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领域信息不对称及成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1.07 KB
- 文档页数:35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经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在谈判或交易过程中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则相对缺乏相关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对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分析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1. 专业知识不对称: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知识和专业能力不同,一些从业人员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分析工具,使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1.2. 信息获取成本不对称: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例如购买研究报告、参加专业培训等。
不同投资者由于经济条件和资源方面的差异,所能获取的信息不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
1.3. 内幕交易和操纵行为:一些市场参与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从而使其在交易中具备了更多的信息优势,这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2.1. 对个体投资者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个体投资者的决策错误或者遭受损失。
缺乏相关信息的一方容易受到来自另一方的误导或欺诈,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2.2. 对市场公平性的影响:市场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市场公平性受损。
拥有更多或更准确信息的一方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获取不当利益,损害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2.3. 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降低市场的效率。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交易中信息的不完全流通,从而使交易价格无法反映真实价值,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缩小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3.1. 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准确、透明地提供相关信息,以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2.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行为,以减少非法手段获取信息,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 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培训: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减少个体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参与交易的不同方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致。
这种不对称性会导致一方的信息优势,从而对交易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 信息获取成本的不对称。
一方可能在获取信息方面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例如专业投资机构、银行和大型企业。
而另一方可能因为财力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获得同等程度的信息。
2. 信息处理能力的不对称。
即使双方都能获取到相同的信息,但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方面,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同,一方可能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
3. 信息隐藏和操纵。
一方可能通过隐瞒或篡改信息来取得不公平的交易优势。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报财务数据来夸大自己的利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股票交易。
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1. 市场效率下降。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无法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从而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转。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出现片面性,造成市场价格偏离真实价值;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也可能阻碍新信息的准确传播,使市场反应迟缓。
2. 投资者保护问题。
信息不对称容易使小散投资者陷入不利境地。
他们可能无法从复杂的信息中分辨出优劣,容易受到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的伤害。
这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三、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1.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制定和完善信息披露规范,强制上市公司按时、准确地披露重要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
2. 提升投资者教育意识。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判断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鼓励投资者参加相关培训,提供全面的投资知识和技能。
3. 强化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市场作为经济交易的重要场所,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参与者之间,某些参与者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使交易另一方在做决策时处于劣势地位。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市场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表现形式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来源不对称:某些市场参与者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如内幕消息、行业专业知识等,这使得他们能够对市场情况有更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2. 信息获取与传播成本差异: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对各个市场参与者来说并不相同。
例如,专业投资者可以使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数据服务,而散户投资者往往只能依赖公共信息。
3.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虚报或隐瞒,从而使得投资者对其真实情况缺乏了解。
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 地位不对等:某些市场参与者由于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可以在交易中占据较强的议价地位,获取更多利益。
2.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上存在着卖方将质量较差的产品推销给买方的现象,买方难以识别产品的真实价值。
3. 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上一些市场参与者不按照约定的规则行事,从而增加了合同履约的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1. 市场效率下降: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效率下降。
2. 公平性缺失: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上一些参与者能够利用自身信息优势获取更多利益,从而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权益。
3. 风险加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由于无法全面评估交易对手的真实情况,难以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办法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按照一定规范和频率披露相关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差异,造成了一方在交易中拥有更多信息的优势,而另一方则处于劣势的状态。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分布,给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原因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一方掌握着比另一方更多的关于交易对象的信息,这使得一方可以在交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时,市场的透明度降低,导致了不公平和不稳定的交易环境。
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 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常常与交易双方的信息获取能力、经验和资源有关。
通常情况下,有更多资源和经验的一方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
2.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透明度的不足有关。
一些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了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到所有必要的信息。
3. 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卖方有动机隐瞒有关资产质量或真实价值的信息,以获取更高的价格。
三、信息不对称的影响1. 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当市场参与者发现自身处于劣势的状态时,可能会选择退出市场,从而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2. 不对称信息使得市场参与者在交易决策上存在风险,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和资金流失。
3. 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可能导致市场的崩盘。
