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七节马铃薯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茄属马铃薯栽培种,为1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英文名potato。原产于南美洲,约15世纪中期传人我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二)分类

马铃薯有150多个野生种,栽培种8个,还有1个亚种,但只有2个种是现代栽培种的祖先,即普通种和安第斯栽培种,目前栽培的主要是前者。

马铃薯按消费用途分类主要有:鲜食用(一般蒸煮烹调菜用)、加工用(炸薯片、薯条、薯泥)和加工淀粉用。加工用薯要求块型大而均匀、表面光滑、干物质含量适中,一般为20%~26%,淀粉含量高,糖含量低。淀粉用马铃薯的淀粉含量要求大于16%。观察蒸煮熟的马铃薯内部,如果细胞颗粒闪亮光泽,在口中干面感的称为粉质马铃薯(mealy potato);反之,内部有透明感,食感湿而发黏为黏质马铃薯(waxy potato或soggy potato)。

二、性状与成分

(一)性状

马铃薯有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早熟品种是指出苗后60~80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短,植株块茎形成早,膨大速度快,块茎休眠期短,适宜二季作及南方冬作栽培。如中薯2号块茎近圆形,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中熟

品种是指出苗后85~105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较少,适宜一季作栽培,部分品种可以用于二季作区早春和南方冬季栽培。如克新1号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大,耐贮藏。晚熟品种是指出苗后105天以上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长,仅适宜一季作栽培。如克新11号块茎圆或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大而整齐,耐贮藏。

马铃薯块茎形态主要有卵形、圆形、长椭圆形、梨形和圆柱形;皮色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黄、淡紫色等。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为脐,相反的一端叫顶部,芽眼从顶部到底部呈螺旋式分布,其顺序与叶序相同。芽眼在薯顶部分部较密,块茎表面分布许多皮孔,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孔道。块茎横切面由外及内,则为周皮、皮层、维管束环、外髓及内髓,内髓的细胞主要充填有淀粉。与甘薯一样,鲜薯淀粉颗粒被较厚细胞壁所包裹,以细胞淀粉形式存在,即使蒸煮熟化,只要不强力搅动,糊化了的淀粉还会包裹在原来的细胞中,因此烤、蒸薯不仅给人以干面的口感,而且可以做成如豆沙那样的薯泥产品。用做薯泥的马铃薯要求收获期晚,充分成熟,高相对密度的粉质品种。无疑淀粉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淀粉含量越大,相对密度也大。美国有地方用相对密度为1.064的食盐水,判断粉质、黏质马铃薯,即在食盐水中下沉的为粉质。

(二)化学组成与性质

马铃薯营养丰富,块茎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见表7-1。

表7-1 马铃薯的成分(每100g含量)

水分(g) 蛋

(g

)

(g

)

(g)

(mg

)

(mg

)

(mg

)

(mg

)

维生素(mg)

V

B1

VB2VP

P

V

C

79. 9

2.

3

0.

2

17.

2

11 64 1.2 0.0

1

0.1

0.0

3

0.

4

1

6 马铃薯淀粉含量丰富,所含淀粉颗粒较大,比禾谷类淀粉更易被

人体吸收。马铃薯块茎糖质几乎都是淀粉,有少量葡萄糖、蔗糖、果糖、戊聚糖、糊精。马铃薯淀粉平均粒径50μm,比其他粮谷淀粉大许多,卵圆形,颗粒表面有斑纹。它具有糊化温度低、黏度大、膨润力大等优良品质,尤其是,它的黏度在所有淀粉中最大,且是自然界唯一与磷酸盐共价结合的淀粉,不易老化,因此是食品工业用(如方便面添加)高级淀粉。

马铃薯含蛋白质虽不高,但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有18种氨基酸,包括精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等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与其他来源的蛋白质比较,更容易被人和动物吸收。含钙虽不及甘薯,但含钾与之相当,作为预防高血压食品。马铃薯中含有Vc、VB1、VB2、Vpp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有丰富的VC,且不易受热破坏。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

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马铃薯所含热量低于一般的谷物,因此是理想的减肥食物;鲜薯中含有易使马铃薯褐变的多酚氧化酶、酪氨酸酶,因此去皮或切断加工时,暴露于空气的切面易发生褐变。加工时用亚硫酸溶液浸渍或水冲洗处理可以防止。因贮藏不当,马铃薯在芽眼或绿色皮部会含有有毒的龙葵素,加工时需除去。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农业、建材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

(一)加工特性

马铃薯淀粉与其他淀粉相比,具有较长的分子结构、较高的支链淀粉含量、淀粉颗粒尺寸较大,因此成糊后表现出其他淀粉所不具有的特性,如成糊后稳定、晶莹透明、具有较好的粘弹性;马铃薯淀粉颗粒有较强的吸水膨胀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其应用在某些方便食品中。但是马铃薯原淀粉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耐剪切能力不好等。马铃薯淀粉由于其自身分子结构的特点,在应用上具有其它类淀粉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膨化食品、火腿肠、婴儿食品、低糖食品、果冻布丁等产品的生产上、由于马铃薯淀粉的高白度、高透明度、高粘度、低糊化温度等特殊性能而被大量使用;将马铃薯淀粉用于印染浆料,可使浆液成为稠厚而有粘性的色浆,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可将色素扩散至织物内部。从而能在织物上印出色泽鲜艳的花纹图案;在造纸工业中马铃薯淀粉正逐步取代玉米淀粉而被大量广泛的使用;用马铃薯淀粉与丙烯睛、丙烯酸、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等单体接技共聚可制取一种超强吸水剂,吸水量可达本身重量的几百倍甚至1000倍以上,可用于沙土保水剂、种子保水剂、卫生用品等;利用马铃薯淀粉添加在聚氨酯塑料中。既起填充作用,又起交联作用。可增强塑料产品强度、硬度和抗磨性。

变性淀粉是以原淀粉作原料,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处理,可改变原淀粉的溶解度、黏度、渗透性、吸水性等理化性能,产生一

系列不同的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它不仅具备马铃薯原淀粉的优点,还可弥补其缺点。如马铃薯氧化淀粉利用马铃薯原淀粉透明度高的优点,通过氧化提高淀粉的成膜性,这样的淀粉成膜性好、透明度高,用作食品被膜剂很有优势;再比如马铃薯交联淀粉利用马铃薯原淀粉吸水性强、增稠效果好的特点,通过交联提高淀粉的耐剪切能力,从而增强稳定性,可用于酱类食品而且还可彩用复合变性的方法提高淀粉的性能。

