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0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引用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27拉制铜管GB 227.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836.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4i}GB 8982医用氧气GBJ 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术语3.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3.2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贵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3.3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3.4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技术要求中心供氧站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4.1引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一12一19批准1995一05一01实施YY/T 0187一944.1门.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肠.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C.4.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pm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1 MPa以上的余压.4.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4.1.2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2.1大于500 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4.1.2.2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4.1.23室外液氧罐周围6 m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4m的隔离墙分开.4.1.2.4液氧罐放在室内,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加注,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4.1.2.5放咒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4.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4.2.1管道系统材料4.2. 1,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的要求,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的要求'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4.2.1.2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 MPa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3 MPa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4. 2. 2管路直径4.2.2.1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 4 MPa;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 2 MPa.4.2.2.2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loy.,4.2.3管道敷设4.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 5 m 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4.2-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4.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4.2.3.4氧气管道不允许暗埋在建筑物结构内或敷设在没有检查门(或检查口)的管井内,不允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4.2.3.5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YY/T 0187一94表1公称直径.mm>1^4>4-8>8-12>12-20>20-25>25支承最大间距,m1.01. 52. 02.53. 04.04.2.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 a.4.2.5减压器后应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P}为1. 1-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排放时应保证管道压力不大于1. 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回座压力P,应小于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2.6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吹净.4.2.7管道系统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要求接头,焊缝,管道无渗漏,无肉眼可见的变形.4.2.8管道系统气密试验的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一小时泄漏率应小于..5%.4.3终端4.3.,终端应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气体接头),氧气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以防止插错.快速接头应插拔灵活,气密,并可互换.管道中应设有维修开关.4.3.2手术室和抢救室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氧气终端.4.3.3每个终端流量应不小于10 L/min.4.4报警装置要求4.4.1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4.4.2声报警要求在55 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 m范围内可以听到.4.4.3光报警为红色指示灯.4.4.4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本质安全型电路应符合GB 3836. 4的要求.5试验方法5.1中心供氧站5门门氧气浓度检验在气瓶间,室内液氧罐使用过程中,用精度不小于3%的氧浓度检测仪,测四角和中心共'饭,取其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1.1.1条及4.1.2.4条的要求.5.1.2用温度计检测气瓶间和控制间的室温,应符合4.1.1.1条的要求.5.1.3目视检查汇流排气瓶组数及气瓶数,应符合4. 1. 1.2条的要求.5.1.4检查过滤器过滤元件合格证,其标明的滤孔直径(或按规格号换算出的滤孔直径)应符合4.1.1.2条的要求.5.1.5切换性能试验降低气源压力,当压力降到切换压力值时,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供气.检查出口输出压力,应符合4.1.1.3条的规定,切换性能反复试验4次.无自动切换性能的不作此项检查.5.1.6以液氧罐外壁为基准测量通往低处开口的距离,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与明火处的距离和与堆放可燃物,易燃物的距离,应符合4.1.2.1,4.1.2.2,4.1.2.3条的要求.5.1.7检查放置液氧罐的室内有否可燃物或易燃气及管道电线,电缆,应符合4.1.2.5条的要求.5.2管道5.2.1检查管道使用材料和阀门的合格证,材料应符合4.2.1.1和4.2.1.2条的要求.5.2.2终端输出压力和管道压力损失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YY/T 0187一94手术室,抢救室和重病室每个床位终端全部打开,每个床位终端输出氧气总流量调节至10 L/min,病房及其他治疗室终端打开20(至少5处),每个终端输出氧气流量调节至5 L/min,5.2.3在5.2.2条试验条件下,用外接压力表检查距中心供氧站最远处病房终端和手术室终端输出压力,应符合4.2.2.1条的要求.5.2.4在5.2.2条试验条件下,同时检查同一工作压力管道系统的减压器出口压力和管道末端压力,按式(D计算,应符合4.2.2.2条的规定.