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6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着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王恒富任靖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政治试题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情境文字类。
不仅指诗词、成语、格言、谚语和名人名言等文字,而且还包括图表说明、引文以及必要的注等。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漫画类。
是以一幅、一组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作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以辛辣、幽默、讽刺的方式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82形式。
3.数据图表类。
是用图表、图示、曲线图结合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措施、思路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
现以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见下页)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1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中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新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体现。
为了真正有效落实这三个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新考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包含三个层次: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ⅱ.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ⅲ.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虽然是解题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它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干与设问,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和解题的限制条件。
第二层次就是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题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及相关知识,从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这是决定解题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设置的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分析和整合,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完成答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要求中,我认为“要求i”应该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具备了“要求i”的能力基础上,再初步培养他们“要求ii”的能力;至于“要求ⅲ”,应该是学生在高二、高三着重培养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在高一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在“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解读什么信息”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
如何获取信息,即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其类型包含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对高一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图表数据的阅读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审题能力等。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专题突破提分】求准确——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高考考试大纲(生物部分)中明确指出高考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是: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典例精析】(2012·新课标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方法点拨】(1)提取文字信息“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图中信息“b”与神经节相连,由此判断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2)将文字信息“屏住呼吸”解读为条件反射,则设问(2)的答案应填为大脑皮层。
(3)由图(b)获取的信息为神经元①的轴突与②的细胞体膜相接触,因此设问(3)第二个空答为树突或轴突不予给分。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信息是解答生物学试题和提高得分率的关键。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出现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及设问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信息的提炼和整理,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炼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方法:首先,对信息把握要完整、全面。
对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政治试题考查能力与思维的分析目前,高考政治已经是无思维不命题、无能力不命题。
2023年全国乙卷文综政治考查的是学生什么能力、什么思维呢?通过对整张试卷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分析,我认为非常突出的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辩证思维与发散思维,对材料的处理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材料中重要观点或句子的意思:分析并整理图表、文字、视频等的重要细节及主要观点;分析材料的内部结构,把握材料主旨;推理内容要点,整理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推断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考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就可以锁定正确答案。
2023年全国乙卷政治试题选择题12、13、14、16、17、18、19、22、23,这九道题特别突出的体现了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选择题12题,情境材料:“劳动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独立课程后,一些企业加大了儿童劳动工具的开发与生产,销售市场也不断升温,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儿童使用的锅、碗、炉、勺、铲等厨具销售火爆。
”对情境材料的理解,是作对这道题的关键,如果考生把材料理解为是“生产决定消费”,那么这道题就会错选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内容,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转型才能扩大需求。
如果理解正确,认为这句话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新消费热点催生新生产业态;劳动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独立课程会刺激儿童劳动工具的市场需求,这时企业加大儿童劳动工具的开发与生产,说明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那么正确答案也就自然显现了。
再比如难度系数比较高的17题,情境材料: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行政机关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要确保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严禁交由市场主体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并由市场主体直接或者间接收取罚款,严禁违法要求当事人承担或者分摊设置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费用。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信息能力的概念
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和获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获取能力:指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筛选和鉴别信息、获取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信息解读能力:指个体理解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信息的含义、概念和背景知识、推理逻辑和进行信息的归纳、综合和概括。
3. 信息评估能力:指个体对信息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的能力,包括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信息媒介的可靠性、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进行评估。
4. 信息整合能力:指个体将获取到的多个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的能力,将碎片化的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并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和规律。
5. 信息应用能力:指个体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包括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出决策中。
综上所述,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理解、评估、整合和应用信息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综合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卷中出现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及设问的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方法:首先,对信息把握要完整、全面。
其次,把握信息要准确,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考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在已有知识储备中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合适的知识,并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
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另一方面,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而根据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筛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的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问题。
它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三,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述,意义完整。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其次要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讨论问题,体现创新思维。
1.再认或再现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记忆能力。
在考试中,考生的记忆能力表现为能按照题目的要求把大脑贮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再现知识),并用题目所给内容进行核对(再认知识),作简单的是非判断。
记忆能力属低层次的能力要求,却是形成高层次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个基础不扎实将会从根本上妨碍考生整体能力的养成。
2.理解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内容及其意义。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理解能力。
它主要是指在再认或再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浅析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一核”是考查目的,“四层”是考查内容,“四翼”是考查要求。
“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能力,政治学科高考注重考查的关键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夯实教材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题中出现的文字、图表、画面、符号以及设问等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对信息的把握要完整全面,其次把握信息要准确,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
对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9全国卷三38题第(2)问为例:①关注题干中的知识范围、设问角度、问题涉及的对象。
由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的角度是为什么,问题涉及的对象有该公司、中国、新能源汽车。
②注意段落和标点符号(句号、分号)。
材料二总共有三段,每段又分句进行阐述。
③抓准关键的字、词、句。
如材料二第三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1100万辆。
④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关键的字、词、句。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8年全国卷二38题第(1)问为例:(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