(二)利用

1.马铃薯食品

马铃薯可鲜食。鲜食用马铃薯主要用作家庭餐馆烹调,我国主要用来制作菜肴、面点小吃等大众食品。国外除蒸烤鲜马铃薯作主食外,还有咖喱饭、炖薯块、烧牛肉,以及色拉凉拌菜、炸肉饼等用的薯泥。马铃薯可制成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如马铃薯粉、马铃薯全粉、脱水马铃薯片(条)、速冻薯条(薯泥)、蒸薯条、罐装和去皮马铃薯、马铃薯脆片、马铃薯果脯、马铃薯膨化小食品等。

2.加工成淀粉及相关产品

由于马铃薯淀粉的优良特性,不仅是制作高级方便面、面类最为理想的添加淀粉,而且还是肉制品、鱼糜制品、鱼饲料等的添加剂或原料。马铃薯淀粉也是粉条、粉芡的优质原料。除马铃薯淀粉外,也可得到其相关产品,包括各种变性淀粉、饴糖、葡萄糖、膳食纤维制品等。

3.其他制品

马铃薯提取淀粉后的残渣可制成马铃薯发酵饲料、提取蛋白等。

第八节甘薯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为旋花科甘薯种中的一个栽培种,是热带、亚热带四季可栽培的多年生草本块根植物,在温带由于无法越冬,被作为春栽秋收的1年生作物。古名金薯、朱薯和玉枕薯,别名番薯、红薯、红苕、红芋、山药、山芋、地瓜、白薯等。英文名sweet potato。原产美洲,15世纪初传人欧洲,16世纪传人亚洲、非洲,1594年传人我国。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

(二)分类

根据用途不同甘薯可分为生鲜蒸烤用、淀粉用、糕点用等,根据烤熟后薯肉的口感可分为粉质、中间质和黏质等品种。

目前世界和我国栽培甘薯的主要品种如表8-1所示。

表8-1 目前世界和我国甘薯主要品种

(资料来源:李里特.食品原料学.北京:中国农业出

二、性状与成分(一)性状

甘薯为根浅、叶密、茎多匍匐生长,部分根可膨大成块根的蔓生性作物。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3种形态。须根呈纤维状,有根毛,根系向纵深伸展,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柴根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cm,是须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土壤干旱﹑高温﹑通气不良等原因,以致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质根,没有利用价值。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块根形状有: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紫红等;肉色有:白、黄、橘红、紫色、紫晕等。块根的外层是含有花青素的表皮,通称为薯皮,表皮以下的几层细胞为皮层,其内侧是可食用的中心柱部分。中心柱内有许多维管束群,以及初生﹑次生和三生形成层,并不断分化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同时木质部又分化出次生﹑三生形成层,再次分化出三生﹑四生的导管﹑

筛管和薄壁细胞。由于次生形成层不断分化出大量薄壁细胞并充满淀粉粒,使块根能迅速膨大。中心柱内的韧皮部,具有含乳汁的管细胞,最初只限于韧皮部外侧,以后由于各种形成层均能产生新的乳汁管而遍布整个块根,切开块根时流出的白浆,即乳汁管分泌的乳汁,内含紫茉莉苷。

(二)化学组成与性质

在马铃薯的块茎中约含有25%左右的干物质和75%左右的水分,干物质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质、脂肪、纤维和灰份等(见表8-2)。

表8-2甘薯的成分(每100g含量)

马铃薯皮层中的含氮物质有14.2%~14.7%(对干物质而言),淀粉层中的含氮物质为9.5%~9.7%。含氮物质对于酒精发酵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供给酵母菌养料以制备发酵醪,所以马铃薯是天然的良好的培养基。甘薯含有2%~6%的可溶性糖,因此显甜味,不宜作主食常食,适于作嗜好食品。红薯含有丰富的Vc、VE和钙、钾等矿物质,且其Vc加热耐性明显高于普通蔬菜,被视为碱性健康食品。甘薯淀粉含有10%~20%人体难以消化的以β糖苷形成的β淀粉,作为膳食纤维

起到调节肠内菌,防止便秘,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纤维和维生素营养可和菠菜等蔬菜媲美。

中医学认为甘薯性味甘平、无毒、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去宿淤脏毒。日本国立预防研究所研究证实,甘薯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甘薯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美国科学家发现,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可以防止结肠癌和乳腺癌。块根中还含有一种女性激素(DEHA),对保护皮肤、延缓衰老有很好的作用。

工业用马铃薯或称淀粉性马铃薯,淀粉含量17%~18% 。饲料用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8%~20%。食用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2%~15%。种用马铃薯供繁殖留种用。作为酒精生产所用的原料,应是淀粉含量较高,而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工业用马铃薯。

三、品质检验

不宜条件:温度>15.5℃时易抽芽,产生病害

<9℃时易冻伤

相对湿度 <80%时,易失水,出现皱缩、糖心和干腐现象

>95%时易使薯堆表层结露,引起病害

五、应用

(一)加工特性

因甘薯水分含量高,直接蒸烤即可食,不像谷类那样需加水才能使淀粉糊化。红薯含β-淀粉酶、α-淀粉酶,贮存或蒸煮时,也可以把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糊精等,使甜味增强。

(二)利用

鲜薯除直接煮、蒸、烤食用外,还可以在煮熟后捣制成泥,与米粉、面粉等混合,制成各种点心和小吃,如红薯饼、苕梨等;晒干磨成粉后,与小麦粉等掺和,可做馒头、面条、饺子等;可作为甜菜用料或蒸类菜肴的垫底,如拔丝红薯、粉蒸牛肉等;可做为雕刻的用料。

此外还大量作为工业原料。甘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主要用于淀粉

生产,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粉条类、葡萄糖、果葡糖浆等。较为深入的加工,以甘薯淀粉改性为主,经化学修饰后,使其溶解性、粘度、稳定性、保水性、耐老化性及透明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酿造工业用曲霉菌发酵使淀粉糖化,生产酒精﹑白酒﹑柠檬酸﹑乳酸﹑味精﹑丁醇﹑丙酮等。甘薯不仅可酿酒、制醋,还可做成果脯、脱水甘薯、冷冻甘薯片、甘薯粉、甘薯糕点、油炸甘薯脆片等食品。它还被制作成果子冻、冰淇淋、果子露等糕点。甘薯叶富含维生素,长期食用可以健身美容。

