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产业
- 格式:ppt
- 大小:757.0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咱来唠唠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那些事儿。
一、美国硅谷。
1. 起步与传统产业。
以前啊,硅谷那片儿也不是一开始就搞高科技的。
它最早是搞些传统的无线电啊、军事相关的电子产业。
就像一个小娃娃,刚开始只会玩些简单的玩具。
那时候的企业也都是规规矩矩地生产些电子管之类的老古董玩意儿,厂房啥的也比较简陋,工人就按照固定的模式在流水线上忙活着。
2. 转型升级的契机。
转折点来了,有一群聪明的脑袋,像那些大学教授啊,还有一些特别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他们觉得老是搞这些传统的电子东西没前途,就开始琢磨新东西。
半导体技术开始冒头啦。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骑自行车,突然有人发明了摩托车,那肯定要跟着潮流走啊。
于是,很多小公司就开始往半导体方向转型,风险投资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像闻到肉香的小狼一样,纷纷把钱投进来。
3. 成功转型后的模样。
现在的硅谷,那可不得了。
到处都是高科技企业,什么苹果啊、谷歌啊这些巨头都在那儿。
那些办公大楼,一个个都跟科幻片里的建筑似的,充满了现代感。
这里的人也不再是单纯的工人,而是一群高智商的码农、工程师还有各种科研大神。
大家不再是做简单的生产,而是搞研发、创新,天天想着怎么把科技变得更酷。
比如说苹果公司,每年都推出超炫的新产品,改变着咱们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呢。
而且,整个园区的氛围特别鼓励创新。
大家不怕失败,就像小孩不怕摔跤一样,摔了再爬起来接着干。
新的想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
二、德国鲁尔区。
1. 传统重工业基地。
鲁尔区以前可是德国的重工业心脏啊。
到处都是大烟囱,黑乎乎的。
煤矿、钢铁厂一家挨着一家,那场面就像一群大怪兽蹲在那儿。
工人们每天都在又脏又累的环境里干活,挖煤的挖煤,炼钢的炼钢。
整个鲁尔区的空气都弥漫着一股重工业的味道,环境那叫一个糟糕。
2. 面临的危机与转型动力。
但是呢,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煤炭和钢铁的需求下降了。
这就好比那些大怪兽没东西吃了,开始饿肚子。
好多煤矿和钢铁厂都开始亏损,工人也面临下岗。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一、透析世界级名园(一)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港口(裕廊港),铁路,机场等。
图1 裕廊工业区区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形成了炼油、石油化工、特殊化工等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并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加坡石油化工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化学集群”战略,上下游产品链接,产生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有辛醇(伊士曼公司)、乙炔(塞拉尼公司)、苯乙烯(壳牌)、苯酚(三井化学)等“化学集群”。
“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裕廊工业园是以新加坡最大的综合现代化、世界第三大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辅以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产业新城。
港口:裕廊港是典型的商业港,依托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而壮大,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
城市: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金融、生活、通讯等服务,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使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图2 裕廊工业区空间布局图产业:裕廊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各主导产业由最初的初加工向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园区经济渐趋成熟。
(二)裕廊工业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原因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点也从过去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努力将园区营造成一个创新的源泉。
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环境保护课题组裕廊岛是新加坡西南部的7个小岛用填海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面积32平方公里。
现聚集着世界一流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储罐公司,富有竞争力的裕廊石化产业集群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和亚洲油产品的报价中心。
裕廊岛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裕廊镇管理局联合发展项目,至2011年底,化工岛总投资超420亿新元,有百余家石油化工厂家在岛上生产,2011年产值达1000亿新元,创造了亩产200亿新元(1000亿无人民币)的辉煌业绩。
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的六大经济支柱之一,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3以上,为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裕廊岛石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新加坡早期的石化产业主要是一些原油进口和炼制,新加坡早期的石化产业主要是一些原油进口和炼制,下游石化产业未成气候。
1961年,新加坡政府抓住亚洲石化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裕廊工业区,由此揭开了石化产业发展历史。
新加坡政府在裕廊镇划定64.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工业区,拨出1亿新元(约5亿人民币)开始了大规模拓荒开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至1968年,共开辟土地14.5平方公里,工业区内的厂房、公路和水电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到工业区投资,政府对投资商提供贷款,并享受统一税收的优惠政策。
