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中毒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乌头碱中毒概念嘿,大家知道不,有一种东西叫乌头碱中毒,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乌头碱,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
你想想看,平时咱们吃东西都得小心谨慎呢,万一不小心吃到了含有乌头碱的东西,那可麻烦啦!就好像你走在路上,突然掉进了一个大坑里,让你措手不及。
乌头碱一般存在于一些植物里面哦,像什么乌头、附子之类的。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些植物看着没啥特别的呀,但是你可别小瞧它们。
这就好比一只看起来温顺的小猫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伸出小爪子挠你一下呢!要是不小心中了乌头碱的招,那身体可就会有各种不舒服啦!可能会心跳加速,哎呀呀,那感觉就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还可能会觉得嘴巴发麻,这可不是吃了花椒的那种麻哦,是很难受的麻。
甚至有的人还会呕吐、腹泻,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咱可不能等中了招才后悔呀,平时就得注意。
就像出门前要看看天气,咱吃东西前也得了解了解。
别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就往嘴里塞,万一里面藏着乌头碱呢?那不是自找麻烦嘛!而且呀,要是有人告诉你什么偏方,用含有乌头碱的植物来治病啥的,你可千万别轻信。
这就跟有人跟你说走一条小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结果你走进去发现是条死胡同一样,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还有哦,家里要是有这些含有乌头碱的植物,可得放好了,别让小孩子拿到。
小孩子不懂事,万一不小心吃了,那可咋办呀?这就像家里有把锋利的刀,你肯定得放好,不能让小孩子随便碰到呀。
总之呢,乌头碱中毒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平时多留个心眼,别给自己惹上这个麻烦。
咱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让这个小恶魔离我们远远的!这可不是吓唬你哦,真的要记住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65例急诊救治体会乌头碱(Aconitum alkaloid)是一种天然毒物,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是乌头属(Aconitum)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毒性成分。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常因误食乌头属植物或过量使用这些植物的药材或药物而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因此,对于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救治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临床案例出发,总结乌头碱类药物中毒65例急诊救治体会。
基本情况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在临床上为常见的急诊毒物事件之一,该类药物的毒性依其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剂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表现为口鼻烧灼感、口干、呕吐、腹泻、头昏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也有些患者在摄入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猝死等危重症状。
乌头碱类药物主要来源于乌头科(Aconitum)植物和其药材或药物,常误食或过量使用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饮片等,甚至因自制药酒、药膳而中毒。
案例一:男性,42岁,误食乌头草粉末12g,口服后感觉口干、头晕,随后出现呕吐和肢体麻木,面色苍白,伴畏寒、出汗,被送至医院急诊。
案例二:女性,29岁,口服乌头丸20g,出现呕吐、腹泻、心慌、呼吸急促,就诊急诊科。
急诊救治针对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救治,需要快速确定病情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掌握好中毒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抢救措施。
一、快速处理患者针对中毒患者,第一时间需要迅速的处理,将其隔离至安全地点,避免二次受到药物影响。
对于昏迷、呼吸困难等危重中毒患者,应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1.1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昏迷患者,要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同时检查气道有无异物堵塞,如有异物立即清除堵塞物。
使用吸氧设备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
1.2 循环支持保持患者循环和呼吸的稳定十分重要,危重患者应予以静脉液体复苏,如高压氧疗法对缺氧性紫绀有效,可尽早实施。
二、剂量限制针对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临床上治疗的关键是剂量限制。
乌头碱中毒中药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枯燥母根,药性为性辛、苦、热,有大毒,成效为祛风胜湿,温经止痛,主要应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不仁、筋脉挛痛。
乌头碱中毒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毒性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兴奋迷走神经,致心律失常及心动过速等,由于延髓中枢麻痹而产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又因麻痹运动中枢而致肢体活动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病症有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严重病症有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吸肌痉挛,最终可窒息,心血管病症有心悸、胸闷、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总之,乌头碱中毒的危险性大,尤其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
