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中麻醉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28
单肺通气技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许梅曦胸科麻醉要求麻醉医生熟练掌握单肺麻醉(One lung anesthesia )的操作和管理,尤其是对于伴有肺功能损害或呼吸储备下降的患者。
现有大量单肺隔离器械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填塞管。
这里主要讨论单肺通气的适应证及单肺通气操作与管理。
一、单肺通气的目的与适应证一般来讲,单肺通气的目的主要有:1、双肺隔离作用(绝对适应证)双肺隔离可以防止一侧肺的分泌物、感染源、血液或肿物进入另一侧肺内,达到保护健肺的目的。
这种情况多见于患有肺脓肿(经常是结核性的),或者患有支气管扩张等的“湿肺”患者。
支气管内出血的患者行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可控制支气管内出血的扩散。
2、双肺独立通气(绝对适应证)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存在明显的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破裂,单侧肺大泡或双肺顺应性不同等,单肺通气可控制通气分布。
对那些伴有支气管破裂,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假如病变肺没有被隔离,自主呼吸往往无效,从而导致低通气量。
那些肺大泡患者或未引流气胸患者,由于存在空腔,致使患侧胸腔内压力增高和纵隔摆动,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将会减少回心血量,最终循环衰竭。
应该注意, 伴有巨大支气管胸膜腔瘘或伴有肺支气管瘘的患者,在术后(通常肺切除术)早期处于分泌物从胸膜瘘管处流入健侧肺的危险中,这些患者是支气管内插管单肺麻醉的绝对适应证。
3、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泡蛋白沉积症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来治疗。
每次肺泡灌洗,都需要保护另一侧肺4、使术侧肺萎陷肺手术、胸腔镜手术、食管手术、需要术侧肺痿陷,便于外科手术操作。
胸腔镜手术特别需要单肺麻醉。
它能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但对于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和那些行胸腔镜手术只是为了诊断或治疗胸膜疾病的患者,不一定需要单肺麻醉。
单肺麻醉适应证分为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
对每一个患者来讲,在决定是否行单肺通气前必须考虑患者因素和麻醉医生的技术因素,表1 描述了单肺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单肺通气的选择与麻醉管理单肺通气是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方法,通常在胸外科手术、心脏手术、肺癌切除或肺移植等手术中使用。
单肺通气可通过使一个肺受到通气而另一个肺则不受气体流动的控制,以提供充足的可视及操作场。
然而,单肺通气需要麻醉医师采用适当的麻醉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单肺通气的选择单肺通气可改善可视场,因为手术部位通常与一个肺更为相关。
例如,在肺癌切除手术中,必须切除整个肿瘤及患侧肺叶,另一侧肺则应仍可通气。
选择单肺通气有两种方法:分流通气和封闭通气。
分流通气是使气体流入患侧肺,但也会流入健侧肺部分;而封闭通气则是使一肺完全阻塞,使患者只能靠另一肺呼吸。
麻醉管理单肺通气需要引导和控制气道通畅,以最小化呼吸运动对手术中的动员和手术区域的干扰。
因此,在单肺通气期间应用的麻醉管理策略应专注于维持气道状况稳定、呼吸充分、心率正常和血压稳定。
预先准备对单肺通气需要进行适当的前哨准备,麻醉医师应准确估算手术的时间,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用药程序,并明确患者特殊病史或药物对其身体的影响。
气道管理对于单肺通气期间气道管理的优化,应采用稳定可靠的方法来确保气道的通畅,包括使用相对较小的气管插管、使用气管导管保护支气管、使用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使用低压通气等。
呼吸治疗麻醉医师应注意呼吸保护和充分通气。
在单肺通气时,患者只有单侧肺部分接受通气,因此应确保该侧肺部得到充分通气,并保护对侧肺部免受过度充气或压迫。
心血管管理单肺通气会导致氧合不足,因此需要补充氧气。
但是,麻醉医师应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以防止在单侧通气时发生低血氧血症或心动过缓等心血管并发症。
在单肺通气时,肺容积受限,可能会导致肺内分流增加或肺动脉高压。
总之,单肺通气是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好的可视场,同时,正确的麻醉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管理策略,以确保在单肺通气期间保证气道畅通、呼吸充分、心率正常和血压稳定。
麻醉副高专题报告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本人近2年来完成14例胸科手术,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专题报道共14例:男性13例,女性1例。
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1岁。
ASA分级Ⅰ-Ⅲ级。
其中肺癌根治术2例,食管癌根治术2例,肺大疱切除术7例,经胸血肿清除+多发肋骨骨折固定术2例,肺脓肿肺叶切除术1例。