△p=100 x P., - P.(1)式中:,gyp—管道压力损失,%;P-r减压器出口压力,MPa;p,.—管道末端压力,MPa.只检查同一管径最长距离管道一段(或几段)的压力损失.5.2.5检查管道敷设,测量支承间距,敷设原则应符合4. 2. 3. 1A. 2. 3. 2A. 2.3. 3和4. 2. 3. 4条的要求.支承间距应符合4. 2.3. 5条的要求.5. 2. 6任选三处,用接地欧姆表检查氧气管道接地电阻,应符合4.2.4条的要求.5.2.7安全阀性能试验调整减压器压力.当管道压力上升到户'值时安全阀开启,继续调高减压器直至管道压力不再升高,记录压力值;回调减压器,放掉管中气体,当管道压力降至p,值时安全阀应回座.开启和回座压力及管道系统最高压力应符合4.2.5条的要求.5.2.8管道洁净度检查终端在最大流量条件下,用白绸布对正终端吹出的氧气方向吹气1 min,白绸布上应无污物,油渍,吹出的氧气应无异味其结果应符合4.2.6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10%(至少5处).5.2-9管道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允许分段进行,经试验后,应符合4. 2. 7条要求.试验压力大于3 MPa的中,高压管道,采用无油水试验,持续10 min.中,高压管道耐压试验可在安装到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后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试验压力在3 MPa以下的氧气管道,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压力应逐级缓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2.10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表不低于1.5级.气密性试验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充入试验压力后断开气源,保持24 h, 气密性试验允许分段检查(合理随机分段.一般含50个终端分一段).其泄漏率按式(2)计劝,应符合4.2.8条的规定.100t1_p2 " T,}P, TzI(2)式中:A—平均每小时压力降,%;A—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Ps—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T,—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T,—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t—试验时间,h.5.3终端5.3.1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人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应符合4.3.1条的要求.YY/T 0187一945.3.2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4. 3. 2条的要求.5.3-3在5. 2. 2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合4.3.3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20(至少5处).5.4报警装置测试5.4.1关闭气源,缓慢放出供氧管道中气体,当欠压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一瞬间,记下管道压力值,重复3次,按式(3)计算,应符合4.4. 1条的要求.;一〕00 X I Pe - Po IPa(3)式中:R—报警装置相对误差,%;Pe—实际报警压力值,MPa ;Po—预置报警压力值,MPa.5.4.25.4.3用听觉以及视觉检查声光报警,应符合4.4.2,4.4.3条的要求.检杳本质安全型电路技术认定证明文件,安装和设计应符合文件要求.6检验规则6.1中心供氧系统应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6.2验收时.应具有下列文件:a.中心供氧系统图样及流程图;b.中心供氧系统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记录;..主要设备及备件清单;d.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6.3中心供氧系统采用全部项目逐项检验,检查分类按GB 2828,分类检查项目按表2规定.6.4验收时A类应一次通过;B类允许有一项经修复后一次通过,C类经修复后应一次通过.表2不合格分类八类B类C类检查项目4.2.5,4.2.6,4.2.7,4.2.8条4. 1. 1. 1A. 1. 1. 3,4. 1. 2. 3,4. 1. 2. 4 ,4.1.2.5,4.2.1.1,4.2.1.2,4.2.2.1,4.2.3.1,4.2.3.2,4.2.3.4,4.2.4,4.3.1,4.4条4.1.1.2,4.1.2.1.4.1.2.2,42.2.2,4.2.3.3,4.2.3.5,4.3.2,4.3.3条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7.1在中心供氧站内,应有固定铭牌一块,铭牌上应有下列标志:e.产品名称;b.制造厂名称及地址;c出厂编号;d.出厂日期;e.本标准号.7.2中心供氧系统管道临近接头,阀门附近及与其他管线并行处,应涂白色色漆标志圈,色漆圈长度11YY/T 0187一9420 mm.7.3中心供氧系统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操作,安全使用规则及维修规程,随机备件及设备件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一并装入塑料袋中,随产品交付.所属配套设备应单独附有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装箱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运输和贮存时应用塑料袋包封固定在包装箱内,安装后随产品交付.检验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产品名称,型号及出厂编号;产品主要性能指标;d检验员代号;检验日期.7.4中心供氧系统配套设备分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并具有防雨及防潮措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损坏.设备管道接口必须封住,以免进入杂质及污物.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c净重,毛重;d.体积(长X宽X高);出厂日期;f."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 191的有关规定.7.5包装后的设备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8安全使用规则安全使用规则按附录B(参考件).9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按附录A(参考件).YY/T 0187一94附录A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参考件)A1设计要求氧气管道气体流速不应大于10 m/s,氧气管道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4倍.终端使用的湿化瓶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0. 5 MPa,终端安装位置应方便使用,一般情况高度为距地1. 3-1.5 m,JI弓L,J刁叨.…月..月..JIJesAAAAA2安装技术要求A2.,对安装人员的要求从事氧气管道及设备安装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实施本标准各项指标.A2.2管道焊接要求A2. 2.1焊接氧气管道的焊工,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并取得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A2.2-2不锈钢管采用it弧焊接,焊丝采用HOCL18Ni9;铜管采用银基钎焊,钎料选用HIAgCu3O-25或强度与气密可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钎料.A2.2.3管道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焊接质量标准.不锈钢氢弧焊焊接不允许有凹陷,气孔,钨极杂质和夹渣,焊接不合格允许补焊,但不超过三次.铜管硬钎焊焊接,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缩孔和夹渣.A2.3管道安装前检查A2.3. 