当一方在交易中掌握了过多的信息时,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可能受到动摇,进而导致市场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披露和交易行为的监管,以确保信息公平、真实的披露。
2.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交易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增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决策能力。
3.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引言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本质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从而导致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而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使得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威胁,而且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形成原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信息不对称的概念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从而导致交易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在一个完全对称的信息世界里,供求双方都能获得完全的信息,从而使得交易双方自动达成了一个理性的共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常常会导致买卖双方的履约行为不一致。
而根据是否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不对称,又可以将市场分为不对称市场和对称市场两种类型。
三、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1. 信息获取成本的不对称企业投资者在分析金融市场信息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费用和智力等,这些成本又称为信息获取成本。
由于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市场上的信息获取成本是存在差异的,可以说大型机构投资者获得信息的价值要比小型投资者高。
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信息获取成本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出现不同的预期,进而无法取得相同的利润。
2. 软信息的不对称与硬信息相比,软信息是指在资本市场中能够促进交易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度、信誉等。
当企业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时,受制于其经验、交易记录和投资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软信息的不对称。
3.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各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够平等的获得信息。
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优势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利用其信息垄断力和市场占有率等因素,而对其他市场参与者锁定市场优势,从而出现不同的预期和信号的波动。
四、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 市场风险加大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双方无法进行理性决策,进而产生了投机行为,从而导致市场风险增加。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指的是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其中一方拥有比对方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导致交易不对等和不公平。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信息不对称的成因1.1 信息获取成本高在金融市场中,信息获取是交易者进行决策的基础。
然而,获取有效信息通常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等。
由于信息获取成本高昂,导致交易者之间的信息状态不对称。
1.2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当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时,他们更有可能在交易中获得利益。
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双方之间的力量失衡,使得一方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不公平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降低市场的效率。
二、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2.1 价格扭曲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产生扭曲。
一方拥有更多信息的交易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投机或操纵市场。
而缺乏信息的交易者则往往会因为不了解真实市场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2.2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
当买卖双方中的一方拥有较多的信息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性地公开或隐藏一部分信息,从而扭曲市场的供需关系,造成市场效率的低下。
2.3 不稳定性增加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
当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时,交易者容易陷入信息泡沫和投资泡沫,导致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3.1 政策和法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规范金融市场中的信息披露和交易行为,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
例如,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和重要信息,增加投资者的知情权。
3.2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对市场中的交易者和机构进行严格监督,防止信息不对称的滥用和操纵。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信息披露规范、加强对市场交易的监控等措施,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
3.3 引入第三方信誉评级机构引入第三方信誉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者和金融工具进行评级和监督,提供独立的信息来源和评估。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金融市场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信息的传递缺乏统一途径,导致金融市场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水平不平等。
当市场中某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或更好的信息时,就会导致另一方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的成因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由于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同而产生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越来越便利。
但同时,信息的传递也更容易被操纵和歪曲,导致市场中信息不尽完备或传递不准确。
比如,某公司可能会透露自己的业绩数据,但这些数据可能没有经过审计,或者被泄露的数据只是部分内容,没有全面的体现出公司的实际情况。
内部因素则是由于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差异而导致的。
通常来说,卖方更容易获取相关信息,因为他们是该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而买方则需要进行研究和调查。
但是,这种研究和调查成本非常高昂,很多投资者可能根本没有能力和机会去获取有关信息。
如果卖方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或不准确,买方在交易中就存在被动地位。
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市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市场中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市场的交易环境不清晰,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市场走向,因而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
其次,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性。
如果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或更好的信息,那么另一方就很难获得利益。
这种不公平性可能会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正和不透明。
最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
如果买方需要在交易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相关信息,那么交易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还可能会增加交易的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的常见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却是个难题。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市场中两方参与者之间信息的不平衡性。
在金融市场中,买方和卖方往往拥有不同的信息,其中一方较另一方更了解市场中的消息和情况,这就构成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市场中存在已久,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投资者风险、服务质量不均衡、市场反应不够敏捷等等。
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造成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1.市场信息流通机制不完善:在市场中,信息的获取是交易双方的共同问题,而市场的信息流通机制往往不完善,导致某些市场消息只是局限于某个小圈子内部传递,使其他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到这些消息。
2.信息不对等:信息不对等是指在交易市场中,交易双方之间信息的获取不对等。
举个例子,相对渠道有关联的企业往往不需要支付过多信息费用,而对于不相关机构来说,费用则会更高,这样就造成了不公平的信息费用分布。
3.操纵市场:操纵市场是指一方企图通过不公正手段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也可能使其他交易者受到损失,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
