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作品以及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37.40 KB
- 文档页数:5
田汉简介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湖南长沙人。
生平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成就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
《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京剧新歌剧戏曲合集新雁门关金钵记江汉渔歌田汉戏曲集武松与潘金莲情探新平剧田汉戏曲选白蛇传西厢记岳飞谢瑶环理论集书信集散文集回忆录文学概论抗战与戏剧三叶草田汉散文集影事追怀录爱尔兰近代剧概论文艺论集日记合集银色的梦南国社史略南国的戏剧田汉论创作蔷薇之路续银色的梦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
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其中尤以《咖啡店之一夜》和《名优之死》为最。
《咖啡店之一夜》通过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
田汉先生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人田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演绎的一首优秀歌曲,它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这首国歌的作词人是田汉。
田汉(1898年-1968年),原名田家英,字师洋,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影视剧编剧和翻译家。
田汉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他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并且思想上秉持着进步的观念。
田汉曾经在北大留学时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了革命思潮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他积极参与了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需要一首新的国歌来体现新中国的精神风貌,同时激励全国人民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田汉应邀参与了国歌的创作工作。
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田汉秉持着“写人民、为人民”的原则,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融入到词中,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这首歌以其激昂豪迈的旋律和深沉嘹亮的歌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广泛传唱和演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图腾。
这首歌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更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力量。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壮丽篇章。
田汉的词作中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
除了《义勇军进行曲》,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和诗歌,如《黄河大合唱》、《春天的故事》等,都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
田汉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他的创作和付出将永远被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总而言之,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人,他通过这首歌曲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融入其中,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田汉的唯美主义倾向研究——以《名优之死》为例田汉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唯美主义倾向而闻名。
尤其是他的小说《名优之死》,描绘了一个充满遗憾和痛苦的人生境遇,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的热情。
《名优之死》讲述了一个名叫明儿的女子悲惨的一生。
明儿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展示出非凡的才华和美貌。
然而,由于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努力不足,她一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通过明儿的经历,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的残酷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无助。
在小说中,田汉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明儿的内心世界。
明儿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热爱与呈现在她的一言一行中。
她美丽的容貌和动人的歌喉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但是她却很少得到真正的赏识和尊重。
她在表演中的全情投入和对舞台的热爱,让人感受到她的真诚和灵魂深处的渴望。
田汉通过明儿的艺术追求,展示出了对美的向往和追寻,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对艺术和美的高度重视。
在小说中,田汉通过对明儿经历的描写,突出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明儿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受的苦难和挫折,使她的幸福变得更加珍贵和无法承受之重。
她的一生悲苦而短暂,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田汉通过明儿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思考。
他呼吁人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自己内心的追求,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
在《名优之死》中,田汉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慈悲之心。
明儿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困苦,让人深感她所承受的无尽的压力和痛苦。
然而,她却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美和艺术成为了她生命中唯一的寄托和力量源泉。
田汉通过明儿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传递出了对美和爱的无尽热爱和深深的敬意。
通过对《名优之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田汉在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他通过对明儿一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艺术的崇尚。
从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田汉对人类存在的一种深刻思考和追问。