1必须用吹洗法去除焊后管内污物.用白绸布检查,无污点方可连入系统. A2.3.2各种氧气阀门,必须具有有效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或经阀门密封试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在管道上.A2.4管道气密试验管道在总气密检查前,应分段进行气密试验.气密试验采用氧气或无油压缩空气,持续10 min.用涂中性肥皂水等方法检查焊缝及连接部位,不允许漏气泡.A2. 5隐蔽工程中的管道A2. 5.1安装在建筑隐蔽工程中的管道,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停的安装工作.A2.5.2隐蔽工程中管道检验,应符合本标准4.2.7 , 4. 2. 8及A2. 3条的规定. A2.6管道安装的其他要求,按GBJ 235及GBJ 236规范进行.附录B安全使用规则(参考件)川从事氧气管道,设备检修,维护和操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经过安全技术,操作和检修等规则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B2氧气瓶组供氧使用的氧气应符合GB 8982,禁止使用水电解法制取的氧气,使用工业用氧气代替医13YY/T 0187一94用氧气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认可.B3氧气阀门必须缓慢操作,发现阀门外漏气,应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使用.B4氧气管网中使用的各种阀门密封材料,仪表和器械等,必须经专业部门认定,方可用于氧气系统.仪表应注有"禁油"或"氧气"标记.85中心供氧站的气瓶间,液氧罐附近严禁用明火取暖.B6氧气管道的接地装置,每年雨季之前检查一次,接地电阻应符合4. 2.4条的规定.B7氧气设备操作应禁油,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进行操作.B8中心供氧系统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Bg按'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检修。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引用标准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27 拉制铜管GB 227. 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4i}GB 8982 医用氧气GBJ 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 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 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贵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技术要求中心供氧站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4.1 引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 一12 一19 批准1995 一05 一01 实施YY/T 0187 一944.1 门.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肠.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C.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pm 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 瓶.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1 MPa 以上的余压. 4.1.13 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4.1.2 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2.1 大于500 L 的液氧罐, 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周围5m 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4.1.2.2 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4.1.23 室外液氧罐周围6 m 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 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 2.4m 的隔离墙分开.4.1.2.4 液氧罐放在室内, 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 加注, 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4.1.2.5 放咒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 4.2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4.2.1 管道系统材料4.2. 1, 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 的要求,脱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 的要求'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4.2.1.2 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 MPa 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 3 MPa 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4. 2. 2 管路直径4.2.2.1 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 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 4 MPa; 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 2 MPa.4.2.2.2 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loy.,4.2.3 管道敷设4.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5 m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4.2- 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4.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4.2.3.4氧气管道不允许暗埋在建筑物结构内或敷设在没有检查门(或检查口)的管井内,不允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4.2.3.5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YY/T 0187 —94表1公称直径.mm>M4>4-8>8-12>12-20>20-25>25支承最大间距,m1.01.52. 02.53. 04.04.2.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 a.4.2.5减压器后应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P}为1. 1-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排放时应保证管道压力不大于 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回座压力P,应小于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2.6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吹净.4.2.7管道系统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要求接头,焊缝,管道无渗漏,无肉眼可见的变形.小于..5%.4.3终端4.3.1, 终端应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气体接头),氧气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以防止插错.快速接头应插拔灵活,气密,并可互换.管道中应设有维修开关. 