二、术前访视及麻醉前评估:14例病人,2例右心房室稍大的提示,1例有轻度肺性p波。
血液检查:14例中2例有轻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术前给予了纠正)。
肺功能测定:14例病人肺功能9例完全正常,5例接近正常.特殊的症状和表现:3例伴有炎症感染,刺激性咳嗽,啰音,2例肺癌有类癌综合症,淋巴结肿大。
术前均作对症治疗,症状得以缓解纠正。
14例均无哮喘病史。
14例病人均作了X线片和CT片,决定双腔管的型号,预判插管的难度。
是否存在其它困难插管的因素。
特殊药物准备:阿托器,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氧明,甲强龙。
三、麻醉诱导:14例患者均进行了右颈内静脉置管,4例有桡动脉置管测压,麻醉诱导依次给予:阿托品0.2-0.5mg、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5ug/kg、丙泊酚1.0-2.0 mg/kg、阿曲库铵0.5mg/kg,3到5分钟后插管。
气管导管前端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本组14例病人中11例病人诱导平稳、3例病人诱导时有血压下降,病人为老年高龄,诱导药量可能偏大缘故,予以甲氧明1 mg.iv并快速补液后低血压已纠正。
四、双腔管的选择、塑形与定位:14例病人根据病人胖瘦、结合X线片和CT片,选择合适的型号。
3例选择35号管、11例选择37号管,平均插管深度28 cm。
由于本院胸科手术相对较少医院只引进了左双腔管。
故本组14例病人全部选左侧插管。
双腔气管导管的前端塑形上翘似鱼钩状,便于插入声门。
使用无菌液态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
准备两根吸痰管,标记吸痰管进入气管导管时的深度。
关于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前言在胸腔内疾病或损伤的治疗中,胸科手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进行胸科手术时,由于胸腔内的器官密集,必须通过肺分流机制来保证氧气供应,同时避免胸腔内的外科手术和肺功能的影响。
因此,胸科手术中的麻醉技术异常重要,而单肺通气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成为现代麻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肺通气技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在手术时施行的一种技术,可以使氧气和异氟烷等麻醉剂仅向未被外科操作的肺部送达,避免外科操作对健康肺部的影响,同时也保证手术过程中氧气的顺畅输送,从而突破了胸腔内手术和肺功能的重大障碍。
单肺通气有两种方法,即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和单腔气管插管技术。
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双腔气管插管技术是单肺通气最传统的方法。
手术前,在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后,将气管导管分离成两个不同的通道。
然后关闭气管插管的对应一侧的气囊,在此侧肺部实现气管双腔插管功能。
因另一边肺部排出呼气气体,行氧气供应。
在双方肺部需要通常的通气时,开启气管插管的对侧气囊,同时关闭另一侧气囊,以保持单侧肺部通气。
单腔气管插管技术单腔气管插管技术的原理十分简单,即将气管插管仅放在一侧肺中,而另一边的肺部不进行氧气和麻醉剂的输送。
这种技术常见于小手术和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因为使用单腔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减少呼吸道和肺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肺功能的损害。
单肺通气应用单肺通气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包括肺切除、肺移植、食管切除、心脏手术等,以及解决单肺病理形成的其他情况,如胸腔积液、肺部萎陷等。
并且,除了可以降低术中呼吸系统的应激反应之外,单肺通气技术还有其他显著的优点。
如术后出血风险低、术后恢复更快等。
在对高危待处理病患执行胸腔手术时,采用单肺通气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单肺通气的同时监测由于单肺通气过程中呼吸肺容积较小,因此很容易出现低通气等问题。
因此,单肺通气过程中的术中麻醉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术中呼吸系统动态监测技术的适应范围可以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和单肺通气模式。
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
1. 嘿,你知道单肺通气时要注意监测啊!就像你开车要时刻注意路况一样。
比如说在手术中,我们得时刻盯着病人的各项指标,血氧饱和度啊之类的,这可不能马虎!要是不注意,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2. 哎呀呀,保证呼吸道通畅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这就好比是河道不能堵塞一样。
你想想,如果呼吸道不通畅,病人得多难受啊,那可不行!所以我们得精心维护。
3. 单肺通气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可得好好调整呢!这就像给花浇水,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找到了合适的那个点,才能让病人舒舒服服的。
4. 哇塞,别忘了对肺进行适当的膨肺啊!这就好像给气球打气,得掌握好那个度。
不然过度了或者不足,都是会出问题的呀!