操纵市场手段包括违法行为、虚假宣传、非法兼并等手段,这些手段让操纵者无需得到更多的信息成本而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
二、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1.影响市场效率: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效率受到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者的信息获取成本不会得到充分反映,更可能会导致卖方有更高的价格和需要支付高额的合同标的溢价成本,这些成本都会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2.增加被侵害的可能性:信息不对称会使信息不充分的交易者更容易受到骗局和欺诈的侵害,在营销中,某些人会利用对消费者或太保险,做些夸大或虚假的宣传,这种虚假的宣传则会导致消费者质量和安全问题,从而遭受更大的财产损失。
3.加剧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动态效应,从而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无序和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交易行为,并将价格影响到更多交易方面。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信息不对称这个词。
究竟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所知晓的信息不同,导致交易双方有不同的信息优势,进而影响市场价格和交易效率。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尤为常见,因为一方可能会对市场信息和公司财务状况有更多了解,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利的信息剥削。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来源不对称,信息的获取方式和渠道不同,导致各自在信息获取上存在差异;其次,是信息内容不对称,市场上公开的信息无法全部涵盖市场所有信息,因此市场上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对等的;再次,信息解读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于市场现象或未来的预期有不同解读,导致信息差异;最后,偏好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于相同信息的偏好差异也可能是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
首先来看信息来源不对称。
在金融市场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和渠道,这种差异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大型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拥有更为广泛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广泛的客户网络和数据分析工具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相关公司的新闻和资讯。
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可能会对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如机构投资者深入和透彻。
另一方面,像股票套利交易员和分析师这样的专业人员也有更好的信息来源,例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直接沟通和交流,其获得的内部信息会远超过市场上已公开的信息,这会造成其他零散个体投资者和公众的不利影响。
其次,信息内容不对称也是一种常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上公开的信息无法完全覆盖市场所有信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信息隐患,这些隐患无法直接被大众及时获取。
比如,一个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大众无法获取,而只能通过一些渠道收集到最新的公司财务状况。
市场上的公开信息同样侧重于整体趋势和公司业绩表现,而对于公司的负面信息和隐瞒信息,大众也无法获取,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投资者会因为缺乏信息而误判市场风险和收益。
信息解读也是一种常见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监管在金融市场中,信息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它直接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由于各个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水平不同,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出现。
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则相对较少或不完全了解相关信息的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扭曲市场的运行,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为了有效监管金融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参与者和整个经济体系都至关重要。
1.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影响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并且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一方面,市场参与者拥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和渠道,例如内幕消息、专业知识和研究报告等。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可能由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策略而产生,例如隐瞒信息、虚假陈述或者非理性行为等。
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机构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使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不公平的收益,而其他参与者则可能遭受损失。
其次,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如盲目跟风、恐慌抛售等,进而引发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例如导致不透明、不公平的交易行为,或者阻碍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竞争等。
2. 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监管机构的职责是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合规性,从而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管措施和加强执法力度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首先,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确保市场参与者能够充分获得和理解重要信息。
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事件,以提高市场的信息公开程度。
其次,监管机构需要建立监测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市场风险和违规行为。
例如,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设置监控系统、加强交易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提前识别市场异常和操纵行为。
另外,监管机构还应制定严格的执法措施和处罚制度,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秩序和诚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信息不对称理论 (2)第一节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2)第二节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第三节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 (5)第四节信息与有效市场假说 (7)第五节不对称信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7)第二章我国金融市场领域信息不对称及成因分析 (9)第一节我国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危害 (10)第二节造成我国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20)第三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消解 (24)第一节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 (24)第二节货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 (26)第三节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 (28)注释 (31)主要参考文献 (33)论文摘要(中文) (1)论文摘要(英文) (1)前言金融市场以其独特的交易方式和运行机制,将所有金融机构和一切融资行为联系起来,构成资金融通的综合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往往反映出一国金融业及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在现代金融领域中,金融市场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知识经济的形成及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出现了多样化、国际化、交易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所有经济主体的投融资行为都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联结。
因而,金融市场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80年代,其中货币市场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直至1996年才步入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目前,货币市场上交易较为活跃、规模较大的主要是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市场规模则较小。
资本市场的主要构成是政府债券(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十分狭小,股票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历经了行政摊销、柜台发售、存单发售、上网发售的逐渐市场化规范化进程。
