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
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现在高考命题会持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水平,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要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和图表中获取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相关信息
在对试题实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实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实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当然,要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还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文化知识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
文化知识基础愈深厚, 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 对事物的判断则愈准确。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关键是夯实基础。
例谈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已投稿)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可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知识的教学,上课讲知识,考试考知识,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是缺乏的,面对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考试题,很多考生束手无策。
有的是知识的照搬,对试题中重要信息置之不理,这种失分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方法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就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搞懂这个问题,就得明确信息与消息、知识的区别。
知识是对事物的含义、特征、内在规律性的把握,消息是在事实状况的陈述,而信息是隐含事物之中的被人利用的一种存在。
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意识。
例如:花园里开了一盘花。
这是客观存在,是什么花,对花的特征以及与环境内在联系的把握,就是有关花知识。
用语言告知他人说:花园里开了一盘花,这就是消息。
花本身是一个信息源,对不同的人,花本身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对画家而言,提供的就是可以把它作为写生的对象的信息,对欣赏者而言,则提供了可以去欣赏的信息,对经营者则意识到,得关注鲜花的市场信息了。
信息既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意识。
知识与消息也是信息的,但知识与消息本身是一种意识,而消息是一种表面化的信息,一般指用语言传递的信息。
理解了信息、知识的区别,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考生而言,试卷本身不是知识、也不是消息,但它是信息。
因此,对考生而言,解读试卷中的信息,就是理解信息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什么经验、什么结论等。
对政治学科来说,试卷所反映的一般是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社会现象的描述信息,也有一些信息也是经验的总结、深刻的反思、科学的结论。
而获取信息,则要根据信息的特点区别对待。
有的信息与要求无关,可以放弃,有的信息则要进行概括、抽象、综合,有的信息则可以直接运用。
一般来说,题目中所描述的信息都要通过抽象,用政治学科规范的语言表术出来,组织到答案之中。
高考题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不仅体现在选择题中,更集中地表现在材料分析题中。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王恒富任靖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政治试题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情境文字类。
不仅指诗词、成语、格言、谚语和名人名言等文字,而且还包括图表说明、引文以及必要的注等。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漫画类。
是以一幅、一组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作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以辛辣、幽默、讽刺的方式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82形式。
3.数据图表类。
是用图表、图示、曲线图结合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措施、思路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
现以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见下页)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1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中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
政治解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几种方法作者:杨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7期高考考核目标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目标,这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
四个目标由低往高逐步递进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轻审题而重写答案,拿到题目扫一眼便匆忙下笔,洋洋洒洒千万言,结果离题千里,得分寥寥无几。
因而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好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方法。
下面笔者就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正确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的目标要求二、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1.如何从试题的情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题例:(2006年文综一38题)(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先解读柱状图: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
后解读线形图(三个年份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故分别解读)。
从2002~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
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
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值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较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方法1:坐标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图头:是图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
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什么,有一个还是有几个事物。
图中:一看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是什么;二看坐标系中的内容是单一的柱状形式或线条形式,还是二者的叠加。
如果是单一的,就根据横轴、纵轴的指向解读柱状或线条的变化情况做隐含的信息,如果是叠加的,就分别解读。
图注:注释补充图中不便表示的有关信息。
这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方法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信息源: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源,如地图、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
2. 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测量、遥感等方式收集地理信息数据。
3. 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等处理,使其格式统一、易于处理。
4. 分析数据:运用地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5. 解读数据:结合实际问题和背景知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解释,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6. 可视化表达: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地理信息。
7. 质量控制:确保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错误或不确定的数据进行修正或剔除。
8. 应用地理信息:将获取和解读的地理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了解数据的来源、精度和误差范围,避免使用不可靠的数据。
结合多种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数据源的局限性。
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及时更新数据和分析结果。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
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现在高考命题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要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和图表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当然,要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还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文化知识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
文化知识基础愈深厚, 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 对事物的判断则愈准确。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关键是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