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26.08 KB
- 文档页数:2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是指仅在运动时出现临床症状的高血压,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血压一般是
正常的。
H型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高血压型别,但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如运动
爱好者和年轻人,其发病率可能会明显升高。
针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且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目前,H型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临床上H型高血压患者中一般存
在一些常见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家族遗传、高脂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
此外,H型高血压患者多数具有非透明性鼻骨隆起等鼻腔疾病史,也有报道指出,H型高血压与鼻粘膜免疫学异常有关。
因此,要认真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的病史和体征,以确
定其具体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动态血压监测和运动血压测定来进行。
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多数表现为运动后血压升高,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可能会出现明
显的波动,而在静息状态下血压一般是正常的。
因此,要对H型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进行
综合评估,包括血压变异性、血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
治疗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一
般情况下,对于轻度H型高血压患者,可采取非药物治疗,如减轻体重、规律运动、戒烟
戒酒等措施。
对于重度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总之,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型别,其病因和诊断有其特殊性。
当前,针对H 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更
加准确和有效。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H型高血压被认为是特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亚型,它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不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状。
本文将介绍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不明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H型高血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以往对H型高血压的定义并不一致,导致了在研究过程中的混乱。
现在,研究者们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经验,提出了更加明确的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H型高血压患者通常出现血压呈间歇性升高和下降的波动,而非持续性的高血压。
H型高血压还伴有明显的靶器官损伤,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通过病理学研究,发现了H型高血压的血管壁增厚、弹性蛋白纤维断裂和内膜下纤维增生等特点,这为进一步揭示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家系研究和基因筛查,已经发现了一些与H型高血压相关的遗传变异。
一些单基因突变与H型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
多个基因多态性也被认为是H型高血压的易感基因,这为进一步研究H型高血压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第四,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来治疗H型高血压。
一些研究表明,在对H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针对特定病理特征的药物可能具有显著的疗效。
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对于血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H型高血压的症状和并发症。
虽然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未来,研究者们将进一步探索H型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并发展出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指通过心脏主动脉从主动脉血液中冲出来的高压脉搏,对血管和心脏造成的影响称为H型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就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介绍。
1. H型高血压的定义与特点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其特点是在心脏收缩期,心脏主动脉血液向前流动的还有部分血液逆流回到心脏。
这种逆流的存在导致了心脏在短时间内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了损害。
2. H型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研究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H型高血压可能与心脏主动脉及其瓣膜的结构异常有关,也可能与心脏主动脉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异常有关。
一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也与H型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3. 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高血压相似,主要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
4. H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对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主要通过心脏超声、心脏造影等检查手段来确定。
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物、扩血管药物、心血管介入手术等。
二、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1. 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筛查和分析,一些研究发现了与H型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为H型高血压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影像学技术研究随着心脏超声、心脏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通过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主动脉血液的流动状态和速度,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手段的研究针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外,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不断涌现,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修补术等,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H型高血压指的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良,导致血液不能充分被泵出,在血压升高的同时血液向后流入肺部,引起心肺功能不全。
中医学认为H型高血压多由于心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防治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调和脏腑的方法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包括了中医经络学、气血学和脏腑学等。
其中充分运用中医经络学来调节心脏经脉、血液循环经络,调节血液、心脏的功能,对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比如通过经典针刺手三里等穴位,可有效调节心脏、循环系统的功能,达到防治H型高血压的目的。
同时,中医药强调了“先治内脏后疗括约”,将H型高血压视为内脏功能失衡的结果,故治疗H型高血压时,应以调理肝肾脾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调和五脏六腑、平衡气血,从而防治H型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如下方面:2.1 中医药针灸中医药针灸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常用技术之一,例如针刺手三里、足三里、内关、涌泉等穴位,能够调节心脏、肾脏、脾胃等脏腑的功能,达到降血压、强心利尿的作用。
中医药内服可以通过调和心肝脾肾功能、活血化瘀等途径,达到防治H型高血压的作用。
例如,桑叶、菊花、薄荷、金鸡纳、柴胡等具有清热利水、降血压的功效,可用于H型高血压的内服药物。
