划、全域营销、全民参与”总要求,着力铸链条、树品牌、聚人气,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产品丰富,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打响“花样漳州”品牌,助推形成良好旅游经济效益,至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0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环境清新、生态优良、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生态旅游市。
二、主要任务(一)规划布局1.主要目标。
至2020年形成横向融合、纵向呼应、相互配套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实现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或主题酒店、特色民宿、伴手礼展示展销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全覆盖。
2.重点任务。
①完善旅游顶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重点系统谋划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专项规划和县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②优化全市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市区“五湖四海”景观建设,打造集生态、文化、温泉、美食和购物等于一体的闽南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加快东山、南靖、华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中部花果茶旅游带和西部乡村世遗旅游带协同发展,构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要素集聚、区域协作密切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漳州商业文旅发展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漳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商业和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
商业文旅产业已成为漳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了更好地推动漳州商业文旅产业发展,本文将对漳州商业文旅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漳州商业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支持。
内容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对漳州商业文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商业文旅发展规划,同时探讨规划的实施措施。
结论部分将总结现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请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漳州商业文旅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以推动漳州商业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漳州商业文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以期能够为漳州商业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
同时,通过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对漳州商业文旅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漳州商业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2.正文2.1 漳州商业文旅现状分析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商业和文旅方面,漳州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漳州的商业和文旅产业在不断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漳州的商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和同质化。
大部分商业企业主要以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为主,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同时,商业发展集中在市区,导致了城市中心商业拥挤、交通拥堵等问题。
其次,漳州的文旅产业发展尚不够成熟。
虽然漳州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但目前文旅产品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核心竞争力。
另外,文旅设施和配套设施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对于舒适度和便利性的需求。
总体来说,漳州的商业和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以推动漳州商业文旅的健康发展。
漳州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对漳州市旅游发展的调研,以下是我对漳州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总结报告。
漳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
首先,漳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漳州市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海滩、海岛、山峦、水系等自然景观,如鼓浪屿、南靖土楼、杜鹃山、九龙岩等,这些景点既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
其次,漳州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漳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南靖土楼群、福建土楼文化村等。
此外,漳州市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也是其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之一。
然而,尽管漳州市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漳州市旅游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资,提升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
其次,漳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够成熟,旅游产品和服务也相对单一,应加强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的开发,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漳州市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还不够到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认为漳州市旅游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其次,加强对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开发,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可以依托漳州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发出更多的特色旅游产品和主题路线,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旅游项目。
最后,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漳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渠道,积极推广漳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展望未来,我认为漳州市旅游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长,漳州市将迎来更多的旅游者和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漳州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漳政综〔2021〕59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漳政综〔2021〕5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漳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七条措施:一、鼓励招引大项目新引进的境内外企业在漳投资文化旅游景区、文化影视基地,落地开工且首年实际完成工程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不含土地及征迁费用),按该项目对我市产生财政贡献首年贡献值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二、鼓励发展全域旅游新评定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80万元、100万元。
三、鼓励创A评星新评定为国家3A级、4A级、5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50万元、150万元。
新评定为国家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并纳入贸易统计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
四、鼓励创建文旅品牌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150万元。
