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4 化学计量2
- 格式:doc
- 大小:224.00 KB
- 文档页数:6
2020届高三化学题型强化训练——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1 / 25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 标准状况下,将VLA 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 ,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A. VρMV+2240 mol/LB. 1000VρMV+2240 mol/LC. 100VρMV+2240 mol/LD. 1000+VρMMV+2240 mol/L2. 在200mL 含Mg 2+、Al 3+、NH 4+、H +、Cl −等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n(Mg 2+):n(Al 3+)=10:1B. 原溶液中的c(H +)=0.8mol/LC. x 与y 的差值为0.01molD. 原溶液中c(Cl −)=0.66mol/L3. 往含0.2mol NaOH 和0.1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 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 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 B.C. D.4. 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 1 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1C.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 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40 mL5.将一定量Mg、Al合金溶于1mol⋅L−1的HCl溶液中,进而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mL)的图示如下。
化学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化学计量学是化学领域中研究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和化学反应中物质比例的科学。
化学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化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1.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尔,简称mol。
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10^23)个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2.原子量:原子量是元素原子质量的相对值,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原子量是确定化合物化学式的基础。
3.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它用于表示分子的质量大小,也是确定化合物化学式的重要依据。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5.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物质的量比例。
化学计量数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6.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是mol/L。
物质的量浓度用于描述溶液的浓度大小。
7.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无单位。
质量分数用于表示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8.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ol。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但单位不同。
9.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数进行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化学计算方法包括交叉相乘法、比例计算法等。
10.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根据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求算物质的量浓度。
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11.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分数计算是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总质量求算质量分数。
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1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通过调整系数使方程式两边原子数目相等。
氧化剂和还原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题6分,共66分)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Mg在化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而Al在化学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因此还原性Al>Mg;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③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2Fe+3Cl22FeCl3;Fe+S FeS,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⑤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⑤D.①②【解析】选B。
①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故错误;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正确;③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④与Fe反应时,氯可夺取铁的3个电子,而硫只能夺取铁的2个电子,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故正确;⑤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能是同种元素,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得失电子都是氯元素,故错误。
2.图中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C。
SO3与H2O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与H2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H2O作氧化剂;NO2与H2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F2与H2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H2O作还原剂。
3.工业上生产下列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铝矾土(主要成分Al2O3)生产金属铝B.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C.用海水、贝壳生产氯化镁晶体D.用氯化钠生产烧碱【解析】选C。
Al2O3生产金属铝,铝元素化合价降低;FeS2生产硫酸,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水、贝壳生产氯化镁晶体时,CaCO3CaO Ca(OH)2Mg(OH)2 MgCl2,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氯化钠生产烧碱时生成氢气和氯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1.(2021江苏常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21江苏无锡江阴四校高一上期中)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若其体积不相同,则主要原因是( )A.粒子质量不同B.粒子大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D.粒子的数目不同题组二气体摩尔体积3.(2020广东云浮高一上期末)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A.44.8 L H2OB.3.01×1023个CO2C.0.6 mol CH4D.6 g H24.(2021山西祁县中学高一上月考)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88 g CO2B.3.01×1023个硫酸分子C.3.5 mol H2D.标准状况下33.6 L SO2题组三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目及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5.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它们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B.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6.相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1④它们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7.(2021湖北武汉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1 g O2和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C2H4B.CO2C.HClD.SO2题组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8.(2020河南许昌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三个相同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H2、CH4、O2。