甘薯还大量用作饲料,其根﹑茎﹑叶可加工成青饲料或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比一般饲料高3~4倍;也可用鲜薯﹑茎叶﹑薯干配合其它农副产品制成混合饲料。

粮食原料的检验

?1、米面制品中掺硼砂的检验

?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早已被禁用,但目前仍有些人,在制作米

面制品、腐竹、粉肠等食品时,加入硼砂〈四硼酸钠(Na2B4O7·10H2O)〉。

?硼砂是一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到一定量时,可引起脑、肝,肾

脏及皮肤黏膜的损害,严重的可发生休克。

?食品中的硼砂污染检测方法如下:

? 1.1 感官检验

? 1.2 pH试纸法

? 1.3 姜黄试纸特性检验法

2、馒头、米粉中掺入吊白块的检验

取待测样品,磨碎加入10倍量的水混匀,移入锥形瓶中,向瓶中加入1:1的盐酸溶液,加入量为锥形瓶中样品溶液量的20%,再加锌粒2g左右,迅速在瓶口包一张醋酸铅试纸,放置1小时,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如果试纸变为棕黑色,则证明待测样品中含有吊白块。

吊白块:工业用增白剂,学名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是印染行业常用的一种漂白剂,如在食品中使用,会使食品中残留甲醛,甲醛进

入人体后,可使蛋白质疑固,人的致死量为l0g。

现在有些人生产馒头、凉皮、粉条、腐竹、米粉等食品以达到增白及增重的目的。

3、用硫磺熏蒸的面食制品检验

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硫磺只允许在蜜饯、果干、干制蔬菜及粉丝等食品中使用, 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面食制品。

普通硫磺,尤其是土法生产的硫磺,常含有砷类物质,会使人体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引起腹痛、头痛,损害肝脏,使人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并会产生一定的致癌作用。能破坏维生素Bl,并可在人体内与钙作用,使钙排除体外。

对于面食是否使用硫磺熏蒸,可通过测定SO2含量的方法来检验。

4、用化肥催生的豆芽检验

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芽根不软,组织结构脆嫩,有光泽且白嫩,稍细,无烂根、烂尖等现象。

用化肥浸泡的豆芽:色泽灰白,芽杆粗壮,根短、无根或少根,豆粒发蓝;如将豆芽折断,则断面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的气味,如带有氨味。

5、粉丝质量鉴别

?一般情况下,纯淀粉制品燃烧比较困难,而有添加物的粉丝较

容易燃烧。

?水煮5min

?纯绿豆淀粉制的粉丝形态比较完整;

?掺杂了其它淀粉的粉丝形态不完整、较碎,难捞起来。

6、判断腊牛筋质量的好坏

判断腊牛筋质量的好坏:印刷质量,包装厚薄,包装透明度,封口,闻气味。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淀粉是食品行业重要的配料,也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几十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佳品,受市场经济需求和价格的影响,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掺假行为,使得其作用功效大打折扣,研究其鉴别检测方法和内部杂质去除方法,是解决掺假问题和提纯工艺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 马铃薯淀粉的功效和作用 马铃薯首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配料,尤其是其广泛应用于煎炸烹炒、做汤勾芡。一级品马铃薯淀粉还具有高粘度、高透明度、糊化温度低、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性能。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且糊化温度为58-65摄氏度、粘稠度可达2000BU,其粘性特质决定了其作为增稠剂的价值。支链淀粉含量约有80%,避免了凝胶和老化现象。 马铃薯淀粉的鉴别检测 随着人类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淀粉制品被列入28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中的一类,。不仅关乎人类的食品健康,同时也在工业和医药行业受到了相应的重视。淀粉的实用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检测淀粉质量指标又是必备手段。马铃薯

变性淀粉的用处更多,尤其体现在速冻食品要求淀粉具有优异的冻融稳定性、良好的弹性和透明度,以解决淀粉团黏弹性差、溶出率较高、烹煮时间较长、缺乏良好的口感的缺点。 鉴别诊断的主要方面是:水份≤18~20%,细度≥99.6(100目通过),蛋白质≤0.1%,白度≥90%(475mn,反射率),化学物SO2≤30PPM,灰分≤0.25,斑点≤3个。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掺假玉 米淀粉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具体鉴定方法为: (1)扫描电镜鉴别诊断方法。百合淀粉、葛根淀粉、桄榔淀粉、绿豆淀粉及马蹄淀粉,在扫描电镜下分贝呈现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分别为扁平三角形、粘连多面体型、梨形、肾形及卵圆形;日常食用淀粉如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大小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差别和区别。 (2)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当玉米淀粉的掺假量大于10%时,碳同位素的稳定性和自然性差异,对定性鉴定定性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玉米淀粉掺假行为,而且依照给出的公式可以估算出掺假玉米淀粉的含量。 马铃薯淀粉去杂方法 干红薯淀粉(颗粒状的)杂质取出方法。在淀粉制备环节,首先进行除杂工艺。以振动筛专门筛选颗粒物质,可以在当地的粮食加工场租取,也可以应用清水稀释后重新沉

粮食深加工

绪论 一、粮食深加工的意义及其概义 定义:在粮食粗加工的基础上,利用单元操作化工过程改变原料的物理性质,使其成为食品或其它行业的原料(专用粉、淀粉)或专业原料,或改变原料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全新的另一种物质(如味精等)。 二、粮食深加工技术的任务 1、积极开展深加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加强化工原理等有关学科向粮食深加工技术渗透; 3、搞好粮食深加工设备的选型及标准化; 4、搞好粮食深加工与食品、轻工、化工等相关学科的沟通。 一、玉米米的质量标准 脂肪含量低于1%,水份15%,淀粉89%。 二、玉米米的加工工艺 破碎:6~8瓣,磨齿斜度10:1,钝对钝6牙/254mm,破碴率80~90% 三、工艺流程 角质玉米→初清→清理→水汽调节→脱皮→破碴→分级→制玉米米的碴料→碴中选胚→研磨制米→分级→米中除皮提胚→玉米米。 水磨米工艺流程 净糙米→碾白→渗水碾白→冷却脱水→分级提碎→水磨米 免淘洗米工艺流程 稻谷→初清→清理→砻谷→谷糙分离→净糙→除杂分级→低级碾白→深层碾白→清糠→除碎→白米抛光→成品整理→免淘洗米→打包 ↘色选→密封打包 V B1,V b2强化米 外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铁、钙、VD强化米营养强化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盐强化米 蒸谷米 内持 留胚米(胚芽米) 蒸谷米工艺流程 稻谷→初清→清理→浸泡→蒸煮→干燥→冷却→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成品整理→蒸谷米