5. 嘿,调节吸入氧浓度也很关键哦!这就像做菜放盐,少了没味道,多了又太咸。
合适的氧浓度能让病人更好地恢复呢。
6. 单肺通气时得注意气道压力呀!这就跟拔河一样,力气使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得小心翼翼地控制住,可不能让它出乱子。
7. 哇哦,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呢!它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一个零件出问题可能就全盘皆输啦。
咱得时刻留意着,不能让循环出问题。
8. 单肺通气后记得要好好管理术后恢复啊!这就像是跑完一场长跑,终点不是结束,后续的照顾也很重要呀。
只有这样,病人才能真正地好起来呀!
结论: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要点真的好多呀,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恢复效果啊!。
麻醉中的气道管理
在麻醉中,尤其是手术麻醉过程中,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防止二
氧化碳潴留,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正确的气道管理不仅可以
降低手术风险,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气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性气道管理:在手术麻醉开始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气
道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
对于一些
存在潜在气道阻塞风险的患者,如肥胖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
者等,应该采用更加谨慎的气道管理策略,确保手术过程中气道通畅。
2. 气道通畅维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时刻监测患者
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处理气道堵塞或阻塞的情况。
常见的气道管理
措施包括头抬高、抬颏法、喉罩通气等,以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3. 气道意外处理:在麻醉手术中,可能会出现气道意外,如插管困难、气管插管误入食管等情况。
这时麻醉医生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决
策和处理,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4. 气管导管管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麻醉医生需要选择合
适的气管导管,并进行正确的插管技术,以确保气道通畅和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麻醉中的气道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影响着手术
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
知识,能够熟练应对各种气道管理问题,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进
行。
希望在未来的麻醉实践中,气道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重视和规范,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和生存率。
麻醉科中的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麻醉科是一门关键性的医学专业,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而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则是在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中的气道管理与通气技巧,旨在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知识指导。
一、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麻醉患者而言,维持通畅的气道是基本保障。
合理的气道管理可以避免气道阻塞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的稳定。
因此,在任何一次麻醉过程中,气道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气道评估与选择在进行气道管理之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
气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头颈部外形与颈椎活动度的评估:这一步骤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气道是否异常,如气道梗阻等。
2. 齿颌关系和口腔牙齿状况的评估:口腔畸形或牙缺失可能对气道管理产生挑战。
3. 结合气道评估评分(Mallampati评分):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扁桃体、软腭等部位的可视度,评估气道通畅程度。
基于气道评估的结果,麻醉医生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气道管理方式:1. 自主通气:适用于患者气道通畅,无呼吸困难的情况。
2. 面罩通气:通过给予患者氧气和麻醉药物来维持通气。
适用于一些较短时间和较简单手术的麻醉。
3. 喉罩通气:喉罩是一种可插入到口咽部的通气装置,适用于一些需要术中保持通气以及较长时间的麻醉。
4. 气管插管:手术中需要维持呼吸支持和保证术后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选择气管插管。
三、通气技巧在气道管理之后,麻醉医生还需要掌握合适的通气技巧,以确保患者的通气情况良好。
1. 正确认识通气目标:正常通气的目标是保持适当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维持动脉气血分压的稳定。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2.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通常情况下,可选择控制通气模式或辅助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适用于需要确切控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患者,而辅助通气模式适用于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较好的情况。
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为防止血液、脓液由病侧肺进人健侧肺是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绝对指征。