专题一化学计量第2练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28 g由乙烯和环丁烷(C4H8)组成混合气体含有原子数目为6N AB.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若有6.72L氯气生成,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0.5N AC.0.1molNa2O2含有的离子数0.3N AD.0.1 mol OH-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 A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B.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C.配制1 mol•L-1 NaCl溶液1 L,其方法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即可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 AB.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通入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转移电子数为0.2N AC.在1 L 0.5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D.常温下,15.6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6N A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B.常温下,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C.常温常压下,22.4LCO分子数小于N AD.标准状况下2.24LCO2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5N A5.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的氮原子中,含有0.5N A个电子B.常温常压下,22.4L甲烷中含4N A个C-H键C.通入1 mol Cl2的新制氯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 A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6.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化学高三(上)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上化学计量及基本实验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汽油,③加酒精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汽油C.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酒精,③加CCl4D.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CCl4,③加酒精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列有关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成分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B.“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萃取分液与酒糟分离D.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3、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NaCl溶液B.测量HCl气体的体积C.过滤Ca(OH)2悬浊液D.蒸馏获得碘并回收CCl4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各文献中所记载的古代化学研究过程或成果不涉及分离提纯操作的的是()A.《本草纲目》“(烧酒)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精入甑,燕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B.(齐民要术》“凡酿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动未压者,皆宜翅(同“回”)作醋。
”C.《开宝本草》“(消石)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D.《本草行义》“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5、已知下列有关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①1mol氧气②1.5mol碳原子③3molSO42-④10mol大米⑤4mole-⑥2molO2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6、一定温度压强下,用m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球②中装的是O2B.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C.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D.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7、某同学欲配制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其中可能实现的是()A. 只含0.1 mol Na+、0.2mol Mg2+、0.1 mol Cl-和0.1 mol NO3-的溶液B. 只含0.1mol NH4+、0.1 mol Ca2+、0.1 mol CO32-和0.1mol Cl-的溶液C. 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气体(摩尔质量是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Vd/(2240+VM)mol/LD. 可用10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58.5gNaCl固体和水配制1L1mol/L的NaCl 溶液8、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9、实验室用Ca与H2反应制取氢化钙(CaH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应用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指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质量、物质量、体积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
2.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2.1 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量的计量单位,用符号mol表示,其中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单位为g。
例如,1mol H2O的质量为18g。
2.2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1mol物质的质量,计量单位为g/mol。
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数。
2.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计量关系的比例关系。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1确定摩尔比3.2计算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结果,如产物的质量、物质量、体积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可以判断实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安排:1.物质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20分钟)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的讲解(30分钟)3.实验操作示范和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4.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30分钟)5.讲解化学计量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20分钟)五、教学方法:1.讲授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化学计量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化学计量和反应的计算一、化学计量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1.2 摩尔质量(molar mass):指1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1.3 化学方程式(chemical equation):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的式子。
1.4 化学计量数(stoichiometric coefficient):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二、化学反应的计算2.1 反应物过量与不足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或不足,从而确定反应的进行程度。