但由于此时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策略,再加上60年代初期政治不稳定等因素,直到1969年,到裕廊投资设立炼油厂跨国公司只有3家,炼油能力只有20万桶,仅占亚太地区炼油总能力的3.1%、世界炼油总能力的0.3%。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统筹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并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同时抓住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机会,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由此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埃索石油公司和新加坡炼油公司在新加坡成立,新加坡炼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加坡裕廊化工岛考察报告目录新加坡裕廊化工岛考察报告 1目录 11. 新加坡工业发展进程 31) 劳动密集阶段。
32) 资本密集阶段。
33) 技术密集阶段。
44) 知识密集阶段。
42. 新加坡石油化工发展战略 43. 新加坡工业发展招商引资 51) 合理分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52) 提倡群组,从规模经济中获益。
63) 政策的固定性 64) 盯住大企业与跟随效应的应用。
64. 裕廊化工岛发展历程 65. 裕廊化工岛发展目标 76. 裕廊化工岛基础设施建设 71) 填海 72) 道路设施 83) 陆路交通运输 84) 港口设施 105) 污水处理 106) 场地竖向 117) 防洪潮设施 118) 消防设施 119) 绿化布置 117. 裕廊化工岛服务设施建设 118. 裕廊化工岛产业发展 1110) 炼油石油化工 1211) 液体仓储 129. 裕廊化工岛土地管理 1310. 裕廊化工岛管理 1311. 经验借鉴 131) 适度超前、逐步实施的的规划 132) 完备的基础设施 143) 完备的化工体系 144) 科研开发成为重心 145)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 146) 优惠关税吸引投资者 152005年5月6日-5月11日,由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考察组对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国进行了参观考察,其中5月10日上午重点对裕廊化工岛进行了现场参观和提问。
下面是广东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新加坡裕廊化工岛考察的一些体会。
1. 新加坡工业发展进程新加坡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 劳动密集阶段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胶,之后又发展了纺织、电子零部件等产业。
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1961年就成立了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化工行业集中布局西南部裕廊岛“作为全球最大的炼油中心之一,新加坡化工行业集中布局在西南部的裕廊岛,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世界级石化巨头。
记者梳理了新加坡规划化工项目、管理危险化学品以及预防事故的一些主要措施。
新加坡对化工项目布局有整体规划,炼化设施大多集中在距主岛不足两公里的裕廊岛以及附近一些岛屿。
裕廊化工岛是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中,用填海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相关规定,建立新的工业设施必须位于合适的工业区内,并且符合污染控制标准。
如果相关的工业设施要处理一定量的可能造成污染的化学品,则必须远离人们的居住区域。
化工行业的企业,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量化风险分析报告,列明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对工厂的设计和运营也要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使风险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新加坡,危险化学品由不同部门监管。
国家环境局负责对可能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危险化学品的进口、存储、使用和处置进行授权,民防部队对石油和大宗易燃品的运输和储存进行管控,新加坡警察部队对爆炸物及易爆危险品进行管控。
在具体的危险品存放上,新加坡规定,企业必须为所有有害的化学用品或者易燃易爆品建立合适的系统存放,要综合考虑到化学物质的属性,比如是否相容、需要远离高温以及太阳直射,等等。
为预防事故发生,裕廊岛消防局将裕廊岛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家较大的公司牵头组织制定应急互助预案;要求各企业将生产危险性、灾害特点和处置措施等,用文字、图表和计划书的形式提供给消防局和有关单位。
消防局每两个月与企业进行一次演练,全年共6次;每年两次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演练;两年一次大型联合演练;在岛内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有其他民防部队力量和社会力量支援的预案。
同时,裕廊岛在2014年设立了安全和风险管理中心,参与者包括负责消防等事务的民防部队、人力部、国家环境局、经济发展局和裕廊集团,安全风险管理中心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在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上的协调。
新加坡重点产业详细介绍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
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
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重点产业详细情况如下:【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是新加坡传统产业之一,2013年总产值808.6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7.8%;增加值174.7亿新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30.3%;就业人数7.64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18.4%。
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化学工业】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2013年化学工业总产值971.1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3.4%;增加值为39.8亿新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6.9%;就业人数2.49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6%。