直接浸吸法制营养强化米工艺流程 米检 ↓ V B6 V ↓ 渣料 ↓ ↓ 干燥V B2各种氨基酸 ↓ 二次浸吸渣料 ↓ 蒸汽糊化 ↓ 喷涂酸液 ↓ 干燥 ↓ 强化米 §1-1 概述 淀粉应用:1、食品发酵工业; 2、医药工业; 3、建材工业; 4、塑料工业; 5、纺织工业。 一、淀粉的物理性状: (一)、淀粉的粒形与结构 白色粉末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 淀粉为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缩聚合成的天然高分子的支链聚合物和直链聚合物。 (二)、物理特性: 1、糊化特性 将淀粉乳加热,颗粒膨胀,温度继续增高,颗粒继续膨胀,直至晶体结构消失。 2、凝沉性 稀淀粉糊放置一段时间后,淀粉糊变浑浊度产生沉淀。 二、原料结构及化学组成 壳皮5-6% 胚芽 8-14% 胚乳 78-85% 淀粉占整粒粮食化学成份的85%以上

马铃薯论文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报告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适宜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山西省各地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蔬作物转变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主要糖分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跃。为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为此,进行对马铃薯机械化垄作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1.试验技术路线及实施技术内容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选在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乡裴家窑村,地块平坦,沙壤土,年降雨量为350-400mm,年均气温5℃左右,无霜期平均110d。 1.1试验设计 2013年,在裴家窑村连片选择试验田面积3.33 hm2。其中,非覆膜垄作1.33 hm2,覆膜垄作、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各0.67 hm2。同时进行四种机械化种植模式对比。各试验区根据当地实际统一品种、统一种薯处理、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化收获开展对比试验。 1.2工艺路线

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起垄播种→机械化培土→机械化值保→机械化收获。 1.3主要技术内容 1.3.1机械化耕整 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进行浅耕,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5cm 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适度镇压,以保持土壤水分。 1.3.2种薯处理 种薯品种选择抗病力强,产量较高的晋薯7号,种薯规格为45g,用甲基灭菌灵和滑石粉拌种。 1.3.3 机械化播种 5月16日,进行播种作业。 处理一:非覆膜垄作、覆膜垄作采用中机美诺1240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88.2kW,理论为单垄单行,行距90cm,垄距90cm,株距14~42cm,播深15cm。 处理二:非覆膜平作,覆膜平作采用2BFM-2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22.05kW,行距为60cm,株距40cm,播深13cm。 1.3.4机械化培土 6月18日,非覆膜垄作和垄作覆膜采用3ZP-4中耕机中耕培土,非覆膜平作和平作覆膜进行了除草。 1.3.5机械化植保 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未进行灌溉。但是马铃薯生长后期出现了晚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精选.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potato 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学生姓名:马天顺马帅 指导教师姓名:田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6月

录 …………………………………………………………………… 英文摘要、关键词…………………………………………………………………… 引言……………………………………………………………………………………… 第1章 ×××××××××××××………………………………………… 1.1 ×××××××××××××……………………………………………… 1.1.1 ××××××××××××× …………………………………………… 1.1.2 ××××××××××××× …………………………………………… 1.2 ××××××××××××× ……………………………………………… 1.3 ××××××××××××× ……………………………………………… 第2章 ××××××××××××××× ………………………………… 2.1 ×××××××××××××……………………………………………… 2.1.1×××××××××××××……………………………………………… 2.1.2×××××××××××××……………………………………………… 2.2 ××××××××××××× ……………………………………………… 2.3 ××××××××××××× ……………………………………………… 第3章××××××××××××……………………………………………… 3.1 ××××××××××××× ……………………………………………… 3.2 ××××××××××××× ……………………………………………… 第4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粮食类原料

上下八口人----打一植物(粮食) 第五章粮食类原料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粮食的概念、分类、营养特点、品种、运用规律有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粮食的生长特点、分布特点、品质特点。理解种子粮食作物的组织结构、成分;粮食制品的分类及品种特点。掌握大米、小麦粉、大豆、玉米的结构、组成成分;大米、小麦粉、玉米的种类和质量鉴别标准和运用特点;面筋、豆腐、腐衣、腐竹、粉丝、西米等粮食制品的概念、品质特点和运用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粮食的概念、分类和运用规律;谷类和豆类粮食的主要供食部位;大米的三类品种及其品质特点、运用特点和大米的品质鉴别标准;面粉的加工种类、品质特点、烹饪运用特点和品质鉴别标准;杂粮的主要种类及运用;红薯的品种和烹饪运用;粮食制品的概念、分类和常用的品种;粮食制品的共性和烹饪运用特点;面筋的概念及品种;澄粉的概念、品质特点和运用特点;豆腐的种类及其品质特点、应用特点;腐衣、腐竹的概念和品质特点;粉丝的品种及其特点;西米的概念及运用特点。教学难点为谷类粮食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成分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粮食 1、粮食的概念:以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各种主食的原料的统称。 粮食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2、粮食的分类: 按照粮食的来源: (1)谷类谷类通称粮食,是植物的种子。谷类是世界大多数居民的主要食物,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是稻米、小麦、玉米、高粱和小米。谷类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植物,包含稻米(包括粳米、籼米、糯米等)、小麦、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高粱、荞麦等。 (2)豆类豆类包括各种豆科栽培植物的可食种子,其中以大豆最为重要,也包括红豆、扁豆、绿豆、豌豆、蚕豆等各种杂豆。 (3)薯类薯类在植物分类上隶属于不同的科,它们的块根或块茎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作为粮食的替代食物,主要有甘薯、木薯、马铃薯、芋艿、菊芋等。 (4)粮食制品粮食制品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得到的成品或半成品。根据加工所用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谷类制品、豆类制品、淀粉制品三类。 按照粮食的产量和应用范围: (1)、主粮:在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原料品种。是一个相对概念,我国主要包括大米和面粉,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主粮的具体品种也有所不同,新疆的三大主粮是水稻、小麦、玉米 (2)、杂粮:粗粮,相对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3、粮食的烹饪运用: (1)、是制作主食的重要原料; (2)、可以制作各种菜肴,如锅巴肉片、松仁玉米、春芽蚕豆、麻婆豆腐等; (3)、可以制作糕点和小吃,如蛋糕、元宵、粽子、红苕饼等;

