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43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镇江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镇江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08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6.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根据镇江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08•【字号】镇政办发[2011]225号•【施行日期】2011.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1〕22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八日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分析(一)现实基础经过“十一五”期间镇江旅游产业的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镇江旅游业已初步具备加速发展的基础,正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
1.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2010年度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668.78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22.9%;2010年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3.19亿元,比2005年增长174.2%;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1%,比2005年增长2.26个百分点,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
(具体完成指标见表1)(备注:为便于纵向比较,外汇按原口径计算)2.旅游产业功能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综合投入300亿元,旅游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重点景区实施建成。
“青山绿水”工程、生态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整体形象工程组织设施;南山莲花洞景区建设、金山湖景区新建、“三山”综合改造、茅山综合提升等一批具有镇江特色和个性的新老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点)建成。
截止201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
旅游配套得到提升。
“超越神话”演艺广场、乡村爱情大舞台、八佰伴、欧尚、沃尔玛等旅游配套要素,以及沪宁城铁、沿江高速公路、火车站、汽车站等配套建设得到提升;全市旅游饭店床位数25300张,比2005年增幅达202.4%,旅游星级饭店5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7家);金陵润扬大桥酒店、句容世贸大酒店、丹阳金陵阅江国际大酒店、京口皇冠假日酒店、万达广场酒店等11家按照五星级标准开工建设。
在镇江市民主党派座谈会上的讲话镇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吉顺(2016年4月19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镇江旅游业取得了较好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会议要求,我从五个方面汇报一下旅游工作:一、2015年旅游工作情况2015年,我们围绕“举全市之力打造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1821旅游行动计划”,旅游发展呈现出九大亮点: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再攀新高。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21.23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列全省第五。
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达7.27%。
全市13个重点旅游景区实现接待游客1820万人次,同比增长9.2%。
二是一批新业态旅游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全市旅游项目投资134.6亿元,同比增长15.7%。
镇江新区圌山温泉度假村接待游客量超过6万人次,春节期间订房率、就餐率均达100%。
投资30亿元的奥悦冰雪世界、投资34亿元的魔幻海洋世界先后开工,将进一步丰富我市新业态旅游产品。
三是游客满意度逐步提升。
省旅游局发布的“江苏游客满意度调查指数”我市由一季度的全省第7位上升至第四季度的第5位,得分保持在80分以上“满意”档。
在全省13地市率先开展“市级游客满意度调查”。
“四大专项行动”(旅游厕所、停车场、WIFI 覆盖、旅游标示牌)完成省局任务数的150%以上。
四是市场促销更富实效。
分别举办境内、境外旅游推介会25场、7场。
每天在400列京沪高铁动车上循环播放镇江旅游宣传片,受众近千万人次。
400多家涉旅企业通过携程网、同程网等推销旅游产品和线路。
举办HIFI西津渡音乐节、茅山旅游文化节等50多场活动。
发行“旅游惠民一卡通”2万张。
旅游年度营销考核预计奖励200万元,旅行社地接量同比增幅160%。
镇江3条游线被省旅游局列入“扬子江名城之旅”,并向市场推广。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已于2017年4月28日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镇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镇江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镇江市行政管辖区,包括镇江市区,丹阳、扬中、句容三个县级市,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
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312国道、宜通大道(原南环路)和金润大道(原沿江公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是本次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地域。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镇江市区行政管辖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五、城市职能国家知名的生态文明城市,沿江南北联动的枢纽,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市。
