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楼
- 格式:pdf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8
徽州木雕的分类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
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花门、窗格、窗栏板、栏杆、轩顶、楼沿护板、挂络等部位以木雕进行装饰,而房内陈设的家具如床、榻、椅、柜、桌、梳妆架、案几等的上面也都有精美的木雕。
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的装饰。
徽州木雕,实际上是一种文人木雕。
由于它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木雕作品的题材以人物为主,所表达的也多为儒家文化,通常出现的内容有孝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宗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
再例如琴棋书画题材,在徽州木雕中也居多,它体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思想。
另外,姻缘和合题材也属儒教宗法伦理道德的范畴,此类内容有“百年好合”、“门当户对”、“子孙满堂”等。
徽州木雕中还有一个重要选题,那就是文学戏曲典故人物,“八仙过海”、“文王访贤”、“大禹治水”、“柳毅传书”等,无不是儒学精神的体现。
正因为徽州木雕表达的题材是人物为主,故多采用留底浮雕艺术手法。
徽州木雕的创作风格古拙而朴实,造型浑圆结实,刀法简练挺拔,人物形象比较夸张。
至清代,雕刻风格趋向慎密、繁复而精巧,以追求精细完美为时尚,似有过分雕琢之閚,雕刻力度感已明显收到削弱,渐失明代粗放刚劲的气势。
在雕刻手法上,明代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及至清代,又增加了凹雕、浅刻、多层雕、还出现了透雕,最为常见的当属多层雕,有的甚至有七、八层之多。
画面边框的处理常常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装饰纹样组合,具有极佳的立体视觉美感,木雕的画面一般没有多少空白。
古徽州之旅:卢村的木雕楼令人叹为观止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尽管古徽州这片土地如今已繁华不再,但从建筑的细节处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卢村便是这么个地方,它那精美绝伦的木雕楼群令人叹为观止!
我是包了一辆车进卢村的,因同伴不愿意前往,我独自一人进村。
到达的时候天空下着中雨,售票处里空无一人,等了十几分钟也没有人出现。
问了旁边的老乡,总算有人主动说进去找找。
又等了十几分钟,售票的小姑娘终于回来。
见我一脸迷茫不知从哪里开始游览,小姑娘说我带你进去吧。
穿过几座古宅,终于看到一处木雕楼。
接下来不停地在古宅和木雕楼中穿梭
我看过很多古建筑,但整栋楼几乎都镂空了的,也只有卢村的“志诚堂”一处。
这里的木雕工艺精湛,人物栩栩如生。
我对古建筑一向情有独钟,冒着雨前来卢村游览,感觉还是很值得的。
村中不见任何游客,小巷子里静悄悄的。
那天下午的卢村只有我一个人到访,售票员兼做了导游,我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是头一回有这等待遇。
202003/VACATION TOUR 2006年5月20日,“徽州木雕”与“徽州石雕”“徽州砖雕”并称为“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倘若要推举“徽州木雕”的代表之作的话,安徽省黟县卢村的“木雕楼”,是最最没有争议的共识了。
“五里卢村三里烟,两溪汇流百户间。
祠堂亭台木雕楼,小桥流水杏花天。
”卢村位于黟县北部,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只有两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卢村建于南唐,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卢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这些由卢村7座徽派古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
卢村木雕楼,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帮燮在清道光年间所建。
卢帮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当时被人称作“卢百万”。
“卢百万”后来转入仕途,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还曾出使过德国,在拥有了丰厚的财富之后,一连娶了六房太太,因此而建造了这些木雕楼豪宅以金屋藏娇,于是请了徽州著名的、最好的木雕工匠,花了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的美誉。
走进木雕楼,就仿佛走进徽州木雕的杰作:卢村木雕楼江志伟金瑶鸣品读徽州/PIN DU HUIZHOU2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003/VACATION TOUR了中国徽州木雕艺术博物馆。
