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和保障睡眠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鸟巢式护理干预是指将新生儿放置在类似鸟巢的环境中进行护理,以模拟母体子宫环境,提供温暖和安全感。
本文旨在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睡眠是新生儿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对其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鸟巢
式护理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鸟巢式护理提供了一个温暖、柔软和安全的环境,让
新生儿感受到母体子宫的舒适感,从而更容易入睡。
鸟巢式护理可以减少外部刺激,降低
婴儿的警觉性,使其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鸟巢式护理还可以提供适当的运动和触觉刺激,促进新生儿的肌肉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进而改善其睡眠质量。
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生理功能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鸟巢式护理可以增加新
生儿的皮肤温度,促进体温的调节,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新生儿的生理功能。
鸟巢式护
理还可以减少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氧饱和度,从而改善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
鸟巢式护理还可以缓解新生儿的压力和焦虑,促进其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提高其自
主调节能力。
尽管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但也需要针对每个新生
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监测。
因为每个新生儿的睡眠需求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鸟巢式护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持续时间。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将6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鸟巢护理,即对暖箱内早产儿采用布卷围成的“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然后将早产儿按生理体位放置。
结果:试验组早产儿较对照组体重增长加快,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鸟巢护理可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使其体重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鸟巢护理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51-01鸟巢式护理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方法。
早产儿从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中提前娩出,被安置在暖箱中,四肢暴露于暖箱中,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易哭闹,能量消耗增多。
针对这一问题,我科护士采用布卷围成的鸟巢,为早产儿提供类似子宫的环境,并在此环境下对早产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其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 2012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65例,出生后无严重合并症,母亲均无内科病史。
将65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33例、32例。
试验组男21例,女12例;出生体重1400—2900g,平均2285.15g;胎龄28w—36+6w,平均胎龄35.3w;入院日龄20min—1h,平均0.586h;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出生体重1550—3250g,平均2433.4g;胎龄31+2w—36+6w,平均胎龄35.8w;入院日龄20min—5h,平均0.706h。
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阿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鸟巢”制作方法:本科使用的是自制简易鸟巢,即将1mx1m的棉质柔软绒布床单对角卷成圆形长条,从早产儿头部开始,沿身体四周围绕成一个高约10cm的形似“鸟巢”的柔软绒布圈,绒布卷两端在早产儿头部向下折入暖箱垫板下固定,颈肩部垫软枕,以保持颈部伸展位。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新生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发育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鸟巢式护理干预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方法,它可以通过模拟孕前环境来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发育。
本文将对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鸟巢式护理是一种将新生儿放置在一个具有温暖和舒适感的环境中,以模拟孕前环境的方法。
这种护理方法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温暖、舒适和安全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的惊厥和肌张力异常,提高他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果。
鸟巢式护理还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发育,并改善他们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睡眠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在睡眠中经历了多种生理变化,包括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变化和体温的变化等。
研究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并促进他们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育。
对于早产儿而言,鸟巢式护理可以减少他们的呼吸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综合征的风险,并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鸟巢式护理还可以减少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异,并改善他们的循环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以通过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发育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鸟巢式护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孕周、出生体重和性别等。