中医药外敷同样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常用技术之一,如采用青黛、穿山甲等中草药煎水涂敷心口、太阳等穴位,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H型高血压的情况。
中药方剂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倡导个体化治疗,因此研究出了很多临床有效的中药方剂。
如《红参鸡蛋汤》、《丹参补血饮》、《当归醋汤》等方剂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组方,如高血压胶囊、降压茶、活血化瘀片等,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有效地防治了H型高血压患者发病和加重。
中医预防H型高血压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悦等方面。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它影响着全球各地数百万人的健康。
近年来,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为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就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介绍。
H型高血压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血压异常疾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可出现头痛、疲乏、心悸等症状,甚至发展为心脏病和肾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H型高血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
通过对影响H型高血压的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他们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中几乎都携带有一种叫做WNK4的基因突变,这一突变导致了对肾小管通道的异常增强,从而导致了高钠、低钾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症状。
对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基因治疗来修复这一基因突变,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H型高血压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一些利尿剂和钾盐补充剂被证实对H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电解质水平。
通过激素干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激素类药物可以调节肾脏对钠、钾和氢离子的排泄,从而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电解质平衡和血压水平。
H型高血压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
传统的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被引入到H型高血压的诊断中,如基因检测和分子影像学检测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H型高血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对H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肾小管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病理生理变化,如肾小管细胞的异常增生和高渗透状态的产生等。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H型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H型高血压作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从降低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基因治疗、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治疗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H型高血压呈不断增多的趋势,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约占75%,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水平与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H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元凶。
国内外研究表明:HHCY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且在中国人群中明显高发[1]。
1 H型高血压的定义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Hcy>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于2008年提出[1]。
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血浆Hcy水平升高也被纳入其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种新的重要因素。
此后,H型高血压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亚型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 H型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Hcy升高的原因主要有:(1)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导致的同型半胱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中蛋氨酸循环障碍密切相关;(2)蛋氨酸摄入过多,即动物蛋白摄入过多;(3)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4)甲状腺功能减退;(5)与遗传基因有关;Hcy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致高血压:(1)血Hcy水平升高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过分蓄积时,刺激血管壁,同时通过氧化应急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抑制了NO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造成血中内皮素与NO浓度的失调,使血管舒张反应异常,扩血管物质减少,缩血管物质增加,可直接和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造成血压增高[2]。
(2)DayaLS认为,Hcy可能通过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损害动脉壁血管造成内皮细胞脱落、自溶导致动脉壁弹性,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压升高[3](3)Hcy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胞内线粒体对钙离子的释放增加,使钙离子快速聚集在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的快速收缩,血压升高。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患者血压呈现出变异性和不稳定性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血压剧烈波动,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不同的是,H 型高血压不受常规降压药物的控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一些学者通过对大量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了H型高血压的一些特点。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外界刺激有关,例如情绪波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
H型高血压与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一些研究还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中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异常,这些物质可能参与了H型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新兴学科的进展为H型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些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与基因的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导致H型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血压调节能力。
这些研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治疗方面,H型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压。