但见那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铺天盖地冲击着视野的——木花门、木窗棂、木横梁、木立柱、木雀替、木栏板、木家具、木楹联,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琳琅满目的木雕大世界;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混合雕、线雕、隐雕、平雕、圆雕,全部都是形形色色、百态千姿的木雕艺术品,霎时想要高声喝彩:“好一个‘无处不木、无木不雕、无雕不精、无精不绝、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用典、典必薪传’的木雕楼啊!”在木雕楼群的一座座木雕楼风景线中梭巡,只觉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你会发现:不只是木雕楼的木雕技艺是绝对的“徽州的”,而且那些个木雕雕刻的内容,也绝对是“徽州的”。
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汉族传统雕刻工艺。
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
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
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
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
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石雕,相传黄鼎、朱云亮、余香等善石雕,余氏为清乾隆年间黟县人。
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叙伦堂”于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祠内西湖景石雕拱板为黟县余忠臣所刻。
歙县王仙伯曾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石雕制作。
1979年以后,歙县吴观光在徽州古建公司耄期授徒,吴氏石雕构图严谨,刀法细腻。
屯溪区冯有进、程佑福等人俱擅石雕,建石坊多座,并擅硺石狮。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
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我国三大学派之一。
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能工巧匠的佳作。
卢村木雕楼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有“徽州第一木雕楼”之誉地卢村木雕来参观旅游.木雕艺术位居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之首,因为无论从工艺成熟程度或从质量上它都超过了砖雕和石雕.而卢村木雕楼可称为“中华一绝”,走进卢村,就犹如走进了一座木雕艺术地殿堂,各种栩栩如生、夸张地人物、动动物等造型,无不折射出古代雕刻艺术娴熟地技巧及超凡地智慧.卢村木雕楼保存较为完好,气势磅礴而又精美绝伦,雍容大气而又精雕细琢,令人震撼.卢村木雕楼与周边宏村、西递、塔川、木坑等景区特色各不相同,资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卢村概况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卢村地概况.“天开羊栈胜境,地辟雉山灵邪”,卢村又名雉山,在宏村镇区西北千米处黟北羊栈岭南侧,户,人卢村枕山面水,发源于羊栈岭地羊栈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卢慈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两条溪水汇于叶村河,最后流入奇墅湖村口彩虹桥与四车桥两座石桥在河道转折处互为垂直,设置奇妙.卢村古村落选址巧妙,“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利用围和平原、流动地溪水和丰富地山林资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村落地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卢村水口园林保存较为完好,水口处一堵人工堆砌地低山,并散落自十几株古树,形成了一道屏障,将村落掩隐在进村人地视野之外待绕过水口,豁然开朗,让人感到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卢村名人众多.路村村民姓卢,据《雉山卢氏宗谱》载:卢氏与姜氏同源.卢氏祖先自太公封于齐,后裔姜高因战乱曽食采于芦,为使后裔牢记生活地艰辛,因以卢作为氏.卢在百家性中第位,汉高祖时,卢绾开国有功,封为燕王,封地在河北涿郡.唐末梁初,其后裔卢立看到黟北山川秀丽,土沃泉甘,于是购田置地,子孙居住雉山直到今天.卢村自卢立起人才辈出,北宋太平兴国时期,卢储位到礼部尚书,文笔极佳,北宋太宗赞语他:“修饰润色,献纳论思,极一时之至荣”.卢臣忠,宋高宗时物赠谏议大夫,并敕造黟北褒宗庙,高宗皇帝将他与屈原相比,说他“介洁不群,端静有守,自居信责,达于闻听”.明朝时卢村庙宇重建,同族仰慕,邻近地甲溪、历舍等村都捐增了银帛.卢臣忠墓重葬于雷岗山.