(完整版)马铃薯淀粉生产车间的设计毕业设计

马铃薯淀粉生产车间的设计 摘要:马铃薯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产品,本项目立足于资源优势,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其发展前景广阔。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要求。 目前我国马铃薯大多作为鲜食,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不到5%,而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水平很低,同时也说明了马铃薯产业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设计是对日产30吨马铃薯原淀粉的车间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产品特性和市场预测的角度开展了研究,对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论证,对每个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确定原辅材料用量以及水、电、汽的耗量等。对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最后进行了投资估算、成本核算和经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年获利3010.32万元,投资回收期需2.93年,经营安全率高达58.81%。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经济分析

Plant design of potato starch Abstract: Potatoes are very the resources of potato processing,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Project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and policy requirements of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st of our country as fresh potatoes, industrial processing and conversion rate of less than 5%, whil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more than 80%.This shows on the level of the potato industry in China is very low, but also illustrates the potato industry contains a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income of farmers. The product line design of 30 tons of potato starch daily is design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from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forecasts point to a feasibility study, carried out a detailed 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ies, the analysis of each process, and on this basis for the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water, electricity and steam consumption, and

粮食油脂部分讲稿

粮食油脂部分讲稿 第二章粮谷原料 第一节概论 一、谷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谷类为稻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豆类。 (二)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三)谷类的性状和成分 1.构造与组织 (1)胚芽(2)种皮(3)胚乳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 粮食因种类不同,蛋白质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谷类粮食含蛋白质不超过15%(6%~14%之间),豆类和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40%。粮食蛋白质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主要粮食中的蛋白质 ①小麦面筋蛋白质②玉米蛋白质③大米蛋白质④豆类蛋白质 (2)脂肪 谷类中脂肪含量较低,在2%左右。 (3)碳水化合物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 ②低聚糖:粮食中主要的低聚糖有蔗糖(集中在胚乳中)、麦芽糖(在麦芽中含量较多)、纤维二糖(以上三者为双糖,即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棉子糖(三糖)、水苏糖(四糖)。 ③多糖: 淀粉中国国家标准:GB/T.14490—93 纤维素、半纤维素 (4)矿物质与维生素 谷类所含矿物质中,磷、钾比较丰富,但含钙、铁较少。粮食是人体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粮食中的维生素,根据其溶解特性的不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主要的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四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溶脂的有机溶剂中,主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有B1、B2、B6及维生素C等数种。粮食中不含维生素A,但合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但当胡萝卜素的摄入量超过人体的需要时,通常就不再转化为维生素A。 (四)谷类的保藏与卫生 1.保藏:低温贮藏(10~15℃),相对湿度为70%~80%。 2.卫生: ①贮藏、流通中霉变,有害微生物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混入;②环境问题 二、豆类 (一)豆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豆类属于双子叶植物豆科蝶形花亚科,多为一年生或越年生。主要特征是:果实为荚果,即种子成熟于荚皮之中,

马铃薯组织培养论文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技术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马铃薯的组织培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授课教师 成绩 二〇一二年月日

0 引言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1马铃薯组织培养的意义 1.1马铃薯的生态习性和种类 马铃薯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1.2马铃薯的市场效益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2.02、1.33和1.2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但是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基本上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和制取粗淀粉,深加工产品很少,而且加工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色泽、口味、品质,还是在包装上均存在一定差距[1]。 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2]。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落户,其中必有一款的炸薯条、薯泥等马铃薯食品很受国内中层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未来我国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的消费群体。 2 马铃薯茎尖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

淀粉知识

淀粉知识 在农作物籽粒、根、块根重点分是经光合作用合成,具有颗粒结构与蛋白质、纤维、油脂、糖、矿物质等共同存在。淀粉颗粒不溶于水,工业上便是利用这种性质,采用水磨法工艺,将非淀粉杂质除去,得到纯度高的淀粉产品。1、化学组成 淀粉生产工艺和设备发展很快,已达到和高的技术水平,但还不能将淀粉无完全份除去,产品仍含有很少两杂质。 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颗粒含有水分,一般在10-20%,淀粉颗粒水分是与周围空气中水分呈平衡状态存在的,空气干燥会散出水分,空气潮湿会吸收水分。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是可逆的。 表一淀粉化学组成 脂类化合物与链淀粉分子结合成络合结构存在,对淀粉颗粒糊化、膨胀和溶解有强抑制作用。 2、淀粉颗粒 在光学显微镜,篇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玉米淀粉颗粒较小,呈多三角形;马铃薯淀粉颗粒较大,呈椭圆形;木薯淀粉颗粒有的呈凹形。表二不同淀粉颗粒大小 淀粉颗粒具有结晶性结构。颗粒的一部分具有结晶性结构,分子间具有规律性排列。另一部分为无定形结构,分子间排列杂乱,没有规律性。 淀粉分子具有众多的羟基,亲水性很强,但淀粉颗粒球不溶于水,这是因为羟基之间通过清廉结合的缘故。颗粒中水分也参与氢链的结合。 淀粉颗粒具有渗透性,水和水溶液能自由渗入颗粒内部。淀粉与稀碘溶液接触很快便蓝色,表明点溶液和块渗入颗粒内部与其中链淀粉起反应呈现蓝色,蓝色的淀粉颗粒在于硫代硫酸钠溶液相遇时,蓝色有同样很快消失,表明溶液很快渗入颗粒内部。起了反应。这种快速的颜色变化表明,淀粉颗粒具有很高渗透性。工业上采用化学方法生产变性淀粉便是利用颗粒的渗透性,水起到载体作用。淀粉颗粒内部有结合无定形区域,后者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此区域。 3、直链和支链淀粉 淀粉是有葡萄糖组成的多糖高分子化合物,有直链状和支链状两种分子。