鸟巢式护理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鸟巢式护理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护理,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和不良反应。
鸟巢式护理的成本较高,这可能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鸟巢式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发育。
但其应用范围受到一些限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控制。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鸟巢式护理的作用机制,优化护理方法,并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推动其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鸟巢式护理干预是指将新生儿睡床布置成鸟巢状,使用类似母亲怀抱的方式来进行护理,以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睡眠是新生儿生活的一部分,对其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睡眠通常不规律,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鸟巢式护理干预通过为婴儿提供类似母亲怀抱的环境,可以模拟母亲的温暖和保护,增加婴儿的安全感,从而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研究显示,鸟巢式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在一项研究中,将新生儿放置在鸟巢床中进行护理,发现其入睡时间缩短,中途醒来和夜间哭闹的次数减少。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将新生儿放置在鸟巢床中进行护理,可以增加睡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减少清醒时间的持续。
这些结果表明,鸟巢式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使其更容易入睡和保持睡眠。
除了改善睡眠质量,鸟巢式护理干预还对新生儿的生理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的情绪紧张和焦虑感,增加其安全感。
这对新生儿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其神经发育和身体健康。
鸟巢式护理干预还可以增加新生儿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发展。
这些结果表明,鸟巢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并对其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
虽然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限制。
鸟巢式护理需要家人或护理者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鸟巢式护理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脊柱和骨骺的正常发育,因此要注意使用合适的鸟巢床垫,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支撑和保护。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鸟巢式护理干预是针对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模仿鸟巢对宝宝的包裹
和温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鸟巢式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
的影响十分显著。
首先,鸟巢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由于新生儿的睡眠模式与成人有
所不同,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方式来保证其健康成长。
鸟巢式护理的包裹感能够使新生儿
感觉到温暖和安全,从而能够更好地入睡和保持睡眠状态。
此外,鸟巢式护理还能够减少
新生儿因环境变化或外界干扰而导致的睡眠中断,使其获得更加连续和充足的睡眠。
其次,鸟巢式护理干预还能够改善新生儿的生理功能。
新生儿的生理功能非常脆弱,
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鸟巢式护理的包裹感能够给予新生儿一种仿佛还在子宫中的感觉,从而减少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难度。
此外,鸟巢式护理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肠胃蠕动,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其排便情况。
通过这些生理功能的改善,新生儿的发育能够得
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最后,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情感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生儿在出生后需
要一定的情感安全感来适应新的环境。
鸟巢式护理的包裹感能够让新生儿感到母亲的安全
陪伴,从而减少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同时,鸟巢式护理也能够增强母亲和新生儿之间
的情感联系,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
总之,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生理功能及情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来说,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其健康成长。
浅谈鸟巢护理在早产儿中护理的运用来源:婴儿护理/bjhl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世体质量缺乏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新生儿[1],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功用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因而早产儿看护非常重要。
本文首要研讨鸟巢式看护在早产儿看护中的使用,现陈述如下。
1 通常材料与办法1.1通常材料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红两组研讨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男38例,女42例,孕周33-35周,出世体重1500g-2500g,Apgar评分在8-10分,母孕期无其他内科病史,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体重、并发症等通常材料经比拟差异均无显着含义(P>0.05)。
1.2办法对照组采纳传统式看护,放置暖箱内惯例看护。
研讨组采纳鸟巢式看护,将温暖的棉布环绕在早产儿四周,配棉帽,用柔软温暖的海绵作为底垫,早产儿左右两边还有翼状外沿能够替换患儿不一样体位。
1.3研讨项目每日早晨丈量早产儿的体重, 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调查两组早产儿入院和出院的体重、每日体温的动摇、肌肤破损状况及住院时刻。
1.4数据处置选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置。
2 成果2.1两组早产儿生理目标与对照组比拟,研讨组体温差和肌肤破损发作率显着削减,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的例数要少,两组比拟差异有显着含义(P<0.05),见表1。
2.2两组早产儿体重和住院时刻比拟与对照组比拟,研讨组出院时体重增加显着,住院时刻缩短,两组比拟差异有显着含义(P<0.05),见表2。
