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的防治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7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指通过心脏主动脉从主动脉血液中冲出来的高压脉搏,对血管和心脏造成的影响称为H型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就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介绍。
1. H型高血压的定义与特点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其特点是在心脏收缩期,心脏主动脉血液向前流动的还有部分血液逆流回到心脏。
这种逆流的存在导致了心脏在短时间内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了损害。
2. H型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研究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H型高血压可能与心脏主动脉及其瓣膜的结构异常有关,也可能与心脏主动脉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异常有关。
一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也与H型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3. 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高血压相似,主要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
4. 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对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主要通过心脏超声、心脏造影等检查手段来确定。
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物、扩血管药物、心血管介入手术等。
二、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1. 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筛查和分析,一些研究发现了与H型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为H型高血压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影像学技术研究随着心脏超声、心脏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通过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主动脉血液的流动状态和速度,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手段的研究针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外,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不断涌现,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修补术等,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H型高血压指的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良,导致血液不能充分被泵出,在血压升高的同时血液向后流入肺部,引起心肺功能不全。
中医学认为H型高血压多由于心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防治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调和脏腑的方法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包括了中医经络学、气血学和脏腑学等。
其中充分运用中医经络学来调节心脏经脉、血液循环经络,调节血液、心脏的功能,对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比如通过经典针刺手三里等穴位,可有效调节心脏、循环系统的功能,达到防治H型高血压的目的。
同时,中医药强调了“先治内脏后疗括约”,将H型高血压视为内脏功能失衡的结果,故治疗H型高血压时,应以调理肝肾脾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调和五脏六腑、平衡气血,从而防治H型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如下方面:2.1 中医药针灸中医药针灸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常用技术之一,例如针刺手三里、足三里、内关、涌泉等穴位,能够调节心脏、肾脏、脾胃等脏腑的功能,达到降血压、强心利尿的作用。
中医药内服可以通过调和心肝脾肾功能、活血化瘀等途径,达到防治H型高血压的作用。
例如,桑叶、菊花、薄荷、金鸡纳、柴胡等具有清热利水、降血压的功效,可用于H型高血压的内服药物。
中医药外敷同样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常用技术之一,如采用青黛、穿山甲等中草药煎水涂敷心口、太阳等穴位,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H型高血压的情况。
中药方剂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倡导个体化治疗,因此研究出了很多临床有效的中药方剂。
如《红参鸡蛋汤》、《丹参补血饮》、《当归醋汤》等方剂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组方,如高血压胶囊、降压茶、活血化瘀片等,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有效地防治了H型高血压患者发病和加重。
中医预防H型高血压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悦等方面。
H型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H型高血压作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从降低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基因治疗、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治疗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H型高血压呈不断增多的趋势,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约占75%,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水平与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H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元凶。
国内外研究表明:HHCY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且在中国人群中明显高发[1]。
1 H型高血压的定义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Hcy>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于2008年提出[1]。
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血浆Hcy水平升高也被纳入其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种新的重要因素。
此后,H型高血压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亚型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 H型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Hcy升高的原因主要有:(1)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导致的同型半胱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中蛋氨酸循环障碍密切相关;(2)蛋氨酸摄入过多,即动物蛋白摄入过多;(3)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4)甲状腺功能减退;(5)与遗传基因有关;Hcy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致高血压:(1)血Hcy水平升高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过分蓄积时,刺激血管壁,同时通过氧化应急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抑制了NO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造成血中内皮素与NO浓度的失调,使血管舒张反应异常,扩血管物质减少,缩血管物质增加,可直接和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造成血压增高[2]。
(2)DayaLS认为,Hcy可能通过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损害动脉壁血管造成内皮细胞脱落、自溶导致动脉壁弹性,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压升高[3](3)Hcy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胞内线粒体对钙离子的释放增加,使钙离子快速聚集在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的快速收缩,血压升高。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据绝大多数。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高血压又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其中H型高血压即为其中之一。
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非遗传性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白天血压升高而夜间血压降低。
H型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是关于H型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的讨论。
关于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只占总患病人数的5%左右。
这一数据表明,H型高血压的发生与其他亚型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存在差异。
关于H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这一特征上。
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呈现出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而夜间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导致血压降低。
这一现象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的循环激素水平异常有关。
关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监测技术的改进上。
传统的血压监测方法只能得到24小时内的平均血压值,无法准确判断昼夜节律异常的存在。