4.3.2手术室和抢救室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氧气终端.4.3.3每个终端流量应不小于10 L/min.4.4报警装置要求4.4.1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4.4.2声报警要求在55 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 m 范围内可以听到.4.4.3光报警为红色指示灯.4.4.4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本质安全型电路应符合GB 3836. 4的要求.5试验方法5.1中心供氧站5门门氧气浓度检验在气瓶间,室内液氧罐使用过程中,用精度不小于3%的氧浓度检测仪,测四角和中心共’饭,取其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1.1.1条及4.1.2.4条的要求.5.1.2用温度计检测气瓶间和控制间的室温,应符合4.1.1.1条的要求.5.1.3目视检查汇流排气瓶组数及气瓶数,应符合4. 1. 1.2条的要求.5.1.4 检查过滤器过滤元件合格证,其标明的滤孔直径(或按规格号换算出的滤孔直径)应符合 4.1.1.2 条的要求.5.1.5 切换性能试验降低气源压力,当压力降到切换压力值时, 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供气.检查出口输出压力,应符合 4.1.1.3 条的规定,切换性能反复试验 4 次.无自动切换性能的不作此项检查.5.1.6 以液氧罐外壁为基准测量通往低处开口的距离, 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与明火处的距离和与堆放可燃物,易燃物的距离,应符合4.1.2.1,4.1.2.2,4.1.2.3 条的要求.5.1.7 检查放置液氧罐的室内有否可燃物或易燃气及管道电线,电缆, 应符4.1.2.5 条的要求.5.2 管道5.2.1 检查管道使用材料和阀门的合格证,材料应符合4.2.1.1 和4.2.1.2 条的要求.5.2.2 终端输出压力和管道压力损失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YY/T 0187 一94 手术室,抢救室和重病室每个床位终端全部打开,每个床位终端输出氧气总流量调节至10 L/min, 病房及其他治疗室终端打开20(至少5处),每个终端输出氧气流量调节至 5 L/min,5.2.3 在5.2.2 条试验条件下,用外接压力表检查距中心供氧站最远处病房终端和手术室终端输出压力,应符合 4.2.2.1 条的要求.5.2.4 在5.2.2 条试验条件下,同时检查同一工作压力管道系统的减压器出口压力和管道末端压力,按式(D计算,应符合422.2条的规定.△ p=100 x P., - P.⑴式中:,gyp —管道压力损失,%;P-r减压器出口压力,MPa;p,.—管道末端压力,MPa.只检查同一管径最长距离管道一段(或几段)的压力损失.5.2.5 检查管道敷设,测量支承间距,敷设原则应符合4. 2. 3. 1A. 2. 3. 2A. 2. 3.3和4. 2. 3. 4 条的要求.支承间距应符合4. 2.3. 5 条的要求.5. 2. 6 任选三处,用接地欧姆表检查氧气管道接地电阻,应符合4.2.4 条的要求.5.2.7 安全阀性能试验调整减压器压力.当管道压力上升到户'值时安全阀开启,继续调高减压器直至管道压力不再升高,记录压力值;回调减压器,放掉管中气体,当管道压力降至p, 值时安全阀应回座.开启和回座压力及管道系统最高压力应符合4.2.5 条的要求.5.2.8 管道洁净度检查终端在最大流量条件下,用白绸布对正终端吹出的氧气方向吹气 1 min, 白绸布上应无污物,油渍,吹出的氧气应无异味其结果应符合 4.2.6 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10%(至少 5 处).5.2- 9 管道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允许分段进行,经试验后,应符合4. 2. 7 条要求. 试验压力大于 3 MPa 的中,高压管道,采用无油水试验,持续10 min. 中,高压管道耐压试验可在安装到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后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试验压力在 3 MPa 以下的氧气管道,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压力应逐级缓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2.10 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表不低于1.5 级.气密性试验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充入试验压力后断开气源, 保持24 h,气密性试验允许分段检查(合理随机分段.一般含50个终端分一段).其泄漏率按式⑵计劝,应符合428条的规定.100t1_p2 " T,}P, Tzl⑵式中:A —平均每小时压力降,%;A—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Ps—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T,—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T,—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t —试验时间,h.5.3终端531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人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应符合4.3.1条的要求.YY/T 0187 —945.3.2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4. 3. 2条的要求.5.3- 3在5. 2. 2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4.3.3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20(至少5处).5.4报警装置测试5.4.1关闭气源,缓慢放出供氧管道中气体,当欠压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一瞬间, 记下管道压力值連复3次,按式⑶计算,应符合4.4. 1条的要求.;一〕00 X I Pe-Po IPa⑶式中:R —报警装置相对误差,%;Pe—实际报警压力值,MPa ;Po —预置报警压力值,MPa.5.4.25.4.3 用听觉以及视觉检查声光报警,应符合4.4.2,4.4.3 条的要求. 检杳本质安全型电路技术认定证明文件,安装和设计应符合文件要求.6 检验规则6.1 中心供氧系统应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6.2 验收时.应具有下列文件:a. 中心供氧系统图样及流程图;b. 中心供氧系统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记录;.. 主要设备及备件清单;d.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6.3 中心供氧系统采用全部项目逐项检验,检查分类按GB 2828, 分类检查项目按表2 规定.6.4 验收时A 类应一次通过;B 类允许有一项经修复后一次通过,C 类经修复后应一次通过.表2不合格分类八类B类C类检查项目4.2.5,4.2.6,4.2.7,4.2.8 条4. 1. 1. 1A. 1. 1. 3,4. 1. 2. 3,4. 1. 2. 4 ,4.1.2.5,4.2.1.1,4.2.1.2,4.2.2.1,4.2.3.1,4.2.3.2,4.2.3.4,4.2.4,4.3.1,4.4 条4.1.1.2,4.1.2.1.4.1.2.2,42.2.2,4.2.3.3,4.2.3.5,4.3.2,4.3.3 条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7.1 在中心供氧站内,应有固定铭牌一块,铭牌上应有下列标志:e.产品名称;b.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c 出厂编号;d. 出厂日期;e. 本标准号.7.2 中心供氧系统管道临近接头,阀门附近及与其他管线并行处,应涂白色色漆标志圈,色漆圈长度11YY/T 0187 一9420 mm.7.3 中心供氧系统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操作,安全使用规则及维修规程,随机备件及设备件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一并装入塑料袋中,随产品交付.所属配套设备应单独附有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装箱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 运输和贮存时应用塑料袋包封固定在包装箱内,安装后随产品交付.