由于H型高血压的特殊性,常规的降压药物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效果不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学者通过对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具有神经调节功能的新药物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针灸等,也被应用于H 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H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是进一步明确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并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型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其特点是患者在平静状态下血压正常,但在受到刺激、应激或运动时血压升高。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成为了医学界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对于H型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些研究认为H型高血压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有关,如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H型高血压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与H型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但H型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开其神秘面纱。
在H型高血压的诊断方面,目前主要依靠病史和血压测量来进行诊断。
但由于H型高血压的发作与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日常的门诊或住院观察中很难捕捉到患者的症状。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H型高血压,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寻找H型高血压的生物标志物。
一些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在发作时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升高。
这为将来制定针对H型高血压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与H型高血压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依赖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疗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H型高血压的发作次数。
一些研究还表明,针灸、中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H型高血压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在H型高血压的预防方面,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通过心理疗法、运动、健身等宣传普及预防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情绪紧张和焦虑状态,从而降低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
H型高血压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者:蔡渊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我国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因其可诱发多种脑血管疾病而逐渐受到相关人士关注。
随着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对于该病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并减少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H型高血压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预防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防治H型高血压提供直接参考。
【关键词】H 型高血压;流行病学;防治【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2.0.02伴随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较快提升,产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数量激增。
H型高血压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更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据相关调查,现今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位于亚太地区首位,较美国等更是高出一倍有余。
有国内学者就农村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是现今我们所熟知的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人体血中Hcy水平的上升也同样与其呈现相关性。
通过对该类Hcy水平升高患者的研究发现,较之于普通人群,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后者的十二倍。
近年来,美国《脑卒中防治指南》提到,将Hcy超过10μmol/L 界定为H型高血压。
据此,我们约有75%的原发型高血压患者属于“H型”高血压。
现今,在我国该类患者发病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尽早发现并实施干预,无论是对心血管疾病高发还是对我国脑卒中控制而言均有重要价值。
本文从H型高血压的定义开始,阐述其流行病学情况,并对早期预防及治疗进行总结。
1 H 型高血压的定义H型高血压是指,患者有高血压疾病的同时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具体为血浆Hcy高于10 μmol/L 。
H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性较普通高血压要高,且随着Hcy水平的升高其危害性明显增加。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一种罕见且特殊的高血压亚型,最早于1991年由日本学者报告。
它与传统高血压亚型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H型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
虽然一些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与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由于样本数量较小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H型高血压的具体病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肾小动脉痉挛、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纤维化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失调、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也可能参与其中。
然而,关于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索。
关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用于诊断的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压、肾功能、肾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等。
目前建议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来最终确诊。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来制定更准确、可靠的诊断标准。
最后,H型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主要侧重于病因的治疗和症状的缓解。
早期诱导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减轻肾小球损伤。
此外,针对H型高血压的特点,还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手段,如经皮肾脏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等来扩张狭窄的肾动脉。