粮谷原料word版

第二章粮谷原料 教学目的要求: 粮食原料的营养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加工的关系。稻谷结构、化学性质及其与加工的关系 重点: 大米、小麦、大豆的营养性状、品质管理等知识 难点: 大米、小麦品质的检测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论 粮谷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即除园艺作物外一般由农作物所提供的食物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一)谷类的生产 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7%左右,水稻约27%,小麦22%,玉米28%。 (二)消费和流通 谷类中小麦和大米主要作为主食消费。 大米主食国家: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54%。 小麦主食国家:欧洲、美洲、澳洲及部分亚洲国家。35.5% (三)谷类的性状与成分 1.构造与组织 谷粒一般由稃包裹,谷粒分为胚芽、种皮、胚乳三 部分。 1)胚芽:种子生命中枢,含有较高浓度的脂质、蛋 白质、和矿物质。 2)种皮:含有粗纤维、灰粉和粗脂肪,起保护作 用,便于谷物储藏。 3)胚乳:营养贮存细胞,主要成分是淀粉颗粒,也 有蛋白质成分。 谷粒的主要可食部分是胚乳 2 成分组成与营养

成分蛋白 质 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含量 一般 6%- 14%, 赖氨 酸缺 乏 约70%左右,其中淀 粉约占90%,一般直 链淀粉占20%-25%, 糯米几乎全部是支 链淀粉。还含有膳 食纤维、糊精、可 溶性糖 约2%左 右,多含 在胚芽 中。多由 不饱和脂 肪酸组成 磷、钾较丰 富,还含有 钙、铁、锌 等,主要存在 于谷皮与糊粉 层 V B 族,尤其V B1 丰富,但精粮 V B1 较少。胚芽 中V E 较丰富。 V A 、V C 、V D 含量 低。 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限制氨基酸: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淀粉根据结构差异,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前者由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为线性多聚糖;后者由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是具有分支的多聚糖。普通淀粉颗粒所含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为1:3~4。 糊化: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即糊化,也称作α-化。糊化了的淀粉称为α-淀粉,与此相应的天然状态淀粉称作β-淀粉。 (三)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 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蛋白质、油脂,也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五)谷类的保藏与卫生 1.保藏:温度要求10~15℃,相对湿度70%~80%。 2.卫生:防止贮藏、流通中的霉变,有害维生物的污染及有害物质的混入,防止环境污 二豆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一)豆类的生产 豆类包括: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红豆、豇豆 等。 (二)消费与流通 做主、副食用。 我国的大豆、花生主要用作油料;其他豆类消费少。 (三)豆类的性状与成分 1 性状:果实为荚果,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组成。

食品原料基础(畜产、果蔬、粮食)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定义) 2、食品原料通常是指用于食品加工的所有材料。包括食品主料、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 3、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天然原料、半成品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性状、营养卫生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 二、食品原料的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1、植物性食品 一般农产品、林产品、园艺产品算作是植物性食品, 2、动物性食品 水产品、畜产品(包括禽、蜂产品等)称为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一般蛋白质含量高,其氨基酸组成比较理想,营养浓度也大一些,当然价格也比较贵。 3、按这种分法,食品原料除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外,还有各种人工合成,或从自然中萃取的添加剂类。 (二)按生产方式分类 1、农产品(Agricultural Products) 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也包括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土栽培方式得到的产品,包括:谷类、豆类、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等。 2、畜产品(Livestock Products) 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它包括:畜禽肉类、乳类、蛋类和蜂蜜类产品等。 3、水产品(Marine Products) 指在江、河、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它包括:鱼、蟹、贝、藻类等。 4、林产品(Forest Products) 林产品虽然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但林业有行业和区域的划分,一般把坚果类和林区生产的食用菌、山野菜也算作林产品,而水果类却归入园艺产品或农产品。由于食用菌和山野菜在我国已经普遍为农民人工栽培养殖,所以也可算作农产食品中的蔬菜。 5、其他食品原料 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三)按食品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1.三群分类法:主要针对儿童,按食品的颜色印象分类。 也称为三色食品,容易记忆,使儿童注意营养全面。 (1) 热能源(黄色)——提供热能的食品,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脂肪、砂糖等; (2) 成长源(红色)——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蛋白等; (3)健康维持源(绿色)——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海藻类等。 2.四群分类法(美国农业部为使膳食指导明确、简化,提出四群分类法。) 原指乳酪类;肉、鱼、蛋类;果蔬类;粮谷类四类【后来由于美国普遍营养过剩,提出新四大类】 ●油脂,糖类(限量食用) ●动物性食品,豆类,坚果,花生类; ●果蔬类;

第二章蒸馏酒的种类

第二章 蒸馏酒的种类 一、白兰地 二、威士忌讳 三、金酒 四、老姆酒 第一节 世界蒸馏酒的分类 世界蒸馏酒一般可分为七大类; 一是中国白酒; 二是以葡萄或其他水果为原料的白兰地; 三是以谷物及大麦芽为原料的威士忌; 四是以甘蔗糖蜜或蔗汁为原料的老姆酒; 五是以食用酒精为原料的俄得克; 六是以食用酒精串香杜松子等的金酒; 七是其他蒸馏酒。 第一节世界蒸馏酒的分类 一、白兰地 白兰地(Brandy)是以葡萄或其他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橡木桶贮存,调配而成的蒸馏酒。 主要产地为盛产葡萄的法国科涅克镇(Cognec)。 现市场上常见的科涅克白兰地有:KENNESSY、MARTELL、REMYMARYIN(人头马)等。白兰地 二、威士忌 威士忌(Whisky或Whiskey)是以谷物及大麦芽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调兑而成的蒸馏酒。酒精含量为40%~42%。 英国早在12世纪就已开始生产威士忌了。最早的生产地区是爱尔兰。 按其所用原料及生产工艺可分为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兑和威士忌和波旁威士忌。 威士忌 三、老姆酒 老姆酒(Rum)是以甘蔗糖蜜或蔗汁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和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酒精含量为40%以上。 老姆酒的著名产地为西印度群岛的牙买加、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及圭亚那等加勒比海国家。 老姆酒可分为传统老姆酒、芳香型老姆酒和清淡型老姆酒。 左图—摩洛加老姆酒右图—椰子味老姆酒 四、俄得克 俄得克(Vodka)又名伏特加,主要以小麦、大麦、马铃薯、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成食用酒精,而后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经桦木炭脱臭、除杂,使酒精中所含有的甲醇、醛类、杂醇油和高级脂肪酸等成分除去,从而使酒的风味清爽,进一步改善口味,增强醇和感,成品酒要求无色、晶莹透明,具有洁净的醇香,味柔和、干爽,无异味。 俄得克 五、金酒 金酒(Gin)是英语的译音,酒精含量为35%以上。因使用杜松子等香料,有杜松子的幽雅