3 评论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弱,体温调理能力差,胃肠道消化功用低下,免疫功用存在缺点,呼吸中枢不全,容易发作多种并发症,是形成新生儿逝世的首要原因之一,有关研讨报导我国早产儿逝世率为12.7%-20.8%[2],因而加强早产儿的看护是下降其逝世率的要害。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鸟巢式护理的概念鸟巢式护理是一种以模拟宫内环境的护理方式,通过减少新生儿的刺激和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护理环境,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在鸟巢式护理中,新生儿被包裹在一个温暖、柔软的被褥中,以模拟宫内的环境。
这种护理方式旨在提供新生儿所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帮助他们适应外界环境,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鸟巢式护理的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
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尚未充分发育,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不良反应。
鸟巢式护理被用于给予早产儿轻柔、温暖的护理,帮助他们适应外界环境。
对于重症新生儿,鸟巢式护理也可以减少他们在护理过程中的痛苦和焦虑,促进他们的康复。
三、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1. 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通过观察,发现采用鸟巢式护理的早产儿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生长发育情况更好。
他们的体重增长速度更快,身体发育更为健康。
这表明,鸟巢式护理可以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2. 降低重症新生儿的疼痛和焦虑在实际护理中,重症新生儿常常需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这些过程会给他们带来疼痛和焦虑。
采用鸟巢式护理后,观察到重症新生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的疼痛和焦虑程度明显减轻。
他们表现更为平静和安静,整体情绪更为稳定。
这说明,鸟巢式护理可以减少重症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提升其护理质量。
3. 提高家长参与护理的积极性鸟巢式护理不仅提供了新生儿所需的稳定和安全感,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护理的机会。
在鸟巢式护理中,家长可以更加自如地与新生儿互动,参与护理过程,与新生儿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采用鸟巢式护理的新生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护理,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密切。
四、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从以上观察结果来看,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肯定。
鸟巢式护理能够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温暖和舒适,促进其生长发育。
鸟巢式护理在32例早产儿中的应用目的:对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取64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鸟巢式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81%,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鸟巢式的护理能够增强早产儿的体质,降低体温的波动,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早产儿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标签:鸟巢式护理;早产儿;应用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及存活率的前提在于医疗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文主要就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救治的64例早产儿,其中:男女比例为35:29;最小年龄为出生后15min,最大年龄为出生后20d;平均胎龄为(33±365)周;出生体重在168~208kg,平均体重为(199±028)kg。
所选早产儿均无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将64例早产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
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鸟巢制作方法制作鸟巢主要是将棉布裁剪为长方形,其中,长为150~170cm,宽为20~25cm;将长方形缝制成长筒状,并用棉花填满,把握好柔软度,再在两头缝制一条带子。
将制作好的护带将研究组早产儿身体围裹起来,同时,在早产儿头肩部垫一块长为30~35cm,宽为18~20cm的软枕,即成“鸟巢”[1]。
12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早产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鸟巢式护理。
使用前,先放置到温箱内预热,再根据早产儿体重和胎龄调节护圈的大小,保持早产儿头、颈部以及四肢等伸展适宜[2]。
浅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新生儿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需要细心呵护和专业技巧。
在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的全面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浅析。
一、鸟巢式护理的概念鸟巢式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它提倡将新生儿放在一个类似鸟巢的环境中,保持温暖和舒适的环境,给予宝宝良好的护理。
鸟巢式护理强调将宝宝放置在一个温暖、安静且安全的环境中,通过改善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提高新生儿生存率2.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鸟巢式护理注重新生儿的全面护理,包括饮食、睡眠、抚触等方面。
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护理方式,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确保宝宝健康的体重增长和生长发育。
3. 减少新生儿感染和并发症发生鸟巢式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将宝宝置于干净、温暖的环境中,避免宝宝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感染,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的感染和并发症发生,保证宝宝健康的成长。
4. 提高家属满意度鸟巢式护理不仅关注新生儿的护理,还着重关注家属的需求和感受。
在新生儿护理中,家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属的满意度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口碑和声誉,还能够促进宝宝的快速康复和健康成长。
1. 确保环境的整洁和温暖新生儿的环境必须保持整洁和温暖,避免宝宝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感染。