然而,尚无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案针对H型高血压进行研发和应用,因此,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H型高血压是一种罕见而特殊的高血压亚型,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未知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合作,相信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H型高血压的本质,并为其更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摘要】H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中医在其研究中逐渐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诊疗方法研究、中医药物研究进展、治疗案例分析以及预防措施探讨,全面阐述了中医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对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展望、疗效评估以及实践意义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中医在H 型高血压治疗中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旨在为H型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H型高血压、中医研究、发病机制、诊疗方法、药物研究、治疗案例分析、预防措施、展望、疗效评估、实践意义1. 引言1.1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在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中,发现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新认识,探讨了病因病机的新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中医诊疗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中医药材料的筛选和配伍也得到了优化,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中医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防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中医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探讨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H型高血压的发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内气血失调、气机郁滞、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
气血失调是导致H型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运行受阻或不足,就会导致血压升高。
在H型高血压患者身上,常常可以观察到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液凝结等情况。
气机郁滞也是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气机郁滞会导致气滞血瘀,血管受阻,从而引发高血压。
在H型高血压患者身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忧虑郁结、情志不畅、胸胁胀满等。
基金项目:昆明市科学技术局(2017-1-S-15394)ꎮ作者简介:赵春生(1990-)ꎬ男ꎬ汉族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为中西结合心血管疾病ꎮE-mail:1191394892@qq com通信作者:金艳蓉(1961-)ꎬ女ꎬ汉族ꎬ本科ꎬ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为中西结合心血管方向ꎮE-mail:1146794080@qq com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赵春生㊀杨海燕㊀张㊀煦㊀黄㊀振㊀向㊀阳㊀金艳蓉∗昆明市中医医院ꎬ云南㊀昆明㊀650500ʌ摘㊀要ɔ㊀随着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ꎬ控制H型高血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ꎮ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西医对H型高血压研究的基本状况ꎬ从对H型高血压的西医中的发病机制㊁危害性ꎬ中医的病因病机㊁辨证分型以及中西医治疗等方面对H型高血压进行系统综述ꎬ以期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上能提供新思路ꎮʌ关键词ɔ㊀H型高血压ꎻ高同型半胱氨酸ꎻ中西医ꎻ研究概况ʌ中图分类号ɔR259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7-8517(2020)11-0054-04Overview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ResearchonH-typeHypertensionZHAOChunsheng㊀YANGHaiyan㊀ZHANGXu㊀HUANGZhen㊀XIANGYangKunmingMunicip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Kunming650500ꎬChinaAbstract:AsHshareofhypertensioninpatientswithhighbloodpressureismoreandmorebigꎬthecontrolHhypertensionhasbecometheurgentproblemsꎬtheauthorreviewedinrecentyearsꎬ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forHtheresearchesonhighbloodpressureꎬfromthepathogenesisinHhighbloodpressureofwesternmedicineꎬharmfulnessꎬ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ꎬ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tosystematicallyreviewofHhighbloodpressureꎬinanefforttoHo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researchcanprovideanewwayofthinking.Keywords:h-typehypertensionꎻhyperhomocysteineꎻoverview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㊀㊀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ꎬ我国有高达75%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ꎬ即H型高血压ꎬ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ꎮGraham等[1]大样本流行病学证明ꎬ相较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而言ꎬ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高出约5倍ꎬ而较正常人则高出25~30倍ꎮ同时H型高血压患者的两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被该研究证实ꎬ二者在血管事件上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ꎬ共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ꎬ女性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男性ꎬ在男性约增加12倍风险ꎬ在女性则高达28倍ꎬ而高血脂㊁吸烟等危险因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协同作用不明显ꎮ因此ꎬ在H型高血压的防治方面既要考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ꎬ又要注意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因ꎬ做到兼而治之ꎬ防之顾此失彼ꎮ1㊀H型高血压的西医研究1 1㊀H型高血压定义㊀2018年中国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指南防治指南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5~15μmmol/Lꎬ当原发性高血压伴Hcyȡ10μmol/L时ꎬ即可称为H型高血压[2]ꎮ1 2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机制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人体不能直接从食物中摄取的含硫氨基酸ꎬ其来源是通过蛋氨酸代谢来产生的ꎬ分为甲基化途径和转硫途径两种代谢途径[3]ꎮ甲基化途径:四氢叶酸经5ꎬ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催化ꎬ产生N5-甲基四氢叶酸ꎬN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ꎬ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辅助下ꎬ并辅以甲硫氨酸合成酶(MS)的催化ꎬHcy重新甲基化再合成甲硫氨酸ꎮ转硫化途径:Hcy与丝氨酸在辅因子维生素B6和β-胱硫醚合成酶(CBS)的作用下生成胱硫醚ꎬ胱硫醚再进一步裂解为胱氨酸和α-酮丁酸ꎮ此外ꎬ少量Hcy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中ꎮ影响血浆Hcy升高的因素有遗传性MTHFR㊁CBS的基因突变和B族维生素(叶酸㊁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缺乏ꎬ以及年龄㊁性别㊁人种㊁营养和合并疾病等因素有关[4]ꎮ1 3㊀H型高血压的危险性㊀研究证实ꎬH型高血压是冠心病重多危险因素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ꎮ郑杨[5]在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ꎬ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ꎬ且H型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更多ꎬ病变程度更重ꎮ安全宇等[6]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ꎬH型高血压组较非H型高血压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概率更大ꎮ由此表明H型高血压伴脑卒中是我们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ꎬ同时H型高血压也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之一ꎮ在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当中ꎬ高血压与高Hcy血症存在着相互协作的作用[7]ꎮ2㊀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2 1㊀病因㊁病机㊀中医中虽然没有H型高血压这一病名ꎬ但根据其临床表现ꎬ可将其归属于眩晕病㊁中风㊁头痛等疾病中ꎮ«内经»中有诸多关于眩晕的描述ꎬ例如«灵枢 海论»中记载 髓海不足ꎬ则脑转耳鸣 懈怠安卧ꎮ 