卢村现依然保存有幢古民居,木雕楼是又七家古民居组成地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保存较为完好地宅院.这七家木雕楼群都是卢氏世祖卢帮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距今多年历史.卢帮燮生于清朝嘉庆年间辛酉年(年),早年经商致富,人称“卢百万”,后入朝为官,先后任奉政大夫,朝议大夫.卢帮燮娶妻妾六房,功成名就,儿孙满堂,于是倾家财建造了这群令人叹为观止地木雕楼.七家古民居木雕楼群由多处建筑物群组成,各幢建筑独为一体,又通过暗门、巷弄、过道等相互连通,关起门来是独家,打开门却又相互通联,既方便生活,又有利于家族之间地联系.下面请大家随我共同去追寻先人地足迹,领略精湛绝伦地徽州木雕艺术.志诚堂卢村木雕楼群最典型地当属志诚堂.志诚堂坐落于羊栈河河畔,是卢百万地大房和二房合住地地方.志诚堂为前后三间结构,由以前进三间地木雕见长.卢百万在拥有了丰厚资财之后,请徽州最好地木雕艺术家,把自己对文化和艺术地高压追求,刻进了木雕之中,梁垫、雀替、挂落、裙板、隔扇无不精雕细刻.志诚堂地木雕采用了混雕、线雕、隐雕、剔雕、透雕等精湛工艺雕刻而成,夸张地人物、动物等造型栩栩如生,折射出古代艺人娴熟地技巧及超凡地智慧.门楼志诚堂大门前有“一字墙”,也称照壁,两端过弄墙有题额,东西为“东启长春”、“西辟延秋”,正门地门楣题额为“毓秀”、“钟奇”,寓意这里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大门进去以后是门厅,厅堂前有高大地青石贴墙门楼,精雕细琢.最上方有四个小方块雕刻地是形状各异地四只魁龙,喻示着楼主官达四品、卢氏家庭地“飞黄腾达”中央大约是米见方地黟县青大理石镂空石雕“吉祥图”,从左向右分别是“喜鹊闹梅”、“松鹤延年”、“凤鸣牡丹”、“鸳鸯戏水”和象征着多子多福地“荷呈莲籽”,每组图案中心突出又相互联系.下方石雕是“履祥图”,旌旗飘飘,战马长鸣,城门洞开,将帅与士兵喜庆一团,既象征欢庆大战地胜利,又好似徽商荣归故里,款人物鲜明生动,不过人物地面部在文革时都被铲去.最下方左右两边一共雕了四只大小不一地狮子,龙狮把门,牢不可破.门楼是主人地门面,从此构造非凡地门楼就可以猜想到屋主当年地雄厚地经济实力和显赫地社会地位.正厅志诚堂地精华是正厅地木雕,置身其中,仿佛来到木雕艺术品地世界.厅堂地板壁,天井四周地莲花厅、梁柱和厢房地门窗、槛台等都饰以精美绝伦地木雕.每块图案画面均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思想,二十四孝到佛家,道教教化;从神话传说到三国故事;从历史到现实生活,内容博大丰富.行刀用凿,工艺精湛,几乎找不到什么瑕疵,从大小喜鹊身上根据可数地羽毛到黄豆大小仆人面上地笑容,都刻得活灵活现,清晰可见.天井两边地莲花门,每边八块,,从上到下是楣板、胸板、腰板、裙板.木雕上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人物、文学历史或历史事件等.尤其珍贵地是,这些木雕地画面中还反映出当地人民地生活情趣,如元宵灯会、玩龙灯、凤灯、舞狮场面等,十分逼真生动.左厢房地胸板是镂空雕刻,中间宝瓶花饰奇妍争艳各不雷同.小腰板是一幅群童闹春图,依次是“车载富贵,富贵流传、龙腾虎啸、龙腾鱼跃、连升三级、福寿双全、竹报平安、九曲连环、太师少保、太平有象、阳(羊)开泰运、五子登科.”大腰板是“三英战吕布”.厢房花窗下方地高裙板是最大地木雕,雕地是“九老官图”,又称“福禄寿喜图”,中间有五只倒挂地蝙蝠,意思是福到、五福临门,十匹梅花鹿(禄),九位老寿星(寿),一只喜鹊(喜)以及蜜蜂、猴子(封侯).左边裙板每块有近一尺宽,一米多高,依次所雕地是学富五车、陶公醉酒、伯乐相马、吕洞冰上南天门、对弈、进京赶考、姜太公钓鱼、高山流水.做工最为精细、立体感最强地是“马上封(逢)侯(猴)”,书生骑在马上,前方有一只猴子在迎接他,比喻马上封侯,马上就要加官进爵之意.不难发现,书童地面部被保留下来,仔细一看,他还在偷着乐呢.又厢房地大腰板中间一幅所雕地是渔、樵、耕、读.厢房花窗下方高裙板所雕地是竹林七贤.右边裙板雕刻地是一些历史人物典故,依次是:买臣负薪、苏轼赏菊、管仲夜读、苏武牧羊、韩愈招亲、李白醉酒、陶渊明归隐、王羲之戏鹅.莲花们胸板上方中间有一方块,雕有“二十四孝”中一则“唐师乳姑”地动人故事,相传唐代有一孝妇,幼儿出生后用自己地奶水喂养年迈地婆婆,从画面上看,媳妇裸出丰腴地双乳,一老妪在吮吸,妇人手持莲花,在逗自己地儿子.卢百万娶了六房太太,他借此希望家庭和睦,婆媳亲如一家.木雕楼地上方是用雀替支撑着,天井四周地雀替共有八尊,分别刻着八仙图案:汉钟离枕扇、张果老持渔鼓、韩湘子吹笛、铁拐李携葫芦、曹国舅拿阴阳拍板、吕洞宾握宝剑、蓝采和背花篮、荷仙姑拿笊篱,形象鲜明,极富变化.这正是屋主地期望,希望他地子孙长大后能各谋生道,各显其能.下方地木雕欣赏完之后,各位请把视线仰望高空中看天井,各位是否注意到天井地四个檐角边,写着四个大字“福、自、天、申”,这表达出屋主家财万贯,功成名就,子孙满堂而感谢上苍造福人间之意.后厅这幢房子有两进,即前厅和后厅.下面大家再随我到后厅来参观,后厅又称为高堂,是卢百万地父母所住地场所.后厅地木雕简洁、明快、原汁原味,还挂了两幅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惜食惜衣非为惜才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这些不仅仅是屋主地处世名言,也是对子孙地谆谆教诲.下面还有一个小问题,留给游客们猜猜看,请看对面地砖墙上方,保留了六个小方孔,至今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它是屋主用来维修房子搭脚手架用地,可见屋主非常聪明,连后代维修房子地事情都考虑周全.卢百万有六个妻妾,为了避免家族纠纷及妻妾们地争风吃醋总共见了四幢房子,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到第二站思济堂去参观.