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29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着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王恒富任靖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政治试题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情境文字类。
不仅指诗词、成语、格言、谚语和名人名言等文字,而且还包括图表说明、引文以及必要的注等。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漫画类。
是以一幅、一组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作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以辛辣、幽默、讽刺的方式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82形式。
3.数据图表类。
是用图表、图示、曲线图结合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措施、思路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
现以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见下页)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1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中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新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体现。
为了真正有效落实这三个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新考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包含三个层次: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ⅱ.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ⅲ.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虽然是解题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它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干与设问,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和解题的限制条件。
第二层次就是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题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及相关知识,从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这是决定解题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设置的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分析和整合,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完成答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要求中,我认为“要求i”应该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具备了“要求i”的能力基础上,再初步培养他们“要求ii”的能力;至于“要求ⅲ”,应该是学生在高二、高三着重培养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在高一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在“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解读什么信息”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
如何获取信息,即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其类型包含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对高一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图表数据的阅读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审题能力等。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彳嗲极土鉍//2017.1例析政治窩考考蜜的®种能力要求v 河南省邓州护第二高级屮学黄垠M1 •获取和解读信息(1) 目标要求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 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能力解读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 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材料、设问中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 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 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 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
这是考 生解答问题的起点,直接决定考生答题的质量。
【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 第12题)下图反映我国2009— 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 政措施是 ( )G 酬长率(%)15P P _ 长率 Cft .)-10J/ \’1........______i.....f .... i-__________i __ \_L _.X 7i_ . .j .................t 2<m ,m rn 2值懈油12年观娜期碑綱s 年 ,f 海HI t / -I -?49—\f /1 m 『 嶺\、 "■^5^2 --2G D P 增长率(%) <生产者出r 价檐撥SHPP !),增K 率(%)(注{ P P I 是反絳一g 时期内全鄣:t t 产品出r 价楼总水平变_趋势和稷度鈞相对数e)3•高考透视•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该题中的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着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信息能力的概念
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和获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获取能力:指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筛选和鉴别信息、获取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信息解读能力:指个体理解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信息的含义、概念和背景知识、推理逻辑和进行信息的归纳、综合和概括。
3. 信息评估能力:指个体对信息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的能力,包括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信息媒介的可靠性、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进行评估。
4. 信息整合能力:指个体将获取到的多个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的能力,将碎片化的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并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和规律。
5. 信息应用能力:指个体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包括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出决策中。
综上所述,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理解、评估、整合和应用信息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综合能力。
媒介素养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时代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沟通、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技能之一。
因此,开展媒介素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获取多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
2. 培养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评估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媒体,了解媒体的选择和表达方式,理解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学生的媒介协作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媒介进行协作和创造。
4. 培养学生的媒介创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运用媒介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内容安排1. 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媒介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明确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媒介素养的核心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介绍如何通过多种媒介获取信息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筛选和表达能力。
- 媒介批判能力:引导学生评估媒体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立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 媒介协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和沟通,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协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 媒介创造能力: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媒介素养教学策略- 多元化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 项目化学习:以项目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媒介进行研究和创作。
- 创新评价方式:通过个人作业、小组合作和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鼓励多样化的表达和呈现形式。
4. 媒介素养教学实施案例- 媒体新闻分析:通过分析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媒介批判能力。
- 媒介创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多媒体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浅析高中政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一核”是考查目的,“四层”是考查内容,“四翼”是考查要求。
“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能力,政治学科高考注重考查的关键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夯实教材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谓信息,即试题中出现的文字、图表、画面、符号以及设问等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对信息的把握要完整全面,其次把握信息要准确,分析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是有效信息还是非有效信息。
对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1、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9全国卷三38题第(2)问为例:①关注题干中的知识范围、设问角度、问题涉及的对象。
由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的角度是为什么,问题涉及的对象有该公司、中国、新能源汽车。
②注意段落和标点符号(句号、分号)。
材料二总共有三段,每段又分句进行阐述。
③抓准关键的字、词、句。
如材料二第三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1100万辆。
④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关键的字、词、句。
2、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技巧和方法:以2018年全国卷二38题第(1)问为例:(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