提出了髓海不足ꎬ脑失所养是导致眩晕发病的原因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 无虚不作眩 的重要理论ꎮ«丹溪心法»中有云 头眩ꎬ痰挟气虚并火 ꎬ无痰不作眩ꎬ痰因火动ꎮ 朱丹溪首次提出了 无痰不作眩 的重要病因病机ꎬ其为后世医家运用化痰药物治疗眩晕病奠定了基础[8]ꎮ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ꎮ其病位在头窍ꎬ其发病主要与肝㊁脾㊁肾等密切相关ꎮ病理变化为肝㊁肾㊁阴阳㊁气血失调ꎬ导致风㊁火㊁痰㊁瘀ꎮ眩晕的病因较多ꎮ较多医家指出其主要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精微物质缺乏两方面ꎬ发病机制主要为痰瘀交阻㊁气血阴阳失调ꎬ病性属本虚标实ꎮ虚多见于气血亏虚㊁肝肾不足ꎻ实多见于痰湿雍盛㊁血瘀阻滞㊁肝阳上亢ꎮ且属虚者居多ꎬ脏腑亏虚㊁命门火衰发为眩晕ꎮ徐中林等[9]认为其与心㊁肝㊁肾关系密切ꎬ且与痰浊㊁瘀血㊁虚损相关ꎮ张文等[10]认为ꎬ脾失健运ꎬ聚湿成痰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的主要原因ꎮ李卫丽等[11]的研究也证实了高同型半脱氨酸血症是由于脾运化失调ꎬ机体失于濡润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蓄积ꎬ痰瘀交阻而发病ꎬ并提出此类病证应用ꎬ化痰法施治ꎮ随着遗传病相关基因的定位ꎬ以及基因疗法对于高血压的药物应用有更好的诊疗效果等相关研究的成功ꎬ证实了关于部分学者认为的眩晕是由命门火衰ꎬ肾失封藏所引起的真实性[12]ꎮ由此可见先天禀赋不足ꎬ肾气虚弱是H型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ꎮ苏征佳等[13]的研究发现ꎬ营养不良ꎬ维生素B及叶酸缺乏ꎬ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ꎬ也可诱发H型高血压ꎮ可见脾胃运化功能失调ꎬ营养物质不足ꎬ机体代谢反应失调ꎬ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聚集ꎬ也是H型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ꎮ3㊀H型高血压的治疗3 1㊀现代医学的治疗㊀随着H型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ꎬ对H型高血压防治的研究工作也逐渐深入ꎮH型高血压导致脑卒中与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ꎬ因此对H型高血压治疗不止在于调控血压ꎬ更重要的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ꎬ从而降低发病风险ꎮ现代医学防治H型高血压中建议患者除改善生活外ꎬ还应多食用富含叶酸的食物ꎬ药物治疗推荐优先选用含有叶酸的复方制剂降压药物ꎮ最新临床研究发现ꎬACEI类降压药在降压的同时ꎬ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ꎬ其与叶酸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上具有协同作用[14]ꎮ秦艳芳[15]研究发现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中ꎬ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下降了约25%ꎬ这为临床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防治H型高血压提供了有力依据ꎮ邹青等[16]认为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降低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ꎬ对H型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叶酸治疗后ꎬ体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下降了25%ꎬ且心脑血管事件的总体发病率可降低18%ꎬ但部分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控制仍欠佳[17]ꎮ目前ꎬ治疗H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有限ꎬ还需进一步研究ꎮ3 2㊀中医治疗的研究㊀中医药对H型高血压相关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ꎮ其中包括单味中药㊁中药方剂㊁中医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手段ꎮ陆素芹[18]研究证实ꎬ山楂有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作用ꎮ张爱鹏等[19]通过实验证实了中药提取物葛根素可降低血浆中Hcy浓度ꎮ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如丹参注射液㊁大蒜素㊁人参皂苷等多有降低血Hcy水平的作用[20-22]ꎮ韩慧[23]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ꎬ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改善患者症状ꎬ提高治疗效果ꎮ庞英华等[24]同样对于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ꎬ发现应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西药ꎬ能明显降低血压和血Hcy水平ꎮ提示了中药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ꎮ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ꎬ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加广泛ꎬ而且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操作简便㊁治疗安全㊁疗效确切等优点ꎬ目前常用且公认有效的方法有:耳穴贴压疗法㊁穴位敷贴法㊁中药足浴法㊁药枕法㊁穴位埋线法㊁针灸法㊁耳尖放血法㊁刮痧㊁推拿法㊁综合疗法等ꎮ张冬云等[25]通过对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穴位贴敷对多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ꎬ其中又以肝阳上亢证和肝火上炎证效果最为明显ꎮ罗宋文等与唐娜娜等[26-27]均选取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分别给予针灸与推拿治疗ꎬ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ꎮ王玲等[28]用耳穴贴压法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效果显著ꎻ马春在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时应用自拟中药足浴方取得满意效果[29]ꎮ由此可见ꎬ中医药在治疗H型高血压方面具有其独到且不可替代的作用ꎮ但仍需继续开发研究各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ꎬ以期更多的弥补西医治疗的局限性ꎮ3 3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㊀中西医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是目前较为被推崇的治疗方法ꎬ西药弥补了中医中药起效慢的缺点ꎬ而中医治病求本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优势又恰恰是西医所欠缺的ꎮ目前较为多见的中西医联合方式包括:①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对H型高血压进调控ꎮ王强等[30]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80例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ꎻ王言哲[31]以60例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ꎬ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组中医证候㊁高血压和血浆Hcy水平改善等情况明显优于以依那普利片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的对照组ꎻ李淑玲等[32]对96例老年气虚血瘀型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ꎬ分为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㊁氢氯噻嗪片及叶酸片口服治疗的对照组ꎬ以及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方(黄芪㊁当归㊁川芎㊁地龙㊁水蛭㊁天麻㊁川牛膝㊁葛根)口服的治疗组ꎮ治疗前后的血压及Hcy的水平的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ꎬ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ꎮ②西药联合中成药ꎮ何佳等[33]研究证实ꎬ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脉片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患者的疗效显著ꎮ曹瑛等[34]对60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ꎬ结果提示加服泽蛭降压胶囊的治疗组ꎬ在血压控制㊁临床症候改善㊁Hcy及CRP水平下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ꎮ此外ꎬ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㊁芪苈强心胶囊均已被证实了在联合西药基础上对H型高血压的疗效显著[35-36]ꎮ③西药联合中医外治法ꎮ耳穴贴压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ꎬ其具有操作简单ꎬ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ꎬ相关研究[37]表明ꎬ用王不留行籽在耳郭内分泌穴㊁交感等穴位上规律按压贴敷后ꎬ发现其对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㊁内皮素㊁hcy水平的影响均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ꎮ中医主要是辨证论治ꎬ针对不同的证型ꎬ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ꎬ或联合中药汤剂ꎬ或配合中成药ꎬ或辅以中医外治法ꎬ目前联合单味中药的报道较少ꎮ4 小结与展望近年来ꎬ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ꎬH型高血压发病率占主要部分且不断升高ꎬ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ꎮ因此ꎬ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应继续深入ꎬ积极预防ꎬ尽早对H型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和干预ꎬ从而有效控制我国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38]ꎮ中医在治疗H型高血压上开拓了新的途径ꎬ中药在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ꎬ而相对于单一的中医㊁西医治疗ꎬ中西医结合治疗H型高血压有更大的优势ꎬ既可以减少降压药的副作用ꎬ又发挥了中药的多组分㊁多通路㊁多靶点㊁多环节优势ꎮ在辨证论治基础上ꎬ充分发挥中医特有优势ꎬ未病先防ꎬ已病防变ꎬ使患者病情得到极大的改善ꎮ因此ꎬ中西医结合应是以后H型高血压的治疗趋势ꎮ参考文献[1]GRAHAMIMꎬDALYLEꎬREFEUMHMꎬetal.Pla ̄samahomocysteineasariskfactorforvasculardisease[J].TheEuropenConcertedActionProjectJAMAꎬ1997(277):1775-1781[2]胡大一ꎬ徐希平.