如果必须服用川乌、草乌等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宁少勿多同时给予中药生姜、生甘草各15g,银花18g,水煎服,以解毒,促进毒物排泄及对症治疗,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多种,主要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口服0.2 mg即能使人中毒,3~5 mg可致死。
中毒与有无炮制和用量及煎煮时间有关,生服毒性最大。
一般中毒剂量:草乌3.0~4.5 g,川乌3~90 g。
乌头碱中毒能直接抑制窦房结,产生异位节律,亦可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包括交界性心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抖等。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
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
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
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
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
乌头碱中毒案例乌头碱中毒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中毒事件,常见于误食乌头或药用乌头超量服用。
乌头是一种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毒草,它含有乌头碱等多种有毒成分,一旦误食或超量服用就会引起严重的中毒事件。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起乌头碱中毒案例,以便提醒大家警惕这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该中毒案例发生在某农村小镇,一名69岁的老年村民小张在自家后院不慎误食了野生的乌头植物。
当时他误以为这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便采摘回家烹饪食用。
没想到不久之后,小张开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和心悸等症状。
家人发现后急忙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就诊。
在医院,医生对小张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并了解了他误食乌头的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小张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初步诊断为乌头中毒。
随后,医生紧急对小张进行了洗胃和使用特效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经过一番的紧急处理,小张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情况逐渐好转。
通过这一起乌头碱中毒案例,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乌头中毒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一旦误食乌头,人体很容易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迷和死亡。
我们在野外采摘植物时务必要慎重,切忌盲目食用未经识别的植物。
对于乌头这种毒草,更是要杜绝误食的可能性。
在应对乌头中毒事件时,我们需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患者的误食情况。
医生会依据患者的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洗胃、使用解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性治疗等。
在现场急救时,家人或目击者要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中毒过程信息,以利于医生科学判断和救治。
加强对乌头的认知和警惕也是预防乌头中毒的重要措施。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要加强对野生植物的识别和知识普及,特别是那些易与食用植物混淆的野草,比如乌头。
村民们在野外采摘植物时要进行仔细辨认,以免误食毒草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
乌头碱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事件,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急诊科乌头碱类植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常规乌头碱属毛茛科,主根为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的有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铁棒锤、黄花乌头等。
乌头性热,味辛苦,全株有毒,以根最毒。
乌头碱类中草药具有祛寒、散风、温经、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腰腿痛、跌打损伤、抗风湿及滋补温阳等,治疗剂量有强心作用。
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口服乌头碱0.2mg 即可导致中毒,致死剂量2~4mg。
一般生药中毒剂量:川乌3~90g、草乌3~4.5g、附子30~90g。
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低,一般煎煮3~4小时后乌头碱几乎全部破坏。
(一)病因服用过量或用法不当。
煎煮时间过短或生用以及配伍不当等,均可致中毒。
乌头类药物泡酒服用或与酒同服更易引起中毒。
中毒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二)临床表现口服中毒者,首先表现口腔及咽部黏膜刺痛及烧灼感,舌及口腔周围有麻木感,言语笨拙。
当药物被吸收后约0.5h 即可出现下述症状:(1)神经系统: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而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
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
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循环系统: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发绀、急性肺水肿,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少数有里急后重、血样便,酷似痢疾。
(三)急救措施常规急救措施:催吐、洗胃、导泻、利尿、补液。
(1)口服乌头碱中毒应立即催吐和洗胃。
可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2%食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尽可能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症状轻微者,口服甘草绿豆汤解毒。