2.2 反应物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计算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2.3 实际反应产物的计算根据反应物的实际消耗量,计算实际生成的产物的物质的量。
2.4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比的稳定值。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1 平衡状态:在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2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 = [ products ] / [ reactants ]3.3 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压强和浓度无关。
四、化学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4.1 合成氨的制备:根据氮气和氢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从而确定合成氨的反应条件。
4.2 烧碱的制备:通过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确定反应条件,制得烧碱。
4.3 食品加工中的化学计量:如烘焙蛋糕时,根据面粉、糖、鸡蛋等原料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各原料的比例,确保蛋糕的质量。
化学计量和反应计算是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化学实验和生产的效率。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 第7讲 气体摩尔体积【典型例题】例1.设N 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升的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1.6克甲烷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C.298K 、101KPa 时,11.2升O 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 A ;D.标准状况下,5.6升空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 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C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H 2O 和HF 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D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4.228A N B 、标准状况下,22.4 L 三氧化硫中含有4N A 个原子C 、标准状况下,0.5N A 个HCHO 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 LD 、1 mol 羟基中含有10 N A 个电子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和CO 2混和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8倍,这时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 1。
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时,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 2。
则p 1和p 2之间的关系是( )A 、p 1=8p 2B 、p 1=4p 2C 、p 1=2p 2D 、p 1=p 2 3、某物质A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
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 。
测得生成物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 ,则A 的式量为( )A .7dB .5dC .2.5dD .2d4、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升二氧化氮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SiO 2晶体中,每摩硅原子可形成2N A 个共价键C 、标准状况下,11.2 LNH 3和11.2 LHCl 混合后分子总数为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NO 和11.2 LO 2混合后分子总数为N A5、标准状况下,mg 气体A 与ng 气体B 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 :nB .同质量气体A 与B 的分子个数比为n :mC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 气体与B 气体的密度比为n :m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 气体与B 气体质量比为m :n6、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 和B ,分别充入X 气体和Y 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
课时2 气体摩尔体积1.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落户张家口,雪花成为该市沟通世界的名片。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 )A.数目都是相同的 B.数目都是巨大的C.空间排列方式相同 D.化学性质不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距离决定B.1 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D.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3.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若其体积不相同,则主要原因是 ( )A.粒子质量不同 B.粒子大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 D.粒子的数目不同4.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体积取决于(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分子数目C.分子大小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1B.25 ℃、101 kPa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D.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6.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B.20 ℃、101 kPa时36.5 g HClC.常温常压下17 g NH3D.标准状况下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7.下列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温度、压强一定的时候,任何具有相同数目微粒的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B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统称为气体摩尔体积C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D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约为22.4 L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2、N 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一定约为22.4 LB .标准状况下,H 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22.4 L 由N 2、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D .标准状况下,1 mol H 2和1 mol H 2O 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9.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ol H 2SO 4中H 2分子的数目是3.01×1023B .1 mol 的Cl -含有N A 个电子C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的CCl 4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1N A10.现有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①8.96 L CH 4 ②3.01×1023个HCl ③30.6 g H 2S ④0.3mol NH 3,下列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④<①<②<③B .质量④<①<②<③C .物质的量①<④<③<②D .氢原子数②<④<①<③11.丙烷(C 3H 8)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常用作冷冻剂、内燃机燃料等。