有效控制 H型 高血压 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ꎬ2008ꎬ47(12):976-977.[3]马玥ꎬ梁庆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ꎬ2014ꎬ2(9):1139-1141.[4]宗永华ꎬ李小鹰ꎬ陈光亮ꎬ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5ꎬ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ꎬ2011ꎬ27(3):203-207[5]郑扬.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ꎬ2015[6]安全宇.老年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研究[J].首都医药ꎬ2014ꎬ21(10):32-34.[7]张梦琼ꎬ顾健霞.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相关性分析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ꎬ2018ꎬ30(3):555-558.[8]门艳芳ꎬ吴波.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7ꎬ26(18):54-56. [9]徐中林ꎬ赵义发ꎬ吴兰兰.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ꎬ2011ꎬ36(6):731-733.[10]张文ꎬ王剑ꎬ吕全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ꎬ2010ꎬ28(4):11-13.[11]李卫丽ꎬ景光光ꎬ陈孝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ꎬ2006(4):412-413.[12]苏琼华ꎬ郭海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ꎬ2013(11):1019-1022.[13]苏征佳ꎬ杜萱ꎬ张奇ꎬ等.同型半胱氨酸与中老年男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ꎬ2016ꎬ16(4):297-299.[14]吴瑞云ꎬ李小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00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ꎬ2013ꎬ13(5):669-670.[15]秦艳芳.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ꎬ2013ꎬ24(18):4166-4167.[16]邹青ꎬ赵连友ꎬ李雪ꎬ等.依那普利叶酸片改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功能[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ꎬ2015ꎬ7(2):188-191.[17]骆虹ꎬ王强ꎬ韦斌.H型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7ꎬ3(20):40-42. [18]陆素琴.山楂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ꎬ2009ꎬ22(8):59-61. [19]张爱鹏ꎬ张华珊ꎬ张爱雄.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粘度及同型半胱氨酸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ꎬ2012ꎬ7(30):155.[20]李君梅ꎬ燕明宗ꎬ刘德山.大蒜素治疗冠心病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09ꎬ33(2):120-122.[21]程昱ꎬ何华ꎬ陈渊成ꎬ等.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体内高半胱氨酸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ꎬ2011ꎬ42(3):255-261[22]贺国洋ꎬ李永真ꎬ李新强ꎬ等.人参皂苷Rg1抗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ꎬ2011ꎬ40(14):1376-1378.[23]韩慧.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ꎬ2018ꎬ33(10):1426-1428. [24]庞英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新中医ꎬ2013ꎬ(6):16-18.[25]张冬云ꎬ魏子秀ꎬ孔艳丽ꎬ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ꎬ2014(11):1-5.[26]罗宋文ꎬ王晓斌ꎬ陈畅凯.中医针药结合法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ꎬ2017(2):50-51.[27]唐娜娜ꎬ鹿秀云ꎬ罗浪ꎬ等.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ꎬ2014(29):3-5.[28]王玲ꎬ吴华慧ꎬ于江宏ꎬ等.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ꎬ2014(7):1326-1327.[29]马春.中药足浴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3(3):257-258. [30]王强ꎬ莫雪梅ꎬ韦斌ꎬ等.天麻钩藤饮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ꎬ2011ꎬ10(11):854-855.[31]王言哲.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ꎬ2017ꎬ9(26):31-33.[32]李淑玲ꎬ刘国安ꎬ叶丙霖.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老年 H型 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4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6ꎬ33(2):72-76.[33]何佳ꎬ朱忠帅ꎬ张莉晶.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J].新中医ꎬ2018ꎬ50(12):60-63.[34]曹瑛ꎬ李小伟ꎬ傅丽超.泽蛭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ꎬ2013ꎬ15(10):42-44.[35]郎立中.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9ꎬ19(37):203-204. [36]张华ꎬ高有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8ꎬ18(81):33-34.[37]吴华慧ꎬ刘兴奎ꎬ王玲ꎬ等.耳穴贴压法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ꎬ2017ꎬ8(18):99-100.[38]陆庆ꎬ郁秋婷.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7ꎬ15(25):19-20.(收稿日期:2020-02-26㊀编辑:刘㊀斌)。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成为日益普遍
的慢性疾病。
H型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比值(SBP/DBP)小于1,又称为“逆转型”,其研究现状及进展十分值得关注。
近年来,对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H型高血压主要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肾脏损伤等有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H型高血压可能与遗传因素和体内一些具有调节SBP/DBP的因素有关。
其次,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H型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SBP/DBP的比值,但这种比值的计算方法仍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更为全面的诊断方法。
治
疗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与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最后,对于H型高血压的预后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
一些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
患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风险较一般高血压患者更高。