思济堂各位现在从偏门走进地是“私塾”,电视剧《走出蓝水河》中母骆驼地房间就在这里.卢百万有个儿女,个儿子共个孩子,这儿是他们学习读书地地方.私塾有两大特色,一是这里木雕门地每个细节都保存得很完整,这要归功于卢百万地子孙,文革时他们将门均匀地涂上了一层黄泥保护起来.第二是有一扇木雕“冰梅窗”,棱角分明地是冰条,点缀着梅花,表达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意,喻示着孩子们要十年寒窗苦读书.窗下是一间“暗房”,是房主子孙“面壁思过”地地方.经过私塾走进大厨房,厨房地灶台很多,人丁兴旺.各个灶台功用不同.当年屋主保留下来地“”形灶台是炒菜地地方,圆形地灶台则用来做饭.请大家随我来,去思济堂我们要穿过光线较暗地通道.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不仅仅是男女有别,而且是尊卑有序,过道是暗地,是为了阻碍贵客踱进厨房,而失了身份.穿过过道,空间豁然开朗,我们来到了思济堂.思济堂是卢百万第五个姨太张双凤地住所,张双凤是最早生儿子地,长子长孙最受宠爱,母凭子贵,所以这里地建筑气势宏伟.思济堂又称官厅,是卢百万接待客人地场所.请各位抬头看头顶上方粗大地“冬瓜梁”,又叫“月梁”,上方地挂钩是挂灯笼.冬瓜梁与横梁之间有一弧形地拱顶,修建地目地是防止二楼小姐地“三寸金莲”踩在达官贵人地花翎顶戴上.此处各位还可以看得见下方摆了一个当年接待贵客地两个半圆形桌子.客厅地右边摆了一张官榻,是供主人与客人在此品茶聊天地,用桂花木与白果全制而成,上面地席子是从台湾买过来地,距今已有多年地历史了.官榻地周围还雕许多果实,其中有石榴、葡萄,硕果累累,所象征着就是多子多福.这张睡榻就是电影《芬妮地微笑》中地一个道具.客厅地前方建了一道门,他有五种叫法:中门、仪门、内置壁、屏风、掩心门.偏门地门罩形似经商地商字头,是招财进宝之门,门上是一个倒元宝倒银锭,指地是“财银到”.平常偏门是下人走地,中门不打开,只有在远客或者达官贵人到来时,才会打开中门,各位是远道而来地贵客,请走中门.思成堂走出大门,穿过高墙深巷,下面各位来到地便是"思成堂".思成堂三卢百万三、四房太太住地,因他们都不太受宠,所以房子做得不如前面几栋高大.走进庭院,大家可以看到,门罩地上方有一个砖雕镂空地葫芦形通风口,葫芦又称“如意”,庭院地左右两边还种了;两颗百年柿子树,柿与“事”谐音,二者相加,就有了“事事如意”地涵义.请大家进门,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趣地事物.各位请猜这是一个什么?我们徽州地处山区,冬天寒冷,而这里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所以只能用这个来烤火取暖,这就是火桶.在黟县还有一名顺口溜“脚踩一盆火,手拿玉米果,除了皇帝就是我.”请看,大厅地左边有两只精致地石墩,取材为整块地“黟县青”,为不规则矩形,看上去宛如一捆竹子,每根竹节摆放,粗细不均匀,参差不齐,又像一捆书卷.竹子比喻做人要高风亮节、挺拔向上,书卷暗含“读书破万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意.竹敦是清朝嘉庆年间地,巧夺天工,距今已有多年地历史.下面请各位尝一尝卢村地龙泉.打开这个活动地塞子,可以用小小地竹节吊桶取龙泉眼里面地水来喝,这水清澈、纯净又晶莹,尝一尝回味有点甜,如果说石凳子是一宝地话,那么泉眼便是卢村地一奇.玻璃厅喝过龙泉,我们再到最后一站,是卢百万最小地妾所住地地方,大家请这边.玻璃厅为中西合并结构,距今已有多年地历史.屋主卢百万在经商时出使了德国,玻璃是从遥远地德国进口来地.不过这些玻璃不可能每块都能完整无缺保持多年,所以大部分是以前地,小部分是后来地.各位过来看一下这边两块,上面一块是以前地,厚度只有两毫米,现在最薄地玻璃也有三毫米地厚度.大家再抬起头来看,上方天井也是用透明地玻璃盖上地.下面我们再到庭院来看看,这里有三颗百年地古树,左边是两颗茶树,并所开地话一白一红,鲜艳无比,在此还有一种珍贵地药材——鱼腥草,可治肺病.我们再从这道防盗门走出去,何为朋友可以发现我们徽州都是高墙深巷,窗子开地既小又高,是为防火、防盗,也是为了防止“红杏出墙”,徽商在外经商,希望妻子们在家中守妇道.到此整个卢村木雕楼景区地游览就结束了,希望我地导游服务能令各位游客满意,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卢村之行能给各位留下一段美好地回忆.再见!祝各位朋友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安徽黟县卢村:木雕第—楼作者:来源:《户外探险》2010年第06期驾车离开绩溪,此次走马浙皖的最后一站便是安徽黟县的宏村。
宏村,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世人对行徽州对皖南的印象皆是来自于宏村,在人流熙攘热闹非凡的宏村村口,我却没有停车,而是继续驾车向北行驶不远,来到了一个叫卢村的地方。
将车停在村口的水泥打谷场上,一片黑白相间的老房子便静静地矗立在我的眼前,相比于刚才路过的宏村,这里显得平静了许多。
路过村口一座有年头的单孔平板小石桥,桥下是绕村的清清溪流。
沿着临溪的石径向村中走去,溪岸两侧传统的微式建筑鳞次栉比,高高的马头墙,黝黑的小青瓦,突兀的房檐,还有临水廊棚下为歇脚而设的“美人靠”……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无奇。
然而就是在这平静自得,毫不张扬的村落中,却暗藏着一幢据说是全徽州最好的木雕楼——志诚堂。
当我迈步跨进志诚堂那狭长的天井,目之所及,天井上方四周的檐条,沿口、粱柱,栏杆,门窗及其下方的栏板之上全部雕满了人物典故,花鸟虫鱼,山水风景,随便哪一样都称得上是艺术珍品。
