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友教授H型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0
高血压: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访心血管病专家赵连
友教授
佚名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02(010)010
【摘要】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或因无症状,常常带病工作,直到心、脑、肾发生严重损害,出现脑出血、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肾脏缺血和肾脏功能不全时才接受诊治;或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畏惧心理;或不能得到先进而有效地治疗。
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赵连友教授。
【总页数】2页(P44-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高血压: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访心血管病专家赵连友教授 [J],
2.以寒地医疗为视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田野教授 [J], 刘志学
3.重视血糖管理,降低"沉默杀手"的发生率——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
兴胜教授 [J], 刘志学
4.老年高血压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洛
沙教授 [J], 潘锋
5.信息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访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杰教授 [J], 潘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中危组高血压患者——首选小剂量利尿剂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典型病例】张先生,40岁,厨师,身高175cm,体重93kg,体重指数(BMI)30,血压166/106mmHg,心率76次/分,检查结果:血脂正常上限。
有吸烟史,无饮酒嗜好,高盐饮食,喜欢吃肉,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经过血生化、尿常规、眼底等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例分析】根据分层,张先生属于高血压中危组[收缩压在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109mmHg并有1~2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称为中危组患者],如果治疗不“达标”,未来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15%~20%。
像张先生这样的中危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主要由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造成的。
但中危组的患者也有很多有利因素,如血压水平在2级以内,重要脏器还没有发生损害且没有其他并发症。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积极开展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和健康教育,争取使血压恢复正常。
如果6个月后血压仍未降低到正常水平,则开始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建议尽可能使用对重要脏器有明确保护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首选小剂量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果8~12周后血压仍未达标,可采用ACEI或ARB联合钙拮抗剂(CCB)。
并且,推荐戒烟、控制食盐摄入和减肥等调整生活方式的方法。
初级保健:复方降压片初级保健首选复方降压片。
复方降压片1~2片/次,3次/日,血压下降后,持续稳定者可逐渐递减剂量,给予维持量1片/次,1~2次/日;或者复方罗布麻片2片/次,3次/日,维持量2片/日;或珍菊降压片1片/次,3次/日。
中级保健:噻嗪类利尿剂中级保健首选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如选用国产氢氯噻嗪12.5mg/次,1次/日。
特别伤“脑”的H型高血压脑卒中,俗称“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国人生存及生活质量的高发病。
全国现有“中风”病人700万,调查显示,中风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致死率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中风”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中风”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还会严重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
什么人易“中风”?说到中风就不能不提到H型高血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胡大一教授研究发现,受传统生活习惯及遗传基因影响,中国75%的高血压患者伴随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这种高血压就是H型高血压。
这类患者不仅血压超过了140/90,同时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一般≥10μmol/L。
第四军医大学的赵连友教授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风险是正常人的25~30倍,是普通高血压的5倍,是最容易引起“中风”的人群。
我国中风患者每年以8.7%的速度增加,国家每年花费在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上的费用超过400亿人民币。
人体血同升高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中国人与血同相关的基因突变率达到75%(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远高于除意大利以外的欧美人群,显著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当人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μmol/L时,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长期升高,将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弹性和韧性,加快血液中各种“垃圾”的堆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低,“中风”的概率越低。
降血同大幅降低中风风险挪威卑尔根大学的霍兰德教授在20年前就研究发现,血同降到6.3μmol/L 以下脑卒中风险会下降82%,《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也报道:血同每升高5µmol/L,脑卒中的风险升高59%;血同每降低3µmol/L,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降低24%。
双管齐下预防脑中风!H型高血压具有高血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的双重危害,所以,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应双管齐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必须重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摘要本文讨论了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通过专家共识,旨在提高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引言H型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是指高血压同时伴有垂体后叶功能不全或抗利尿激素活性丧失的一种综合征。
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往往较为困难。
本文通过专家共识的方式,总结了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定义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同时伴有以下特征之一: 1. 垂体后叶功能不全:包括尿崩症和抗利尿激素活性丧失。
2. 抗利尿激素活性丧失: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或释放异常,导致尿量增多,尿渗透性低。
流行病学特征H型高血压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0.1%。
男女发病人数相近,多发生在30-50岁之间。
遗传因素在H型高血压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 - 多饮多尿 - 尿频 - 晚间尿量增多- 大便次数增多 - 低血压 - 血液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异常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需要特殊的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在诊断H型高血压时,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 血压测量:高血压的确诊需要至少三次血压测量,确认血压超过正常范围。
-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电解质和尿渗透性检查可以评估尿液的特征,以排除其他疾病。
- 垂体功能评估:通过测量垂体激素的水平来评估垂体功能是否异常。
-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对垂体的详细图像,帮助发现垂体后叶功能不全或抗利尿激素异常。
治疗策略H型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症状控制。
具体治疗策略如下:1.病因治疗:–对于垂体后叶功能不全引起的H型高血压,可以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例如利尿激素替代治疗。
–对于抗利尿激素活性丧失引起的H型高血压,可以考虑使用利尿剂,如利尿钠酮。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于:2016-03-02 12:39 点击下载李建平1,卢新政2,霍勇1,李南方3,宋雷4,孙英贤5,施仲伟6,王滨燕7,杨新春8,赵连友9,雷寒10,孙宁玲1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34;2.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3.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6.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7.南方医科大学心内科;8.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9.西安唐都医院心内科;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1]。
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开展的上海老龄人群硝苯地平研究、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其终点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事件的比值分别为13.0和6.6[2],在日本进行的NICS研究的比值为5.0[2],而在其他欧美国家进行的研究比值均<2.0[2]。
这样的结果说明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和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然而,包括高血压在内的传统危险因素不足以解释中国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同时,研究也提示单纯控制血压不能很好控制我国人群的脑卒中风险。
因此,寻找中国人群特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势在必行。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叶酸现象[3-5]。
另外,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调节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677TT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频率高于其他国家人群[6],上述因素在血压增高的同时会大大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由于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卒中发病风险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且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约四分之三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了强调其危害性与普遍性,我国学者提出H型高血压的概念,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10 µmol/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