因此,发现H型高血压和提高预后研
究的意义十分重大。
总之,H型高血压是一种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对象。
通过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改进诊
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不断努力,相信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从而将其对人
类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其特点是在正常收缩压的情况下,舒张压出现异常升高,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舒张压超过90mmHg。
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但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成果逐渐浮出水面,为了更好地了解H型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围绕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展开深入探讨。
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病因研究H型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研究者们普遍认为,H型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异常等有一定的关联。
一些新的研究还发现,H型高血压与体重、饮食、心理健康等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认识H型高血压的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2. 诊断方法研究目前,对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生理检查和影像学诊断三个方面。
临床症状观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其是否存在H型高血压,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生理检查主要包括测量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H型高血压。
影像学诊断主要是通过CT、MRI等技术来观察患者心脏、血管等结构的情况,以帮助医生判断H型高血压的情况。
未来,针对H 型高血压的诊断方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提高H型高血压的准确诊断率。
目前,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等方式来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等。
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血管扩张术、支架置入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血管结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严重病例进行心脏手术、血管搭桥等治疗。
未来,针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8-01-12T15:05:23.8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作者:蔡辉[导读] 本文从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对临床中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天津市河西医院 300202摘要:我国有众多H型高血压患者数量,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经成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从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对临床中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H型高血压;中西医;进展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hHcy)血症是指,人体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0μmol/L以上,H型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不良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的人群增多,我国人群的血浆Hcy水平偏高。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1.6亿[2],其中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约75%。
我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而且相关研究显示血浆Hcy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原发性高血压、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等。
现将H型高血压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1.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高血压发病、发展的机制相关性研究H型高血压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并没有定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总结如下:①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并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展[3];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使得血管扩张性降低,最终硬化,使得血压进一步增高。
②应激反应: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诱发氧化应激,并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内皮受损,最终降低血管扩张性,增高血压。
③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而影响血压:目前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外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并和血管紧张素Ⅱ发挥作用造成内皮损伤,从而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病。
4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管硬度: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质膜上特殊受体,激活神经嵴源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二酰甘油和蛋白激酶C,同时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增殖平滑肌细胞的,最终增加血管僵硬程度。
2.H型高血压中医发病机制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结合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时的症状、病因病机,可以与中医中的“眩晕”、“头痛”、“胸痹”等疾病中的相应分型对应。
H型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也归属于相应门类中。
中医认为脏腑衰微,阴阳偏盛偏衰,气血运行不利是其发病内因。
久病过劳、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为其发病诱因。
其发病分型并没有统一的认知,目前以《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
闫翠[4]等分析认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两种证型分布最广,其中痰湿壅盛证患者的Hey水平最高。
目前认为肾虚血瘀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肾虚血瘀证、痰湿壅盛证Hcy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证型。
3、西医对于H型高血压治疗3.1非药物治疗周菲,张意仲等[5]强化血压管理,测定1年后相关数据,强化血压管理有助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改善动脉硬化。
卢艳[6]研究得出结论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行饮食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有临床推广。
3.2复方或多药联合治疗3.2.1叶酸和ACEI累药物的复合制剂或联合用药治疗罗羽慧,封杰等[7]通过分析两组H 型高血压患者,治疗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结论提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较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能明显降低TIA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酸水平和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李立定,李新民[8] 等分析,观察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结论服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控制良好。