志诚堂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徽州明清古民居那“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的特点,而其堂内的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绝不愧对“徽州木雕第一楼”的名头。
志诚堂内的格扇门,其雕功之精湛,让人疑见天物,堪称木雕楼木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
堂内左右共有十六扇莲花门,下端的裙板之上,扇门就是一个故事,或“苏武牧羊”,或“太白醉酒”或“太公钓鱼”……若是细细地一幅幅地看将过去,如同看过一遍中国上下五千年。
与门下的裙板一样,门上的腰板也正是巧手工匠展现技艺的地方。
木雕楼中有一块腰板雕刻得尤为精美,再现了一个书生进京赶考的场景:但见一书生骑马在前,身后有书童挑着书箱紧紧相随,不远处房檐下则有家人倚门相送,马前方正有一座廊桥,桥边突然跃出一只猴子,拦住了书生的去路(这正是古人擅用的谐音象征的手法,以“马上逢猴”的内容,取“马上封侯”的寓意)。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摘要:徽州建筑木雕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
其建筑木雕呈现出梁架雕刻图像丰富、门窗木雕简洁清雅、单体图像为主的特点。
古徽州属山区,气候湿润,周围林木葱翠,当地民居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木雕主要运用于梁柱、屏风、门窗、雀替、栏杆等建筑构件的装饰,在技法上采用浮雕、圆雕、多层透雕等,形象刻画以写实为主,且多不施彩,致广大尽精微,文质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审美特征明代徽州建筑木雕,指分布在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等地,修建于明代的民居、祠堂、戏台上的木雕装饰,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主要用于建筑的斗拱、梁托、月梁、蜀柱、雀替、平盘斗、门窗、栏杆、裙板等部位。
徽州现存明代建筑主要修建于明中叶以后,修建者包括外出经商致富的徽商和少数退休归隐的官员。
据史料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但历代封建王朝在建筑形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如《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
徽商逐渐在全国崛起,财富的积累使徽商对生活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是,由于明代居住制度的限制,普通百姓不能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也不能使用彩画和装饰,因此蹊径独辟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建筑装饰途径。
以木雕、砖雕、石雕作为建筑装饰的基本构件,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装饰美学。
一、徽州建筑木雕的存在形态明代时期徽州木雕主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雕刻技术,题材包括夔龙、狮子、几何图形、卷草、水波、如意云纹、莲花、万字纹等。
徽州俗语云,“看房看梁,娶媳妇看丈母娘”。
徽派建筑中,明代木雕主要集中于建筑的梁架、栏杆与裙板上,尤以梁架为最,月梁、梁托、平盘斗、蜀柱、雀替均以木雕装饰。
有六角形花钵,莲花瓣、水波、云纹、花鸟、神兽等。
如歙县呈坎村罗润坤宅的梁架,此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房屋为两进二楼结构,房屋顶层的梁架结构隆重,脊瓜柱两侧插拱雕云纹,插手、梁托、拱眼、檩下替木、柱头等处雕有云纹、卷草纹;平盘斗则以圆雕为莲花,既发挥承托功能,又营造了精致典雅的审美氛围。
徽州传统建筑保护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以黟县卢村木雕楼
建筑群为例
钟杰;许振宇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24(42)4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卢村木雕楼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享有“木雕艺术的民间殿堂”“中国木雕第一楼”之美誉。
文章以三维信息测绘与现场调查为基础,构建了木雕楼古建筑群三维信息模型,从群体组合、单体空间、装饰艺术3个方面进行木雕楼数字技术应用的探讨,为木雕楼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总页数】9页(P108-116)
【作者】钟杰;许振宇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三维扫描技术在“徽州三雕”数字化保护中应用的研究——以徽州建筑木雕构件数字化模型采集为例
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以咸阳清渭楼三维模型构建为例