在进行鸟巢式护理时,护士需要确保宝宝周围的环境安静、整洁、温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 提供良好的饮食和睡眠新生儿的饮食和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进行鸟巢式护理时,护士需要保证宝宝的饮食和睡眠,确保宝宝获取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3. 进行温和抚触温和的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进行鸟巢式护理时,护士需要进行温和的抚触,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温暖。
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一、鸟巢式护理介绍鸟巢式护理是一种模仿母鸟孵蛋抚育小鸟的护理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婴儿裹在温暖、柔软的被子中,在模拟母亲子宫内环境中给予恒温、恒湿、低刺激的环境,以提升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鸟巢式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的惊厥反应,改善其睡眠状态,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
二、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影响1. 提升睡眠质量研究表明,采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睡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鸟巢式护理可以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使新生儿更容易入睡,并且能够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连续性。
这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2. 减少夜间醒来次数鸟巢式护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夜间的醒来次数,保证新生儿夜间的连续睡眠时间,有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
而频繁的夜间醒来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鸟巢式护理在这方面的影响十分重要。
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生理功能的影响1. 促进新生儿体温调节鸟巢式护理可以提供恒温的环境,对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生儿在恒温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保持体温的稳定,有利于促进新生儿体温调节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提升。
2. 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研究表明,采用鸟巢式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恒温、低刺激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并且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它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醒来次数,促进新生儿体温调节,提高免疫力,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和保障睡眠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陈文琴谢云清来源:《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5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暖箱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鸟巢式护理,观察2组早产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10 d体重、身高、头围发育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早产儿;发育;暖箱常规护理中图分类号:R174;R473.72;R72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8.06.017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sting ca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526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The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box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the tri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sting care.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out of warm box time,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nd sleeping time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observed,as well as 10 day′s body mass,height,head circumference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the out of warm box time of the trial group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moreover th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nd sleeping time of the tri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Nesting care; Premature infants; Development; Warm box conventional nursing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而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大部分低于2 500 g,身长低于47 cm,头围低于33 cm。
因早产儿机体内器官并未得到完全发育,导致免疫功能较低,极易受到病菌感染,而且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出现后遗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
为了保证早产儿存活,对其实施合理诊疗同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鸟巢式护理对于早产儿发育支持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暖箱中通过模仿子宫内环境,提高早产儿安全感及舒适性,利于早产儿的身心成长[2]。
本文选取526例早产儿,探讨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5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3例。
观察组中男143例,女120例;胎龄34~36周,体质1 850~2 496g。
对照组中男150例,女113例;胎龄34~36周,体质1 852~2 498 g。
2组早产儿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早产儿采用暖箱常规护理,将早产儿放到暖箱内,根据其日龄、每日体重调整暖箱内温湿度。
