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高考语文模拟题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6语文高考分类(高考真题+模拟新题)C标点[2016·山东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AB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 暄哗B.幢(zhuàng) 宁静质朴C.伫(chù) 纯粹D.淳(chún) 淋漓尽至1.B[详细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现代汉语常用的字音、字形。
A项,“蜚”字,有两个音,当“古书上指椿象一类的昆虫”讲时,读“fěi”,此题中“蜚声海内外”应读“fēi”;“暄哗”应为“喧哗”。
C项,“伫”应读“zhù”。
D项,应为“淋漓尽致”。
2.D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杂D.优美领悟繁复2.B[详细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近义词语辨析。
“优美”指美好,可用于风景、环境、舞姿等等;“幽美”指幽静美丽、幽雅,多用于自然景观或人文建筑,强调描述对象的“幽静美丽、幽雅”。
此处选用“幽美”更好。
“领略”指知道、了解,品味、欣赏,多用于自然景观、人物风采等等;“领悟”指领会理解,多用于对道理、规律、一些抽象的理论等方面的领会理解。
2016语文高考分类(高考真题+模拟新题)W1江苏文科附加题一、W1[2016·江苏卷]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__欲__以__末__学__陋__识__操__觚__窜__定__其__间__虽__复__穷__老__尽__气__刿__目____心__亦__何__所__发__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 文献通考 序》)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1.[答案] 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亦何所发明?22.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2.[答案] 司马迁、班固、范晔2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分)23.[答案] 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W1[2016·江苏卷]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着和对荣誉的珍视。
2016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胆怯(qiè) 憎恶(zèng) 嫉妒(jí) 锲而不舍(qiè)B.背(bēi)带拓本(þà) 丧(sāng)钟靡靡之音(mí)C.劲旅(jìng) 应届(ýīnɡ) 露(lù)骨不落言筌(quán)Ð.洗漱(sù ) 尽管(jǐn) 豇豆(jiāng) 徇私枉(xù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装帧沉湎钉书机战略部署B.打蜡妨碍大拇指谈笑风声C.精萃凑合水龙头食不果腹Ð.风采坐镇明信片山清水秀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两会委员呼吁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在纯粹的领域中,每颗灵魂都是孤独的,纵然是爱也不能消除这种孤独,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④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微型小说”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是当头棒喝;是滴水可听海的消息,是,是一粒米压死骆驼。
A.应付再现也/就一叶知秋B.应付展现但/才见微知著C.应对展现也/就见微知著Ð.应对再现但/才一叶知秋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名师圈题”语文模拟试卷(三)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第 I 卷1至6页, 第 II 卷 7至 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奖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3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巨擘 . (bò) 畸 . 形(jī) 狙 . 击(jū) 秣 . 马厉兵(mèi)B.讣 . 告(fù) 脸颊 . (xiá) 内讧 . (hòng) 同仇敌忾 . (kài)C.痉 . 挛(jìng) 泥 . 古(ní) 歼 . 灭(jiān) 莘 . 莘学子(shēn)D.恫吓 . (hè) 璞 . 玉(pú) 干 . 系(gān) 抨 . 击时弊(pē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殄灭 设伏 贻笑大方 真知灼见B.稗官 尺牍 旁征博引 竭泽而鱼C.发轫 惶悚 磬竹难书 弱不禁风D.摩挲 亲睐 义愤填膺 直截了当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养制度建设,强调干部队伍__________化建设一 定要有制度保障。
②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__老太太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网上购买到自己心仪 的东西。
③到半夜,小说的结尾终于写完了,他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我仅有的一天,是现实的永恒。
我像被________死刑的囚犯,用喜悦的泪水拥抱新生的太阳。
我举起双手,感谢这________的一天。
我是个幸运的人,许多强者都先我而去,为什么我能得到这额外的一天?是不是他们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旅途跋涉?如果是这样,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功德圆满?造物主的安排是否________?A.赦免无与伦比别具匠心B.饶恕无与伦比别有用心C.赦免无可厚非别具匠心D.饶恕无可厚非别有用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D.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画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B.拣折长条插酒楼C.小雨杨花客渡河D.树头新绿未成阴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Ⅰ) 语文试题 制题: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2016级语文教研组 说 明:本试卷共8页,满 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泓波(有删改)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宋代家训专著与单篇计百余种,是家训史上数量最多的;有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
B.注重家庭经济管理。
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叶梦得的《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与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别是其代表。
C.注重教育。
为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代家训不仅注重道德教育,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D.与法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思想的角度推究,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积极地纂述家训,家训因此而繁荣。
B.宋代家训把俭朴当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倡辩证的节俭,以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能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中有不少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例如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