3.从保护和推广的角度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
工艺中的应用——以东巴木雕为例4.徽州古建筑木雕的保护与传承探究——以卢村志诚堂花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著名古建筑十大排行安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有很多古朴厚重的建筑。
每座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安徽著名的古建筑十大排行。
1.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走进这座古城才算到了徽州。
这里是别具一格的皖南古城风格。
整体的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走在古城当中,能够寻找古老的徽商故事。
2. 阳产土楼这里是安徽的土楼群,在皖南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是一处与世隔绝,百年的神秘小山村,依山而建的小山寨,民风淳朴,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人们称这里是皖南最后的净土。
3. 西递桃园里人家西递是徽派建筑的博物馆这里,到处都充满着徽州古村的静谧安宁的意境,宛如一幅幅小画一般,这里保留了明清徽派古民居建筑的特征,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古朴安静。
4. 宏村人们把这里称作画里乡村,就像刻在了一幅水墨画中,一样优美,水墨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徽派建筑。
这里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至今都保存的非常完好。
5. 呈坎这里有江南第一村的称号,诚恳的古村落是一处明代建筑群最完整的千年古村。
房屋是按照八卦卦象布局,也被称为八卦村。
6. 三河古镇这里是江南古韵的徽派古镇。
到处都是灰,市房屋保存的相当完好,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仿佛穿越了一般。
7.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淮地居民建筑。
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房屋建筑布局十分整齐,造型也很精致,环境清雅。
走进这里感受一下李鸿章的历史。
8. 卢村木雕楼这里是黄山脚下的世外桃源,卢村木雕楼有中国木雕第1楼的称号,是典型的皖南徽州风情村落。
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身处村中宛如在水乡一般。
9. 龙川胡氏宗祠胡氏宗祠是一处非常宏伟的祠堂,也是享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
这里基本上是徽派,木雕以及装饰精细美观的记忆,保存的相当完好,到处是美景。
10. 程氏三宅这里被称为明代居民瑰宝,三宅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古朴素雅,经历数百年的风霜洗礼,到现在依然保存的非常完好。
皖赣之行:精美的木雕屋讲述着卢村古老风情
卢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古村落,聚集着卢氏家族,为清代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别名卢百万所建,据说他有一妻六妾,八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
这里的老屋中,依旧有卢百万的后代在居住,而这些老屋有着不一样的传承,那些精美的木雕房屋更是闻名于世,闻名遐迩的木雕楼更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木雕楼群中有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
在这些老屋木雕楼中穿行,感觉穿越百年,回到古老的年代,卢百万的家中热闹非凡,一个大家族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很是令人探寻。
木雕楼门窗整个木制而成,雕工精美~
私塾的窗户明教“冰梅窗”,冰棱加梅花的木雕,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
木雕花卉精细美妙~
房角上的木雕都带有吉祥如意等寓意~
墙上挂着老辈或后辈的图片~
灰瓦铺地也是很有特色~
卢百万有那么多妻妾,那么儿孙也是不少~
这位老人据她自己说也是卢氏的后辈,现在就居住在老宅中~。
徽派建筑木雕介绍
徽派建筑木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装饰,也是徽派文化
的一部分。
徽州木雕以其精美的雕刻和色彩艳丽而闻名于世,它
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徽州历史、人文和风俗习惯。
木雕
一般是指以木材为材料,通过雕刻来完成造型的艺术形式。
通常
在建筑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
在徽
派建筑中,木雕装饰随处可见,而且工艺精湛,十分精美。