双肺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广泛肺不张、脓毒血症和肺炎。
支气管胸膜漏或气管皮肤漏则表现为正压通气时气道阻力下降,不能产生足够的肺泡通气;而巨大肺泡在正压通气时可能发生肺泡破裂。
目的讨论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
方法对该类病人应给予双腔插管,两肺分别选择性通气。
结论行胸腔镜检查时,如不是保留自主呼吸,在肋间神经阻滞下操作,全麻时单肺通气更有助于病侧肺检查。
胸科手术麻醉单肺通气一单肺通气的绝对指征为防止血液、脓液由病侧肺进人健侧肺是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绝对指征。
双肺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广泛肺不张、脓毒血症和肺炎。
支气管胸膜漏或气管皮肤漏则表现为正压通气时气道阻力下降,不能产生足够的肺泡通气;而巨大肺泡在正压通气时可能发生肺泡破裂。
对该类病人应给予双腔插管,两肺分别选择性通气。
二单肺通气的相对指征在临床实践中,双腔支气管插管常用于肺叶或肺切除,以及胸主动脉瘤手术,由于这些手术相对比较困难,良好术野暴露和相对术野安静尤为重要。
肺下、中叶手术和食道手术也属相对适应证,但有些外科医生习惯于手术侧肺萎陷,从而有助于减少开胸器和手术操作造成的损伤,方便操作,视野暴露更好。
行胸腔镜检查时,如不是保留自主呼吸,在肋间神经阻滞下操作,全麻时单肺通气更有助于病侧肺检查。
三单肺通气方法(一)支气管堵塞 2.动脉栓子清除管(ArterialEmbolectomyCatheter)应用Fogarty管(一种用于血栓清除的管道)可选择性阻断某一气道。
放置该管应该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进行。
在纤维支气管镜退出后将传统的气管导管插在该管侧面。
(二)双腔支气管导管该管是目前在肺隔离、单肺通气中应用最多的导管,虽种类较多,但基本设计相同,即两腔管包绕在一起,其中一腔管较长可进入一侧肺的主支气管,另一腔管开口于气管的远段。
综述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临床常见的问题王伶俐肖少华双腔管法单肺通气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左、右两侧肺通气路径分隔开,可防止病侧肺的痰液、血液流入健侧肺;同时行选择性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
单肺通气(OL V)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TL V )。
现就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常见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双腔支气管导管(DL T)选择合适的双腔管插入后,主管和支气管部分与气管和支气管匹配良好(前者较后者管径小1~2mm ),双腔管主管开口正对另一侧主支气管口,支气管端位于上叶支气管口近侧缘,小套囊位于上叶支气管口与隆突之间,套囊少量充气就能良好地分隔双肺。
双腔管成人型号为F35、F 37、F39和F41,小儿常用F26、F 28和F 32。
双腔管选择中,气管内径和拟插侧支气管内径值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身高和性别选择双腔管的方法比较粗糙。
B rods ky 等[1]用胸部CT 三维成像测定31例成年男、女性左支气管与气管直径比分别为075009和077010。
然而实际工作中因为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直径及支气管与气管直径比值以及上叶支气管口与隆突的距离变异较大,且常用双腔管品牌多是进口,其设计并不是基于国人,部分患者难以达到上述理想状态。
因此,临床工作中双腔管的选择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对其了解程度和对患者气道解剖的了解,主要看拟插侧支气管的径值,兼顾气管径值。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利用CT 片针对具体患者选择双腔管的方法理想,并预知了可能的困难插管和困难到位。
关于左、右侧双腔管的选择,一般认为右侧开胸手术选择左侧管,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右侧管,但右侧双腔管常因解剖关系不易对位,临床上多选用左侧管。
二、双腔管的定位传统方法:插管后先将主管套囊充气,听双肺呼吸音确保相等,然后将支气管套囊缓慢充气,一般充气不超过2m ,l 以刚好不漏气为度。
然后再次听双肺呼吸音,确保导管顶端位于指定的支气管。
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特定病情灵活选择床旁镇痛和麻醉方法。
善于运用临床学实践,科学运用麻醉药物、监测和设备,可以将患者安全地转入手术室。
在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麻醉技术,本文将介绍单肺通气的相关知识和临床应用。
单肺通气的作用单肺通气是指在一侧肺部进行气管插管,另一侧肺部不进行通气或仅进行受限通气。
这种通气方式可以使患者的胸腔膨胀到最大程度,方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同时,将一侧肺部停止通气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区域的出血和污染,避免血液和分泌物进入对侧肺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单肺通气的应用范围单肺通气通常用于肺部手术如肺叶切除和肺癌手术等,以及一些胸部手术如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手术),以及食管手术和胸壁手术等。
单肺通气需要在麻醉师的指导下,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下进行,因为单肺通气是一种需要高度密切监测和管理的技术。
单肺通气的技术单肺通气的技术通常需要两个支气管导管,即一根气管插管和一根插在患侧肺中的双腔导管。
在插入双腔导管时,需要将导管插入间隙较大的支气管侧。
插管后,将导管的较细支气管通入肺部,并关闭另一侧肺的气管气道,以确保气体只能进入另一侧的肺部。
同时,麻醉师还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良好状态。
单肺通气的风险单肺通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麻醉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由于患者只有一侧肺部通气,需要注意避免肺部塌陷和肺不张的发生。
其次,由于插入双腔导管引起的喉部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和气道痉挛。
此外,单肺通气还可能导致通气分布不均和肺部峰压增高。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调整麻醉和呼吸机参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单肺通气是胸外科手术麻醉常用的技术之一,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肺部手术或胸部手术的患者来说,单肺通气可以使手术更加安全和准确。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