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33万,城市建设用地146.5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36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73%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构建“一带三区”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一带”为长江发展纽带,“三区”即由镇江和丹阳构成的镇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以扬中为核心的江岛特色发展区、西部以句容为核心的丘陵特色发展区。
3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规模等级分4级:Ⅰ级人口100万以上1个(镇江中心城区)、Ⅱ级人口20-50万3个(丹阳中心城区、扬中中心城区、句容中心城区)、Ⅲ级人口5-10万8个(辛丰、丹北-界牌城镇组群、油坊-八桥城镇组群、皇塘、下蜀、茅山、谷阳、丁岗)、Ⅳ级人口1-5万20个。
编制情况的说明一、规划概况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
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1、基础分析。
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
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
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
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
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1、规划思路一是生态江山。
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
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
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2013年旅游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公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镇政办发[2013]9号【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1.16【实施日期】2013.0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镇江市2013年旅游工作的意见(镇政办发〔2013〕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三山”景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2013年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造千亿元旅游产业的关键之年。
全市旅游行业要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创新争先,实干兴旅,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创新促销、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以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旅游市场开发步伐,以旅游项目的集群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创新拓展,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
一、发展目标(一)主要发展指标。
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40%。
(二)品牌创建指标。
新增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2家;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3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新增省级自驾游基地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特色旅游示范区(镇、村)3家。
(三)争先进位指标。
全市旅游总收入确保全省第五位,全市旅游总收入增幅保六争先。
二、重点工作(一)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准确把握国家、省、市旅游发展形势,瞄准千亿元旅游产业目标,推进旅游规划编制(修编),提升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1.高标准完成编制《镇江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注重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提升相结合,大手笔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注重配套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
2.督促各辖市(区)、镇江新区、“三山”景区完成编制(修编)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做好与镇江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3.指导参与涉旅企业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包括南山景区、茅山景区、宝华山景区、丹徒世业洲、句容茅山湖、扬中雷公岛等规划。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1. 简介镇江市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的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镇江市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
因此,必须制定并实施一份长远的未来规划方案,以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质。
2. 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运输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镇江市应加速民用航空机场、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加大对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投入,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停车场和租赁服务等,在实现便捷出行的同时,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2.2 水利工程镇江市处于长江和淮河的交汇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规划应该加强防洪、治水、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水利设施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2.3 电力设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设施建设越发重要。