检验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 产品名称,型号及出厂编号;产品主要性能指标;d 检验员代号;检验日期.7.4 中心供氧系统配套设备分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并具有防雨及防潮措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损坏.设备管道接口必须封住,以免进入杂质及污物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和地址;b. 产品名称;c 净重,毛重;d.体积(长X宽X高);出厂日期;f . "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 191 的有关规定.7.5 包装后的设备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 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8 安全使用规则安全使用规则按附录B(参考件).9 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按附录A(参考件).YY/T 0187 一94附录 A 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参考件)A1 设计要求氧气管道气体流速不应大于10 m/s, 氧气管道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 4 倍. 终端使用的湿化瓶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0. 5 MPa, 终端安装位置应方便使用,一般情况高度为距地 1. 3-1.5 m, JI 弓L,J 刁叨月..月..JIJesAAAAA2 安装技术要求A2., 对安装人员的要求从事氧气管道及设备安装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 并实施本标准各项指标.A2.2 管道焊接要求A2. 2.1 焊接氧气管道的焊工,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并取得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A2.2-2 不锈钢管采用it 弧焊接,焊丝采用HOCL18Ni9; 铜管采用银基钎焊,钎料选用HIAgCu3O-25 或强度与气密可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钎料.A2.2.3管道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焊接质量标准•不锈钢氢弧焊焊接不允许有凹陷,气孔,钨极杂质和夹渣,焊接不合格允许补焊,但不超过三次.铜管硬钎焊焊接,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缩孔和夹渣•A2.3管道安装前检查A2.3.2各种氧气阀门,必须具有有效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或经阀门密封试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在管道上•A2.4管道气密试验管道在总气密检查前,应分段进行气密试验.气密试验采用氧气或无油压缩空气,持续10 min.用涂中性肥皂水等方法检查焊缝及连接部位,不允许漏气泡.A2. 5隐蔽工程中的管道A2. 5.1安装在建筑隐蔽工程中的管道,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停的安装工作.A2.6管道安装的其他要求,按GBJ 235 及GBJ 236 规范进行.附录B安全使用规则(参考件)川从事氧气管道,设备检修,维护和操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经过安全技术,操作和检修等规则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B2氧气瓶组供氧使用的氧气应符合GB 8982,禁止使用水电解法制取的氧气,使用工业用氧气代替医13YY/T 0187 94用氧气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认可B3氧气阀门必须缓慢操作,发现阀门外漏气,应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使用•B4氧气管网中使用的各种阀门,密封材料,仪表和器械等,必须经专业部门认定,方可用于氧气系统•仪表应注有"禁油"或"氧气"标记•85中心供氧站的气瓶间,液氧罐附近严禁用明火取暖.B6氧气管道的接地装置,每年雨季之前检查一次,接地电阻应符合4. 2.4条的规疋.B7氧气设备操作应禁油,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进行操作.B8中心供氧系统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Bg按'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检修.。
10立方医用制氧机房建设要求说明一、机房设计范围:本施工设计为医院用制氧机机房布局规划方案。
二、设计依据: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94)2.《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能用技术规范》(YY/T0298-1998)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4《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6.《综合医院建设设计规范》(GB51039)7.医院建筑平面图三、制氧机系统设计1.本套制氧机系统采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双机组配置,单台设计制氧量为10立方米每小时,此制氧系统可与医院自有汇流排组实现切换。
2.本套制氧机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冷冻式干燥机、空气储存罐、氧气储存罐、制氧主机、增压机、过滤器等部件组成。
3.本套制氧机设计输出压为为0.35-0.45MPa,可实现此范围内的任意调节。
4.本套制氧设备的总重量约为3吨,机房设计要求能满足设备的承重要求。
5.制氧机房的总用电功率为20KW,总电源进线(三相五线,三相电线一零线一地线,有条件的可配置双电源)电压380V,负荷不低于20KW(实际规格由院方电缆长度和总用电功率确定,电缆敷设时将主电缆接驳至制氧机配电箱的总开关上,配电箱离地约1.2米)四、制氧机房技术要求:1.医院制氧机房由医院选定,要求远离污染源,远离消防安全区域,地面平整无扬尘。
2.制氧机机房建筑要求按照耐火等级乙级标准设计,各空间的门要求耐火极限为1.5小时,具有隔音效果更佳。
3.制氧机机房的温度保持在5-35℃之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建议安装取暖和降温设备)。
4.制氧机机房的照明灯采用防爆灯,插座采用防爆插座,开关采用防爆开关,进风百叶窗采用门交铰式双层金属过滤网防雨百叶窗,窗户底端距地面≤90cm.5.制氧机机房预留空压机排气口,开口尺寸460mm*430mm,排风管道采用镀锌板加工制作,风机与设备的连接处设置帆布软连接用于减震。
附件3: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09 版)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 号)的要求并结合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特点,为规范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所适用的产品范围为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II-6856)。
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的要求产品名称为: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二)产品工作原理1.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负压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机组,通过真空泵机组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达到所需负压值,在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产生吸力,提供医疗使用。
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三)产品的结构组成1.中心吸引系统(1)中心吸引系统主要由中心吸引站、管道、阀门及终端插头等组成。
(2)中心吸引站是由真空泵机组、真空容器、管道、阀门、电控柜和真空仪表等设备组成的独立操作间。
(3)中心吸引系统管路的末端,即输向患者的一端,连有快速接头(或一般接头),插入(或连接)防止液体倒流吸引装置等。
2.中心供氧系统(1)中心供氧系统主要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2)中心供氧站为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制氧机供氧或联合供氧。