他试图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呼唤人们对美和爱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获虎之夜》读书笔记《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在1922年的作品,《获虎之夜》的故事发生在长沙的山里,作者通过黄大傻和猎户的女儿莲姑的自由恋爱与魏福生的封建门第观念的冲突,塑造了两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黄大傻命运多桀,爹娘相继去世,没机会读书,手艺也没学成,后来沦为乞丐,每晚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
不论是从他自己说的“每晚都来看姑娘家的灯光”还是从旁人对他“可怜这孩子已经是个颠子了”都能看出他的悲剧命运,那一连串大篇幅的自述更是把这种“悲”层层堆叠。
随着自己家道中落,黄大傻也就跟着沦落了。
可以想象,在大傻这个年纪,应正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时,有鸿鹄之志、满腔抱负,但他却过着要饭过活的日子。
他有学手艺的机会却一再地放弃,对于自己的当下、未来可以说毫无把握、无能为力。
可以说,黄大傻对自己的“活”没有根本的信念,他的生命力极端脆弱。
正如他所说:“一个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亲戚朋友的孩子,白天里还不怎样,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真是凄凉得可怕呀!烧起火来,只照着自己一个人的影子;唱歌,哭,只听得自己一个人的声音。
我才晓得世界上顶可怕的不是豺狼虎豹,也不是鬼,是寂寞!”对一个生命力极端脆弱的人而言,他活下去的唯一支点就是爱。
他就像飞蛾一样,只想靠“莲姑娘窗上的灯光”更近些,因为只有这样可以重温往昔父母都在时的温暖的日子,就像“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玩的时候一样”。
这种爱,是他生命的原动力,滋养了他脆弱的生命。
在对莲姑的眷慕背后,隐含的是一个敏感少年小心拾掇起自己生命力的种子,并期望其发芽的热切的心。
“世上没什么东西能拆得开我们的手。
”这不是某部爱情电影的煽情桥段,而是出自莲姑——一个淳朴的山村姑娘之口。
从小孩子起模模糊糊的意思,到成人以后的矢志不渝,莲姑有着当代妇女最珍贵的品质:忠贞。
这让这个人物很容易与观众拉近,博得好感。
在封建门第观念的冲突下,莲姑这样一个弱女子能不畏强暴,绝不屈从那份包办婚姻,这个背后,并不单单是忠实自己的情感,也不单单是捍卫这段爱情,而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自由。
田汉,乳名为和儿,学名寿昌,笔名陈瑜、首甲、邵伯、陈哲生等等。
田汉拥有剧作家、戏曲作家、小说家、诗人等等不同的身份。
那田汉的代表作品有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田汉代表作田汉出生于贫困家庭,但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
田汉早年留学于日本,之后开始了戏剧活动,写过很多著名的话剧,并且还成功改编过一些戏曲。
田汉代表作主要是戏曲方面的作品,他在戏曲、话剧方面有很大成就。
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的话剧代表作之一。
这个作品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以湖南山村为主要背景,描写了猎户魏某因为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断绝了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并且让她嫁给其他人。
表兄因为思念表妹,常常在山上眺望莲姑的灯盏。
一天晚上,魏某想要猎取虎皮来为女儿增加嫁妆,结果黄大傻中枪,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莲姑一直守着他。
后来又被魏某给强行拆散,还打了莲姑,黄大傻最终自杀而死。
这部话剧主要表现了当时青年对于执着的追求以及内心的痛苦,同时泄露了黑暗的封建统治。
通过对两个主人公的塑造,歌颂了一对男女为了自己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
话剧《名优之死》也是田汉代表作之一。
剧本主要描写了一位叫做刘振声的主人公,刘振声作为一名著名的京剧演员,他对待艺术认真、严谨。
他的徒弟在有点名气之后被恶霸所腐蚀,刘振声为了正义从而进行了抗争,结果在恶势力的压迫下,不幸死在了舞台上。
主人公是以刘鸿声为素材,揭露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辛酸和悲苦的遭遇,是一个十分真实的案例。
文学家田汉简介田汉,乳名为和儿,学名寿昌,笔名陈瑜、首甲、邵伯、陈哲生等等。
汉族,湖南长沙人。
田汉拥有剧作家、戏曲作家、小说家、诗人等等不同的身份。
1968年,田汉因为不幸被迫害而死。
田汉的故乡是湘戏、影子戏盛行的地方。
田汉少年的时候常常骑在叔叔们的肩上去看戏。
参加学生军后,因为当时看戏不要钱,田汉就常常跑到看戏的地点去看京戏,在这种戏剧的氛围和影响下,田汉初步掌握了戏曲的形式,懂得了一些相关戏曲处理的办法。
生之意志田汉梗概生命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蕴含着无穷的意志和力量。
意志是我们生存和奋斗的动力,田汉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生命的意志和力量。
本文将通过对生之意志和田汉的作品的梗概,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之意志是指生命中的动力和决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它推动着我们前行,克服困难,追求梦想。
生命中的意志可以来源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也可以来自于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
意志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使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退缩。
正是这种意志,让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田汉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意志。
他的作品《我的中国心》是一首经典的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热爱。
这首歌曲激励着无数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
田汉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们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意志和动力。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这些追求和价值观构成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和生存,更是要追求真理和美好。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努力,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实现自己的价值。
田汉的音乐作品正是通过表达对真理和美好的追求,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意志和力量。
生命的意志还体现在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勇气。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生命的意志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动力和勇气,它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辛。
田汉的音乐作品正是通过表达对困难和挫折的坚韧和勇气,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
生命的意志还表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关心和帮助他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意志是我们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的动力和决心。