淀粉与改性淀粉

淀粉与改性淀粉 ㈠淀粉 淀粉是生产低档肉制品的主要配料之一。 淀粉的种类很多,根据生产淀粉的原料,可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淀粉。肉品加工中常用的淀粉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等。 由于淀粉糊化温度高于肉蛋白变性的温度,在蒸煮高淀粉含量的肉制品时,产品的中心温度必须超过淀粉糊化的温度才能蒸煮完全。成品放置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干缩变硬、切面粗糙、口感发渣等质量下降的现象,这些与淀粉糊化与老化的性质有关。 淀粉是D-葡萄糖的聚合体,由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分子组成。在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可与直链淀粉混在一起,形成二重螺旋。 天然淀粉不溶于凉水,但吸水。若把淀粉悬浮于大量的水中并加热到适当温度时,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糊状物,称之为糊化。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中有序和无序状态的淀粉分子间氢键等断裂,分散于水中的过程。 不同种类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见下表。 淀粉糊在室温下放置时,硬度变大、体积缩小、析水,此现象称为老化(回生)。淀粉的老化是由于淀粉糊在冷却、贮藏过程中,分子的动能降低,以原有的凝集点为核心,淀粉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

排挤水分,恢复致密、整齐结构的结果。淀粉老化的难易程度与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分子的比例有很大关系。直链淀粉是由α-1,4-葡萄糖聚合成的多甙链,分子呈卷曲的螺旋状结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支链淀粉在α-1,4-葡萄糖的主链上又连接上α-1,6-葡萄糖的短链,分子呈缨络、树枝状,聚合度约在1,000~3,000,000之间。因为支链淀粉的空间立体障碍比直链淀粉大,聚合度也高,分子间不易靠拢和排挤水分,使得老化难以进行。所以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品种抗老化能力强。下表列出多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肉品加工常用的淀粉中,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玉米、马铃薯淀粉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所以木薯淀粉的抗老化性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㈡改性淀粉 淀粉改性就是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抗老化性、粘度等发生一定的改变,这种理化性质被改变的淀粉叫做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也称变性淀粉,改良淀粉。 改性淀粉种类很多,依据改性的方法可大致分为: 化学变性:分解-糊精,酸处理淀粉,氧化淀粉, 衍生物-交联淀粉,酯化淀粉, 醚化淀粉,接枝共聚物 物理变性:α-淀粉,分离出的直链淀粉, 湿热处理淀粉 酶变性:糊精,直链淀粉 改性淀粉多用于化工行业,近年来扩展到食品领域,在肉类加工中也有了大量的应用。 在单一改性淀粉不能满足需要时,常要进行复合改性,如氧化交联淀粉、预糊化酯化淀粉等。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七节马铃薯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茄属马铃薯栽培种,为1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英文名potato。原产于南美洲,约15世纪中期传人我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二)分类 马铃薯有150多个野生种,栽培种8个,还有1个亚种,但只有2个种是现代栽培种的祖先,即普通种和安第斯栽培种,目前栽培的主要是前者。 马铃薯按消费用途分类主要有:鲜食用(一般蒸煮烹调菜用)、加工用(炸薯片、薯条、薯泥)和加工淀粉用。加工用薯要求块型大而均匀、表面光滑、干物质含量适中,一般为20%~26%,淀粉含量高,糖含量低。淀粉用马铃薯的淀粉含量要求大于16%。观察蒸煮熟的马铃薯内部,如果细胞颗粒闪亮光泽,在口中干面感的称为粉质马铃薯(mealy potato);反之,内部有透明感,食感湿而发黏为黏质马铃薯(waxy potato或soggy potato)。 二、性状与成分 (一)性状 马铃薯有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早熟品种是指出苗后60~80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短,植株块茎形成早,膨大速度快,块茎休眠期短,适宜二季作及南方冬作栽培。如中薯2号块茎近圆形,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中熟

品种是指出苗后85~105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较少,适宜一季作栽培,部分品种可以用于二季作区早春和南方冬季栽培。如克新1号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大,耐贮藏。晚熟品种是指出苗后105天以上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长,仅适宜一季作栽培。如克新11号块茎圆或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大而整齐,耐贮藏。 马铃薯块茎形态主要有卵形、圆形、长椭圆形、梨形和圆柱形;皮色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黄、淡紫色等。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为脐,相反的一端叫顶部,芽眼从顶部到底部呈螺旋式分布,其顺序与叶序相同。芽眼在薯顶部分部较密,块茎表面分布许多皮孔,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孔道。块茎横切面由外及内,则为周皮、皮层、维管束环、外髓及内髓,内髓的细胞主要充填有淀粉。与甘薯一样,鲜薯淀粉颗粒被较厚细胞壁所包裹,以细胞淀粉形式存在,即使蒸煮熟化,只要不强力搅动,糊化了的淀粉还会包裹在原来的细胞中,因此烤、蒸薯不仅给人以干面的口感,而且可以做成如豆沙那样的薯泥产品。用做薯泥的马铃薯要求收获期晚,充分成熟,高相对密度的粉质品种。无疑淀粉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淀粉含量越大,相对密度也大。美国有地方用相对密度为1.064的食盐水,判断粉质、黏质马铃薯,即在食盐水中下沉的为粉质。 (二)化学组成与性质 马铃薯营养丰富,块茎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见表7-1。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马铃薯淀粉基础知识 一、马铃薯组分 ㈠马铃薯块茎的形态结构 按球基体积百分比计算,外皮层约占8.5%,内皮层和维管束环占38.29%,外髓约占37.26%,内髓约占15.95%。 1-顶端 2-芽眉 3-芽眼 4-皮孔 5-基部 6-周皮 7-皮层 8-维管束环 9-髓部 10-环髓区 ㈡马铃薯营养成份表(500克马铃薯) 1.碳水化合物 (1)淀粉 淀粉是马铃薯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薯重的10~26%。