氧气瓶组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和安全阀(或释压阀)等组成。
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制氧机供氧由制氧机、储气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汇流排由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过滤器、阀门、减压装置、仪表和切换装置等器件组成。
(4)终端由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吸入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组成。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医用氧及其氧气瓶的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确保临床急救用氧的供应,及时、安全,预防氧气瓶的流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品有强烈的助燃性气体。
严禁和油脂、烟火及其他易燃、____品接触。
二、本品的贮藏或存放,必须远离火源,配备消防设施,室外应设有三、本品贮藏、使用、搬运、存放严禁撞击,以免发生爆炸。
四、非站内工作人员严禁操作站内设备及仪表开关,中心供氧室操作保养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进行操作。
五、氧站内氧气排放时严禁将氧气排放在室内,禁止将氧气作吹扫气体使用。
六、中心供氧需由专人负责供氧室的日常工作,做好登记。
七、中心供氧室的设备____、调试、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或有资质的维修公司进行。
八、室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下班前关好电源、门窗等,做好防盗、防毒、防酸、防爆等工作。
九、定期测试报警系统工作性能,每天定时查看一级箱氧气输出压力和汇流排输出氧气压力,如有超压或欠压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查出原因并排除故障。
十、未经允许,其它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中心供氧人员职责一、在总务科长的指导下负责全院医用氧气的工作。
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守岗位,不脱岗,不睡岗,不溜岗。
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各供应阀的重要环节,确保管道畅通,仪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记录。
四、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机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定,了解设备工作性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程序。
五、供氧机房工作仪表指针,接近报警,要做到密切____切不可擅离工作岗位。
六、经常巡视用气环境,若发现故障应立即分析原因,及时排除,以排除,应立即汇报总务科抢修,氧气瓶里氧气用完,必须立即更换不得拖延不换。
七、严格执行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气瓶不准露天存放。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二)物资管理制度为搞好我院的物资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杜绝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特制定本办法。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项目工作指南该项目为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开发此项目主要有两大部分工作内容,一是技术上要搞懂吃透,严格按照相关国行标准开展工作,二是医疗器械注册及相关专业的资质申报,具体内容如下:一、国行主要标准(一)、技术标准1、YY/T0187-9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3、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4、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5、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GB50030-1991 氧气站设计规范7、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9、GB8982-1998 医用氧气10、GB/T14976-19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1、GB/T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12、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3、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14、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二)、管理类标准1、TSG Z0001—200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2、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3、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4、TSG 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5、TSG R3001-2006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6、TSG D3001-2006 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8、YY-T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1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12、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二、技术工作内容(一)、根据用户条件进行系统流程设计、管路设计。
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本次采购项目为医用中心供氧、吸引、呼叫、压缩空气及配套设施,此次改造共设计病房172间,443床位,480只氧气终端,480只吸引终端,443只床头灯,443只五孔电源插座及电源开关,13只氧气二级减压箱,13具流量计,13套传呼系统及显示屏。
要求:供氧能力满足完整系统供氧,能根据需氧量大小、调节压力以确保工作正常,在停电和制氧机故障维修时有较好的保障措施。
本次招标,中标人负责设备材料的运输、保险、装卸、安装、调试及验收、培训和售后服务,以及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交付买方使用等交钥匙工程。
另,外科大楼管道及设备四年前安装的一直未投入使用,中标方免费给外科大楼打压调试连接管道,使该大楼正常使用。
一、招标内容:1、中心供氧及配套设施(包括供氧管道、中心吸引、呼叫系统、病房治疗带设备、压缩空气)1套。
二、技术参数及要求1.本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要求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1.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1.2.GB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1.3.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4.GB11618-89《钢管、配件及焊接材料标准》1.5.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1.6.GB2270-80《不锈钢无缝钢管》1.7.GB50683-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8.GB150钢制压力容器1.9.JB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10.参考使用NFPA99标准(国际通用标准)1.11.国家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2.大楼终端配置要求2.1.标准配置:普通病房每床配备供氧终端、吸引终端、灯开关、床头灯、五孔多功能插座各一套;抢救室及ICU按双配置标准配置。