研究者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昼夜节律监测技术,例如自动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能够实时监测昼夜节律的变化,提高了H型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性。
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方面,研究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目前,H型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者发现某些降压药物对于恢复昼夜节律异常具有一定的疗效,例如利培酮。
而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研究者建议H型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H型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改进昼夜节律监测技术,提高诊断H型高血压的准确性;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
近些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且高血压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在加上近些年来,国内老龄化越发严重,高血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
一般来说,成年人群的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0μmol/L,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在10μmol/L以上,则被叫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此类患者若合并高血压后,则统一称之为H型高血压。
我国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这一情况具有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次,食物中的叶酸摄取主要是来源于水果以及蔬菜,但国内饮食特点就是富含叶酸事物的摄入量少,并且习惯性将蔬菜等食品进行烹调后食用,会破坏大量叶酸。
H型高血压属于高血压中相对严重的疾病,容易引发其他系统并发症。
H型高血压在我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中国的烹饪习惯以及环境因素具有密切联系。
H型高血压患者除了会发生血压升高反应,还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以及狭窄反应。
同时,会导致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发生紊乱,提升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大大提升了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系统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率。
H型高血压目前还无法治愈,经过确诊后需要终身性服用降低血压,此类患者除了通过传统药物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饮食调护,控制血压,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血压疾病和患者的日常生活的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具有密切联系,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中,值得注意的是:①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循序渐进的进食,避免出现暴饮暴食,做到进食有节制;②要求患者保持及时戒烟戒酒;③保证清淡饮食,以素食为主,荤素要合理搭配,保证患者膳食平衡;④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尽可能的防止使用热量高、脂肪高的食物,同时,需要控制动物脂肪以及动物内脏的食用量。
⑤合理摄入叶酸:叶酸是人类机体无法合成的为甚故事,必须从动物、植物的食物中社区,尤其是由绿叶植物哦攻击,但食物性的叶酸具有不稳定性,储藏、加工、蒸煮均会对其活性造成破坏,因此其吸收以及生物利用度只有50%,因此,需要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烹调方式,叶酸补充剂的利用率和来源于事物的叶酸相比,高1.7倍左右,能够被机体更好的利用。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摘要】H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中医在其研究中逐渐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诊疗方法研究、中医药物研究进展、治疗案例分析以及预防措施探讨,全面阐述了中医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对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展望、疗效评估以及实践意义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中医在H 型高血压治疗中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旨在为H型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H型高血压、中医研究、发病机制、诊疗方法、药物研究、治疗案例分析、预防措施、展望、疗效评估、实践意义1. 引言1.1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在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中,发现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新认识,探讨了病因病机的新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中医诊疗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中医药材料的筛选和配伍也得到了优化,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中医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防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中医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探讨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H型高血压的发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内气血失调、气机郁滞、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
气血失调是导致H型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运行受阻或不足,就会导致血压升高。
在H型高血压患者身上,常常可以观察到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液凝结等情况。
气机郁滞也是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气机郁滞会导致气滞血瘀,血管受阻,从而引发高血压。
在H型高血压患者身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忧虑郁结、情志不畅、胸胁胀满等。
试述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本文对H型高血压的机制、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标签: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治疗H型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特殊类型。
具有以下特点:⑴特征性的Hcy 升高;⑵发病率高,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伴高Hcy的比率高,其中91%的男性和63%的女性,平均有75%的是H型高血压;⑶社会危害性大,高血压和高Hcy协同作用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尤其与中国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较单纯的高血压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⑷基因特殊的原因,中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677TT基因型突变率高,易导致高Hcy以及H型高血压;⑸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有特效[1]。
1 基本概念1.1 定义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血浆中Hcy升高(Hcy≥10 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
高Hcy的主要病因是叶酸缺乏和hcy/叶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缺陷或基因突变。
1.2 引起高Hcy的原因(1)饮食动物蛋白中的蛋氨酸摄入量过多;(2)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摄入量不足,尤其叶酸的摄入不足密切相关;(3)肾功能不全导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4)甲状腺功能减退;(5)与遗传代谢有关。
2 发病机制以及危害性2.1 导致心脑血管病的机制(1)Hcy氧化生成的自由基和过氧化氢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增加泡沫细胞形成,使血管内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与脂蛋白α存在相关性;(2)Hcy 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毒性,能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而使NO生成减少,NO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或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和过氧化氢使NO的降解增加,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3)高Hcy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素水平增高;同时导致凝血因子Ⅴ和Ⅷ不能清除,使血液产生形成血栓的倾向;(4)Hcy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血管内皮胶原增加,血管壁增厚,血管结构破坏,最终引发心脑血管病[2-3]。
