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91.83 KB
- 文档页数: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
其血清或血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症存在。
由于C-反应蛋白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常用来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
合成在细胞因子IL-6家族诱导下,CRP在肝中合成迅速,正常合成率为1~10 mg/d,急性炎症时合成超过1 g/d。
在IL-6刺激物缺乏时,在2~4 h内合成率降至正常。
半衰期循环中CRP半衰期约19 h,但一旦它与配体结合,可能更快速的被清除。
临床意义CRP对于鉴别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和严重性、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提示性作用。
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建议项目名称检测结果临床应用建议超敏CRP 心血管疾病<1.0u g/ml◇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为低危险性1.0-3.0u g/m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治疗◇间隔两周后再次检查,取平均值为观察基础>3u g/m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与抗栓治疗新生儿>2u g/ml◇提示新生儿感染常规CRP 儿童<10u g/ml◇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者细菌已清除10-25u g/ml◇提示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复查>25u g/ml◇细菌感染成人10-25u g/ml◇提示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如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复查25-50u g/ml◇提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50-100u g/ml◇常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不常见>100u g/ml◇提示细菌感染,可排除病毒感染。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检后跟踪管理是贯彻落实该办法的具体举措及有效途径。
一、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健康状态(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具有重要归因危险或通过基本的健康干预手段能够改变,并且在人群中比较容易观察测量的那些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主要(传统)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年龄* 超重/肥胖教育程度(偏低)家族史*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职业类型及倒班男性* 血清载脂蛋白增高经济收入水平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不健康饮食吸烟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增高)缺乏运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慢性炎症(超敏CRP升高)过量饮酒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精神压力血清骨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格类型糖尿病注:* 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流行特点(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男性吸烟率高。
(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4)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10余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7)不合理膳食。
(三)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点据2008至2009年涵盖我国北方和南方7个省份的244万余人群体检数据资料分析显示,多个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评估
心血管与肺部疾病的主要表征或症候
因心肌缺血而造成手臂、下颚、颈部、胸部的疼痛与不舒服(或心绞痛)在休息或轻度活动时,急促的呼吸
晕眩或晕厥
直立呼吸(orthopnea)或阵发性夜间止息
踝部水肿
心悸或频脉
间歇性跛行
已知的心脏杂音
在平常的活动时,出现异常的疲劳或呼吸急促
ACSM危险因子的最初分类
轻度风险(low risk)
没有疾病征候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子的年轻人(男<45岁;女<55岁)
中度风险(moderate risk)
老年人(男≥45岁;女≥55岁)或具有两个以上「危险因子」者
高度风险(high risk)
具有一个以上「心血管与肺部疾病的主要表征或症候」者,或已知具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或代谢疾病者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周边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肺部慢性阻塞疾病、气喘、肺部间质疾病或肺泡囊肿纤维化
代谢疾病: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病或肝病
运动测验时,是否需要医师监督
A:最近一年内曾做过医学检查与运动测验者
中等运动:大部分健康成人约为3-6 METs或走速3-4 mph,但是有时候对于某些坐姿生活的老年人,可能会太强。
因此,中等运动也可以定义为,可以长时间且舒服地运动(约45分钟)。
如果已知训练者运动能力的话,中等运动约为40-60% V.O2max
激烈运动:>6 METs;如果已知训练者运动能力的话,激烈运动是指>60% V.O2max 不需要:并不表示「不适当」
建议由医师监督:医师必须密切注意受测者,并随时准备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