三、医用中心供氧系统:1.管道1.1.管道规格1.1.1.根据医院的要求,YY/T0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本工程管道选用如下标准:1.1.2.由制氧机房引通往住院大楼的室内主管道选用①28*21^脱脂紫铜管或三①32X2mm无缝不锈钢管;普通病区内主管道(也称为横管),选①14*1刖脱脂紫铜管;进入房间的管道(以下简称支管)选用①8*1^脱脂紫铜管,设备带内采用①8X1mm脱脂紫铜管。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介绍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适用于在医院将中心供氧站输出的氧气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终端处,供医疗使用。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气瓶分散供氧方式,具有使用安全、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好以及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等特点,是现代化医院必备的理想医用设备。
医用氧气气源应由主气源、备用气源和应急备用气源组成。
备用气源应能自动投入使用,应急备用气源应设置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
医用氧气供应源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及组合:一、医用液氧贮槽供应源二、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三、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供应源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中心供氧系统流程图:一、医用液氧贮槽供应源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应由医用液氧贮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等组成。
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的贮罐不宜少于两个,并应能切换使用。
注:医用液氧贮槽作气源时,考虑主用和备用,通常配置两台液氧贮槽,一主一备。
目前,国内医院设置的液氧中心站通常采用两台低温液氧贮槽(一主一备。
工作方式:液氧通过汽化器汽化成气体后经管道送至分气缸再到各主道、副管道、支管道、直至终端用氧处。
(见上流程图)1、医用液氧贮槽用于储存低温(-183℃)液态氧的储存压力容器,俗称液氧罐,或液氧贮槽,为供氧系统提供液氧。
其结构为双层固定真空粉末绝热,内筒材质采用不锈钢,夹层为珠光砂(真空保温作用),外筒材质为优质碳素钢。
符合GB18442-201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和 GB150-2011《压力容器》的要求。
工作压力:1.6 MPa、0.8 MPa(压力可选)有效容积:2.85m3、3.5m3、5m3、7m3、8.5m3、10m3、15m3、20m3、30m3、40m3、50m3(容积选择根据医院规模定)液氧站为独立的建筑,最小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液氧罐、汽化器为露天设置,液氧站房应设置简易防雨、防雪、防静电、防雷电处理,周围设置不锈钢护栏。
使用的氧气质量符合GB8982-98的医用氧标准,满足中国药典2005版中关于“氧”的标准说明。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YY/T0187-9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2 引用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527 拉制铜管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8982 医用氧气GBJ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
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
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
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
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4 技术要求4.1 中心供氧站4.1.1 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1.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引用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27拉制铜管GB 227.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836.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4i}GB 8982医用氧气GBJ 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术语3.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3.2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贵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3.3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3.4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技术要求中心供氧站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4.1引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一12一19批准1995一05一01实施YY/T 0187一944.1门.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肠.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C.4.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pm滤孔的过滤器.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1 MPa以上的余压.4.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4.1.2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2.1大于500 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4.1.2.2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4.1.23室外液氧罐周围6 m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4m的隔离墙分开.4.1.2.4液氧罐放在室内,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加注,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4.1.2.5放咒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4.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4.2.1管道系统材料4.2. 1,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的要求,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的要求'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4.2.1.2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 MPa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3 MPa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4. 2. 2管路直径4.2.2.1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 4 MPa;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 2 MPa.4.2.2.2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loy.,4.2.3管道敷设4.