催吐和洗胃必须在无惊厥抽搐、呼吸困难及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下进行。
中药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药性为性辛、苦、热,有大毒,功效为祛风胜湿,温经止痛,主要应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不仁、筋脉挛痛。
乌头碱中毒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毒性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兴奋迷走神经,致心律失常及心动过速等,由于延髓中枢麻痹而产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又因麻痹运动中枢而致肢体活动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症状有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严重症状有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吸肌痉挛,最终可窒息,心血管症状有心悸、胸闷、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总之,乌头碱中毒的危险性大,尤其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
如果必须服用川乌、草乌等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宁少勿多同时给予中药生姜、生甘草各15g,银花18g,水煎服,以解毒,促进毒物排泄及对症治疗,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多种,主要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口服0.2 mg即能使人中毒,3~5 mg 可致死。
中毒与有无炮制和用量及煎煮时间有关,生服毒性最大。
一般中毒剂量:草乌3.0~4.5 g,川乌3~90 g。
乌头碱中毒能直接抑制窦房结,产生异位节律,亦可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包括交界性心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
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
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
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
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
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躁、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
中毒原因大体如下:煎煮时间太短乌头类入煎剂,一般要求久煎,即煎煮1小时以上,可减低其毒性。
乌头类药物含有毒性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化学性质小稳定,经加热、水煮后,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毒性只有乌头碱的1/200~1/500。
由于病者忘记医嘱,或中药调剂人员交代不清,或病者煎药嫌麻烦等,以至煎煮此类药物时间太短,服后出现中毒。
用药过量《中国药典》规定川乌、草乌常用量是1~3g,附子3~10g,最大可用30g,而某些高等院校中药学教材上记载的川乌、草乌用量比《中国药典》大1~3倍,开方医生或使用者超量,出现中毒。
配伍不当川乌、草乌、附子药学成分相似,如川乌、草乌、附子同用,易中毒。
用药时间过长。
长期服用含乌头类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易蓄积中毒。
药物炮制不当乌头类禁生用,生用多指外用。
因而要求正确炮制,如炮制未达到合格要求,易引起中毒反应。
服药时间不当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等量的乌头类药品在不同时间服用,测其乌头碱的在体内的血液浓度有显著差异,上午高于下午,中午最高,晚上则最低。
故服用乌头类的中药,下午、晚上较为安全,中午服用则增加其中毒机率。
个体差异由于病者体质不同,耐药能力不一样,年轻人比老年人强;体健者比弱者强。
因此体弱者、老年人要慎用。
内容摘要:[摘要]目的:分析147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
方法:147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分为心脏损害组97例(A组)和无心脏损害组50例(B组),从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
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
救治要点是正确、合理、及时地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防治并发症。
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多见、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瓶静滴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论文内容:.1引言在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附片等这些温里中草药及中成药虎力洒、师力散中均含有乌头碱(aconitum )。
中医认为这些药物有回阳救逆、温阳、散寒止痛功用。
我国药源丰富、民间有自服治病习惯,乌头碱中毒并不少见。
自1992年1月-2002年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人147例,其中有心脏损害的共97例。
本文将这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心脏损害病例的50例作对照,从中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救治要点。
2 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急性乌头碱中毒147例,心脏损害组97例(A组),占66%。
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男性48例,女性49例,男女之比1:1。
年龄15岁-68岁,中位年龄46岁,以青壮年为主。
其中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不定型传导阻滞86例(88.7%),室性早搏38(39.2%)房性早搏19(19.6%)合併两种或两种以上传导异常的心电图改变者94例(97%)。
无心脏损害的病例50例(B组),占34%。
男性27例,女性23例,男女之比1:1。
年龄17-64岁,中位年龄45岁,仍以青壮年为主。
2.2病因A、B两组共147例中有29例为自杀性服药,34例为误服,主要是外用药内服或者是乌头碱类药物煎煮时间过短所至。
84例为自服生草药治病中毒,多认为服用生草乌等乌头碱类生草药能强壮身体、止风湿痛、更有甚者认为能防治感冒。