未来规划应加速建设绿色能源电力设施(如风、光、水等新能源),同时推动电网建设,实现电力智能化,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确保城市用电安全和可靠。
3. 区域发展规划3.1 城市化进程未来规划应着力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分区,提高城市化水平,让城市更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3.2 农业发展农业是镇江市的传统产业,而且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
未来规划应该致力于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科技元素的应用,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争取农民持续增收。
同时,还应当着力保护好土地资源,使农业生态保持良好。
3.3 旅游业发展镇江市旅游资源丰富,未来规划应该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广特色旅游,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方便当地居民的旅游和生活用品。
4. 聚焦人居环境4.1 空气污染治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
未来规划应该统筹使用市、社区、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空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镇政办发[2013]94号【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3.14【实施日期】2013.03.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镇政办发〔2013〕94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3月14日镇江市质量强市活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质量强市活动意见,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大力促进我市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市质量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产品质量目标。
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质量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品种、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
到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
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3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占耕地比重达85%以上,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
--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95%以上。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01•【字号】镇政办发〔2017〕123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镇政办发〔2017〕123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与“三农”深度融合,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农村环境改善、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特色化、融合化、共享化”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加快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旅游从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综合型转变,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富民惠民的重要引擎。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实现乡村旅游“双十双百”提升目标。
即:打造10个旅游风情小镇、10个乡村旅游骨干企业;100家省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00家特色民宿客栈(农家乐、渔家乐)。
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大幅度提高农民就业数量,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基本原则政府推进,市场为魂。
充分发挥辖市(区)、新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市场主体运作,鼓励农户广泛参与,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富民惠民。
景村一体,融合为基。
用打造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经营旅游的思路经营农业,在“三农”建设方面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实行旅游全域化、景村一体化、产业融合化。
因地制宜,特色为先。
保护乡野风貌、乡土风味、乡村文脉,挖掘乡村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理念,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差异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六年一月镇江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4)一、旅游发展指标大幅攀升 (4)二、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5)三、旅游大市的地位初步确立 (5)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背景 (6)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第三章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 (9)一、空间布局 (9)(一)市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10)(二)句容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10)(三)丹阳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12)(四)扬中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13)二、旅游产品 (13)(一)观光旅游 (13)(二)休闲度假旅游 (13)(三)生态旅游 (14)(四)宗教旅游 (14)(五)文化旅游 (15)(六)红色旅游 (15)(七)体育旅游 (15)(八)工业商务旅游 (16)(九)美食旅游 (16)(十)节庆旅游 (16)三、主题旅游线路策划 (17)(一)镇江旅游精华A线 (17)(二)镇江旅游精华B线 (17)(三)镇江旅游精华C线 (17)(四)镇江旅游精华D线 (17)(五)宗教文化游线路 (17)(六)大江风貌游线路 (17)(七)绿色生态游线路 (17)(八)欢乐农家游线路 (18)(九)红色景区游线路 (18)(十)“宁镇扬”精华五日游 (18)四、重大旅游项目 (18)(一)“十五”结转项目 (19)(二)“十一五”新开工项目 (20)第四章旅游市场开发 (22)一、旅游市场定位 (22)二、旅游市场开发 (22)(一)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22)(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23)三、区域旅游合作 (23)四、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 (24)第五章旅游产业 (25)一、总体发展思路 (25)二、旅游产业体系 (25)(一)旅游交通 (25)(二)旅游住宿接待设施 (26)(三)旅行社 (27)(四)旅游餐饮业 (27)(五)旅游购物 (28)(六)旅游文化娱乐业 (28)(七)旅游教育培训 (29)(八)旅游综合服务 (29)第六章旅游发展政策保障 (29)一、旅游政策支持 (29)二、旅游行政能力建设 (30)三、旅游法治建设 (30)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时期,我市旅游业走过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于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情况的说明一、规划概况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0年。
按照《旅游规划通则》共分11个章节。
本规划是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宏观性战略规划。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本规划只认定旅游项目的功能与方向,不对旅游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详细界定,其具体地块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遵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框架选定。
二、规划核心内容说明(一)对镇江旅游现状的分析1、基础分析。
规划认为镇江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旅游发展机遇和优势明显。
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镇江旅游单体资源知名度不高、承载力不强、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区域垄断性,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知名景区。
2、产业分析。
规划认为镇江旅游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且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镇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业要素内部联动不足、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不高、跨区域协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3、市场分析。
通过第三方调查分析,国内市场对镇江旅游关注度排名前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广东及河北。
规划认为南京、上海等地是镇江游客重要的客源分布区,京津地区为新兴潜力区,拓展空间很大;从入境客源分布来看,日韩等东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潜在客群较多,东欧、南美、南非等市场可适时拓展和培育。
(二)镇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1、规划思路一是生态江山。
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内涵,把城市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的旅游功能。
二是五音六律。
加快历史文化、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向旅游魅力产品转换,奏响镇江旅游“福、闲、爱、道、乐”五个特色音符,细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律”旅游服务保障措施,构建出镇江旅游“五音六律”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三是满眼风光。
突出镇江旅游景观功能的提升,建设景观视觉识别系统,使镇江具备游客过目不忘的景观记忆。
四是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
通过精细化的游线设计,使镇江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令人向往的旅游生活目的地。
2、发展战略一是江山联动战略。
规划认为江山河岛是镇江最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
江山旅游的发展决定着镇江旅游的成败。
二是文化活化战略。
镇江文化底蕴深厚,但其应用方法一定要具有创新性,避免走入“静态化”、“博物馆化”的传统误区。
三是城旅共兴战略。
将镇江城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品牌旅游与品牌城市的结合,最终实现“城旅共兴”。
四是产业融合战略。
不断博采各行各业之旅游元素,提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
五是国际接轨战略。
以突出镇江旅游资源的全球卖点为核心,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文化、三国文化、古运河等着手,打造镇江特色的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旅游目的地体系。
3、总体定位规划认为,镇江旅游的总体定位,不是镇江旅游的所有产品的组合,而是体现最能代表镇江特色的旅游标签。
因此,镇江旅游的总体定位是“山水花园城,大爱祈福地”,“镇江,一个美得让人吃醋的地方”。
规划提出以“山水花园城”突出镇江独特的山林神韵,浑然天成的真山真水,宛如生态花园,以“大爱祈福地”突出镇江是一个集浪漫爱情故事传说,宗教礼佛、茅山问道祈福的人文资源荟萃之旅游目的地。
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给游客营造出镇江“宜居、宜游”且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感”和“体验度”。
规划认为“醋”是镇江重要特产,家喻户晓。
而“吃醋”在中国谚语中,表达了一种特殊的人文情怀,容易令人浮想联翩。
因此,以“美得让人吃醋”一语双关之意,既朗朗上口,更能过目不忘,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和印象。
