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Windows基本操作课题:Windows的基本操作教学目的:(1)掌握Windows 的启动与关闭。
(2)熟悉Windows桌面的组成。
(3)掌握鼠标器的几种操作方式。
教学重点: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方便,操作系统图形化的界面是发展的方向,当前Windows应用的已经相当广泛。
学会使用Windows的操作是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本节课我们就进入Windows的学习。
新课教学:[板书]一、Windows中文版式1、Windows是图形化的多任务操作系统。
[演示]打开Windows。
[板书]2、Windows和其应用程序都在图介面窗口下运行,通过窗口直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
教师指出:使用Windows只要用鼠标器进行移动、点击等操作,就能轻松地让计算机执行命令,而不需要记忆很多的命令。
[演示]打开写字板窗口,进行有关操作。
[板书]3、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教师指出: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实际上就是多任务的具体体现,这是我们能够进行边用计算机编排文章,边听音乐。
[演示]4、Windows使用方便,外观和操作具有一致性。
教师指出:由于外观和操作的一致性使得用户能够很快掌握操作,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学会了对某个应用程序的操作,即可很容光焕发易学会操作其他的应用程序。
打开写字板,再打开Word,进行相关操作规程。
[板书]二、Windows的启动[提问]第一章中我们讲过启动计算机要注意开机的顺充,那么开机的顺序是什么?[演示]启动Windows。
[板书]三、Windows的桌面教师指出:启动Windows98之后我们见到的显示器显示之画面就称为桌面。
Windows98桌面主要有图形和任务栏两大部分组成。
[板书]1、图标教师指出:图标包括了系统图标应用程序图标及其他图标。
系统图标主要是系统自带的,如“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图标就属于系统图标。
第二章 WINDOWS窗口的组成与基本操作窗口是WINDOWS应用程序运行时的界面,也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主要操作方式。
窗口可以变大变小,也可以移动位置。
1、窗口的组成:标题栏:标题栏位于窗口的最上方,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名字。
A、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面,它列出了在该窗口内可以用来操作的菜单项,每一个菜单项都有一个下拉菜单,每个下拉菜单中均列出相应的一些操作命令。
B、工具栏:它位于菜单栏的下方,是一些常用的工具按钮。
C、地址栏:它显示的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位置和经过的路径。
D、状态栏:它位于窗口的最下端,随时提醒我们窗口的状态。
E、滚动条:当显示的内容超过窗口的大小时,拖动滚动条可以查看更多的内容。
滚动条有横向和纵向的两种。
2、窗口操作:关闭,最大化,最小化,还原,移动,改变大小与切换。
a)改变窗口位置:把光标放在标题栏上,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松手,直接拖动即可。
b)、手动改变窗口大小:○1改变窗口宽度,把光标放在窗口的左右边框,光标指针变成水平双箭头,直接拖动即可;改变高度,放在窗口的上下边框,光标指针变成垂直双箭头,直接拖动即可;整体改变大小,放在窗口的四个角,光标指针变成倾斜双箭头,直接拖动即可。
(注:窗口必须处于还原状态)。
d) 程序窗口之间的排列:三种方式: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操作:在任务栏空白处单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对应的排列方式即可。
第三节WINDOWS基本操作1、输入法设置a.中英文切换:单击输入法状态条第一个按钮。
b.全半角切换:单击输入法状态条第三个按钮。
c.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单击输入法状态条第四个按钮。
d.特殊符号输入:右击输入法状态条上软键盘,通过软键盘输入。
2、时钟显示与隐藏:在任务栏中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对话框中选择任务栏选项标签,然后核选“显示时钟”,勾选为显示,反之为隐藏。
第四节文件和文件夹1、什么是文件?文件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无论声音、图像、文字等最终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硬盘、软盘、光盘)。
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师范类课程教学大纲WINDOWS NT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操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补充与实践,是计算机应用专业限选课程。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对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能结合实践解决实际计算机问题。
(三)教学内容介绍有关WINDOWS SERVER 2003相关技术的知识。
循序渐进地分别讲解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配置,文件系统管理,分区管理,容错管理,网络环境及相关的网络服务。
(四)教学时数建议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部分36学时,总计72学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合上机实验。
二、本文理论部分第一篇基础知识第1章网络知识教学要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础概念,了解相关的网络结构和配置的网络协议。
教学时数: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结构(1学时)了解网络的物理构成方法。
掌握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概念。
理解点到点通信和广播通信这两种通信子网的设计。
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
第二节网络协议(1学时)了解NetBEUI, NWLink协议。
掌握TCP/IP协议内容和原理。
熟练掌握网络互连。
考核要求:识记相关概念和分析不同网络结构。
第2章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配置教学要点:通过对WINDOWS SERVER 2003的介绍来了解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的相应步骤和配置情况。