D.宋代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采用教育与惩罚并重的方法,这些惩罚方式包括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宋代家训适应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重视治生、制用,以维持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也对科举进行经济支持。
2016语文高考分类(高考真题+模拟新题)G压缩语句4.G[2016·江苏卷] 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4.C[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
第一组写的分别是读后感、自己爱读书、读苏轼作品有感和家中的藏书,都与读书有关,但表现了阅读的多面性和对阅读的喜爱,所以宜用“悦读生活”。
第二组写的分别是同桌、经历、同学和心情,同“报答父母恩情”无关,因此应用“那些花儿”。
第三组写的都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不是对时政的看法,因此应用“我思我在”。
6.G[2016·浙江卷] 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天津市2016届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奖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巨擘(bò)畸形(jī)狙击(jū) 秣马厉兵(mèi)B.讣告(fù)脸颊(xiá)内讧(hòng)同仇敌忾(kài)C.痉挛(jìng)泥古(ní)歼灭(jiān)莘莘学子(shēn)D.恫吓(hè)璞玉(pú)干系(gān)抨击时弊(pē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殄灭设伏贻笑大方真知灼见B.稗官尺牍旁征博引竭泽而鱼C.发轫惶悚磬竹难书弱不禁风D.摩挲亲睐义愤填膺直截了当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养制度建设,强调干部队伍_______化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障。
②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老太太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网上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
③到半夜,小说的结尾终于写完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B.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靶√?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2016语文高考分类(高考真题+模拟新题)J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3.J[2016·江苏卷]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3.D[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同时考查对古诗词名句的理解。
D项,“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选自李煜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词人倍增凄苦之感,写出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这与后文写初春的季节及“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是不符的。
16.J[2016·全国卷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__①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__________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答案] 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详细分析] 解题时,要综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2016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16.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
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
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
‚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
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
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
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
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
2016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努力踩在脚下,成功握在手中,关怀围在身边,颤抖关在门外,沉静停在脑中,期待挂在嘴边,信心写出答案,尽力创出未来!爱的孩子,高考第一天,愿你勇敢面对,加油努力,发挥尽力,做最出色的自己!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高考语文试卷及高考语文答案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6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用时:45分钟满分:44分)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A.如沐春风B.神清气爽C.目不暇接D.美不胜收答案(1)敛(2)C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016年最新高考语文模拟题 第工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惑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答案:B(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答案:C(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答案: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批评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O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n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答案: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译文:(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侯蒙问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得分点:谕、耍、进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刘子翚①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②田经营摇宋体。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注】①刘子翚(huī):历经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的诗人,其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②梁主:梁太祖朱温。朱温定都汴京后,大兴土木,苦心经营,使汴京日趋繁华。
8.第二句中的“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 答:“休”字写出了朱温苦心经营的汴京传留给宋朝后好景不再的状况,(2分)流露出作者的感仇情绪,(1分)蕴含了作者对断送祖宗基业的统治者的愤慨和对金国的憎恨。(2分)
9.全诗是怎样表现汴河景象的?诗人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分) 答:全诗通过昔日汴河船只联翩而来的繁华(1分)与今日汴河春水裹挟着断冰无语流过的破败(1分)形成对比(1分),融情于景(1分),写出了北宋由盛而亡的历史,揭示了国事沧桑的主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