训练4 化学计量21.在80g 密度为d g•cm ﹣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gFe 3+,则此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为mol•L ﹣1)( )A .16d 15B .16d 5C .8d 3D .8d5 2.在标况下,将V L A 气体(摩尔质量M g/mol )溶于1L 水中,所得A 的水溶液密度为ρ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为( )A.22400MV V 1000+ρ B .22400MV V +ρ C .4.22MV V1000+ρ D .ρ+)1V(4.22MV3.在(NH 4)2Fe (SO 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L 1mol/L 的Ba (OH )2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量不可能是( ) A .35.3g B .33.5g C .32.3g D .11.3g4.100mL 2.0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和200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最终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下列选项中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 .2.0 mol•L ﹣1B .1.5 mol•L ﹣1C .1 mol•L ﹣1D .0.5 mol•L ﹣1 5.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向Ca (OH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 B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锌粉C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D .HCl 与Cl 2的混合通入NaOH 溶液中6.现有200mLNH 4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加入含a mol 氢氧化钠的溶液并加热,恰好反应完全;继续加入含bmolHCl 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 (Na +)为( ) A .(0.5b ﹣0.5a )mol/L B .(2b ﹣a )mol/L C .(5b ﹣2a5)mol/L D .(5b ﹣5a )mol/L 7.0.6mol •L ﹣1Fe 2(SO 4)3和 1.2mol •L ﹣1CuSO 4的混合溶液200mL ,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 2+与Cu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 A .0.30mol B .0.22mol C .0.16mol D .0.48mol8.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 1 mol ·L ﹣1的稀H 2SO 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 2 mol ·L ﹣1,则c 1和c 2的数值关系是( )A .c 2=c 1B .c 2<2c 1C .c 2>2c 1D .c 2=2c 19.a g KNO 3溶于b g 水,形成V mL 饱和溶液.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KNO 3物质的量浓度:c (KNO 3)=mol•L ﹣1B .20℃时KNO 3的溶解度S= gC .KNO 3质量分数:w (KNO 3)=%D .该溶液的密度ρ=g•L ﹣110.标准状况下,将体积为V L 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倒扣在含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如图所示),实验完毕后立即将烧瓶从水槽中取出,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最终会充满整个烧瓶B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 mol·L -1 C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22400ρD .所得溶液中,n (NH 3·H 2O)+n (NH 4+)=V /22.4 mol11.某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的NaOH溶液、稀硫酸各450mL.提供的试剂是:NaOH固体、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蒸馏水.(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填序号).(2)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 g,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mL.(3)浓硫酸溶于水的正确操作方法是.(4)在配制上述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A.该学生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B.溶解硫酸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立即完成后面的配制操作C.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D.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E.将量筒洗涤2~3次,并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F.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G.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5)若用0.010 00mol•L﹣1K2Cr2O7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含Fe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00mL K2Cr2O7溶液,则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已知: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试卷答案1.A【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n(Fe3+),溶液中n(SO42﹣)=n(Fe3+),根据V=计算溶液体积,再根据c=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n(Fe3+)==0.05mol,溶液中n(SO42﹣)=n(Fe3+)=×0.05mol=0.075mol,溶液体积==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选A.2.A【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标准状况下,Vm=22.4L/mol,n=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利用m=n×M来计算气体的质量,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和为溶液的质量,利用V=来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来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标准状况下,Vm=22.4L/mo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气体的质量=×Mg/mol=g;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即溶液的质量为1000g+g;则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故选A.3.A【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在(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l 1mol/L的Ba (OH)2溶液,当加入的Ba(OH)2完全形成沉淀且生成的Fe(OH)2完全被氧化生成Fe(OH)3时,所得固体质量最大,此时沉淀为Fe(OH)3与BaSO4来计算.【解答】解:当加入的Ba(OH)2完全形成沉淀时,发生反应:(NH4)2Fe (SO4)2+Ba(OH)2=BaSO4↓+Fe(OH)2↓+(NH4)2SO4,且生成的Fe (OH)2完全被氧化生成Fe(OH)3时,所得固体质量最大,此时沉淀为Fe (OH)3与BaSO4,故沉淀的质量最大为0.1mol×233g/mol+0.1mol×107g/mol=34g,所以沉淀的质量不可能为35.3g,故选A.4.B【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CO32﹣+2H+═H2O+CO2↑,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为CO32﹣+H+═HCO3﹣、HCO3﹣+H+═H2O+CO2↑,不管是将前者加入后者中,还是将后者加入前者中,都有气体产生,说明n(HCl):n (Na2CO3)>1:1,但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说明n(HCl):n (Na2CO3)<2:1,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式来分析解答.【解答】解: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CO32﹣+2H+═H2O+CO2↑,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反应顺序为CO32﹣+H+═HCO3﹣、HCO3﹣+H+═H2O+CO2↑,不管是将前者加入后者中,还是将后者加入前者中,都有气体产生,说明n (HCl):n(Na2CO3)>1:1,但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说明n(HCl):n(Na2CO3)<2:1,所以1<n(HCl):n(Na2CO3)<2,n(Na2CO3)=2.0mol/L×0.1L=0.20mol,则0.2mol<n(HCl)<0.4mol,盐酸的体积是200mL,所以<c(HCl)<,即1mol/L<c(HCl)<2mol/L,故选B.5.B【考点】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分析】A、C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后碳酸根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沉淀溶解;B、向FeCl3溶液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2Fe3++Zn=2Fe2++Zn2+,Zn+Fe2+=Fe+Zn2+,故三价铁一直减少,二价铁先增加后减少直至为0,锌离子慢慢增加最后不变;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2OH﹣+CO2=CO32﹣+H2O,CO32﹣+CO2+H2O=2HCO3﹣,根据比例关系分析;D、HCl与Cl2的混合通入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故开始不可能有次氯酸跟离子产生.