教学时数:建议2~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1~2学时)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过程。
理解计算机中域的概念。
熟练应用登录WINDOWS SERVER 2003及查看WINDOWS SERVER 2003文档。
第二节WINDOWS SERVER 2003的配置(1~2学时)理解注册表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5篇)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在课堂中充分体现高效思维、和谐对话的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计划针对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ord软件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但一周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
教师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帮学生进行复习和补充。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宁夏教育厅教有室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本册内容共分为二章,分别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和网页制作。
本教材注重突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技术价值认识的提升,学生学习本教材,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
四、教学目标:第一章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和设置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3、了解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4、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检索和下载信息的方法。
5、学会用电子邮件软件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
第二章1、了解网页的概念。
2、初步掌握Frontpage的使用方法。
3、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网页。
4、掌握修饰网页的方法。
5、掌握各种超链的建立方法。
五、教学进度本学期共二十一周,除去十一等各种休假后本学期计算机课每班总共约十七周左右。
具体安排如下:周次内容地点课时第一周§1、1网络基本知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网络分类,拓扑结构机房1第二周§1、2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机房教室1第三周§1、3了解因特网机房1第四——五周§1、4上网浏览信息机房2第六——七周§1、5网上信息的下载与管理机房2第八——九周§1、6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机房2第十——十一周§2、1创建机房2第十二——十三周§2、2丰富的内容机房2第十四——十五周§2、3美化网页机房2第十六——十七周§2、4设置网页超链和发布机房4第十八周期末考试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在课堂中充分体现高效思维、和谐对话的模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2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打下基础,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第2节 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
2、会使用校园网中的资源;
教学重点:
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
教学难点:
使用校园网中的资源。
教学方法:
讲解、举例和演示方法,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设置windows的网络属性
在计算机中正确安装了网络硬件后,还要设置windows的网络属性,才能顺利地使用网络。
设置方法: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配置----协议。
根据需要设置!
二、设置共享资源和访问权限
在信息时代里,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安全威胁,都有必要对网络安全有所了解,并能够处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些平时不注意安全的人,往往在付出惨重的代价时才会后悔不已。
大家在Windows局域网中,有时为了能够实现某些资源的共用,往往可以对需要实现共用的资源建立一个共享名称,然后需要使用该共用资源的用户通过局域网中的网上邻居功能,来实现对共用资源的
访问。
虽然共享能给我们带来操作上的方便,但不可否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方面的威胁。
有些不法用户可以利用共享功能,来任意删除、更改或者破坏局域网中其他计算机上的资源。
为了保护共享资源的安全,我们可以在Window的共享级系统设置共享密码;同时还可以将共享文件夹的访问类型设置为“只读”或“完全”,以此来保证其安全性。
例如,为了安全的共享一个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夹,你可以对文件夹设置密码保护、设置访问权限并只把密码告诉特定的用户。
即使我们给共享资源设置了访问密码,但是局域网中的每一个用户仍然能够在“网上邻居”中看到这个共享资源,在黑客横行的今天,这些访问密码在那些高级黑客面前简直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设置密码就很安全了。
三、在校园网中使用共享资源
设置共享资源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使用它们。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1、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2、将网络上其他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夹,映射为本机的驱动器。
以上操作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
四、课后小结
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是要我们认识学校的局域网的组成原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