H型高血压的机制与防治陈琦玲【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H型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10μmol/L。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合并Hcy水平升高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合并血浆Hcy水平升高,给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从Hcy在体内的正常代谢途径入手分析Hcy升高的原因,探讨H型高血压发生的机制,并创新性提出防治高Hcy血症的新策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H-type hypertension refers to the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the homocysteine level in plasma≥10 μmol/L. Hypertens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case of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an increased level of Hcy in plasma,th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vidently increases. The results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75%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a are accompanied with an increased level of Hcy in plasma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and life quality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asons for an increased level of H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l metabolic pathways of Hcy ,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 of H - type hypertension,puts forward innovative methods toprevent high Hcy hyperlipidemia,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health workers.【总页数】3页(P1229-1231)【作者】陈琦玲【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基于RAAS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心脏重构的分子机制 [J], 龙霖梓; 刘征堂; 靳冰; 邓秘; 付长庚2.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其现代科学防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J], 谭湖3.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防治 [J], 黄文洁;李晓敏;卢永超4.中医药防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相关性高血压的分子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J], 黎雪;刘硕;林洪生5.中药丹参预防治疗慢型、潜在型克山病的药理学机制 [J], 苗东风;董彦珍;吕宏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巧邹盛鸿张祺杰张乃月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等方面总结目前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H型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69-05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15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he Rapy for H-typehypertensionWU Qiao 1 ZOU Shenghong 2 ZHANG Qijie 1 ZHANG Naiyue 11.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Wanzhou 404120,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Chongqing Kaizhou Hospital of TCM,Kaizhou 405400,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H-type hypertens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 recent years,summariz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on H-type hyperten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herbaloral administration,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To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typehypertens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H-typehypertension;TCM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高血压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我国属常见病、多发病[1-2]。
H型高血压的中医进展近年来,H型高血压的患者人数不停的递增,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了。
本文试从中医的角度来阐述H 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辨证分型与治疗进展。
标签:H型高血压;病因;综述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超过10 μmol/L 定义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原发性高血压伴HHcy被定义为H 型高血压。
近年来,我国人民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呈递增的方式。
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1]中指出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HHcy已占用75%,H型高血压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还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重要措施。
现从以下方面对H型高血压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虽无H型高血压这一病名,但通过其临床症状,属于“眩晕”、“胸痹”等病证范围。
在《内经》中有诸多关于眩晕的描述,例如《灵枢·海论》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懈怠安卧。
”提出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是导致了眩晕发病的原因。
《景岳全书》中张景岳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虚不作眩”的重要理论。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
”第一次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重要病因病机,为后世医家运用化痰药物治疗眩晕病奠定了基础。
其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为虚实两端。
虚多见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实多见于痰湿雍盛、血瘀阻滞、肝阳上亢。
其病位在头窍,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
较多医学家指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精微物质缺乏两方面,发病机制主要为痰瘀交阻、气血阴阳失调,病性属本虚标实。
(1)先天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海,肾主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肾精充盈,髓海充养;若肾精亏少,髓海失养,则发眩晕。
中西医诊治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周翔;熊秀林;顾宁【摘要】H型高血压是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H型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许多临床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从中西医角度综述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6(025)007【总页数】4页(P1357-1360)【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进展【作者】周翔;熊秀林;顾宁【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增高,这类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称为H型高血压[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常见危险因素中,中国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美国,但Hcy水平则较美国人群高出50%[2]。
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3]。
现从中西医角度分别综述H型高血压相关研究进展。
1.1 Hcy与高血压相关的病因病机进展依据H型高血压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多可归纳于中医学“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中。
较多文献认为Hcy水平升高多与肾、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关。
王新陆[4]提出“血浊论”,认为血浊可导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痰浊、瘀血、毒邪互阻于脉,为发病之标;脏腑功能失调为病之本,可累及心、肝、脾、肾多个脏腑,本虚标实相互影响,致使病变迁延难愈。
郝雅文[5]提出的“络病理论”指出,高血压可以表现为络中气虚、血虚,络中血虚、浊毒内蕴。
痰浊、血瘀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认为“气虚痰瘀”是H型高血压的主要病机。
1.2 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H型高血压的分型是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缺乏“一致”认可的问题之一,有些学者如唐娜娜等[6]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并参考临床经验,分为肾虚血瘀、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气血亏虚及肝肾阴虚证,研究200例门诊、住院的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发现其中肾虚血瘀证收缩压负荷均高于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并提示肾虚血瘀最为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