【解答】解:A、C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后碳酸根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沉淀溶解,故A错误;B、向FeCl3溶液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2Fe3++Zn=2Fe2++Zn2+,Zn+Fe2+=Fe+Zn2+,故三价铁一直减少,二价铁先增加后减少直至为0,锌离子慢慢增加最后不变,故B正确;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2OH﹣+CO2=CO32﹣+H2O,CO32﹣+CO2+H2O=2HCO3﹣,根据比例关系,氢氧根是碳酸根离子量的2倍,故C错误;D、HCl与Cl2的混合通入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故开始不可能有次氯酸跟离子产生,故D错误.故选B.6.D【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发生反应:NH4HCO3+NaOH Na2CO3+NH3↑+H2O.继续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恰好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守恒n(NaCl)=n(HCl),根据钠离子守恒,则原混合溶液中n(Na+)=n(NaCl)﹣n(NaOH),再根据c=计算混合溶液中c(Na+).【解答】解: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发生反应:NH4HCO3+NaOH Na2CO3+NH3↑+H2O.继续加入含 b mol HCl的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恰好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守恒n(NaCl)=n(HCl)=bmol,根据钠离子守恒,则原混合溶液中n(Na+)=n(NaCl)﹣n(NaOH)=bmol﹣amol=(b﹣a)mol,故原混合溶液中c(Na+)==(5b﹣5a)mol/L,故选D.7.C【分析】溶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都是0.24mol.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首先发生反应2Fe3++Fe=3Fe2+,若铁离子完全反应,Cu2+不反应,则生成亚铁离子是0.36mol,此时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实际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铁单质也和铜离子反应Fe+Cu2+=Fe2++Cu,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与硫酸铜,根据电荷守恒n(Fe2+)+n (Cu2+)=n(SO42﹣),根据n=cV计算n(SO42﹣),据此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 (Fe2+),根据铁元素守恒,n(Fe)=n(Fe2+)﹣n(Fe3+),据此解答.【解答】解:溶液中铁离子物质的量为0.2L×0.6mol/L×2=0.24mol,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L×1.2mol/L=0.24mol,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首先发生反应2Fe3++Fe=3Fe2+,若铁离子完全反应,Cu2+不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则生成亚铁离子是0.24mol ×=0.36mol,此时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0.36mol:0.24mol=3:2,实际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铁单质也和铜离子反应Fe+Cu2+=Fe2++Cu,此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与硫酸铜,根据电荷守恒n(Fe2+)+n(Cu2+)=n(SO42﹣),溶液中n(SO42﹣)=0.2L×0.6mol/L×3+0.2L×1.2mol/L=0.6mol,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n (Fe2+)+n(Fe2+)=n(SO42﹣)=0.6mol,所以n(Fe2+)=0.4mol,根据铁元素守恒,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n(Fe)=n(Fe2+)﹣n(Fe3+)=0.4mol﹣0.24ml=0.16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判断铁与铜离子部分反应是关键,根据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进行的计算,较常规方法简单.8.C解: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则c1=mol/L=mol/L,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2,则c2=mol/L=mol/L,所以c1:c2=mol/L :mol/L=ρ1:2ρ2,即c2=c1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2>ρ1,所以>2所以c2>2c1,故选:C.9.A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A、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来计算;B、溶解度是在100g的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C、质量分数ω=×100%;D、溶液的密度ρ=.解答:解: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A错误;B、溶解度是在100g的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设溶解度为sg,a g KNO3溶于b g 水,形成饱和溶液则有:,故s=g,故B正确;C、溶液的质量分数ω=×100%=×100%=,故C正确;D、溶液的密度ρ====g/L,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密度等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公式和定义来分析10.D11.(1)①②⑤;(2)20.0;27.2;(3)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4)ACD;(5)0.030mol/L.【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1)依据腐蚀性物质的称量、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定容时正确读数方法判断;(2)依据m=CVM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依据C=计算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3)依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方法解答;(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5)依据方程式: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计算二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依据C=计算.【解答】解:(1)①氢氧化钠为腐蚀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②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如果洗涤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⑤定容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刻度线;故答案为:①②⑤;(2)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的NaOH溶液、稀硫酸各450mL,需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1.0mol/L×0.5L×40g/mol=20.0g;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V×18.4mol/L=500mL×1.0mol/L,解得V=27.2mL;故答案为:20.0;27.2;(3)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故答案为: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4)A.该学生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选;B.溶解硫酸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立即完成后面的配制操作,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选;C.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故C选;D.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故D选;E.将量筒洗涤2~3次,并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E不选;F.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F不选;G.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G不选;故选:ACD;(5)依据方程式,设二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6 1C×20.00mL 0.01000mol/L×10.00mL解得C=0.030mol/L;故答案为:0.03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