刘子君,肖传实等[9]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1207例,结果显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在降血同型半胱氨酸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3.2.2叶酸和钙离子拮抗剂联合用药治疗聂辉,欧阳明亮[10]通过分析两组H型高血压患者,结论盐酸巴尼地平有效控制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康聚贤,张培等[11]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论认为尼莫地平联合叶酸能有效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水平。
李庆辉,谭碧峰等[12]结论认为结果氨氯地平 + 依叶片能更好控制血压,降低血清脂肪酶含量和升高脂联素含量。
3.2.3ARB类药物治疗廖丽娅,邓红艳等[13]选择老年型H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结论认为厄贝沙坦可以改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缓释片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4.中医药治疗4.1汤剂或中成药治疗4.1.1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是传统文献记载的与高血压病最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中医辨证分型,也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病较多治疗的分型。
郑淑萍,常伟[14]分析肝阳上亢证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高血压患者100例,强力定眩片加用西药进行治疗,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型高血压中属于肝阳上亢证的效果好,在有效控制 H 型高血压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
季晓霞,李颖[15]通过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 64例,辩证属于痰湿壅盛,加用自制定眩晕 1 号方,结果显示加用方剂治疗患者血压维持情况优于对照组。
4.1.2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这一辨证分型可以始于疾病初发,也可见于疾病中、末期,属于较为常见的虚实夹杂的辨证分型,临床中较为常见。
李淑玲,康开彪[16]等选择96 例气虚血瘀型老年H 型高血压患者,并对对照组加用益气活血方汤剂,得出结论此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 H 型高血压疗效确切。
何佳[17]认为气虚、血瘀、入络”是 H 型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痰瘀之邪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了益气、化瘀、通络的治法,临床常获良效。
李莹鸿[18]等人通过对H 型高血压气虚痰浊证患者48例加用复方芪麻胶囊,认为复方芪麻胶囊治H 型高血压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收缩压并降低瘦素水平 Hcy,同时指出瘦素有可能作为评价H型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指标。
4.1.3痰瘀互结型杜文婷[19]等人认为痰瘀是H型高血压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痰瘀之间相互转化,且会伴随高血压病始终,所以祛痰、活血是H型高血压的基本治则。
杨许慧等[20]通过分析加用中成药的H 型高血压患者,得出结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逐瘀通脉胶囊,能够改善其血栓前状态。
曾洁等[21]通过痰瘀互结证组 117 例,非痰瘀互结证组 98 例(对照组),结论认为在痰瘀互结的H型高血压病患者中,应加强体质量管理及其血脂、血糖水平监控,治疗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首选。
4.2穴位治疗钟乔英等[22]将76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8 例,治疗组在口服福辛普利的同时加用耳穴贴压治疗,结论认为耳穴贴压配合福辛普利较单纯服用福辛普利能更好地改善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5.问题与展望目前人们对于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发病机制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病联系相关研究日益深化,对于H型高血压病的治疗,人们开始各种药物及剂型的研究,叶酸及其与其他降压药物复合制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同时相关维生素和其他治疗手段也用于H型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能很好地稳定斑块,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与此同时中医药手段在H型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在不断发挥其优势,从综合方面考量,其对于患者症状改善、并发症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中医药对于H型高血压病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
但是H型高血压病的治疗也存在着中西医发病机制待明确,对于患者长期影响需进一步明确,中医不能统一辩证分型,中药剂型不能很好与患者服药习惯相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接下来光大医学工作者的方向。
参考文献:[1]杨水祥,胡大一.心血管热点荟萃201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9-61.[2]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3]何广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3,42(3)252-254.[4]闫翠,王琼等. 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析[J].广中医药大学报,2016,3(33):307-310.[5]周菲,张意仲等.强化血压管理对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病变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348-1350.[6]卢艳. 饮食护理在老H型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6):3233-3234.[7]罗羽慧,封杰等.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房,2017,28(2):223-224.[8]李立定,李新民等. 依那普利叶酸对 H 型高血压患者 Hcy 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12(1):60-62.[9]刘子君,肖传实等.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山西地区H型高血压人群干预后疗效观察[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4):359-363.[10]聂辉,欧阳明亮. 盐酸巴尼地平治疗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0):107-109.[11]康聚贤,张培等. 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115-1119.[12]李庆辉,谭碧峰等.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 /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与EL和 APN的关系[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594-597.[13]廖丽娅,邓红艳等. 厄贝沙坦对老年型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73-875.[14]郑淑萍,常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中肝阳上亢证H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7,1(15):95-98.[15]季晓霞,李颖. 眩晕 1号方治疗痰湿壅盛型 H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2):101.[16]李淑玲,康开彪等. 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H 型高血压 48 例[J].中医研究,2017,30(6):12-14.[17]张莉晶,张雅文. 何佳运用补气逐瘀法分年龄治疗H 型高血压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3):170-172.[18]李莹鸿靳利利. 复方芪麻胶囊干预治疗对H 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6):676-678.[19]杜文婷,刘萍等. 从痰瘀论治H型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4):426-429.[20]杨许慧,刘涛生,郭宏伟.逐瘀通脉胶囊佐治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3(12):192-193.[21]曾洁,何佳等. 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1):29-32.[22]钟乔英,谭佩华等. 耳穴贴压配合福辛普利对原发性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干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2):159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