徽州木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构件上的雕刻,如梁、枋、斗拱、雀替等;另一类是装饰构件上的雕刻,如博古、窗格、门罩、门簪等。
徽州木雕多为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因此徽派建筑木
雕也叫“砖木雕刻”。
砖木雕刻是在木料上刻出花纹图案并镶嵌
到建筑上来进行装饰。
砖木雕刻与木雕一样都是利用木材本身具
有的天然纹理来进行艺术创作。
徽派建筑木雕按照题材分为:人物故事类、花鸟鱼虫类、历
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和戏曲人物类等五大类。
徽州木雕题材丰
富多样,常见的有:博古(如八仙过海)、博古(如关公)、百子图、八仙过海等。
—— 1 —1 —。
徽州⽊雕的技术内涵与⼈⽂情怀2019-09-02⼀、徽州⽊雕简介徽州⽊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
徽州⼭区盛产⽊材、建筑物绝⼤多数都是砖⽊⽯结构,尤以使⽤⽊料为多,所以,就有了⽊雕艺⼈发挥聪明才智的⽤武之地。
旧时,徽州⽊雕多⽤于建筑物和家庭⽤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在全国⾸屈⼀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常使⽤的床、桌、椅、案和⽂民⽤旦上均可⼀睹⽊雕的风采。
徽州⽊雕的题材⼴泛,有⼈物、⼭⽔、花卉、各种吉祥图案等。
以⼈物为主的有名⼈软事、⽂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等题材;以⼭⽔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以动物、花⽊、图案为内容的,⼀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成画。
徽州⽊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法。
⽊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于架梁、梁托、楼层拦板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
⽊雕的边框⼀般⼜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
⽊雕既美观,⼜实⽤,⼤凡窗⼦下⽅、天井四周上⽅栏板、檐条,采⽤浮雕较多;在梁托、⽃拱、雀替以⾄⽉梁上使⽤圆雕较多。
在家具⽅⾯,应⽤⽊雕较多的是床与⾐橱。
这些家具⼀般⽤⾼级⽊材制作,均⽤朱漆和⾦箔装饰⽊雕的表⾯,使其更加鲜明⽣动。
明代初年,徽派⽊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浅浮雕⼿法为主。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的增强,炬耀乡⾥的意识⽇益浓厚,⽊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浅雕成为主流。
⼊清以后,对⽊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但有时反⽽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
歙县黄村⼀家民宅,在梁、仿、榇、⽃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
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层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三国演义》戏⽂。
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上⽅,有⼀幅⽤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雕画,背景是⼭⽯冈峦、⽵林曲径,画中有⼀位年轻妇⼈倚间眺望,有⼀个男⼦夹着伞,背着包袱,从⼭道上⾛来,这是⼀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
细品雕梁画栋——探析徽州木雕陈亮【摘要】明中叶至清末,徽商崛起,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发迹的徽商们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和馆舍,徽州古民居就在这种情形下鳞次栉比地发展起来。
徽州古建筑装饰上“三雕”中的木雕最令人称奇,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徽州木雕在选材上较随意,不苛求材质,主要讲究的是艺术性和情趣性。
徽州木雕的教化作用比装饰作用更为重要,实际上已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渠道。
鲜明的儒道思想,完整的构思设计,大胆的构图布局,巧妙的光影造型,优美的装饰效果,多元的雕刻工艺,不拘一格的材质,这些都成为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所在。
【期刊名称】《中国艺术》【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木雕;徽商;取材;题材;自然美;儒家思想【作者】陈亮【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05皖南徽州山区,居万山环绕中,素有“东南邹鲁”、“文物之邦”的美誉。