随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金融风险逐年增高,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资本市场上的暗箱操作及虚假信息的提供、有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江河日下而股价却不断上升、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倒闭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金融市场化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金融市场中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损害交易主体的经济利益,影响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甚至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
探求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如何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规范发展,提高金融市场融资效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对于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起因于金融泡沫,有人认为起因于体制性因素,有人认为起因于交易主体素质问题,有人认为起因于管理层监管问题。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提出了很多方案。
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表象因素。
因为,对于市场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规范的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近二三年以来发生的东南亚的金融动荡、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阿根廷及巴西的金融动荡等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仅仅从我国制度、交易主体、监管等角度去分析此类问题势必有些偏颇,必须探求造成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寻求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入手,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微观层面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制度创新(包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创造相对对称的信息条件。
第一章信息不对称理论第一节信息与不对称信息一、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假定西方经济学分析中,特别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型中,有两个比较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是人的经济行为被假定成为是“理性”的,或是合乎“理性”的。
这一假定被表述为利己原则和效率原则。
利己原则指出决策者的经济行为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效率原则指出决策者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是各交易主体拥有完全信息,这一假设的基本内容包括:1)信息为免费财货,为公共品,无成本,无效率;2)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显示供求状况的完全信息;3)消费者和厂商具有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这一假设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各经济主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可能性上是不相等的,例如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等信息不可能完全掌握,不同的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市场信号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各交易主体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即信息完全或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因而,部分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理论定义可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1],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信息是大量存在的;二是信息是有价值的;三是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
在金融市场中,所有影响未来收入流量的分析、判断和估价的资料、情报等,都可以定义为信息(Information)。
这些信息大致包括:宏观(政策及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信息,如: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及汇率变动情况等的预测,资本市场中管理层出台的一系列办法和规章制度等;微观(交易主体)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家素质、企业主导产品、要素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股本结构、大股东的持股情况的变化等。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这些信息的获取能力是不同的,根据各经济主体所获取市场信息的差异性,可将各市场参与主体分为对称信息(symmetric information)和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两类。
对称信息(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可能性上是相等的,即对于特定的某项交易,各交易主体对于交易的信息拥有上不存在时间差;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即某些参与人拥有私人信息,不对称信息从狭义上讲不包括非完美信息、非完全信息等。
只有各经济主体之间是对称的才能对市场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第二节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的内容。
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信息既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发生在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发生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研究事前不对称博弈的模型成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不对称博弈的模型成为道德风险模型[2]。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或称隐藏知识(Hidden Knowledge)而导致的交易一方为谋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而导致的交易一方为最大化个人利益采取的损害交易另一方的行为[3]。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参与交易双方(委托人和代理人)相互搏弈的结果,都有可能对交易主体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市场的萎缩甚至完全消失。
第三节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一、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在建立或签定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或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
委托人与代理人相互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双方接受的合同,以及在这个合同的约束下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达成的合同称为均衡合同。
在合同背后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信任,一是对委托——代理合同的承诺或规则的承认和自觉遵守;二是所谓的“敬业精神”。
达成均衡合同的条件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
具体地说,第一,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操作行动,即所谓激励相容;第二,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条件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是为参与约束;第三,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为委托—代理的一种信息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如果委托人的策略既定,那么,代理人的选择就能最优;反之,如果代理人的策略既定,委托人的选择就能获得最优,这一对策均衡被称为“纳什均衡”,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中都存在“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也不一定会导致帕累托最优[4]。
二、资本市场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型委托——代理问题是经济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资本市场上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于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视为委托人,筹资者则为代理人。
代理人的行为是不可观察或不能完全观察到的,而其行为又会对委托人的利益产生影响。
因此,就存在如何保证代理人尽力为委托人服务的问题。
由于委托人也是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因此,委托——代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使双方利益能够协调。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令π是委托人的收益,A表示代理人所有可能行动的集合,令a∈A,即a是代理人所采取的某个特定的行动或称付出努力的程度。
代理人的行动a会对委托人的利益产生影响。
设θ是不受委托人和代理人控制的自然状态变量。
则a和θ共同决定了可观测的产出x=x(a,θ)和货币报酬π=π(a, θ)。
这里,π(a, θ)为委托人所能取得的收益。
假设在此过程中,代理人付出的努力代价是C,c=c(a),则代理人将获得的相应报酬为s=s(a),即代理人所获得的报酬取决于他的行动a。
据此,我们得到委托人的效用函数v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u:v=v[π-s(x)]u=u[s(π)-c(a)]由上述公式可知,委托人的效用函数是他所付出努力的减函数,如果报酬S固定,代理人就会发现选择较低的会使他的效用更大。
因此,对委托人而言就存在着选择一个他期望的代理人努力程度a及相应s(π)的来最大化其效用函数问题。
在做选择时,如前所述,委托人面临两个约束条件,一个是参与约束,即要求代理人从接受合作中得到预期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作时所能得到的最大预期效用,相当他选择合作时的最小期望效用水平。
另一个条件是激励相容约束。
即委托人的激励方案要通过引导代理人在实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过程中得到的实施[5]。
第四节信息与有效市场假说信息是否对称,直接制约市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