田汉的音乐作品正是通过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意志和动力。
生命是宝贵的,它蕴含着无穷的意志和力量。
田汉的什么作品写寄人篱下的青年白色和服云猎户的女
儿人格的恋爱
《获虎之夜》
田汉的早期话剧剧本。
写于1921年。
剧本写贫苦儿黄大傻与富农魏福生之女莲姑相恋,终因贫富悬殊未得结合;在莲姑被迫出阁前夜,大傻前往探视,却误中魏家打虎的猎枪身受重伤,虽与莲姑见上了一面但终于悲惨死去。
剧作反映了封建门第观念和包办婚姻给予青年之苦,颇能激动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之心。
作品以捕虎故事为剧情核心,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的长篇独白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体现了田汉早期剧作所常有的浪漫主义色调。
田汉故事总结1. 田汉简介田汉(1899年11月7日-1968年10月31日),字翰南,江苏金坛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化活动家,著名广播剧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田汉从小立志做一名文化工作者,他的父亲是金坛的鸥鹭书院办事人,很早就接触到了文化和书法。
他曾获得过多次书法奖项,在文学上也展现出天赋和热情。
2. 田汉的作品田汉的作品以广播剧为主,作品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在广播及文艺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著名作品包括《武松打虎》、《曹操和杨修》、《季札刺股》等。
这些作品都以历史传说和古代故事为背景,通过广播剧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些作品具有悬疑、刺激、有趣等特点,很受听众和读者的喜爱。
田汉的作品除了在广播上广泛传播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3. 田汉的影响田汉的作品不仅在广播和文艺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田汉的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和读者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
这些作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受众,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传递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田汉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宣传鼓舞的作用。
他的作品以英雄和抗日战士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勇气、智慧和顽强精神,激励了广大人民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田汉在广播剧创作上的突破和探索也为中国广播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将小说、戏剧和音乐等元素融入广播剧创作中,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广播剧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田汉的评价田汉被誉为中国广播剧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的作品精彩纷呈,给中国广播剧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荧屏的节目,更是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的文化产品。
田汉通过作品传递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正能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田汉的作品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台词,深受大众喜爱。
田汉创作国歌的故事
【一、田汉的生平简介】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诗人。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戏剧事业,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国歌创作背景】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决定创作一首具有民族气节和凝聚力的国歌,以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敌斗志。
【三、田汉创作国歌的过程】
田汉在创作国歌时,深感责任重大。
他回顾我国历史,缅怀先烈,激发起无尽的创作灵感。
在多次修改和完善后,他终于创作出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首国歌歌词激昂、悲壮,凝聚了民族精神,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抗敌决心。
【四、国歌的影响力及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国歌,影响了几代人。
它在全国抗日战争期间,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斗志,成为民族解放的号角。
新中国成立后,它被定为国歌,继续发挥着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五、总结】
田汉创作国歌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担当,更见证了我国人民在
民族危亡时刻,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决心。
田汉秋声赋一、前言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人们往往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感到心情愉悦。
秋天的景色美不胜收,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而在秋天里,田汉的声音更加婉转动听,可以让人沉浸在其中,享受到秋天的美好。
二、田汉秋声的魅力1. 田汉的声音田汉是一位享誉音乐界的作曲家和歌手,他的声音深情动人,婉转悠扬。
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田汉都能够通过他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感受。
2. 秋天的意境在田汉的歌声中,秋天的意境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绪万千的季节。
而田汉的声音恰恰能够将这种意境传递给人们,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深邃。
三、田汉秋声的代表作品1. 《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是田汉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爱国的心声,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田汉用他婉转悠扬的声音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无数的听众,让人们感动不已。
2. 《牧羊曲》《牧羊曲》是一首充满田园风光的歌曲,歌词描绘了大自然中宁静祥和的景象。
而田汉的声音更是为这首歌曲增添了几分温暖和欢快。
3. 《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一首富有纪念意义的歌曲,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困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田汉用他深情的声音唱出了这首歌曲中的每一个字句,让人们感同身受。