4、规划目标一是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旅游接待总人数力争达到55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00亿元以上,游客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300元左右;到2020年末,旅游接待总人数力争达到1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游客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600元左右,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二是品质目标。
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内涵进一步丰富。
以“主题山、风光河、绿道网、音乐岛、特色街、景观路、生态洲、百花园、美乡村”的为特征的旅游吸引物全面形成,建成“山水花园式”立体生态旅游休闲新空间;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影响力显著提升。
镇江深厚文化底蕴与山水景观、与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江南的重要窗口。
(三)空间布局按照镇江城市南向和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布局,旅游产业按照“一核三区四带”进行布局。
1、“一核”主城旅游发展极核。
以“三山南山西津渡”为核心,联动城区金山湖、古运河、东山、长山、五洲山、世业洲、征润洲、江心洲等江、河、山、岛资源,建成镇江旅游主要游览体验区、全功能旅游综合服务区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效益区。
2、“三区”环茅山养生度假乡村旅游区、丹阳国家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江岛温泉养生旅游区。
其中环茅山养生度假乡村旅游区,建设成为镇江旅游的次中心和主要增长极,是道家文化、道家养生、湖泊湿地、山林休闲的主要集聚地;丹阳国家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装备业和商贸旅游的主要集散地,齐梁文化的主要体验地;东部江岛温泉养生旅游区:建设成为镇江温泉度假、岛屿休闲、美食体验的集中集聚区和目的地,是长江船文化、岛生态、泉养生的主要展示区。
3、“四带”沿江连岛旅游带、沿古运河旅游观光带、沿高速公路区际快速通道带和沿城市山林绿道慢行城乡体验带。
“四带”既是串联镇江“一核”与“三区”的重要交通游线,也是主题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五音六律”旅游主题产品及支撑要素规划“五音”旅游产品及项目规划1、礼佛福地游-福充分挖掘镇江佛文化内涵,以“问佛、礼佛、悟佛、乐佛”为支撑,打响“中国佛教看江苏、江苏佛教看镇江”的独特佛文化品牌,塑造出镇江“五十座寺庙一座福城”的祈福圣地形象。
•(1)产品策划问佛——诗画江南,佛影婆娑:游山水园林(三山、南山、宝华山、圌山),觅戒定慧三学,听云水禅心,品福地镇江。
在旅行中感悟“戒定慧”的博大精深。
礼佛——禅心归一,入定成佛:以金山水陆法会、焦山祈福法会、宝华山三坛大戒法会、绍隆寺梁皇宝忏法会等“四大法会”为主要内容,借助四大法会打造佛教文化影响力。
悟佛——参佛入心,醍醐灌顶:重修焦山佛学院,定期举办“中国·镇江佛教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以江天禅寺、隆昌寺、定慧寺等佛教寺庙为载体,以佛教信徒受戒、参禅、念佛、拜佛和讲习传经为主要内容,开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体验互动。
乐佛——佛游我心,意趣天地:以东山文化园为载体,以佛教景观小品、佛教音乐、佛教斋饭、禅修感悟、佛教文化演艺等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展“佛在心中”体验互动。
(2)重点项目重修焦山佛学院;东山文化园;金山水陆法会等“四大法会”的内坛、外坛扩建;金山江天禅寺等4大寺庙景区内部提升改造。
2、长江连岛游-闲突出“江、河、山、岛”联动战略,以长江、运河水上游线为主导,沿江、沿运河绿道为补充,形成独特魅力的“亲水、进街、登山、入岛”镇江“水陆两栖式”畅游主打产品。
•(1)产品策划情动江山。
开发长江水上游线,以世业洲音乐岛为母港,串联三山、西津渡、征润洲、江心洲、扬中岛、扬中雷公岛、西沙岛等,并通过若干江河交汇处与古运河游线闭合和接驳。
千年运河。
打造精品化古运河休闲观光游,凸显古运河集“古韵、情调、人文、艺术”为一体的有声有色气息,让古运河成为有故事的美景河、会呼吸的生态河和生活着的文化河;通过古运河各区域码头实现与宝塔山、南山等主要“城市山林”景区、主城区“名人故居”、“特色街区”的互动。
乐养江心。
突出江洲宝岛靠近城市却远离喧嚣的“净水、净土、净气”特色,形成“世业洲音乐岛、征润洲欢乐岛、江心洲生态岛、扬中美食岛、雷公度假岛、西沙休闲岛”等各具魅力的岛屿休闲度假体验游产品。
欢乐江河。
在征润洲及周边水域建设近距离的江河体验项目。
重点建设镇江第一帆标志景观、水下江底世界、江豚4D体验馆、江上蹦床桥、万人游长江水上营地、水上极限运动营地,以及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曹营、吴营“水上点将台”、主题酒店等项目。
沿长江路建设西津湾不夜城水街,沿滨江大道建设亲水栈道,开发临水游憩参与式项目。
万船连岛。
在扬中内江区域,建设“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的船世界公园,集中展现世界各国、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样的官船、游船等,打造全国唯一的船世界公园。
(2)重点项目古运河整治及改造项目;长江、古运河水上游线项目(含母港及码头);岛屿特色旅游开发(含世业洲、征润洲、扬中各岛等);征润洲亲水体验项目群(含镇江第一帆标志景观、水下江底世界、江豚4D体验馆、江上蹦床桥、万人游长江水上营地、水上极限运动营地,三国曹营、吴营“水上点将台”、主题酒店等项目);长江路西津湾不夜城水街;滨江大道亲水栈道及临水游憩项目;扬中中国船世界公园。
3 、倾城浪漫游-爱通过“爱情故事、尚品温泉、田园风光和醉美夜色”等元素的串联,打造一个永恒的倾城爱情浪漫主题,营造出游客心中的“大爱之城”。
•(1)产品策划浪漫满城。
将金山湖打造成为“中国爱情湖”,成为以白娘子文化园为主体的镇江爱情营地,将槐荫村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华山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原型等民间爱情传说和刘备招亲、蒋宋定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大乔小乔等英雄美女的浪漫情愫集中在金山湖展示。
加快提升各爱情故事发生地的景区建设水平,引导游客向实景景区分流。
情漫温泉。
加快韦岗温泉、圌山温泉、扬中雷公岛温泉、南山温泉、丹阳水晶山温泉等项目开发,融入浪漫爱情元素和医疗养生元素,打造集疗养、度假、怡情于一体的温泉休闲新空间。
漫享田园。
围绕焦西滩及城郊特色乡村旅游点,打造适合情侣及家庭亲子游的田园花海、采摘基地、度假庄园、农业产业园、农家乐等田园风光的体验类旅游项目。
醉美夜色。
以金山湖、古运河为轴线,串联三山、西津渡、第一楼街、宝塔山公园等,营造具有镇江特色、镇江风韵的“醉美夜色体验区”,通过夜间演艺活动、摇滚音乐节、祈福节、都天庙会节、甘露寺闹洞房、水景秀、古运河的诗歌会、瘗鹤铭书法泼墨节等,打造“镇江风、时尚化”的夜生活体验。
(2)重点项目中国“爱琴湖”提升工程;爱情故事原发地建设及保护;温泉小镇系列开发项目;焦西滩及城郊特色乡村田园花海项目;“镇江风、时尚化”夜游项目(含夜间演艺、摇滚音乐节、祈福节、都天庙会节、甘露寺闹洞房、水景秀、古运河的诗歌会、瘗鹤铭书法泼墨节等)。
4、茅山问道游-道以“道德双修”为主线,再现“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圆满”游线,通过“问道祈福、医道养生、飞仙演艺、神奇九里、天地石刻”五大主题支撑,打造一个“问天地道德经,拜千古两圣人”的“道德双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