全部病例中既往均无心脏病史。
2.3临床表现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对比例(%)症状、体征A组(n=97)B组(n=50)恶心、呕吐61(62.9)36(72)多汗、流涎88(90.7)43(86)全身及口周麻木59(60.8)32(64)心悸、胸闷19(19.6)3(6)心动过缓93(95.8)47(94)痛温觉异常6(6.2)4(8)瞳孔缩小87(89.6)46(92)血压下降13(13.4)0(0)腹痛24(24.7)15(30)2.4两组併发症对比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对比例(%)并发症A组(n=97) B组(n=50)肺水肿6(6.2)0(0)脑水肿2(2)0(0)心脏骤停1(1)0(0)肺部感染4(4.1)1(2)咽部感染16(16.4)9(18)2.5治疗原则及结果乌头碱中毒的治疗原则:一是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
包括及时洗胃、导泻、利尿、稀释毒素等措施;二是进行毒理对抗。
主要是早期、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使之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并维持之;三是仔细进行心脏听诊、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一旦发现心律失常迅速给预处理。
四是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包括防治感染、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
结果:147例全部治愈,未发现有后遗症。
3.1 中毒机理及临床特点纯乌头碱结晶成人口服0.2mg 即中毒,2-4mg 致死。
其毒理作用主要是:①兴奋迷走神经,表现为出汗、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及肺水肿等;②对周围神经的损害,临床表现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紧束感,痛温觉减退或过敏,严重者运动失灵。
③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升高而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④直接毒害心肌。
这些损害多发生在服药后的头24小时内,根据服药史及表1所列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多无困难,A、B两组在性别、年龄、迷走神经兴奋和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症状、体征方面并无差别。
通过A、B两组的比较可以看出心脏损害是乌头碱中毒诊治中重要而显著的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多见的危险因素。
3.2 救治要点3.2.1关于毒理对抗关键是使用阿托品要遵循早期、足量、反复并维持阿托品化的原则;及时进行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损害迅速给预处理。
阿托品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需要具体分析,一般从瞳孔散大、面红口干、皮肤无法、心率增快、血压回升等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如果体温升高大于38℃、心率增快大于120次/分、出现尿潴留之一即应高度怀疑阿托品过量。
合并肺水肿时若罗音消失后重现且心率增快大于120次则强烈提示阿托品过量。
3.2.2心脏损害保护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和对心肌的直接毒害所致。
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多见,其次为房性早搏和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房早、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也可以见到,心房颤动偶见。
室性早搏常为多源性、多形性,室早二联律、三联律也较为常见;临床上常常是多种损害并存(97%)。
室性早搏的治疗利多卡因疗效非常好,用法是先静脉推注50㎎-100㎎,继以1㎎-2㎎/分的速度静滴维持。
鉴于利多卡因有潜在的加重传导阻滞作用、乌头碱中毒又有多种心脏损害并存、处理上需要维持阿托品化、而阿托品本身可以治疗传导阻滞、加快心率等因素,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瓶静滴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除室性早搏以外,其他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在维持阿托品化同时即可以良好控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心肌营养药物。
若是在没有心电图检查的乡村卫生所一旦听诊发现有期前收缩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盲目”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瓶静滴。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阿斯氏综合征发作和心脏骤停,前者宜注意与阿托品过量鉴别。
心脏骤停的抢救遵循一般原则即可,但是复苏药物建议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三种药物,对乌头碱中毒来说,此用法理论上有很强的针对性。
A组中发生的1例就是联合使用这三种药物,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
3.2.3併发症处理和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发症处理关键是正确处理肺水肿、脑水肿、心律失常与稀释毒素间的矛盾。
大量输液是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患者禁食需补充热量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以稀释毒素。
但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和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有时尚合併肺水肿、脑水肿。
因此无论有无心律失常或心律失常是否纠正、肺水肿是否存在均应配合强有力的利尿措施以促进毒素排泄、减轻心脏负担。
另外重度中毒及并发心脑综合征的患者常出现昏迷、脑水肿,此时切记先给予大剂量速尿,待产生利尿效果后再使用20%甘露醇等脱水剂,避免血容量膨胀导致心衰。
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和防治感染是综合性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恶心、呕吐、全身及口周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体征一般在阿托品化后即可以减轻,多在24小时内消失,不超过72小时,勿需特殊处理。
有时在头12小时内即使维持着阿托品化恶心、呕吐仍控制不良宜慎用胃复安等胃肠动力药,因其可能促进毒素吸收。