四、田汉的音乐影响田汉是中国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他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无论是在红色经典歌曲的创作上,还是在岁月留声的演唱中,田汉始终秉持着对音乐的真诚和热爱。
他的音乐作品被很多人所喜爱,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五、总结田汉的秋声赋给了我们更多的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深邃。
田汉的音乐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几代人。
对于喜欢田汉音乐的人来说,他的音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
摘要:
一、田汉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四、歌曲的影响和地位
五、总结
正文:
【一、田汉简介】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歌词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推动了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义勇军进行曲》。
【二、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严重时期。
全国上下,抗日的烽火蔓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田汉深感民族危机,希望通过歌曲鼓舞全国人民奋起抗日。
【三、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一天,田汉在上海的一家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反映我国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的影片。
影片中的抗日英雄们誓死抵抗侵略者的英勇形象激发了田汉的创作灵感。
他回到家中,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随后,作曲家聂耳主动请缨,为这首歌词谱曲。
在聂耳的精心创作下,《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了。
【四、歌曲的影响和地位】
《义勇军进行曲》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成为全国抗日军民的战斗号角。
新中国成立后,它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国家的象征。
这首歌传唱不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五、总结】
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唤起了民族觉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1913年-1991年),本名田友田,祖籍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家、词作家、艺术教育家。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在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任教,并积极参与革命文艺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田汉的创作历程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歌,广泛传唱,被誉为中国革命歌曲的经典之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创作始于1938年。
当时,田汉应延安中央党校音乐课教员唐维炯的邀请,为一首曲调取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曲》的歌曲填写歌词,用以教导红军战士关于纪律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曲调太过于复杂,无法通俗易懂地表达出纪律的内容,唐维炯创作了另一曲调,即现今广为人知的《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在填写《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时,秉承了中国陕北民歌的特色,运用了朴实、激昂、深情的语言,向广大革命战士表达了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的信仰。
词的内容主要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歌颂了中国军民对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以及坚决用人民战争反对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他用直接明了的语言,让每一个人都能迅速理解和接受这首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开来,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了一首激励人心的军歌。
田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歌词创作家,也是音乐教育家和艺术教育家。
他曾在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担任教职,并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
他的创作和教育成就为中国音乐发展,尤其是中国歌曲创作和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引领下,中国音乐创作呈现出独立自主、民族风格浓郁的特点。
田汉的作品不仅流传于中国,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总而言之,田汉是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和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正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为中国的抗战岁月增添了英勇的氛围,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田汉通过他的音乐和词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颗耀眼之星。
田汉简介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湖南长沙人。
生平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成就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
《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
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其中尤以《咖啡店之一夜》和《名优之死》为最。
《咖啡店之一夜》通过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
《名优之死》通过刘振声与强大的邪恶势力的斗争,更让人感到振奋鼓舞。
而到了30年代,田汉已经完全接纳了马列主义思想,他的立场又开始逐渐转向贫苦的工农一边,于是他的的剧作也开始着力宣扬民众反抗压迫求、寻求解放的斗争精神,如独幕话剧《梅雨》,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工人的生活与斗争,描绘他们生活苦难,同时借此歌颂和赞扬他们的反抗压迫剥削的精神。
同时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田汉开始响应时代的号召创作出了一批旨在宣扬抗战的戏剧,这类作品宣扬和表现抗日爱国的精神,鼓励人们前往最前线为国家流血斗争,这类剧作中的杰出代表有如《回春之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