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50万元。
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50万元。
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50万元。
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50万元。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局部调整龙文区步文、蓝田镇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漳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4.27
•【字号】漳政综[2007]62号
•【施行日期】2007.04.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局部调整龙文区步文、蓝田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批复
(漳政综〔2007〕62号)
龙文区人民政府:
你区漳龙政〔2007〕文21号文悉。
经研究,同意龙文区步文、蓝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龙文区步文镇坂上、市尾村原规划预留为耕地5.1775公顷,规划调整为建设用地;步文镇岱山村原规划预留为建设用地0.396公顷,规划调整为耕地0.396公顷;蓝田镇湘桥村原规划预留为建设用地4.7815公顷,规划调整为耕地
4.7815公顷。
二、你区应抓紧修改相关图件资料,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及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并依据有关规定,将龙文区步文、蓝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情况进行公告。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漳州文旅产业调研报告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本文将详细调研漳州市的文旅产业,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漳州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开发旅游业的独特条件。
漳州市拥有众多的海滩、海岛和温泉资源,适合开展海滨度假、温泉养生等旅游项目。
此外,漳州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可以开展文化旅游和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其次,漳州市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漳州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方便游客的到达。
此外,漳州市还有大量的星级酒店和旅游服务机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为漳州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再次,漳州市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漳州市加强了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升了旅游景点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漳州市注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休闲农业等,满足游客对于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漳州市还注重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如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最后,漳州市对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漳州市明确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计划在2025年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漳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加大对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旅游行业的监管和服务能力,为旅游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漳州市的文旅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漳州市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同时,漳州市还将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漳州市将成为一个受到国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漳州市龙文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漳州市龙文区旅游事业局2007年9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蔡乙鹉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副组长:刘亚东区政府副区长成员:张和根区政府办主任宋子鳌区财政局局长卢荣生区建设局局长林亚远龙文国土分局局长林辉荣区交通局局长蔡水松区民政局局长苏水溪区农业局局长黄金成区林业局局长苏碰周区水利局局长黄志勇区文体局局长戴晓平区环保局局长陈亚强区统计局局长郑宝忠区民宗局局长项建平区发改局副局长林黎武区旅游局副局长王龙庆蓝田镇镇长林旺盛步文镇镇长石振棋朝阳镇镇长欧阳劲松郭坑镇镇长张亚木云洞岩风景区管理处主任规划办公室主任:林黎武(兼)规划编制组成员名单顾问黄福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厦门大学重要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颜亚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旅游系主任组长:林璧属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厦门大学重要岗位教授福建省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成员:魏敏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生导师黄海玉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讲师许杭军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系教师黄俊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系教师段凌平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系副教授沈华玉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系教师王会娟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倪荣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翁鸣鸣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黄婧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张清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徐欣欣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研究生目录第一章旅游开发环境与区位条件 (6)一、自然环境 (6)二、社会环境 (7)三、经济环境 (8)四、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11)五、区位条件 (12)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 (14)一、旅游资源类型 (14)二、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4)三、可重点开发的资源 (17)第三章客源市场时空动态分析及预测 (21)一、我国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分析 (21)二、旅游者消费行为及倾向性调查分析 (22)三、福建各地市潜在出游力分析 (28)四、旅游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33)五、龙文区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35)第四章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 (38)一、编制依据 (38)二、规划解释与执行 (39)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39)四、规划指导思想 (39)五、规划原则 (39)六、规划目标 (41)七、战略定位 (42)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5)一、总体布局 (45)二、功能分区 (45)第六章云洞岩中心区规划 (47)一、修缮云居寺、塑造云居大佛 (47)二、云洞岩旅游景观完善规划 (50)三、三轴动线规划 (57)第七章功能区旅游项目规划 (61)一、中国湘桥历史文化名村、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及旅游接待区项目规划 (61)二、滨江旅游带规划 (67)三、生态旅游区规划 (82)第八章重点旅游项目——户外高尚运动休闲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86)一、规划范围 (86)二、规划期限 (86)三、开发条件 (86)四、规划项目定位 (87)五、市场培育规划 (87)六、旅游发展战略构想 (89)七、区域项目创意与概念设计 (90)八、配套设施概念性规划 (92)第九章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规划 (96)一、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分析 (97)二、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规划 (101)第十章旅游产品策划与旅游线路设计 (110)一、旅游产品策划 (110)二、旅游线路设计 (121)第十一章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规划 (126)一、旅游形象策划 (126)二、市场营销规划 (133)第十二章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 (137)一、发展战略 (137)二、发展对策 (139)第一章旅游开发环境与区位条件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龙文区地处漳州平原中部,为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的西、北二溪交汇处,西临芗城区,东接龙海市和长泰县,是连接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必经之路。