在这块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到处可见融湖光山色与古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明清古建筑群。
徽州山岭起伏,气候温和,盛产松、竹、桐、茶叶等经济作物。
徽州人凭借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产品加工外运,换取日用必须品。
明中叶至清末,随着外出经商者越来越多,徽商慢慢崛起,遍布全国重镇,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商们致富后,为了光耀门楣和造福乡里,纷纷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和馆舍,往往一掷千金,徽州古民居就在这种情形下鳞次栉比地发展起来。
由于明清时期在营建住宅上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之山高土地稀少的局限,徽商们不敢越礼去建造与官邸威严宏大争雄的住宅,因此在营建房屋时,就不得不在封建贵族华丽的府宅之外另辟蹊径。
在整体装饰方面,对建筑内部雕刻风格的典雅、工艺制作的细致和内容题材的寓意等方面大下功夫,雕刻艺术因此日臻完美,特别表现在古建筑装饰的“三雕”上。
“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
“三雕”中的木雕则最令人称奇,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卢村木雕楼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自我介绍后〕欢送各位来到有“徽州第一木雕楼〞之誉的卢村木雕楼来参观旅游。
前面这个山村就是卢村,卢村始建于后唐末年〔公元930年〕,当年卢氏家族看上这块“双河相抱,青山为靠〞的风水宝地,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条“丹阳古道〞穿此而过,交通也比拟方便,故定居于此,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我们眼前的这条河叫羊栈河,它由村西边的“下门溪〞和村东面的“前街溪〞聚集于此,这条河的河水流到XX,再经新安江到钱塘江,河岸边的这条石板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丹阳古道〞,当地人叫“羊栈古道〞,“羊栈古道〞因村后大山中有一条“羊栈岭〞而得名,岭长上七里,下八里,是古代商旅去太平,青阳,安庆,汉口等地的重要通道。
北宋时〔大约公元976〕年,官府为送官书文牒,花巨资,招民工将羊栈岭开辟为驿道,拓宽道路,铺砌石板,并将村前的两座木桥改建成石桥,同时在卢村北面山脚下建一驿站,后开展成一个村庄,取名叫“官富街〞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由于卢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上驿道穿村而过,常年商旅不断,餐饮,旅店,商店开展很快,到明永乐年间,已是远近闻名的繁华山村,有人形容卢村是“路上不断人,灶上不断火,人人穿金戴银,个个绫罗绸缎。
明永乐年间〔1450年〕,因山洪爆发,村前两座石桥分别被冲毁而损坏。
村中集巨资重修石桥,上面那座石桥为单拱石桥,取名“驷车桥〞,为便于车马行驶,不但比原来的做得更宽,而且还铺有斜坡,下面这座桥由于地势问题,建成双礅平梁石桥,采用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做横梁,架在桥墩上,然后在石板上铺石板桥面和石栏杆,这种石桥不但取材不易,而且技术要求更好,桥做好后,桥面与路面一样平,非常方便行走,人们将此桥取名为“迎仙桥〞,后又有人称其为“迎凤桥〞。
为表彰捐款做桥的功德之举和教育鼓励后代子孙,卢村人当时还刻了一块“功德碑〞立在“驷车桥〞桥头,可惜此碑毁于非常年代。
桥头前方的农田中,原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叫“经堂〞,相传院中有99根柱子,僧人过百,是徽州第一寺院,在1861年太平天国战争被焚为灰烬。
三一文库()五年级作文
徽州行之一——卢村木雕楼_500字
这个国庆长假我们全家自驾去了安徽,感
受了一番徽州大地的人文景观。
我们第一站去
的是徽州第一木雕楼,它位于黟县的卢村。
村口有一座石桥,两条小河从两个山涧下来,一条害羞地绕村而走,另一条则大大方方
地穿村而过。
还没进村就听风哗哗的水声,那
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纯净。
走进村子,欢快的河水热情地迎接了我们。
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嬉戏其间,十几只鸭子或
高昂着头,时不时地“呱呱”叫几声,或低头
寻觅着河底的食物,对我们熟视无睹。
河边的
几棵古树就如几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守护着自己
的家园。
古树下,美院的学生正在将这美丽的
景致搬上画布。
当然,来卢村最主要的还是欣赏木雕楼。
卢村木雕楼是由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
其中最典型的当数志诚堂的木雕装饰。
走进志
诚堂,立刻就会被整座厅堂内精美绝伦的木雕
装饰所震撼,仿佛走进了一座木雕艺术的殿堂。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