(2)糖 马铃薯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还含有糖的磷酸酯等衍生物,含量为干重的0-10%。 (3)其它碳水化合物 非淀粉多糖占马铃薯块茎的0.2%~3.0%,主要为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2.蛋白质类物质:酶、蛋白质 3.有机酸 马铃薯块茎细胞的胞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4.矿物质 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约占干物质重量的2.12%~7.48%,平均为4.36%.其中以钾为最多,约占矿物质总量的2/3;磷次之, 约占矿物质总量的1/10。5.抗营养因子和毒素 A.糖苷生物碱: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混合物,又名龙葵素、龙葵苷。 B.蛋白酶抑制剂 6.酚类化合物 马铃薯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绿原酸。酚类化合物与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相关性。 二、马铃薯淀粉基础理论知识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由葡萄糖经缩合、脱水而组成的多糖, 分子式为(C 6H 10 O 5 )n ,它以颗粒状态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籽粒、块 茎、根中。 ㈠淀粉颗粒的形态及大小 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是透明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不同植物的淀粉颗粒其形状、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含水分高、蛋白质低的淀粉颗粒较大,形状较整齐;颗粒小的一般形状不规则。马铃薯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和圆形,其粒径范围为15—100μm。 马铃薯淀粉颗粒具有轮纹,在2500倍电镜下观察,轮纹呈蚌壳形。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三节小麦和小麦粉

第三节小麦与小麦粉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小麦(wheat,Triticum aesti v um L.)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小麦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分布、栽培面积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小麦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早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在现在的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小麦从上述地带传人欧洲和非洲,并向印度、阿富汗、中国传播。小麦栽培在中国至少有着四五千年的历史。小麦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以河南、山东两省种植最多。 (二)分类 二、性状与成分 (一)小麦的结构 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是一种颖果,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等不同形状,由麸皮层、胚乳及胚所构成(参见图3—1)。 1.麸皮层(bran) 麸皮层共分6层,小麦籽粒的皮层约占籽粒的6%~7%。第一层为表皮层;第二层是外果皮层;第三层是内果皮层。以上三层总称果皮,是小麦的外皮,在磨粉时较易被除去,果皮的灰分含量为1.8%~2.2%。第四层为种皮,质地很薄,与第五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包括小麦有色体的大部分,又称为色素层;第五层称胚珠层;第六层是糊粉层,细胞较大,灰分含量很高,体积约占麸皮总量的1/3。小麦的麸皮主要由木质纤维和易溶性蛋白质组成。麦皮外面的2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消化。中层(包括内果皮和种皮)的纤维较少,色素成分较多。内层(包括胚珠层和糊粉层)的纤维最少,蛋白质最多,但灰分含量最高。各种小麦麦皮的厚薄不同,对出粉率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薄皮麦加工时麦皮松软,胚乳占整粒麦的百分数大,麦皮与胚乳的粘结较松,故出粉率高,厚皮麦则相反。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https://www.doczj.com/doc/7417008614.html,/Article/CJFDTotal-ZYJP201123100.htm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potato 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学生姓名:马天顺马帅 指导教师姓名:田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6月

录 英文摘要、关键词 引言 第1章 ………………………………………… 1 1.1.1 ××××××××××××× …………………………………………… 1.1. 2 ××××××××××××× …………………………………………… 1.2 ××××××××××××× ……………………………………………… 1. 3 ××××××××××××× ……………………………………………… 第2章 ××××××××××××××× ………………………………… 2.1 ×××××××××××××……………………………………………… 2.1.1×××××××××××××……………………………………………… 2.1.2×××××××××××××……………………………………………… 2.2 ××××××××××××× ……………………………………………… 2.3 ××××××××××××× ……………………………………………… 第3章××××××××××××……………………………………………… 3.1 ××××××××××××× ……………………………………………… 3.2 ××××××××××××× ……………………………………………… 第4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粮食基础知识系列三

粮食基础知识系列三 名词解释 1.砻谷 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获得纯净糙米的工艺过程称为砻谷。 2.碾米 稻谷经脱壳和谷糙分离而成的净糙米,表面的皮层含纤维较多,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3.皮磨系统 将麦粒剥开,从麸片上刮下麦渣、麦心和粗粉,并保持麸片完整不碎,使胚乳与表皮最大程度的分离。 4.渣磨系统 处理皮磨及其他系统分出的带有麦皮的粉粒,使麦皮和胚乳分开,从中提取品质较好的麦心和粗粉,送入心磨。 5.清粉系统 利用风筛结合,将从皮磨系统来的纯粉粒连麸粉粒、麸屑分开,再送往相应的研磨系统。

6.心磨系统 将从皮、渣、清粉系统来的麦心和粗粉研磨成粉,并提除麸屑。 7.尾磨系统 处理心磨系统提出的含麸屑多的麦心。 8.麦路 麦路是原粮小麦经配麦、毛麦清理、水分调节、光麦清理等一系列处理,达到入磨净麦要求的整个过程。 9.粉路 清理后的小麦,经研磨、筛理、清粉、刷麸等工序组成的制粉工艺的全过程,简称粉路。 10.小麦品质 即籽粒品质,是指它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即是一个根据其用途而改变的相对概念,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11.专用粉 即按不同面制品品种的质量要求,经过专门调配而适合生产专门面制品的面粉。

12.面筋质 面团在水中揉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剩下的一块柔软的具有粘弹性和延伸性的胶状物质。小麦中面筋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 13.稻谷爆腰率 在米粒上有横向裂纹,称为爆腰,爆腰米粒占试样的百分率,称为爆腰率。 14.植物油 植物油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目前人们主要的消费油脂。 15.木本油料 植物油料包括草本和木本两种,木本油料主要来自木本栽培和种植得到的油料。常见的木本油料有:油橄榄、油茶、油用牡丹、山桐子、文冠果等等。 16.大豆预处理 大豆取油之前进行的清理、调质、脱皮、破碎、轧胚、膨化等一系列的处理,使物料具有一定的结构特性,达到取油工艺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