与厦门市区只有50公里的距离,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2、行政区划龙文区辖4个镇,即:步文镇、蓝田镇、朝阳镇、郭坑镇。
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
3、地形地貌龙文区由九龙江冲积平原和部分山地组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网稠密。
省级风景名胜区云洞岩位于本区的东部。
登临山颠,可鸟瞰全区。
4、水文龙文区水源丰富。
九龙江是其主要河流,北溪、西溪为该区域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沿九龙江畔,港道交叉,横贯全境且连接西、北两溪,组成引、排川流通畅的水系网络。
区内水质良好,水源水达标率99.73%。
还有众多的池塘、水库。
这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经合理利用也可成为重要的构景要素和水体旅游活动的载体。
5、植被龙文区植被属于湿热的南亚热带雨林区,现存野生植被主要覆盖在郭坑镇等山体。
郊区乡村多广种果树、竹林,郁郁葱葱,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
6、气候龙文区气候类型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21.40C,平均降雨量14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小时,无霜期330天,年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4.60C,最热的7月和8月平均气温32.50C。
夏季少见酷热,冬季罕见严寒,旅游适游期长,一年四季,游客均可在舒适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游览活动。
7、资源龙文区生态环境优美,盛产水稻、甘蔗、龙眼、荔枝、香蕉、蘑菇、木茸等,素有“鱼米花果之乡”之美称,发展高优、观光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很大。
龙文区有丰富优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从郭坑至朝阳呈带状分布的热田,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社会环境1、历史沿革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同意设立漳州市龙文区: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西洋、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
区人民政府驻蓝田镇。
龙文区虽然是一个刚刚诞生、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区,但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区域。
从历史沿革看,龙文区以原龙海市和芗城区为主要载体,该区域于梁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始有龙溪县城关,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迁入,龙溪县城关遂得名漳州。
1951年6月,龙溪县城关置漳州市。
1985年9月21日,漳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漳州市辖地改置为芗城区,1997年元月设立龙文区。
根据漳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的龙文区是漳州市未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闽台侨渊源隋、唐、宋时期,漳州先民就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之间。
元初,元兵进攻龙溪,县人为避战乱逃往澎湖定居。
明清时期在向台湾移民的几次高潮中,共有98个姓氏移居台湾。
许多家族在台湾分衍,遍布台湾各个角落。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及解放战争时期,因各种原因,又有一大批龙溪县人移居台湾。
现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
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漳州人旅居海外。
据统计,漳州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
龙文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又是历史上迁台居民的祖居地之一,在吸引海外、港澳台游客及外资旅游开发投资方面具有优势。
3、人口状况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46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蓝田镇39089,步文镇36929,朝阳镇39998,郭坑镇18674。
近几年来,龙文区的人口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龙文区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通过规划,可合理处理好游客和居民的关系,旅游投资项目所需占用的地域,人口较少,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能够得到较好的供给。
4、城市规划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精神,漳州市委、市政府驻地将移至龙文区。
在不久的将来,漳州新城市中心区将建成最适合人们生活的集行政办公、商业住宅、休闲娱乐的生态型花园城市。
根据规划,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龙文区步文镇,它以市行政中心为核心,向纵横延伸两条正交的中轴线,南北轴向是城市文化轴,分别设置青少年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和滨江公园;东西轴向是城市商业轴,含步行商业街和商务中心等。
5、政策支持福建省将规划建成旅游强省。
漳州市人民政府在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漳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省、市相关旅游政策将给龙文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经济环境龙文区人文炽盛,经济活跃,人才辈出,人民质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市、区多层次的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小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产业发展状况工业经济。
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享有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各项优惠及56项市级行政管理权项。
蓝田工业园区为轻型、低耗、轻污染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区,主要产业集群为精密机械、食品加工、光学仪器、家具及钟表制造。
园区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已初步形成集工业、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开发区雏形。
现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家具、钟表、印刷包装、纸制品等16个行业250个内外资项目在区内落户,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动力传动(漳州)有限公司。
龙文工业区位于漳州市中心东立交桥以北3公里处,距漳州火车站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规划总面积6.1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布局为轻型、低能耗、轻污染,主要发展外辐射型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具有漳州传统优势的轻加工工业园。
落户企业涉及汽车制造、木业、家具装饰、轻纺、机电、食品罐头、纸业、电子等,其中聚集的6家龙头企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
朝阳工业发展集中区位于漳州市中心立交桥以北5公里处,规划总面积2.09平方公里,规划有粮食加工、饮料生产、食品开发、五金制造、高新技术等功能小区。
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软硬环境良好,现已有企业50家,其中包括福建省最大的粮食加工批发市场——浦口粮食批发市场。
郭坑工业发展集中区位于龙文区郭坑镇区北部,省道郊柏线两侧,与龙文开发区、朝阳工业发展集中区形成有机的整体,区位及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规划总用地1.96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土地600多亩,落户中外企业40多家,总投资2亿元。
特色产业。
龙文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全区共有工业企业24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30多家,初步形成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加工、电子仪表、家具制造五大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