对早产儿进行心电监护,关注其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记录早产儿喂养、体重、皮肤等具体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鸟巢式护理,采用具有较高柔软性、光滑度的全棉绒棉布制作棉布圈,将其放置到辐射台或暖箱进行预热,使之温度达到33 ℃左右再进行使用,将布圈放置到早产儿身体周围,其形状如同“鸟巢”的椭圆形,长轴为枕骨-下肢的长度,短轴为左右两肩宽度。
当早产儿放置到“鸟巢”中时,其四肢应保持自然屈曲状态,对其布圈大小、松紧程度进行有效调整,使得早产儿头部、四肢能够刚好与鸟巢侧面相接触。
暖箱中的温湿度应按照早产儿日龄、每日体重进行调整,而且光线强度应合适,不可使之受到强光照射,暖箱、棉布圈均应定期严格消毒,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早产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血氧饱和度及睡眠时间;观察2组早产儿10 d的体重、身高、头围发育情况及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2 结果2.1 2组早产儿临床护理效果和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2 2组早产儿发育情况比较观察组早产儿10 d体重、身高、头围发育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3 2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因早产儿自母体娩出时间提前,其器官功能并未充分发育,导致其无较高的肌肉力量,无法保持屈曲体位,在暖箱内会处于四肢暴露状态,从而难以保持良好的边界感、安全感以及舒适感。
护理人员可采用绒棉布制作的婴儿包被、小床单、毛巾卷轴等,按照早产儿实际体型特点制作个性化鸟巢,使得早产儿在暖箱中的姿势模拟子宫中胎儿的姿势,可有效降低不良环境刺激,利于早产儿尽快适应监护室环境,使其生理、心理、肢体活动保持一定的平衡性。
所以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将其放置到鸟巢内保持舒适体位,可有效改善预后,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预防不良刺激对早产儿造成不可逆伤害。
在对早产儿鸟巢进行制作时,目前在我国并无较为统一的标准,而且考虑到成本问题,我国并无较多的商品化早产儿鸟巢,通常需要医院自制。
在自制早产儿鸟巢时,应根据早产儿体型选用合适的包布或是采用非记忆性材料进行鸟巢制作,使得早产儿可保持四肢屈曲状态,使之感觉如同子宫包裹一样。
鸟巢式护理应将早产儿四肢、背部进行合理支撑,且应注意观察早产儿情况,对其姿势体位进行合理调整。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个性化需求予以针对性的鸟巢式护理,使之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长发育。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对早产儿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生命体征、疼痛评分、氧气需要、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发育等均可能导致预后受到影响,所以加强鸟巢式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保持早产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因暖箱门在开关时会导致空气对流,从而造成暖箱内环境温度出现一定的波动性,采用鸟巢环绕后,会达到一定的保暖效果,可降低散热,确保早产儿所处环境保持一定的恒温性,对于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通过鸟巢式护理,可使得早产儿能够维持良好体温,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对其心率、呼吸具有明显调节作用,使之对于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3]。
对早产而进行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有效缓解疼痛,对早产儿疼痛进行处理时,将早产儿放置到良好环境内,然后实施侵入性操作,由此可使得早产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可使其植物神经、状态、行为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有效缓解疼痛。
例如对早产儿进行足跟部采血后,将其放置到包裹内,将上肢或下肢屈曲贴到躯干部,相比较未得到任何处理的早产儿,其心跳频率可降低,哭泣时间明显减少[4]。
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过程中,应将早产儿头部稍往后仰,如此可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避免因呛奶而造成窒息,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呼吸、循环,尤其是出现呼吸频繁暂停情况时,采用此方法可对其呼吸情况进行有效改善[5]。
早产儿生理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鸟巢中保持俯卧位可使得早产儿的氧合、潮气量以及肺顺应性明显提高,可有效增强其氧分压,降低呼吸暂停频率。
采用鸟巢式护理,可使得手触及到面部,通过吸吮手指、拳头的非营养性吸吮,可使得早产儿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且可使得口腔迷走神经得到有效刺激及兴奋,利于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善,有效增强吸吮力。
鸟巢式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早产儿保持安静,预防其由于哭闹而吸入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呕吐的发生,而且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因交感神经兴奋而造成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早产儿实施鼻饲管喂养时,对其予以鸟巢式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而且鸟巢式护理可促使早产儿快速生长,有效增加体重,预防腹胀发生。
通过鸟巢式护理,可明显减少早产儿哭泣、压力征象[6]。
鸟巢可使得早产儿感受到安全,预防其因受到惊吓而导致四肢出现一过性小抖动,减少无意义的活动,可使得早产儿保持安静睡眠,有效保存机体能量,使之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有效促进正常神经、肌肉、骨骼关节功能的成长发育[7]。
总之,鸟巢式护理的应用,可使得早产儿及早恢复稳定性,对于成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陈牙娣,胡娇.早产儿鸟巢护理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20(78):120.[2]罗丽娇.鸟巢式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28-29.[3]姚仁芬,金慧珠,何晓玲,等.简易振动水床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8):6421-6422.[4]夏晓玲,卢慧君,高志,等.抚触配合“鸟巢”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36-1438.[5]王菊萍.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中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3):228-229.[6]张静,陈晓春,周葱聪.音乐配合水床式鸟巢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3):53-55.[7]刘华,马耀红,刘雯.实施早期发育支持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