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 5 m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4.2-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4.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4.2.3.4氧气管道不允许暗埋在建筑物结构内或敷设在没有检查门(或检查口)的管井内,不允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4.2.3.5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YY/T 0187一94表1公称直径.mm>1^4>4-8>8-12>12-20>20-25>25支承最大间距,m1.01. 52. 02.53. 04.04.2.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 a.4.2.5减压器后应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P}为1. 1-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排放时应保证管道压力不大于1. 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回座压力P,应小于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2.6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吹净.4.2.7管道系统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要求接头,焊缝,管道无渗漏,无肉眼可见的变形.4.2.8管道系统气密试验的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一小时泄漏率应小于..5%.4.3终端4.3.,终端应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气体接头),氧气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以防止插错.快速接头应插拔灵活,气密,并可互换.管道中应设有维修开关.4.3.2手术室和抢救室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氧气终端.4.3.3每个终端流量应不小于10 L/min.4.4报警装置要求4.4.1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4.4.2声报警要求在55 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 m范围内可以听到.4.4.3光报警为红色指示灯.4.4.4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本质安全型电路应符合GB 3836. 4的要求.5试验方法5.1中心供氧站5门门氧气浓度检验在气瓶间,室内液氧罐使用过程中,用精度不小于3%的氧浓度检测仪,测四角和中心共'饭,取其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1.1.1条及4.1.2.4条的要求.5.1.2用温度计检测气瓶间和控制间的室温,应符合4.1.1.1条的要求.5.1.3目视检查汇流排气瓶组数及气瓶数,应符合4. 1. 1.2条的要求.5.1.4检查过滤器过滤元件合格证,其标明的滤孔直径(或按规格号换算出的滤孔直径)应符合4.1.1.2条的要求.5.1.5切换性能试验降低气源压力,当压力降到切换压力值时,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供气.检查出口输出压力,应符合4.1.1.3条的规定,切换性能反复试验4次.无自动切换性能的不作此项检查.5.1.6以液氧罐外壁为基准测量通往低处开口的距离,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与明火处的距离和与堆放可燃物,易燃物的距离,应符合4.1.2.1,4.1.2.2,4.1.2.3条的要求.5.1.7检查放置液氧罐的室内有否可燃物或易燃气及管道电线,电缆,应符合4.1.2.5条的要求.5.2管道5.2.1检查管道使用材料和阀门的合格证,材料应符合4.2.1.1和4.2.1.2条的要求.5.2.2终端输出压力和管道压力损失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YY/T 0187一94手术室,抢救室和重病室每个床位终端全部打开,每个床位终端输出氧气总流量调节至10 L/min,病房及其他治疗室终端打开20(至少5处),每个终端输出氧气流量调节至5 L/min,5.2.3在5.2.2条试验条件下,用外接压力表检查距中心供氧站最远处病房终端和手术室终端输出压力,应符合4.2.2.1条的要求.5.2.4在5.2.2条试验条件下,同时检查同一工作压力管道系统的减压器出口压力和管道末端压力,按式(D计算,应符合4.2.2.2条的规定.△p=100 x P., - P.(1)式中:,gyp—管道压力损失,%;P-r减压器出口压力,MPa;p,.—管道末端压力,MPa.只检查同一管径最长距离管道一段(或几段)的压力损失.5.2.5检查管道敷设,测量支承间距,敷设原则应符合4. 2. 3. 1A. 2. 3. 2A.2. 3. 3和4. 2. 3. 4条的要求.支承间距应符合4. 2.3. 5条的要求.5. 2. 6任选三处,用接地欧姆表检查氧气管道接地电阻,应符合4.2.4条的要求.5.2.7安全阀性能试验调整减压器压力.当管道压力上升到户'值时安全阀开启,继续调高减压器直至管道压力不再升高,记录压力值;回调减压器,放掉管中气体,当管道压力降至p,值时安全阀应回座.开启和回座压力及管道系统最高压力应符合4.2.5条的要求.5.2.8管道洁净度检查终端在最大流量条件下,用白绸布对正终端吹出的氧气方向吹气1 min,白绸布上应无污物,油渍,吹出的氧气应无异味其结果应符合4.2.6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10%(至少5处).5.2-9管道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允许分段进行,经试验后,应符合4. 2. 7条要求.试验压力大于3 MPa的中,高压管道,采用无油水试验,持续10 min.中,高压管道耐压试验可在安装到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后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试验压力在3 MPa以下的氧气管道,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压力应逐级缓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2.10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表不低于1.5级.气密性试验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充入试验压力后断开气源,保持24 h,气密性试验允许分段检查(合理随机分段.一般含50个终端分一段).其泄漏率按式(2)计劝,应符合4.2.8条的规定.100t1_p2 " T,}P, TzI(2)式中:A—平均每小时压力降,%;A—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Ps—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T,—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T,—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t—试验时间,h.5.3终端5.3.1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人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应符合4.3.1条的要求.YY/T 0187一945.3.2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4. 3. 2条的要求.5.3-3在5. 2. 2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合4.3.3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20(至少5处).5.4报警装置测试5.4.1关闭气源,缓慢放出供氧管道中气体,当欠压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一瞬间,记下管道压力值,重复3次,按式(3)计算,应符合4.4. 1条的要求.;一〕00 X I Pe - Po IPa(3)式中:R—报警装置相对误差,%;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