主要产品包括石油、石化产品及特殊化学品。
埃克森美孚、壳牌、住友化学公司及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著名石化企业纷纷聚集裕廊工业区。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是新加坡近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总产值236.8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8.2%;增加值117.9亿新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20.5%;就业人数1.67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4%。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和大士生物医药园吸引了世界顶尖10大制药公司前来投资。
【交通工程业】2013年总产值321.7亿新元,占制造业总值的11.1%;增加值97.7亿新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6.9%;就业人数11.14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26.8%。
新加坡岸外海事工程的主要建造和供应商是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和吉宝集团(Keppel Group)。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区国园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是业洲最早成立的业业之一。
二业后~新加坡是一缺乏业源、工业基业区区个落后、失业率高的业丸之地。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极区国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园区力。
其业业模式一直是业洲其他业展中家借业和模的业象。
一、荒业之地到工业中心国仿从裕廊位于新加坡业西南部的海业地业~距市业区10多公里~面业业60平方公里。
此地原本区业荒业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业和丘陵~但是具有建业业代化工业的良好自然地理件。
区条1961年政府业在裕廊定划划6480公业土地业展工业~业出园区并1业新元业行基业建业。
1968年园区内的房~港口、业业、业路、公路、业力、供水等各业基业业施建业基本完成~同年厂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业管理局(JTC)~业业业业业业管理裕廊工业和全其各工业。
区国它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业已建立了内30多工业~共占地个园区8025公业~已业业5069公业~包含了7000多家跨公司和本地的高技业制造业公司~业国GDP的直接业率业献25%~雇佣国了全1/3以上的业业力。
其中裕廊业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业些工业的主要业业园区者。
二、循序业业的三大业段裕廊工业的业展建业前后分业三业段,园区个1、业业密集型业业主业业段(1961-1979年),此业段的入企业以业业密集型业业业主~主要是业了区解新加坡就业业业~改业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业业业一业段的业展~新加坡的业业业业生了巨大的业业决构~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1、总体概况裕廊工业园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10多公里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新加坡政府创办,园区规划面积64.8平方公里。
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最初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在发展初期根据新加坡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结合新加坡靠近中东产油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传统加工,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产业。
2、产业布局裕廊具有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这里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公路干线;裕廊河流经区内,可提供工业用水;土地大部国有,征用费用低廉;多山丘砂石,可用于平整沼泽,填海造地。
另外,园区招商主要针对三类客户群体,分别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园区内;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园区内;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内。
根据产业性质来看产业布局:东北部离城区和高校较近处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海相对独立的西南部规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安排发展钢铁、造船等大型骨干企业。
紧邻港口的小岛区域为石化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特种化学品产业。
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了住宅区和各种社会服务区。
石化区已有78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园区内目前有2个炼油厂、3个乙烯厂和1个电厂。
知名的扩过石油公司有杜邦、克罗达、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石油公司。
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电器等产业,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进驻,包括三星电子和德国世创电子等大型跨国企业;同业也引进了包括生命科学、软件开发等200余家知识密集型企业入驻。
住宅商务区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住宅服务,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
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公顷,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
其中裕廊镇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